2010年  第37卷  第20期

显示方式:
PI3K/AKT 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卵巢癌化疗增敏作用的研究*
吴卉娟, 王 珂, 陈 颖, 郝 权, 刘文欣, 卢运萍①, 马 丁①
2010, 37(20): 1141-114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01
摘要: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 3K)抑制剂LY294002对卵巢癌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LY294002单独或与顺铂、紫杉醇联合作用于卵巢癌A2780、SKOV 3 细胞,MTT 法检测DDP 、顺铂单独或联合LY294002处理后对A2780、SKOV 3 细胞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对A2780和SKOV 3 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2780和SKOV 3细胞中AKT 及磷酸化AKT(p-AKT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联合应用LY294002能够显著提高DDP 、paclitaxel 对A2780和SKOV 3细胞抑制率;LY294002与DDP 、paclitaxel 的协同治疗指数小于1,二者起协同治疗作用;联合LY294002能够增加A2780和SKOV 3细胞的凋亡水平。LY294002 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p-AKT 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LY294002能够有效提高卵巢癌A2780和SKOV 3 细胞对化疗药物DDP 和paclitaxel 的敏感性,抑制PI 3K/AKT 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可明显提高卵巢癌细胞的化疗效果。

小白菊内酯体外杀伤小鼠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
张海谱①, 杨丽娟②, 艾 军, 王欣荣, 单保恩
2010, 37(20): 1145-114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02
摘要: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TL)在体外对小鼠乳腺癌肿瘤干细胞(CSC)的影响。方法:无血清微球体悬浮培养乳腺癌细胞系4T1 细胞,以富集乳腺癌CSC ,以第10代微球体细胞作为实验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5-FU 组、PTL 组、5-FU+PTL组、PTL+NAC(N-乙酰半胱氨酸)组。首先按不同分组加入药物,然后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7 天后观察细胞的成球情况,并收集细胞检测CD44+CD24-/low细胞的含量、无荧光染色侧群(SP)细胞比例、耐药基因MDR1、BCRP mRNA表达。结果:无血清悬浮培养可以富集4T1 细胞系中的CSC ,CD44+CD24-/low细胞比例可达(68.9 ± 3.78)% 。药物处理后,对照组、5-FU 组、PTL+NAC组细胞可形成明显的细胞球,PTL 组形成的细胞球很少,5-FU+PTL组无存活细胞。对照组、5-FU 组、PTL 组、PTL+NAC组CD44+CD24-/low细胞含量分别为(71.2 ± 2.3)% 、(75.6 ± 3.1)% 、(10.3 ± 1.9)% 、(58.1 ± 2.6)% ;无荧光染色细胞(SP)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6.7 ± 3.4)% 、(62.0 ± 2.7)% 、(8.1 ± 1.1)% 、(51.5 ± 2.3)% ,PTL 组明显低于其它3 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5-FU 组、PTL 组、PTL+NAC组MDR1 和BCRP与对照组相比较,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6± 0.21、1.09± 0.13、0.22± 0.15和0.27± 0.11、0.89± 0.18、0.93± 0.14,PTL 组明显低于其它3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PTL 可以靶向作用于乳腺癌CSC ,改变CSC 的增殖状态,使培养细胞中CSC 含量明显降低。抗氧化剂NAC 可以明显拮抗PTL 这种作用。
射频消融治疗对肝VX2 瘤及转移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成建萍, 倪雪君, 周国雄①, 丁晓凌①, 张海峰①, 于 秀②
2010, 37(20): 1149-11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03
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 )对兔肝VX2 肿瘤及转移结节中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兔VX2 移植瘤模型,模型组直接处死,实验组于射频后4、24h 处死取出肝、肺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蛋白表达和MVD,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VEGF的基因表达。结果:VX2 肿瘤呈浸润生长,射频后,中央消融区细胞呈现大片坏死,周边为炎性反应带,外围癌组织残留。免疫组化结果示模型组VEGF蛋白表达及MVD均高于正常组,射频处理后肝脏残癌组织中VEGF蛋白及MVD下降,而肺组织内无明显变化;RT-PCR 结果示模型组肺转移结节的VEGF/GAPDH基因表达比为1.117 ± 0.125 4,射频消融后4h 和24h,基因表达比分别为1.046 5 ± 0.136 6,1.057 4 ± 0.145 2,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FA 能破坏局部的肿瘤微血管,下调VEGF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于远处肿瘤血管生成,RFA 治疗并无明显影响。
腹腔热化疗中卵巢癌细胞对顺铂敏感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马 焱, 瞿全新, 张秀艳①
2010, 37(20): 1153-115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04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热疗对卵巢癌细胞顺铂敏感株的化疗增敏作用及对顺铂耐药株的逆转耐药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为腹腔热疗增加顺铂化疗敏感性及逆转卵巢癌顺铂耐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MTT 法研究常温及41℃不同作用时间下温热联合顺铂对卵巢癌细胞敏感株SKOV 3、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株SKOV 3/DDP 的生长抑制作用。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常温及41℃不同作用时间下ERCC1 基因表达水平。结果:41℃下作用60、90min时对SKOV 3 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大,差异有显著性,P<0.001。热处理对SKOV 3/DDP 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不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热疗联合顺铂在常温或41℃下,SKOV 3 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且41℃作用90min时敏感性最大(P=0.002),对顺铂的敏感性提高79.885% 。热处理不同时间,SKOV 3/DDP 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01。41℃90min SKOV3/DDP 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提高37.129% 。在SKOV 3 细胞中,ERCC1 表达水平较SKOV 3/DDP 细胞降低,F=32.175,P<0.001。热疗联合顺铂与常温下相比,SKOV 3、SKOV 3/DDP 细胞中ERCC1 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2,P=0.443。结论:热疗对卵巢癌细胞SKOV 3 及其顺铂耐药亚株SKOV 3/DDP 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热疗联合顺铂可以增加SKOV 3 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可以部分逆转SKOV 3/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且最佳作用时间为41℃90min;ERCC1 表达增加与卵巢癌顺铂耐药有关,但热疗联合顺铂对ERCC1 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热疗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增加肿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RARβ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调控和意义*
贺 慧, 阿比达·阿布都卡德尔①, 阿娜古丽·阿巴白克力②, 马 琦③, 阿布力孜·阿布杜拉
2010, 37(20): 1157-116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05
摘要:
目的:宫颈癌组织中的维甲酸受体β(retinoic acid rece ptor beta,RAR β)基因启动子区发生异常甲基化,一般提示其抑制基因的转录表达。本研究从mRNA 和蛋白质水平观察宫颈癌发生与RAR β 表达调控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选择妇女宫颈炎、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和宫颈鳞癌患者,收集新鲜组织标本37例及石蜡包埋组织126 例,采用定量RT-PCR 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RAR β mRNA 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1)与宫颈炎相比,RAR β 基因在CIN 和宫颈癌组织中的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但是CIN 与宫颈癌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2)RAR β 蛋白在宫颈上皮细胞核正常表达,少数病例出现“部分缺失”(8%),但是随着CIN 和宫颈癌发病进程,不仅发生“完全缺失”,而且其缺失频率逐渐增高(38% 和57%),与宫颈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RAR β 转录水平表达下调及蛋白质水平表达出现缺失,可能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标志。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异常甲基化相关的机制,并建立宫颈癌的生物标志物体系提供了客观依据。
细胞角蛋白-19 波形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环氧化物酶-2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尹海波, 江昌新, 王 婷
2010, 37(20): 1161-116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06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 19)、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环氧化物酶-2(COX-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乳头状癌和54例滤泡癌中CK- 19、Vimentin、VEGF-C、COX-2 的表达。结果:CK- 19、VEGF-C、COX-2 表达于癌细胞的胞浆,Vimentin 在癌组织的间质和癌细胞的胞浆均有表达,其表达差异从阳性率和阳性强度两个方面予以统计分析。乳头状癌中CK- 19表达的阳性率(90.4%)高于滤泡癌(61.1%),Vimentin、VEGF-C 和COX-2 表达的阳性率(100% 、86.2% 、81.9%)近似于滤泡癌(100% 、87.0% 、81.5%)。 乳头状癌无转移组和有转移组(含原发灶和转移灶)四种指标的阳性率均相近,滤泡癌高分化型组与低分化型组相比,除Vimentin 的阳性率均为100% 外,其他三种指标CK- 19、VEGF-C、COX-2 均为高分化型组阳性率(74.1% 、88.9% 和85.2%),高于低分化型组阳性率(48.1%、85.2%和77.8%)。 Vimentin 和VEGF-C 的免疫阳性表达强度在乳头状癌中高于滤泡癌,CK- 19和COX-2 在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中的表达相近。四种免疫学指标的免疫阳性强度在乳头状癌原发灶、转移灶、滤泡癌高分化组、低分化型组间均无明显差异。乳头状癌中CK- 19与Vimentin 间免疫表达强度无相关性,VEGF-C 和COX-2 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综合检测CK- 19、Vimentin、VEGF-C 和COX-2 四种免疫学指标,对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分化、浸润、转移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RKIP与NF-κB在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杨大运, 齐 战①, 葛 晖, 刘 巍②
2010, 37(20): 1166-116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07
摘要:
目的:检测肺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af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 ,RKIP)和核因子κ B(nuclear factor-κ B,NF-κ B)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3例肺癌及65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KIP与NF-κ B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83例肺癌中,RKIP蛋白的低表达率及NF-κ B 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20.5%(17/83)、68.7%(57/83),其表达水平与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及术后生存时间有明显关系(P 均<0.05);RKIP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F-κ B 呈负相关(P<0.05);RKIP蛋白低表达与NF-κ B 蛋白高表达的病例平均生存时间和5 年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RKIP低表达与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RKIP可能是肺癌的一个转移抑制蛋白,RKIP表达下调可能通过活化NF-κB 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
郭 冰, 刘 玲, 李锦成
2010, 37(20): 1170-117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08
摘要:
目的:研究使用氯诺昔康对乳腺癌根治术行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合理用药剂量。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90例,随机分为A、B、C 三组,每组30例。A 组于术前30min静注氯诺昔康8mg,B 组于术前30min静注氯诺昔康16mg,C 组于术前30min静注0.9%NaCl 液10mL。均于术后2、4、8、24h 各时段对患者进行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NRS ),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以及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A、B 组患者术后2、4、8、24h 各时段的NRS 显著低于C 组(P<0.05),A、B两组比较,B 组的NRS 在术后2、4、8h 三时段显著低于A 组(P<0.05),B 组的NRS 在术后24h 虽较A 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B 两组术后24h 内需使用镇痛药的人数明显少于C 组(P<0.05),但A、B 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乳癌根治术患者预先使用氯诺昔康可以达到良好的超前镇痛目的,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较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16mg氯诺昔康的镇痛效果较佳。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观察
李永光, 刘 庆①
2010, 37(20): 1173-117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09
摘要:
目的: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平均年龄68岁、有全膀胱切除指征而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骼内动脉化疗并栓塞联合手术治疗,观察膀胱保留率、降级降期率、肿瘤复发率,Kaplan-Meier 法计算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后,22例患者膀胱肿瘤缩小约81.5% ,无变化5 例;肿瘤临床分期降低21例(有效率77.8%),无变化6 例;病理分级降低12例(降级率44.4%),分级不变15例。共24例患者得以保留膀胱,其中2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RB),3 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保留率88.9%)。 3 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术后1、2、3、5 年分别复发4 例(14.8%)、7 例(25.9%)、11例(40.7%)、14例(51.9%)。 2 例随访11个月和23个月发现肿瘤远处转移后死亡,1 例膀胱切口种植转移,局部切除后再发,带瘤生存,术后3 年死于肿瘤进展,2 例腺癌5 年内死于肿瘤进展。至随访截止日期,死于术后肿瘤进展共5 例。27例患者1、2、3、5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9% 、73.6% 、58.1% 、41.4% ,5 年总生存率66.0% 。结论:有选择地对部分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术前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等综合性治疗措施以保留功能性膀胱确实可行,但合理评价其在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尚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T3N1M0 期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
郝建磊, 徐利明, 侯海玲, 庞青松, 王 平
2010, 37(20): 1176-117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10
摘要:
目的:探讨T3N1M0 期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食管癌术后患者,共196 例。其中86例患者仅行食管癌根治术(S 组),52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化疗(S+C 组),49例患者接受了术后预防照射(S+R 组)。另有9 例患者接受了术后序贯化放疗,因病例数少未予统计分析。对三组患者预后进行比较。使用SPSS15.0 分析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值变量采用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 法并用Log-rank 检验。结果:S 组、S+C组、S+R 组的1 年生存率分别为:61.6% 、63.5% 、83.7%(P=0.022);3 年生存率分别为:34.9% 、34.6% 、55.1%(P=0.045);5 年生存率分别为:12.8% 、15.4% 、34.7%(P=0.006);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5% 、11.5% 、28.6%(P=0.003);锁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9% 、23.1% 、6.1%(P=0.030);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1.4% 、25.0% 、16.3%(P=0.155);血行转移率分别为:24.4% 、21.2% 、22.4%(P=0.902);吻合口复发率(P=0.247);吻合口狭窄率(P=0.924)。 病理分级影响患者的预后,男性患者预后要差于女性患者。结论:T3N1M0 期食管癌术后放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区域淋巴结引流区的转移率,未能降低血行转移率。化疗(以PF方案为主)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建议采用新的有效药物治疗。
1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 病的诊断与治疗
刘炜炜, 葛春林, 陈旭春, 李建华, 任 玲, 李 璇, 王 坤
2010, 37(20): 1179-118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11
摘要:
目的:探讨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0月~2009年5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例的诊疗过程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亦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或实验室指标,易漏诊、误诊。组织病理学上,Castleman病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及混合型三种亚型。12例病例均经活检病理确立诊断和组织分型,三种组织病理分型分别占58% 、33% 及8% 。1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有随访结果的10例,完全缓解2 例(透明血管型);带病生存5 例(透明血管型3 例,浆细胞型2 例);死亡3例(浆细胞型2 例,混合型1 例)。 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结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早期诊断是关键,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时注意选择不同部位、表现典型的淋巴结手术切取,必要时多次送检。治疗上以系统治疗为主,疗效不确切,个体差异大,预后不佳。尚在探究中的新型制剂也许会为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洛铂联合依托泊苷与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初治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余海峰, 范 云, 罗吕宏, 黄志煜
2010, 37(20): 1184-118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12
摘要:
目的:评价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初治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并与同期应用的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初治小细胞肺癌的方案相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 月至2008年10月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42例初治小细胞肺癌患者,局限期23例,广泛期19例,其中洛铂治疗组23例:洛铂30mg/m2,iv ,d1,依托泊苷100mg/m2,iv ,d1~3;顺铂治疗组19例:顺铂25mg/m2,iv ,d1~3,依托泊苷剂量及用法同上。并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1 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洛铂组CR8 例,PR8 例,SD4 例,PD3 例;顺铂组CR8 例,PR7 例,SD2 例,PD2 例;两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69.6% 和78.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6);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8 个月和10个月(P=0.553),1 年生存率分别为66.6% 和64.3%(P=0.973),均无统计学差异。全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洛铂组Ⅲ~ Ⅳ度血小板减少较顺铂组明显,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239),顺铂组Ⅲ~ 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洛铂组(P=0.043)。 结论: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初治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耐受;与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相比,疗效相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食管癌新旧分期系统预后价值的比较
邓 婷, 经 香, 刘 华, 白 明, 黄鼎智, 巴 一
2010, 37(20): 1187-118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13
摘要:
目的:比较第7 版和第6 版AJCC食管癌分期系统对可切除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评估的差异。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9年1 月至2004年12月间398 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有完整资料患者的临床病理和5 年随访资料,通过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法描述生存过程,Log-Rank检验不同分期的生存率的差异,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按照AJCC第6 版及第7 版两种不同的TNM分期方法对398 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期,总的5 年生存率为26.9% 。新分期后,由于转移淋巴结数目和肿瘤分化程度的标准不同,Ⅰ期及Ⅳ期的例数均有所增加,各期别生存差异较第6 版更加显著。其5 年生存率分别为62.5% ,33.9% ,15% ,3.4% 。结论:AJCC食管癌第7 版分期能够更好的反映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转移淋巴结数目的对预后的影响更显重要。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3 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张明智, 洪 帆, 付晓瑞
2010, 37(20): 1190-119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14
摘要:
囊性脑膜瘤18例临床诊治分析
李文臣, 李 叶, 付双林, 罗毅男
2010, 37(20): 1192-119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15
摘要:
AEG-1 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王 芬, 柯尊富, 王连唐
2010, 37(20): 1195-119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16
摘要:
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Astrocyte elevated gene- 1,AEG-1)最初通过快速消减杂交技术(rapid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 ,RaSH)鉴定发现,在HIV-1 或肿瘤坏死因子-α 诱导的原代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primary human fetal astrocytes,PHFA)中其表达升高。AEG-1 的cDNA 由3 611 个碱基组成,定位于8q22,分子量64kDa ,等电点是9.33。研究发现,AEG-1 定位于核周和类内质网结构区。AEG-1 是Ha-ras 和c-myc 的下游靶分子。此外,近几年研究证实,AEG-1 的致癌作用与激活PI 3K-Akt 和NF-κ B 信号通路有关。AEG-1 最初在2002年被成功克隆,目前已被证实在多种器官的致癌作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AEG-1 在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生存率负相关。在体内、外通过提高或抑制AEG-1 表达的研究进一步探明AEG-1 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包括增殖、侵袭、转移、血管新生和基因表达等。虽然AEG-1 的致癌作用已经得到证实,但它作为一个癌基因的潜在功能和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就AEG-1 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旨在以AEG-1 为合理的靶点介入肿瘤治疗提供新的视野。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1 例
杨文圣, 季天海, 戚沛霖
2010, 37(20): 1199-119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17
摘要:
脾血管肉瘤伴肝转移1 例
郝志强, 傅熙博, 华向东, 刘也夫, 林 杰, 付庆才
2010, 37(20): 1200-120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0.01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