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第40卷  第5期

基础研究
Src激酶抑制剂PP2在乳腺癌MCF-7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
王林, 张振东, 解海, 李大祥, 张乐, 孙敬岩
2013, 40(5): 243-24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01
摘要:
  目的  探讨Src激酶抑制剂PP2在乳腺癌MCF-7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乳腺癌MCF-7细胞经PP2作用48 h后, 检测肿瘤细胞体外粘附、侵袭能力的改变, 细胞周期的改变, 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试验检测肿瘤细胞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报告基因试验检测AP-1和NF-κB启动子活性的变化。  结果  PP2可抑制MCF-7细胞中Src激酶活性, 2.5μM和5μMPP2作用后, 肿瘤细胞粘附能力下降63.4%和34.7%;侵袭能力下降44.3%和20.2%;细胞周期显著阻滞在G0/G1期; CD44、MMP-2/9以及p-β-catenin表达显著下降, 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 AP-1启动子活性下降64.5%和37.9%, NF-κB启动子活性下降55.7%和31.8%。  结论  Src激酶与乳腺癌MCF-7细胞肿瘤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阻断Src激酶活性可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能力。
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表达
曹硕, 吴荣
2013, 40(5): 253-25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03
摘要:
  目的  放射性肺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与放射剂量相关的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并发症, 考虑到对患者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对治疗的限制, 本实验初步探讨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  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57只, 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9只): 对照组(2组), 照射16 Gy组(2组), 照射20 Gy组(2组), 右肺予不同照射剂量(0、16、20 Gy)。2或6个月后, 取大鼠右肺组织, 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1、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  结果  对照组与照射组比较, 大鼠肺组织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 并且具有放射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  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125I 粒子植入治疗人中分化胃癌裸鼠移植瘤
邹雷①②③, 罗开元①, 马振桓①②, 李波①, 李晓刚①②, 许建彪①②
2013, 40(5): 248-2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02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25I 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人中分化胃癌细胞AGS 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及机制。方法:构建20只人中分化胃癌AGS 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 组,每组5 只。3 个治疗组分别接受14.8MBq(A 组)、22.3MBq(B 组)、29.6MBq(C 组)的125I 粒子治疗,对照组(D 组)不接受治疗。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通过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了解不同剂量125I 粒子对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不同剂量125I 粒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中、高剂量组肿瘤体积、重量降低明显;不同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A 组10.65% 、B 组28.65% 、C 组37.26%),中、高剂量治疗组PCNA 的表达降低明显,中、高剂量治疗组凋亡发生明显,以上各组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中剂量125I 粒子治疗中分化胃癌效果较好;诱导细胞凋亡、PCNA 表达下调,可能是抑制肿瘤生长的部分原因。

临床研究
SIgA IL-6和树突状细胞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
张素欣, 尹克, 段玉芹, 陈彦平, 郭兰涛, 李天客, 陈中
2013, 40(5): 257-26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04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SIg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和相互作用。  方法  选取60例原发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20例健康志愿者唾液为正常对照, 用ELISA法检测唾液中的SIgA、IL-6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组织中CD1a、CD83、CD80及CD86的表达情况。经病理证实的20例良性肿瘤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  结果  口腔癌患者唾液SIg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二者之间呈负相关(r=-0.993, P < 0.05)。CD1a、CD83、CD80、CD86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织(P < 0.05)。CD80、CD86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P > 0.05), 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唾液SIgA和IL-6含量可以作为口腔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IL-6的升高可能是导致SIgA减少的原因之一。口腔癌组织中DC存在免疫缺陷, 对DC表面CD80、CD86的检测有助于评判预后。IL-6可能通过抑制SIgA的生成, 导致DC免疫耐受, 无法激活有效免疫应答, 从而促进口腔癌的发生发展。
Gli1和PDGF-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寇耀, 魏正强, 杨勇, 张刘平, 陈志雄, 汤为学
2013, 40(5): 261-26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05
摘要:
  目的  探讨Gli1和PDGF-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Western blot法分别定性、定量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Gli1和PDGF-D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li1和PDGF-D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74.07%), 与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67%、33.33%)相比显著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检测Gli1和PDGF-D在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1±0.238和0.817±0.288, 与正常组织0.196±0.041和0.236±0.060相比, 两者表达也显著增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li1和PDGF-D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5), PDGF-D还与肿瘤分期有关(P < 0.05);两者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侵袭深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 > 0.05);Gli1和PDGF-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Gli1和PDGF-D在结直肠癌中异常高表达, 可能共同参与并促进结直肠癌的恶性进程。
乳腺癌外周血标记物NPY1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刘镭, 潘理会, 黄亮, 黄旭, 程露阳, 肖丽君, 徐大为
2013, 40(5): 266-27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06
摘要:
  目的  鉴定一种新的检测乳腺癌循环癌细胞的肿瘤标记物NPY1R(neuropeptide Y receptor Y1)。探讨NPY1R在乳腺癌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解剖计划(cancer genome anatomy project, CGAP)数据库的数字基因表达演示工具(digital gene expression displayer, DGED), 发现了一种新的乳腺癌外周血标记物NPY1R。采用实时半定量巢式PCR技术, 检测了142例乳腺癌和6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NPY1R的表达水平, 并进一步分析了NPY1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对131例患者随访38个月, 观察NPY1R的表达对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  结果  证实NPY1R在142例乳腺癌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1)。并且, NPY1R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ER、PR、HER2具有相关性(P < 0.05)。131例随访患者中, NPY1R表达阳性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 < 0.01)。  结论  NPY1R是外周血循环癌细胞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 可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上腔静脉滤器在肿瘤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殷述刚, 曹健鹏, 黄梅, 张秀军, 李俊海
2013, 40(5): 271-27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上腔静脉滤器对肿瘤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资料。20例患者中肺癌6例, 胃癌4例, 乳腺癌2例, 卵巢癌、胰腺癌、鼻咽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食管癌、贲门癌、胸腺瘤术后左颈部转移各1例。其中9例患者行PICC(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化疗, 2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  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置入上腔静脉滤器, 保留深静脉置管的患者术后成功拔除深静脉导管, 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随访6~24个月, 术后无症状性肺栓塞、上腔静脉穿孔、滤器移位及上腔静脉综合征发生。  结论  恶性肿瘤及深静脉置管是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重要的原因, 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是预防肿瘤合并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措施。
临床应用
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和获益人群分析
秦琼, 杨林, 王金万, 周爱萍, 孙永琨, 宋岩
2013, 40(5): 275-27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08
摘要:
  目的  对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 并对临床获益人群进行探索性分析。  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分期为Ⅱ期患者回顾性分析, 比较单纯手术和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的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e, 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 vival, OS)差异。采用Kaplan-Merier进行生存分析, 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亚组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  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年龄62岁, 单纯手术患者111例, 术后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或其衍生物的方案辅助治疗155例。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9(16~87)个月。单纯手术组和术后辅助治疗组5年无瘤生存率为86.5%和90.2%(HR=0.596, 95%CI: 0.295~1.208, P=0.152), 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和92.9%(HR=0.576, 95%CI: 0.248~1.338, P=0.199),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 T4、低分化(包括印戒细胞癌)腺癌、具有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包括肠梗阻穿孔、淋巴结清扫少于12枚、脉管瘤栓、神经侵犯)、CEA > 5ng/mL患者术后辅助治疗能明显提高无瘤生存(P均 < 0.05)。  结论  部分Ⅱ期结肠癌患者, 包括肿瘤浸润程度为T4、低分化腺癌、具有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术前CEA > 5 ng/mL可能从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中获益。
Cyberknife治疗纵隔转移淋巴结的临床分析
王娟, 袁智勇, 刘春雷, 王宝虎, 宋勇春, 王平
2013, 40(5): 280-28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09
摘要:
  目的  评价射波刀(Cyberknife)治疗纵隔转移淋巴结的临床价值。  方法  分析射波刀治疗39例恶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共计49个, 直径1.5~4.3 cm。治疗剂量12~60 Gy, 分割1~10次。  结果  治疗后随访3~67个月(中位数20个月), 胸闷、气短等症状缓解率83.3%。49个病灶CR、PR、SD分别为29、15、5个, 有效率90%。1、2年局控率为100%、91%, 1、2年生存率分别为84.6%、68.3%。急性期无反应者25例, 1~2级、3~4级放疗反应分别为11例、3例。既往行胸部放疗、隆突下及气管食管沟病灶、放疗前后1个月行化疗者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14、0.007、0.039), 反应组食管5 mL平均照射剂量30.62 Gy明显高于无反应组15.5 Gy(P=0.045)。  结论  射波刀为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洛铂热灌注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张鹏, 李晓冰, 任虎虎, 卫飞鹏, 刘晓宇, 宫卫东
2013, 40(5): 284-28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1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洛铂热灌注化疗在治疗肝细胞癌中的近期疗效。  方法  对2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术, 先采用洛铂联合盐酸表柔比星、丝裂霉素行热灌注化疗, 然后行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 间隔40~50天再次治疗, 2次治疗后评价近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20例患者显效4例(20.0%), 有效7例(35.0%), 稳定7例(35.0%), 进展2例(10.0%)。总有效率为55.0%。AFP下降 > 50%者8例, 其中2例恢复正常。  结论  肝动脉热灌注洛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安全有效, 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血清和尿液中MMP-9水平的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
梁彬, 郭政东, 李云慧
2013, 40(5): 287-28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11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与尿液中MMP-9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59例卵巢癌患者(恶性组), 52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和40例健康体检妇女(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和尿液中MMP-9的水平。  结果  恶性组血清和尿液中MMP-9的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和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良性组血清和尿液中MMP-9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与尿液中MMP-9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和0.794(P < 0.01)。血清MMP-9和CA125的联合诊断达到最高的灵敏度93.5%和特异度94.8%。  结论  MMP-9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血清与尿液中MMP-9的检测可以用于卵巢癌的辅助诊断。
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李韶今, 谢传华, 郭守俊, 康昭询
2013, 40(5): 290-29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12
摘要: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PEM)联合奈达铂(NDP)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32例年龄≥70岁初治的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 接受PEM联合NDP方案化疗。PEM 500 mg/m2静脉滴注, 时间 > 10 min, d1;NDP 80 mg/m2静脉滴注, d1。每21天为1个治疗周期, 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其中CR 0例, PR 14例, SD 13例, PD 5例, 有效率为43.8%(14/32),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6个月, 中位生存期为13.1个月, 1年生存率为57.3%。主要不良反应为贫血68.8%(22/32)、恶心呕吐62.5%(20/32)、白细胞下降59.4%(19/32)、血小板下降40.6%(13/32), 未出现与化疗相关的死亡。  结论  年龄≥70岁晚期肺腺癌患者可以耐受PEM联合NDP方案化疗, 且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较轻, 大部分患者可以从中获益。
综述
肿瘤干细胞与microRNA的研究进展
韩琪, 李斌, 王克芳, 宋菁华
2013, 40(5): 293-29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13
摘要: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的起源性细胞, 具有高度的致瘤性和耐药性。微小RNA(microRNA或miRNA)是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 是基因表达调控因子, 参与许多生物功能的调节。最近的研究发现, microRNA参与肿瘤干细胞的分化、自我更新等生物学特性的调控。肿瘤干细胞和microRNAs可以作为肿瘤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Th17细胞与肿瘤微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齐文慧, 黄小娟, 王俊艳
2013, 40(5): 297-30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14
摘要:
Th17细胞在炎症、自身免疫、过敏和肿瘤等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本文主要对Th17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 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和Th17细胞的迁移活动等内容进行回顾, 并进一步阐述其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双向作用, 为寻求治疗肿瘤的靶点提供依据。
病例报告与分析
胃间质瘤肝转移1例
徐冠军, 黄龙璋, 胡志平
2013, 40(5): 301-30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15
摘要:
空肠间质瘤肝转移及同时原发性肝癌1例
唐辉, 麦聪, 洪健, 唐云强
2013, 40(5): 302-30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05.01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