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42卷  第18期

显示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治疗进展*
孟祥姣, 邢力刚, 于金明
2015, 42(18): 887-89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18.815
摘要:
目前大部分肺癌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不宜手术切除,主要采用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5 年生存率较低。免疫检查点阻断剂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打破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制,使T 细胞活化并清除肿瘤细胞,成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方式。目前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 ung cancer ,NSCLC )临床试验中取得一定疗效,很多研究正在开展,这有可能改变NSCLC 的治疗模式。本文将阐述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在NSCLC 中的治疗作用及联合其他治疗的应用前景。
乳腺癌微钙化灶的研究新进展
吴迪, 范志民
2015, 42(18): 891-89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18.746
摘要:
乳腺微钙化灶是乳腺癌的常见影像学表现之一。通过回顾近期乳腺癌微钙化领域的相关研究,对乳腺癌微钙化灶的成分、形成机制、活检诊断方法、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以及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微钙化灶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发现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王化泉, 邵宗鸿
2015, 42(18): 895-89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18.742
摘要:
表观遗传学异常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 )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DNA 甲基化异常是MDS 最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抑制DNA 异常甲基化可以改善部分MDS 患者的病情,延长其生存期。目前被批准用于MDS 临床治疗的去甲基化药物主要有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这两种药物在MDS 患者中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本文对该药的应用及进展研究进行综述。
miRNA-143 靶向MACC1 抑制宫颈癌细胞侵袭
许常娟, 邓丹玲, 丁彦青, 廖雯婷
2015, 42(18): 900-90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18.709
摘要:
目的:探讨miRNA-143 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miRNA-143 过表达和干扰质粒,Transwell 迁移实验检测miRNA-143 过表达和抑制后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生物信息学预测miRNA-143 的作用靶点。miRNA-143 过表达和抑制后Western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其靶点MACC1 表达,RT-qPCR检测20例患者宫颈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miRNA-143 和MACC1 mRNA 的表达,分析20例患者宫颈癌组织中miRNA-143 和MACC1 mRNA 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ranswell 迁移实验显示miRNA-143 过表达的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抑制miRNA-143 后侵袭能力增强。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RNA-143 作用于MACC1 的3'-UTR ,Westernblot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进一步证实miRNA-143 作用于MACC1 的3'-UTR 。RT-qPCR显示miRNA-143 过表达的MACC1 mRNA 表达下降,而抑制miRNA-143 后MACC1 mRNA 表达上升。抑制miRNA-143 表达的宫颈癌细胞中MACC1 被干扰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被抑制。宫颈癌组织中miRNA-14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MACC1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0例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中miRNA-143 与MACC1 mRNA 表达呈负相关。结论:miRNA-143 在宫颈癌中表达水平下降,并可能通过靶向MACC1 调节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意义*
武卫鹏, 邓靖宇, 梁寒, 张汝鹏, 吴亮亮, 张李, 侯亚超, 谢兴明, 崔景利
2015, 42(18): 906-9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18.183
摘要: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各组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指导远端胃癌根治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 月至2014年9 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远端胃癌患者773 例接受D 2(D 2 +)胃次全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773 例远端胃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为423 例(54.72%),各组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的患者所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NO.6、NO.3、NO.4sb 、NO.5 组淋巴结。N 1 淋巴结转移率由高至低依次为NO.3、NO.6、NO.5、NO.4d 组淋巴结;N 2 淋巴结转移率由高至低依次为NO.8a 、NO.7、NO.1 组淋巴结。50.68% 的患者出现NO.8a 组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结论:远端胃癌根治性手术应注意NO.8a 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必要时应适当扩大淋巴结的清扫范围。
微乳头型肺腺癌为主的MSCT特征初探
李燕菊, 叶兆祥, 宋茜
2015, 42(18): 912-91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18.705
摘要:
目的:探讨微乳头型肺腺癌为主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6 月至2014年8 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微乳头型肺腺癌(微乳头成分>50%)为主的MSCT特征。结果:本组18例中1 例为弥漫型肺癌,3 例为中央型肺癌,14例为周围型肺癌。14例周围型肺癌直径为1.3~8.5 cm,平均直径为3.56cm,其中8 例直径≥ 3 cm;13例呈分叶状,9 例边缘可见长短毛刺,7 例可见胸膜凹陷征,5 例紧贴胸膜及与胸膜粘连,1 例内侧可见支气管截断征,4 例周围伴阻塞性炎症,1 例伴钙化,2 例病变较大密度不均,4 例肿物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征,2 例呈实性与磨玻璃混杂密度。18例中16例病变增强CT值(Δ CT)为13~80HU,平均47.5 HU,其中Δ CT≥ 15HU者15例,Δ CT≥ 20HU者15例。2 例胸膜增厚伴右侧胸腔积液,病理证实1 例胸膜转移;1 例右侧胸腔积液,病理证实同侧胸膜转移;1 例合并双侧胸腔及心包少量积液,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结节影。8 例可见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强化密度不均,6 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存在淋巴结转移,但CT检查中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微乳头型为主肺腺癌在女性非吸烟的老年患者中多见,以周围型肺癌多见,且基本具备周围型肺癌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的典型表现,实性为主,强化较明显,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
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浆液性卵巢癌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评价
刘萍①, 郭志①, 刘文欣②, 王营①, 佟丽娜①, 倪虹①
2015, 42(18): 916-92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18.664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浆液性卵巢癌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 月至2010年5 月143 例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依据血浆D-二聚体正常水平分为血浆D-二聚体水平(≤ 0.3 mg/L )正常组(100 例)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 0.3 mg/L )升高组(43例),比较血浆D-二聚体不同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FIGO分期、残余病灶大小、恶性腹水、术前CA125 水平及新辅助化疗密切相关。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的完全缓解率34.88%(15/ 43)明显低于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73.00%(73/ 1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的无进展生存率与总生存率明显低于血浆D-二聚体正常组(25.58% vs . 50.00% 与32.56% vs . 6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D -二聚体水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有效预测浆液性卵巢癌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林钢①②, 王准②, 孙晓江②, 刘金石②, 许亚萍①②, 毛伟敏②
2015, 42(18): 921-9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18.417
摘要:
目的:分析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特点,探讨其在手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选择以及术后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5年1 月至2010年12月810 例NSCLC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区域各组淋巴结转移频度以及肿瘤原发病灶与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的相关性。结果:NSCLC 区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肿瘤部位相关(P 值分别为0.013、0.000、0.009 和0.000)。 不同肿瘤原发部位有不同的淋巴结易转移区域。结论:左肺原发肿瘤中病灶大、组织学类型为腺癌的患者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在纵隔淋巴结的转移中,右上肺癌主要转移至上纵隔2~4 区;右中肺和右下肺癌主要转移至上纵隔2~4 区、隆突下;左上肺癌主要转移至上纵隔2~4 区、主动脉弓下;左下肺癌主要转移至动脉弓下及隆突下。在手术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时应特别注意这些淋巴结转移频度较高的区域。
FOXO的调控与肿瘤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杨明建, 于振涛
2015, 42(18): 926-92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18.756
摘要:
叉头框(forkhead box,Fox)基因家族即Forkhead 是以果蝇中发现的叉头基因来命名的,广泛存在于从酵母到哺乳类的真核生物中,其编码产物FOXO 蛋白家族在细胞代谢、增殖、氧化应激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存活相关的信号通路的激活如PI 3K/AKT 或RAS/ERK等,通过磷酸化FOXO 不同位点调节FOXO 核定位或降解。FOXO 因子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在多种肿瘤中起重要作用,肿瘤与FOXO 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增加或恢复FOXO 活性的药物治疗有望成为与化疗或放疗结合的潜在治疗策略。本文就FOXO 的调控和作为分子靶向治疗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侵及腮腺及颈静脉孔外耳道鳞癌1 例*
周雨秋, 李超, 刘吉峰, 何雨歆, 兰小娇, 邓铁红, 吕杨成, 蔡永聪, 王薇, 刘坤, 王少新, 朱桂全
2015, 42(18): 930-93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18.787
摘要:
右侧髂腹部脓肿腹壁窦道形成为主要表现的回盲部癌1 例
王君辅, 谢勇, 胡林, 李昌荣, 李伟峰, 李红浪
2015, 42(18): 931-93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18.793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