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42卷  第21期

显示方式:
江苏地区肺癌和胃癌患者 KRAS 基因突变状态分析*
谢玲, 郑燕影, 孙怡, 陈劼, 申龙树
2015, 42(21): 1037-104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21.736
摘要:
目的:检测江苏地区肺癌和胃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其在两种癌症间的异同。方法:收集肺癌128 例,胃癌115 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第2 号外显子突变,分析基因突变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KRAS基因突变率在肺癌和胃癌中无显著性差异(6.3% vs. 4.3% ,P > 0.05)。 两种癌症中,KRAS 基因突变都以第12密码子为主。KRAS 突变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肺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高于非腺癌包括鳞癌等(10.7% vs. 0 ,P < 0.05)。 结论:江苏地区肺癌和胃癌患者中,KRAS第2 外显子突变率均较低,男性和女性的突变率无明显差异。肺腺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相对较高,因此个体化治疗前应同时检测KRAS 基因,以筛选出对靶向治疗耐药的肺癌患者,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免疫表型和COL1A1/PDGFB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研究
叶新青①, 邝晓聪②, 韦常宏①, 黄俊琪①, 叶洪涛③
2015, 42(21): 1042-104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21.953
摘要: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诊断中免疫表型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 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COL 1A 1/PDGFB 融合基因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73例DFSP中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vimentin、CD34、CD99、S100、desmin 、SMA 和FISH检测COL 1A 1/PDGFB 融合基因的表达。选取85例非DFSP作为免疫组织化学的对照组,10例非DFSP作为FISH检测COL 1A 1/PDGFB 融合基因的对照组。结果:vimentin、CD34、CD99、S100、desmin 、SMA 在73例DF?SP中阳性率分别是100% 、91.78% 、61.64% 、0、0、6.85% ,在对照组中不同程度表达,其中CD34的表达在鉴别诊断中有意义。COL 1A 1/PDGFB 融合基因在DFSP的阳性率为86.96%(60/ 69),对照组均阴性。结论:在DFSP的诊断中,COL 1A 1/PDGFB 融合基因是DFSP较为特异性、敏感性的标记,而CD34是DFSP相对理想的标记。
肺癌患者血清TK1 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叶珩, 钱科卿, 黄薇
2015, 42(21): 1047-104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21.679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75例肺癌患者血清TK1 水平,同时选取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分析血清TK1 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血清TK1 的阳性率(33.3%)高于健康对照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6)。 有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清TK1 阳性率(53.8%)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2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6)。 TNM 分期为晚期的肺癌患者血清TK1 阳性率(54.5%)高于TNM 分期早期的患者(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肺癌患者血清中TK1 的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是否吸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肺癌的病理类型无相关性。血清TK1 阴性患者的2 年生存率(78%)显著高于TK1 阳性患者(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血清TK1 与肺癌远处转移相关,是肺癌患者预后不佳的标志之一。
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对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附168 例临床分析)
宋腾①, 王华庆②, 张会来①, 钱正子①, 周世勇①, 邱立华①, 李兰芳①, 宋拯①
2015, 42(21): 1050-105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21.977
摘要:
目的:验证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对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 )患者免疫化疗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 月至2013年1 月收治的168 例初治DLBCL 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采用NCCN-IPI和国际预后指数(IPI)进行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8(24~80)岁,男性92例(54.8%),AnnArbor分期Ⅲ~Ⅳ期94例(56.0%),ECOGPS ≥ 2 分19例(11.3%);发病时LDH 水平升高(> 245 U/L)占71.4% 。中位随访42(15~88)个月,3年和5 年生存率(OS)分别为(75.9 ± 3.4)% 、(65.1 ± 5.2)% 。全组患者根据IPI 评分系统,低危组占30.4% ,中低危27.4% ,中高危25.0% ,高危17.3% ;3 年OS分别为91.8% 、76.7% 、67.9% 和47.1% 。根据NCCN-IPI评分,低危组19.0% ,中低危38.1% ,中高危31.5% ,高危11.3% 。3 年OS分别为94.5% 、85.4% 、61.2% 和38.1% 。与IPI 评分相比,NCCN-IPI评分区分高危和低危患者的能力更强(NCCN-IPI:3 年OS:94.5% vs . 38.1% ;IPI:91.8% vs . 47.1%)。 结论:在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中,与IPI 指数相比,NCCN-IPI更好地整合了年龄和LDH 水平两个变量的预后作用,可作为DLBCL 患者强有力的预后分层工具。
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同期切除与分期切除比较*
金克敏, 刘铭, 闫晓峦, 王立军, 王崑, 包全, 孙谊, 王宏伟, 邢宝才
2015, 42(21): 1056-106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21.903
摘要:
目的:比较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同期切除与分期切除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从2000年1 月至2015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54例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围手术期资料,并随访其复发及生存状况,比较同期切除组(19例)及分期切除组(35例)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基本一致。同期切除组及分期切除组术后Clavien-Dindo 1 级、2 级、3 级及4 级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5%(2/ 19)、31.6%(6/ 19)、5.3%(1/ 19)及10.5%(2/ 19)和8.6%(3/ 35)、17.1%(6/ 35)、25.7%(9/ 35)及0(0/ 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93)。 但术后中位住院时间同期组明显低于分期组(同期组14d,分期组25d,P < 0.001)。 同期组与分期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期组未达到,分期组39个月,P = 0.649),两组术后无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期组10个月,分期组10个月,P = 0.827)。 结论: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同期切除与分期切除比较未明显增加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而且远期疗效相似。
基于糖酵解途径的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李阳, 张瑾
2015, 42(21): 1063-106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21.674
摘要:
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由葡萄糖的氧化供应,乳腺癌细胞的葡萄糖氧化途径与正常的乳腺细胞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集中表现在乳腺癌细胞糖酵解显著增强,并以此作为供能的主要途径,是乳腺癌向恶性进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造成癌细胞糖酵解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是细胞中糖酵解酶及糖酵解途径调节因子活性的增强,通过对这些酶及调节因子的活性靶向抑制,可以抑制癌细胞糖酵解的进行,促使癌细胞死亡。本文主要综述近些年以糖酵解途径调节因子和关键酶为靶点的乳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的研究进展*
彭楠, 于明薇, 王笑民
2015, 42(21): 1067-107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21.899
摘要: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是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标准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aromatase inhibitor-associated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 ,AIMSS)是AIs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目前AIMSS 的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本文主要针对AIMSS 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男性乳腺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崔芳, 陆苏, 刘红
2015, 42(21): 1071-107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21.954
摘要: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 )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疾病,有关治疗及预后的大型临床研究较少, 目前对其多依据女性乳腺癌(femalebreastcancer ,FBC)治疗。尽管男性乳腺癌与女性乳腺癌有较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仍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激素的依赖性及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不同。男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用药选择及用药时机仍存在较多争议,对常规内分泌药物耐药的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其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就近年来男性乳腺癌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垂体细胞瘤2 例并文献复习
杨晓宇, 刘晓亮, 李文森, 陈大伟
2015, 42(21): 1075-107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5.21.90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