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43卷  第10期

显示方式: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CATO)
2016, 43(10): 405-411.
摘要: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策略
孙婧, 张频
2016, 43(10): 412-4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0.237
摘要:
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以抗HER-2 靶向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预后。目前多种抗HER-2 靶向药物已应用于临床,抑制HER-2 通路是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及一线治疗进展后的基础治疗。本文简要介绍HER-2 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相关的关键临床研究、指南推荐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指导临床实践。
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进展
邸明一, 张力
2016, 43(10): 418-42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0.275
摘要: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约占肺癌患者的13% 。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具有早期转移倾向及对一线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敏感的特点。目前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胸部及脑部放疗和化疗。以铂类联合依托泊苷为标准一线化疗,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拓扑替康单药为标准二线化疗,新型的靶向和免疫治疗等疗效均欠佳。因此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亟待有新的突破。
1 058 例食管良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韩渭丽①, 汤萨②, 姬玲粉③, 李文才④, 鲍启德⑤, 吴盘红③, 伍玥⑥, 赵学科③, 韩雪娜③, 杨俊娟③, 李秀敏⑦, 申培红⑧, 王立东①③
2016, 43(10): 424-42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0.261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良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1 058 例食管良性肿瘤均来自 1973 年1 月至 2015 年1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 50 万例食管和贲门癌生物样本和临床信息数据库。采用 SPSS 21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 50 万例数据库中,临床病理信息完整的食管肿瘤患者共249 246 例,食管良性肿瘤占 0.42 %(1058 /249 246),其中男性 544 例,年龄(50 ±11 )岁;女性514 例,年龄(52 ±11 )岁。在组织病理学诊断的10 种良性肿瘤中食管平滑肌瘤最常见为84 .50 %(894/1 058),其次为乳头状瘤6.90 %(73 /1 058),腺瘤最少为0.38 %(4/1 058)。平滑肌瘤、间质瘤、神经纤维瘤以男性为主;脂肪瘤、颗粒细胞瘤、神经鞘瘤和血管瘤以女性为主。此外,本组发现的 5 例错构瘤全部发生于女性。以发生率≥50 %为易发标准,青年男性易发食管良性瘤依次为平滑肌瘤和间质瘤,而青年女性依次为颗粒细胞瘤和脂肪瘤;老年男性依次为乳头状瘤、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老年女性依次为神经鞘瘤、乳头状瘤、平滑肌瘤、间质瘤和错构瘤;此外,男性脂肪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和腺瘤,女性神经纤维瘤均发生在老年;不同年龄良性肿瘤总体发生率(P=0.034)和平滑肌瘤发生率(P=0.0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平滑肌瘤、乳头状瘤、间质瘤和神经鞘瘤好发部位以中段为主,脂肪瘤以下段为主。本组良性肿瘤治疗以单纯手术为主为57 .54 %(492/855),其次为内镜下切除38 .01 %(325/855)和其他为 4.45 %(38 /855)。结论:食管良性肿瘤发生率低,组织类型较多,且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易发类型明显不同,肿瘤组织类型不同,好发部位不同,手术及内镜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
胃腺癌内镜活检和术后标本HER-2 表达的一致性分析
刘金鑫①, 项珍珍②, 徐晶晶②, 白辰光②③
2016, 43(10): 429-43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0.013
摘要:
目的:分析胃腺癌内镜活检和术后标本HER-2 蛋白表达状态的一致性,探讨胃腺癌内镜活检标本HER-2 检测结果对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 月至2014年2 月上海长海医院病理科诊断明确的胃腺癌内镜活检标本及相应的肿瘤根治手术切除标本167 例,并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 histochemistry,IHC )方法检测内镜活检标本的HER-2 蛋白表达情况,用IHC 及原位荧光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检测相应肿瘤手术切除标本的HER-2 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状况,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67 例根治标本中,共有18例(10.8%)HER-2 检测呈阳性,其中包含10例IHC 3 + 与8 例IHC 2 + 且FISH+ 的病例。相对应的内镜活检标本与根治手术标本的IHC 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82.0% ,剔除IHC 2 + 的样本后,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分别为73.3% 和97.0% 。结论:内镜活检标本HER-2蛋白IHC 检测具有较好预测价值,根治与活检标本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肿瘤表达的异质性。通过提高内镜活检标本取材数,并结合FISH检测结果,可以减少误判。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 单中心十年回顾性分析*
李菲, 张晓洁, 张荣艳, 肖承京, 卢炜, 饶佳, 周玉兰, 陈国安, 杨赣萍
2016, 43(10): 432-43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0.319
摘要:
目的:总结以伊马替尼为一线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 cmyeloid leukemia,CML )初治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1 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5 例CML 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5 例为入组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GIPAP)行伊马替尼治疗、30例为干扰素(IFN-α)治疗、50例为羟基脲单药治疗和30例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治疗的患者,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伊马替尼治疗组和Allo-HSCT 治疗组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omplete hematologic remission ,CHR )均为96.7%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omplete cytogenetic remission,CCyR)为89.7% 和93.3% ,完全分子学缓解率(complete molecular remission ,CMoR)为49.7% 和83.3%(P = 0.001);而干扰素和羟基脲治疗组CHR 、CCyR和CMoR 均明显低于伊马替尼治疗组和Allo-HSCT 治疗组。伊马替尼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优于其他组(P < 0.001),甚至优于Allo-HSCT 治疗组(10年OS为89.0% vs .67.0% ,P < 0.001)。 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接受伊马替尼治疗(HR= 5.267,95%CI 为1.054~1.940,P = 0.022)和获得CCyR(HR= 9.541,95%CI 为1.692~10.513,P = 0.002)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结论:CML 初治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可以获得更高的CHR 和CCyR,且OS更优,伊马替尼适合作为中国初治CML 患者的一线治疗。
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的放射性不良反应观察*
陆颖, 黄海欣, 杨慧, 陈达桂
2016, 43(10): 438-44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0.120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疗的放射性不良反应,评估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模式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年1 月至2014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55 例女性乳腺癌病例,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TNM 分期为pT3~4pN1~3cM0 或p 任意TpN 2~3cM0。采用氟尿嘧啶+ 表柔比星+ 环磷酰胺(FEC )化疗方案后,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同步组(多西他赛化疗时同步放疗)78例、序贯组(多西他赛化疗完成后放疗)77例,观察两组放射性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中位随访39(16~62)个月。同步组和序贯组的放射性不良反应轻微,均无3~4 级放射性皮肤反应、症状性心肺放射损伤。1~2 级放射性皮肤反应同步组的发生率为89.7%(70/ 78)、序贯组为88.3%(68/ 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年无复发生存率同步组为92.3%(72/ 78),序贯组为81.8%(63/ 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46)。 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的放射性不良反应轻微,与序贯治疗比较提高了患者的3 年无复发生存率,安全可行,可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选择。
外泌体传输microRNA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刘锐, 巴一
2016, 43(10): 442-44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0.336
摘要:
外泌体是一类可以在细胞间传递直径为30~100 nm的内吞衍生囊泡,可包含与其来源和功能相关的蛋白质和RNA 等物质。外泌体作为一种天然的载体,已被视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传输系统用于肿瘤的治疗。microRNA(miRNA )是一类新型的RNA调控基因,不仅仅存在于细胞内,亦存在于细胞外,这些细胞外miRNA 可作为分泌型信号分子影响受体细胞表型,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供体细胞内的分子改变,具有一定的诊断及潜在的治疗用途。肿瘤患者血液中外泌体高于正常人,并能够包裹肿瘤相关miRNA 行使生物学功能,因此机体通过外泌体传输特异性miRNA 可能在肿瘤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外泌体作为miRNA 的传输载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肿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时钟基因PER 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杨金昊①, 王平②
2016, 43(10): 446-45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0.352
摘要:
昼夜节律钟控制着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每天的体温、血压、激素、代谢等节律,这是由于昼夜节律基因调控的结果。PER(period)基因是核心昼夜节律基因之一,现已确认人类的PER 基因包括PER 1、PER 2 和PER 3,均是抑癌基因。PER 基因的表达异常不仅能促进肿瘤的发生,还能改变细胞对放射线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肿瘤患者的放疗和化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本文在将对昼夜节律钟基因PER 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