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45卷  第1期

甲状腺肿瘤专栏
甲状腺癌过去与未来十年
高明, 郑向前
2018, 45(1): 1-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897
摘要:
甲状腺癌近年来发病率激增,已成为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国内外甲状腺癌整体学术水平也在近十年得到飞速发展,我国甲状腺癌整体规范化诊治水平及科研能力明显提升。本文对甲状腺癌临床诊治及基础科研等方面的十年进展及未来展望进行评述,以期提高专业工作者对甲状腺癌精准诊疗的全面认识,促进甲状腺癌研究与诊疗的进展。
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CATO)
2018, 45(1): 7-1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265
摘要:
2017年第二版NCCN甲状腺肿瘤指南解读
郑向前, 候秀坤, 高明
2018, 45(1): 14-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046
摘要:
甲状腺肿瘤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各学科基础研究与技术方法的不断发展,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以及对甲状腺癌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进步。在最新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CCN)指南中,甲状腺结节的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范围、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等方面均有所改变,可为国内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
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获得最佳疗效反应的因素分析及治疗后的动态评估
胡厚洋, 梁军, 林岩松
2018, 45(1): 18-2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715
摘要:
  目的  动态评估非远处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131I治疗的疗效,分析影响患者达到最佳治疗反应(excellent response,ER)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非远处转移型DTC患者237例,观察治疗后2年内治疗反应,如最佳疗效反应(excellent response,ER)、疗效不确定(indeterminate response,IR)、生化改变(biochemical incomplete response,BIR)、结构性改变(structure incomplete response,SIR)的变化,对比分析不同复发危险分层及TNM分期患者治疗反应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ER的因素。  结果  患者经131I治疗后3个月及2年评估的ER、IR、BIR、SIR率分别为(3个月/2年):54.9%/73.0%、33.3%/18.1%、11.8%/6.0%、0/3.4%;3个月评估中IR者36例(45.6%)在2年时转为ER,BIR者8例(28.6%)发生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颈部复发。复发危险分层与ER率呈负相关(r=0.973,P=0.147),TNM分期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影响ER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直径(P=0.008)、淋巴结转移数目(P=0.007)。  结论  非转移DTC患者131I治疗后ER率随时间呈升高趋势,近半数IR者将在治疗后2年内逐渐达到ER;病灶直径较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者更容易达到ER。
通过脉管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对比探讨术中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机制
陈翠花, 程若川, 赵川, 刁畅, 苏艳军, 刘文, 潘笑宇
2018, 45(1): 22-2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608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淋巴系统的解剖特点与甲状旁腺纳米炭“负显影”的机制。  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组织标本62例,其中包括正常甲状旁腺组织45例,甲状旁腺腺瘤10例,甲状旁腺癌7例。以正常甲状腺组织10例作为阳性对照,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D2-40、LYVE-1以及血管特异性标志物CD31、CD34对上述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鉴别毛细淋巴管与毛细血管。  结果  62例甲状旁腺组织中,血管标志物CD31、CD34染色有效例数、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分别为58例、50例、86.2%和60例、60例、100%,阳性者均可见棕黄色的血管呈网状分布。淋巴管标志物D2-40、LYVE-1染色的有效染色例数、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分别为59例、17例、28.8%和58例、23例、39.6%,阳性者仅可见单个或少数棕黄色淋巴管,且多局限性分布于脉管区或被膜区,腺体实质内少见。  结论  成年人大部分甲状旁腺可能缺乏淋巴管网,仅部分旁腺存在少数淋巴管,且一般局限分布于被膜区或脉管区,这可能为甲状腺实质内注射纳米炭混悬剂“负显影”甲状旁腺的解剖学机制之一。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效果初步评价初期体会
郑传铭, 毛晓春, 王佳峰, 谭卓, 葛明华
2018, 45(1): 27-3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801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4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开展的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和颈前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各1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满意程度。  结果  腔镜组平均年龄(35.6±2.6)岁较开放组(48.5±2.3)岁更年轻(P=0.002),而性别比例、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区清扫后平均淋巴结数目腔镜组(2.4±1.7)枚与开放组(2.8±1.6)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23.9±28.1) min和引流液量(145.9±81.8) mL均较开放组(48.6±9.8) min、(87.7±18.9) mL更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腔镜组延长约1 d住院日。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胸部疼痛在术后3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2)外,其余时间颈胸部疼痛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腔镜组获得理想的美容满意度(P<0.01)。  结论  无充气腋窝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美容效果极佳。
细针穿刺活检结合分子检测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魏玺, 王晓庆, 王猛, 高明, 张晟
2018, 45(1): 33-3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871
摘要:
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超声影像成为甲状腺癌筛查与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US-FNAB)成为术前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有效微创介入方法,并通过Bethesda诊断系统分类。虽然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仍然出现诊断不明确的非典型滤泡性病变。对于此类非典型病变(Bethesda Ⅲ~Ⅴ类),US-FNAB联合基因突变检测(BRAF、RAS以及RET/PTC重排),以及miRNA分析能够显著提高不确定结节的诊断准确性,有利于临床规范化处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临床研究与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判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分期及病理分级的价值
邱柏圣, 杜君, 张艳辉, 王晴, 陈薇, 王坤, 张超, 姚欣
2018, 45(1): 37-4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751
摘要:
  目的  探讨Ki-67、TP53、Cyclin D1、HER-2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84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TURBT),术后病理证实为Ta、T1期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的Ki-67、TP53、Cyclin D1和HER-2表达,并对其与NMIBC分期、病理分级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MIBC分期、病理分级的独立因素,计算并比较其灵敏度及特异度。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与NMIBC的T1期及病理G3级呈正相关(P<0.05);NMIBC的T1期及病理G3级组织中的Ki-67、HER-2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及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NMIBC的Ta期及病理G1、G2级组织中的Cyclin D1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及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Cyclin D1低表达为T1期NMIBC的独立预测因素;Ki-67高表达、HER-2高表达、Cyclin D1低表达为病理G3级NMIBC的独立预测因素。在NMIBC组织中Ki-67对预测分期和病理分级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灵敏度为81.40% (48/59)和76.80% (96/125),特异度为76.83% (63/82)和86.30% (88/102)。  结论  检测Ki-67表达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NMIBC分期及病理分级,为及时有效地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癌情报告
哺乳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高静, 项永兵
2018, 45(1): 42-4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894
摘要:
近年来,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进一步明确其病因和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是降低子宫内膜癌的根本途径。作为一种自然、简便、经济的手段,哺乳在女性肿瘤一级预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哺乳对乳腺癌的预防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但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尚存争议。本文就哺乳与子宫内膜癌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回顾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线索和参考。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原发性肺类癌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徐嵩, 李雄飞, 陈军
2018, 45(1): 47-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092
摘要:
原发性肺类癌(pulmonary carcinoid,P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肺部肿瘤。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的肿瘤分类中,PC包括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和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PC与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 crine carcinoma,LCNE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均属于肺部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由于发病率较低,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PC的诊断和管理相对较复杂。对于整体健康状况和肺储备可以耐受手术的早期局限型PC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而晚期或不可切除PC患者,目前各种指南推荐的标准系统治疗缺乏统一的共识。本文拟对PC最新的诊断及多学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胸腺非典型类癌合并库欣综合征1例
马艺, 许顺
2018, 45(1): 53-5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494
摘要:
阿帕替尼治疗肺鳞癌影像学进展后维持治疗获益1例
陈邓林, 陈俊民, 王琳
2018, 45(1): 54-5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01.83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