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6卷  第10期

临床研究与应用
CD30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中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研究
杨笋, 张明智
2019, 46(10): 485-48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0.244
摘要:
  目的  分析CD30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lymphoma T cell lymphoma, unspecified, PTCL-U)中的表达情况,研究CD30与临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56例PTCL-U患者的病例资料,男女比例为1.7:1,中位年龄60(16~76)岁。分类变量行Chi-square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Logistic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进行生存资料分析。  结果  56例患者3、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分别为42.2%和20.4%, 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率分别为32.1%和17.8%, 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S, mOS)为31个月,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FS, mPFS)为11个月。CD30在PTCL-U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7%, CD30阳性表达在晚期患者、LDH水平升高、结外病变数目≥2个部位、中-高危患者中更为多见, 阳性患者初治效果不佳(P < 0.05)。56例患者化疗采用CHOP与GDPT方案, 两种方案对OS及PFS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0阳性组与阴性组的3年OS分别为16.5%与54.9%(P=0.001); 3年PFS分别为11.2%与44.5%(P=0.016)。单因素分析显示CD30阳性晚期患者、CD30阳性、IPI/aaIPI评分中-高危及PIT中-高危为预后不利因素, 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期、PIT评分与生存期相关。  结论  CD30在PTCL-U中的表达率偏低,阳性表达组生存预后差;CD30阳性在晚期患者、LDH水平升高、中-高危组表达更多,阳性组更易累及结外、客观缓解率较低;分期、CD30、IPI/aaIPI评分和PIT影响患者的预后。
血浆HOXA7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郭丹, 杨建伟, 杨亮, 石科
2019, 46(10): 490-49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0.302
摘要: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血浆中同源盒基因(homeobox, HOX)家族成员HOXA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 并评估HOXA7甲基化与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CA199)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 Cyfra21-1)水平辅助诊断NSCLC的价值。  方法  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NSCLC患者80例为试验组, 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uantitative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qMSP)检测血浆HOXA7甲基化水平, 电化学发光检测血浆CEA、CA199和Cyfra21-1水平。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鉴别NSCLC的临床价值, 并分析HOXA7甲基化与临床病例参数、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NSCLC患者血浆中HOXA7基因甲基化水平异常增高(χ2=36.972, P < 0.0001), HOXA7甲基化诊断NSCLC的敏感度为68.8%(55/80), 特异度为86.0%(43/50)。血浆HOXA7甲基化与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和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 但与TNM分期有关(P < 0.05), 其中Ⅳ期患者血浆HOXA7甲基化水平最高。肿瘤标志物中Cyfra21-1诊断NSCLC的价值最高, 敏感度为70.00%, 特异度为90.00%。HOXA7甲基化联合三指标诊断NSCLC的效能最高(AUC=0.893, 敏感度73.75%, 特异度94%)。HOXA7甲基化与Cyfra21-1的相关系数最高(r=0.564, P < 0.05)。  结论  HOXA7基因甲基化水平对NSCLC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与NSCLC的恶性程度相关, 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提高NSCLC的诊断效能。
首发单纯骨转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张杰, 李芷君, 张丽, 佟仲生
2019, 46(10): 495-50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0.409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首发单纯骨转移(bone-only metastasis, BOM)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967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180例BOM组与787例非BOM组, 对BOM组患者的预后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 并根据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状态、转移数目及治疗方式行亚组分析。  结果  BOM组与非BOM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时间分别为19.4个月与10.0个月, BOM组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时间为45.6个月。BOM组与非BOM组HR阳性患者分别占81.7%(147/180)与64.7%(509/787)(P < 0.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R状态、转移位置、转移数目和治疗方式是BO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BOM组的HR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P=0.004)或联合治疗(P < 0.001)较单独化疗的预后更佳。影响BOM组HR阳性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骨转移数目和内分泌治疗。单部位骨转移患者行内分泌治疗(P=0.004)或联合治疗(P= 0.002)较单独化疗的预后更佳, 多部位骨转移患者行联合治疗较单独化疗(P < 0.001)或内分泌治疗(P=0.04)的预后更佳。  结论  对于HR阳性BOM尤其是单部位骨转移患者, 单纯内分泌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而对于多部位BOM则应考虑行联合治疗。
直肠癌TME术后局部复发规律对放疗靶区设计的价值探讨
官雯菊, 张涛, 易鑫, 李龙浩
2019, 46(10): 501-50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0.315
摘要:
  目的  分析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术后盆腔局部复发及转移规律, 为进一步细化直肠癌放疗靶区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影像学证实直肠癌TME术后有盆腔区域复发的134例患者临床资料, χ2检验分析患者原发肿瘤位置、术后分期等临床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以及盆腔不同淋巴引流区之间转移的因果关系。  结果  134例患者中吻合口复发57例(42.5%), 直肠残端、术区及直肠周围复发36例(26.9%), 骶前淋巴引流区盆腔部复发34例(25.4%), 骶前淋巴引流区腹部复发10例(7.5%), 髂内淋巴引流区复发46例(34.3%), 髂外淋巴引流区复发5例(3.7%), 闭孔淋巴引流区复发0.7%(1/134), 腹股沟淋巴引流区复发13例(9.7%), 坐骨直肠窝复发11例(8.2%)。上段直肠癌较中下段直肠癌更易发生骶前淋巴引流区腹部转移(19.0% vs. 5.6%, P=0.028), 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更易发生髂外淋巴引流区转移(23.1% vs. 1.7%, P=0.006)。  结论  上段及中下段直肠癌术后复发模式呈显著性差异, 放疗靶区应区别定义, 当前直肠癌靶区可进一步细化。
预防性锁上照射在高危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
关勇, 崔永刚, 袁智勇
2019, 46(10): 507-51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0.429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锁上照射(prophylactic supraclavicular irradiation, PSCI)在高危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LS-SCLC)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101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同步放化疗的无锁上淋巴结(supraclavicular lymph node, SCLN)受累的所有LS-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既往研究的定义, 确定SCLN复发高危患者, 部分高危患者接受 PSCI 观察SCLN复发率及肿瘤特异生存(cancer specific overall survival, CSS), 在整体及高危队列中分别行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101例患者, 中位年龄57岁。末次随访时, 共42例高危患者出现SCLN复发, 而13.6%(8例)低危患者复发。SCLN复发者5年CSS率显著低于未复发者。行PSCI的高危患者5年CSS率与低危者相当, 明显高于未行PSCI高危患者。整体队列的多因素分析提示分期晚及SCLN复发与预后差有显著相关性(P=0.001, P=0.049)。高危患者中, 仅PSCI与预后改善显著相关(P=0.015)。  结论  对于高危LS-SCLC患者, PSCI不仅可能降低SCLN复发, 而且有可能提高CSS。
肿瘤患者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和病原体分析
孙明月, 肖伟强, 常彦敏, 屈元晔, 许青霞
2019, 46(10): 513-5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0.451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确定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 评估肿瘤患者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念珠菌之间可能存在的临床显著性差异。并对白假丝酵母菌血症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旨在通过该类分析, 及时开展干预, 尽量避免易感因素, 进而改善真菌血症患者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32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发生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 同时对比分析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非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血症的临床差异。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念珠菌常见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和分析。  结果  念珠菌血症分离病原体中, 最常见的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7.15%(120/323), 而白假丝酵母菌占34.37%。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下述因素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血症的发生相关, 即肠外营养(P < 0.001)、粒缺(P < 0.001)、化疗(P < 0.001)和抗真菌药物的使用(P < 0.001), 同时肠外营养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念珠菌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83, 95%CI:0.098~ 0.340;P < 0.001)。  结论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超越白假丝酵母菌为患者念珠菌血症主要病原体。通过评估患者念珠菌血症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以期加强和制定感染控制策略, 从而预防念珠菌血症的传播。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生物钟Bmal1基因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及未来新思路
陈越, 金风
2019, 46(10): 518-52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0.366
摘要:
昼夜节律参与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使生物的生理活动呈周期性、有序性和协同性。Bmall1基因为昼夜节律体系的核心元件之一,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Bmal1基因在不同的肿瘤中作用各异。因此,分析Bmal1在不同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能为临床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肿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近年来,随着时间医学的深入研究,依照人体生物节律与药代动力学相结合的时辰化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不同时间放疗会导致不同的放射敏感性,使得时辰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深入研究生物的昼夜节律性,能为肿瘤的治疗开启全新的视角。
肿瘤相关性中性粒细胞促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佳庆, 王清莹, 程忠平
2019, 46(10): 524-52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0.354
摘要:
中性粒细胞是循环中最为丰富的白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不仅参与免疫反应,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特别是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可分化为N1和N2亚型,在肿瘤的转移中表现出抑制转移(N1)和促进转移(N2)两种截然不同的的作用。但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在肿瘤转移机制中发挥的作用相对比较复杂,尚缺乏系统阐述。本文主要介绍TANs,分析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促进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对TANs作为抗肿瘤治疗策略的可能性进行综述。
综述
协同致死效应在肿瘤研究中的现状
刘东明, 郭华
2019, 46(10): 528-53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0.356
摘要:
包括导致基因功能缺失在内的大部分致癌突变均不是传统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直接作用靶点。尽管对致癌相关突变的了解越来越多,但目前肿瘤的靶向治疗依然存在问题,协同致死效应(synthetic lethality effects)的应用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中的新突破。因此,寻找能够产生协同致死效应的基因突变组合对于肿瘤靶向治疗有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就协同致死效应概念的提出与演变、相互作用形式、相关筛选技术以及临床治疗策略、意义和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HER-2阳性乳腺癌双靶向治疗进展
李信娟, 马虎
2019, 46(10): 533-53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0.020
摘要:
HER-2阳性乳腺癌侵袭性强、复发率高,针对HER-2的单靶向治疗虽使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但仍有患者发生复发转移。双靶向治疗因其作用机制不重叠,具有协同作用,使患者生存期得以进一步延长。本文以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为基础,对与联合抗HER-2的双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临床常用补片在乳房再造中的应用现状
韩春勇, 尹健
2019, 46(10): 537-54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0.355
摘要:
乳房再造是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以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为代表的补片在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是该领域内最重要的创新。假体乳房再造中的补片广泛应用,促进即刻假体再造术的开展,提高乳房再造的美学效果,避免额外供区组织损害,因此被临床医生及患者广泛接受。乳房再造中常用补片主要有ADM、牛心包补片及TiLOOP补片,这些补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缺损修补能力。本文将对此三种补片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