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6卷  第17期

专家共识
中国肿瘤化疗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2019, 46(17): 869-87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7.919
摘要:
肿瘤化疗相关贫血(chemotherapy-related anemia,CRA)为肿瘤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均有关,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CRA有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化疗时间延迟、需要输注红细胞等,从而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生存时间。CRA的主要治疗包括输注红细胞、促红细胞生成治疗和补充铁剂等。基于近期文献及临床研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制订了《中国肿瘤化疗相关贫血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为中国肿瘤学医师提供更为合理的诊疗方案,从而帮助患者改善肿瘤化疗相关贫血,提高生存质量。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2019, 46(17): 876-88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7.913
摘要: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有可能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化疗时间延迟乃至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和感染,从而增加治疗费用、降低化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影响患者预后。正确评估化疗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早期识别FN和感染,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对提高抗肿瘤治疗整体疗效、降低死亡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制订了《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旨在为中国肿瘤学医师提供更合理的诊疗方案。
临床研究与应用
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唐碧霞, 李彩莉, 鄢谢桥, 李思明, 迟志宏, 斯璐, 崔传亮, 毛丽丽, 连斌, 王轩, 周莉, 白雪, 郭军, 盛锡楠
2019, 46(17): 883-88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7.736
摘要:
  目的  探讨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临床特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及雷帕霉素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mTOR)抑制剂系统性靶向治疗疗效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8年3月93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转移性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模型对患者进行预后危险分层。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生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93例转移性pRCC患者中Ⅱ型占95.7%(89/93),Ⅰ型占4.3%(4/93),伴肉瘤分化占11.8%(11/93),中位年龄为50.0(22~8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3.1个月,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为(31.5±5.9)个月(95% CI为19.9~43.1)。采用IMDC预后模型进行分层,低、中、高危患者分别占14.0%(13/93)、46.2%(43/93)、39.8%(37/93),低、中、高危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00.0±32.8)、(38.3±8.2)、(16.4±1.2)个月,高危与低、中危患者的O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低危与中危患者的O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93例pRCC患者的一线靶向治疗的总中位无疾病进展(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时间为(6.6±0.5)个月,低、中、高危患者一线靶向治疗的PFS分别为(17.5±5.7)、(7.1±2.3)、(5.2±1.5)个月,高危与低危患者、高危与中危患者的PFS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  结论  转移性pRC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IMDC预后模型可用于预测转移性pRCC患者的TKI一线靶向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生存。
卵巢来源腹膜假黏液瘤临床病理分析
闫风彩, 李鑫宝, 林育林, 余春开, 周全, 李雁
2019, 46(17): 887-89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7.584
摘要:
  目的  探讨卵巢来源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272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为PMP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PMP肿瘤来源,复阅病理切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标记抗体包括CK7、CK20、CEA、Villin、CDX2、SATB2、CA125、ER、PR、PAX8、MUC1、MUC2等。  结果  272例PMP中阑尾来源245例(90.1%)、非阑尾来源27例(9.9%)。卵巢来源PMP仅5例(1.8%),其中4例为黏液性囊腺瘤、1例为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均发生在单侧,5例中2例合并成熟性囊性畸胎瘤;腹膜播散肿瘤中2例为无细胞性黏液、2例为低级别腹膜黏液癌、1例为高级别腹膜黏液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5例PMP患者组织中CK20、CEA、Villin、CDX2均阳性,2例黏液性囊腺瘤合并畸胎瘤患者的SATB2部分阳性、2例SATB2阴性、1例SATB2灶状阳性。  结论  卵巢来源PMP罕见,需对阑尾全部取材或对可疑组织块行连续切片,以排除阑尾黏液性肿瘤,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所见、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进行综合分析。
癌结节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刘丽杰, 梁月祥, 何冬雷
2019, 46(17): 891-89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7.885
摘要:
  目的  探讨癌结节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标本中有无癌结节将所有患者分为癌结节阴性组和阳性组。分析癌结节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结果  本组患者中84例存在癌结节,阳性率为26.9%。单因素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N分期、TNM分期、脉管癌栓与癌结节阳性相关;多因素分析证实仅Borrmann分型、N分期和脉管癌栓是癌结节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术式、脉管癌栓和癌结节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癌结节阴性组和阳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5%和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Borrmann Ⅲ/Ⅳ型、TNM分期、脉管癌栓和癌结节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癌结节仅对N0~3a期胃癌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N3b期癌结节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癌结节阳性患者预后与N分期、有无脉管癌栓及术后辅助化疗独立相关。  结论  癌结节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可作为N0~3a期患者预后评价指标,无论分期如何,癌结节阳性者需行术后辅助化疗并密切随访。
34例非阑尾来源腹膜假黏液瘤诊治分析
史冠军, 夏奥, 马瑞卿, 王冰, 翟喜超, 安鲁彪, 许洪斌
2019, 46(17): 897-90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7.819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阑尾来源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9年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on surgery,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er-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34例非阑尾来源PM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同时利用Log-rank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本研究34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58.8%)和腹盆腔包块(52.9%);CRS+HIPEC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在随访中9例患者死亡,1、3年生存率分别为69.6%、53.5%;单因素分析中,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cancer index,PCI)>20、未行灌注化疗以及非根治性手术是预后不良的显著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组织来源、病理类型等未体现出显著相关性。  结论  非阑尾来源PM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较难判断原发病灶,确诊需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但无论来源如何,均以腹腔内广泛肿瘤种植和局部浸润为主要临床表现,CRS+HIPEC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预后营养指数评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宋腾, 张亚瑞, 赵可, 李书苹, 常智, 柳凤亭, 王华庆
2019, 46(17): 903-90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7.941
摘要: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PNI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Youden指数,获取PNI最佳分界值,分析不同PNI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全组患者PNI均值为43.93±5.86,当PNI值为44.15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74.6%,特异度为67.2%。低PNI组(< 44.15)和高PNI组(≥44.15)患者分别占38例(46.3%)和44例(53.7%),PNI水平与患者的ECOG PS评分、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水平等均有相关性(均P < 0.05)。低PNI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低于高PNI组(65.8% vs.86.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8,P=0.028)。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69.1%,低PNI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8%、67.8%和56.9%,均低于高PNI组96.7%、89.5%和8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21,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PNI值< 44.15、ECOG PS评分≥2分、IPI评分>2分、分期Ⅲ~Ⅳ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 1.0×109/L对预后有影响(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NI值< 44.15和Ⅲ/Ⅳ期为影响该组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06,0.011)。  结论  PNI值可作为DLBCL患者简便可行的临床预后指标。
多发肺部磨玻璃样结节EGFR突变状态的研究
解少男, 刘广杰, 焦鹏清, 刘庆熠, 邓会岩, 韩亚青
2019, 46(17): 909-91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7.868
摘要:
  目的  探讨同期多发肺部磨玻璃样结节(synchronous multiple ground-glass nodules,SMGGNs)不同病灶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SMGGNs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应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手术标本进行检测,检测EGFR基因第18、19、20及21外显子的突变状态。分析病变的EGFR突变状态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位置、结节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类型的关系。  结果  全部患者的EGFR突变率为65.7%(23/35)。女性及不吸烟患者具有更高的EGFR突变率(P=0.015,P < 0.001)。浸润性腺癌(i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的EGFR突变率高于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id hyperplasia,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以及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vasive adenocarcinoma,MIA)(P < 0.001)。19和21外显子突变为EGFR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亚型。不同病理亚型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无显著性差异(P=0.707)。27例具有多个可检测EGFR突变状态结节的患者中,EGFR突变状态的不一致率为85.2%(23/27)。  结论  SMGGNs患者不同病灶的EGFR基因突变谱不同,提示各枚结节的发生发展为独立事件。而EGFR基因的突变与磨玻璃样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GGN)发生发展过程,尤其是肿瘤的侵袭过程密切相关。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精准医学时代骨肉瘤诊疗的研究进展
陈祉璇, 姜亚飞, 华莹奇, 蔡郑东
2019, 46(17): 914-91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7.853
摘要:
随着组学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精准医学在肿瘤领域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骨肉瘤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是最常见的骨骼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手术切除和药物化疗一直是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高度基因异质性是其生存率停滞的主要原因。精准医学以组学等技术为基础,根据患者的生物学特征进行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定制。精准医学的实践有望为骨肉瘤研究及患者生存率提高提供新的契机。本文拟对精准医学在骨肉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并进一步探讨骨肉瘤精准治疗的前景和方向。
综述
肿瘤亚学科及多学科医学联络会诊在乳腺癌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中的应用
伍娟, 田申, 孔令泉
2019, 46(17): 919-92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7.848
摘要:
乳腺癌作为恶性肿瘤中代表性的慢性疾病,更多的患者需要“全方位、全周期”的慢病管理。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的颁布,乳腺癌伴随疾病(concomitant disease of breast cancer,CDBC)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多学科协作,联合肿瘤科及相关专科医师,建立并发展肿瘤心理学、肿瘤心脏病学等肿瘤亚学科,可专业地认识和管理CDBC。效仿会诊联络精神医学在肿瘤患者治疗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康复医学、心血管病医学、内分泌医学、妇科医学等多学科医学联络会诊(consultation liaison multi-disciplinary medicine,CLM),加强对CDBC的防治,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改善预后。本文将就肿瘤亚学科及CLM在CDBC全方位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