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6卷  第7期

专家共识
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
2019, 46(7): 321-32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7.238
摘要:
临床研究与应用
KIF20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琪, 董海常, 刘建涛, 卜培龙, 李全营, 秦长江
2019, 46(7): 324-32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7.169
摘要:
  目的  探讨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0A(kinesin family member 20A,KIF20A)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文献中KIF20A在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的表达;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105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测确诊为大肠癌的石蜡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F20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并分析KIF20A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KIF20A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阴性或低表达(P < 0.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KIF20A在10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及阴性表达率分别为64%(67/105)和36%(38/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IF20A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IF20A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无复发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 < 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KIF20A是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KIF20A在大肠癌中表达上调,其可能作为预测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神经浸润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张树朋, 梁月祥, 吴亮亮, 张李, 丁学伟, 王晓娜, 梁寒
2019, 46(7): 330-33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7.060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 00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标本中有无PNI将所有患者分为PNI阴性组和PNI阳性组,分析PN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结果  1 007例胃癌患者中PNI阳性120例,阳性率为11.9%。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脉管癌栓是PNI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根治度、TNM分期、术式、癌结节、脉管癌栓、PNI、术前CA19-9及CEA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PNI阴性和PNI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6.6%和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orrmannⅣ型、TNM分期、根治度、癌结节和PNI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显示,PNI仅对Ⅰ、Ⅱ和Ⅲa期胃癌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PNI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可作为Ⅰ、Ⅱ和Ⅲa期患者预后评价指标。
基于磁共振成像乳腺癌远处转移预测模型的研究
汤加, 马文娟, 刘君君, 邵真真, 刘佩芳
2019, 46(7): 337-34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7.130
摘要:
  目的  建立基于平扫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MRI影像特征参数的乳腺癌远处转移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3 032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转移组93例和非转移组186例。分析转移组远处转移部位与分子分型的关系,同时对两组MRI影像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获得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  结果  转移组中Luminal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最常见远处转移部位分别为骨、肝脏、肺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的病变类型、是否多发、T1WI和T2WI信号均匀度及病灶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类型、是否多发、T2WI信号均匀度及病灶最大径为独立预测因子。根据独立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 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分别为82.8%、85.7%、75.0%和0.801。  结论  基于MRI影像特征的模型对预测乳腺癌远处转移具有潜在价值。
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侯栋梁, 房彤, 宋丽楠, 孙保锦, 陈力, 杨慧, 刘博
2019, 46(7): 342-34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7.110
摘要:
  目的  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提高对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疗科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年龄18岁以下行术后放疗的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的患儿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  27例患儿均完成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全脑全脊髓放疗剂量为27.0~30.6 Gy,瘤床区加量照射至55.8~60.0 Gy。22例患儿放疗结束后行化疗,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奈达铂。中位随访时间22(4~93)个月,27例患儿死亡18例,9例生存。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4%、50.2%、36.5%。死亡患儿中颅内播散8例,脊髓播散10例。  结论  儿童颅内幕上胚胎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上应采取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段,预后较差。
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的诊断和预后
周梦倩, 张露, 吴延升, 段远胜, 王旭东
2019, 46(7): 346-35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7.235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病灶不明颈淋巴结转移鳞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 site,SCCUP)人群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原发灶检出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62例SCCUP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原发确诊组与原发未明组的临床表现、原发病灶出现特点及检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分析影响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  结果  262例SCCUP患者,以男性多见,中位年龄57岁。70例患者检出原发病灶(26.7%),且男性(30.1%)、单枚(31.0%)、Ⅳ区(39.3%)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率高于女性(17.4%)、多枚(18.7%)、Ⅱ/Ⅲ区(20.8%)。与传统影像学相比,18FDG-PET/CT(18F-fluorodeoxy? 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检出原发灶的灵敏性、特异性高。生存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N分期对PFS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SCCUP患者中,男性、单枚、下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检出的比例高,PET/CT检查对SCCUP的诊断及原发灶检出有重要意义,N分期较晚及远处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125I放射性粒子在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刘志刚, 张凯歌, 雷光焰, 吕卫东, 张曦, 宋养荣, 严丽, 马红兵, 王珺, 程齐
2019, 46(7): 351-35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7.034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肿瘤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53例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术前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进行计划并术后验证,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后1、3、6个月,1、2年复查胸部CT随访,评估局部病灶控制情况,随访中位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并对生存预后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  结果  53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患者均顺利完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位生存期为254天,1年生存率为48.67%,疗效评价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PR)为83.02%(44/5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生存预后与ECOG评分、植入时远处转移、植入后同期化疗、二次粒子植入等相关因素有关(P < 0.05);术中、术后气胸和咯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75%(11/53)、13.21%(7/53),无一例患者死亡;植入后在咳嗽、气短、疼痛、声音嘶哑、呛咳和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方面有60.00%~82.61%的缓解率。  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手术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和可行性高等优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术式交流
开放性锁骨上入路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马霖杰, 王少新, 李超, 陈建超, 蒋明芳, 黄忠贵, 邓洁
2019, 46(7): 357-36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7.043
摘要:
  目的  分析开放性锁骨上入路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通过比较传统颈前低位弧形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同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术后患者美观满意度、手术效果、手术时间等,探讨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实用性。  结果  22例行开放性锁骨入路甲状腺切除术(B组)较29例行传统切口入路甲状腺切除术(A组)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P < 0.05),与传统切口具有同样手术疗效。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美观满意度,与传统切口持有同样手术疗效。  结论  开放性锁骨上入路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于需单侧叶切除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以及部分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甚至对于大于切口直径的肿瘤仍适用,其在保证手术治疗疗效同时具有较佳的美观度。
综述
BRCA1/2基因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李萌辉, 刘俊田
2019, 46(7): 361-36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7.197
摘要: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breast cancer gene 1/2)在细胞DNA损伤和修复通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于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早期研究发现BRCA1/2是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BRCA1/2突变携带者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大幅增加;近年研究表明,BRCA1/2突变增加了结肠癌、胰腺癌、皮肤癌以及男性前列腺癌等的发病风险。BRCA1/2突变患者存在共同的分子病理基础,将来可能独立于病理组织诊断之外,作为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包括铂类为代表的化疗药、PARP抑制剂、PD-1抗体、ALDH2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
谷氨酰胺酶新型抑制剂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廖英, 冀林华, 崔森
2019, 46(7): 366-36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7.273
摘要:
肿瘤细胞利用各种代谢途径以满足增殖的能量和生物合成需求。除葡萄糖外,谷氨酰胺也是肿瘤细胞生长的重要前体物质及能量来源。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SL)活性与Ras、c-Myc等癌基因以及Rho GTP酶相关。诸多临床前研究已证实谷氨酰胺酶抑制剂不仅具有抗肿瘤活性,还可以明显增强耐药肿瘤细胞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目前新型GSL抑制剂CB-839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型药物。本文就谷氨酰胺代谢及其新型抑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现状和展望
汤思哲, 王仆, 孔大陆
2019, 46(7): 370-37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07.153
摘要: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是微创外科的重大变革。创新性机器人技术克服了传统腹腔镜的许多技术缺点。目前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结直肠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短期效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似。但是,显著增加的手术费用未产生与之相应的肿瘤学优势。开发新技术克服现有机器人系统缺陷的同时,需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长期疗效和潜在优势。本文旨在阐述机器人结直肠外科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新一代机器人平台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