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7卷  第21期

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专栏
肿瘤异质性-精准临床诊治的挑战
白日兰, 崔久嵬
2020, 47(21): 1081-108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1.341
摘要:
肿瘤异质性是肿瘤演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普遍而又至关重要的表现特征,是肿瘤形成及进一步演进的重要支撑点。尽管近几年,肿瘤异质性内在规律和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有诸多新进展,但肿瘤异质性仍是实现临床精准诊治、克服耐药问题的重大挑战。近几年,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对肿瘤单个细胞或全基因组测序已逐步揭示肿瘤异质性的时空变异和分子机制。本篇文章对肿瘤异质性的复杂性、形成机制和对肿瘤演进的影响以及对临床诊治带来的挑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胆囊癌系统性治疗研究进展
刘凌玥, 白雪莉, 梁廷波
2020, 47(21): 1088-109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1.518
摘要: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系统性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手段。GBC的一线化疗常选用吉西他滨+铂类、吉西他滨+替吉奥或以其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方案,二线化疗如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免疫治疗包括肿瘤疫苗、过继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等,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的派姆单抗、纳武利尢单抗单用或联合化疗显示出治疗前景,与靶向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药物联用等联合免疫治疗方案也初获应用。靶向治疗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等为靶点,单用或联合化疗用于晚期GBC。GBC个体精准化治疗是未来发展方向,针对GBC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尚待开展。
Caveolin1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章建萍, 金洪传
2020, 47(21): 1094-109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1.682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和健康。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尽管临床治疗疗效显著但依然困难重重。质膜微囊Caveolea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表面,由Caveolin蛋白覆盖的质膜内陷,其在细胞中发挥着物质转运和信号转导等一系列重要功能。作为Caveolea的重要组成部分,Caveolin1参与调控内吞、信号转导、脂质运输和储存、细胞运动侵袭等各种生理活动。本文重点阐述Caveolin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宫颈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范典, 郑博豪, 周圣涛
2020, 47(21): 1100-11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1.702
摘要:
宫颈癌患者病死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前列,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得益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的发展,尤其是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的使用,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了显著延长,然而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肿瘤分子分型从分子层面对宫颈癌进行亚型划分,可进一步区分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适应人群,有望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现针对宫颈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及其分子分型最新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染色体1q22区域遗传变异影响胃癌易感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颜财旺, 高志颖, 黄童童, 靳光付
2020, 47(21): 1108-111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1.703
摘要:
  目的  探索染色体1q22区域易感基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基于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鉴定候选易感基因;通过人群样本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并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探究易感基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通过全转录组测序探究候选易感基因在胃癌发生中参与的下游通路和机制。  结果  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QTL)分析证实rs760077基因型与THBS3、GBA和GBAP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1.20×10-21,1.80×10-4和3.49×10-17)。差异表达分析和功能学实验证实GBAP1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态,并且敲低GBAP1后能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全转录组测序表明GBAP1能够影响PHGDH、PSAT1和PSPH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参与包括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和一碳代谢在内的多种代谢通路。  结论  本研究证实1q22区域的遗传变异可以通过调控促癌基因GBAP1的表达,影响氨基酸合成代谢通路关键酶基因PHGDH、PSAT1和PSPH的表达,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
临床研究与应用
相位角在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纪伟, 刘相良, 芦晋, 郑开文, 杨海梅, 马责竣, 崔久嵬, 李薇
2020, 47(21): 1115-111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1.304
摘要:
  目的  早期研究表明相位角(phase angle,PhA)与肿瘤患者预后有关,本研究分析PhA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方法  筛选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初诊SCLC患者148例,记录患者初诊时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分期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采用Inbody(Biospace Co®)测量患者初诊时PhA。按照性别分层后,根据PhA第2三分位界值将其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男性患者PhA为(5.56±0.71)°,女性患者PhA为(4.69±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hA是小细胞肺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0.646,95% CI:0.486~0.860,P=0.003)。低PhA组患者中位PFS为7.77个月,高PhA组患者中位PFS为10.5个月,生存分析显示2组患者P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男性和女性SCLC患者PhA存在差异,基线PhA水平可以预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需要大样本研究探索不同性别和疾病状态下东亚人种应用PhA评价细胞健康和功能的有效界值,以更好的指导治疗和预后预测。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环状RNA在头颈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吴丽媚, 张焱, 何子蕊, 聂诗情, 陈文慧
2020, 47(21): 1119-11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1.985
摘要:
环状RNA(circRNA,circularRNA,环状核糖核酸)是非编码RNA中的一种,以反向剪接方式形成,具有种类多、丰度高、表达稳定、组织特异性强的特点。根据来源不同,环状RNA可分为来自编码基因即外显子序列、定位于细胞质的ecircRNA(exonic circRNA),仅含有内含子序列、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的ciRNA(circular intronic RNA)和同时具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序列、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的ElciRNA(exon-intron circRNA)等3种类型。随着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发现环状RNA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作为竞争的内源性RNA或miRNA(microRNA,微核糖核酸)海绵、进行蛋白质翻译、与蛋白质结合相互作用、调节母本基因的选择性剪接或转录,从而参与多种疾病的生物过程,特别是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凋亡等过程。作为全球第6大癌症,虽然目前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其所处部位的特殊性给治疗带来困难,导致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差。区域和(或)远处转移与HNC的死亡率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circRNA的生物发生、生物特征、生物功能及其目前在HNC的侵袭转移中的生物分子机制及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进展,为继续探索HNC的转移致病机理提供参考。
综述
2020年ASCO会议食管及食管胃交界癌放疗与综合治疗进展
朱健, 王鑫
2020, 47(21): 1126-113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1.850
摘要: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率较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很低。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目前放疗技术有了较大的改进,但也无法大幅度地提高生存率,总体疗效不够满意。放疗照射剂量方面的研究已处于瓶颈期,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与放疗联合的综合治疗领域,本文就2020年ASCO会议上多项食管及食管胃交界癌放疗与综合治疗的研究成果予以汇总,并结合近年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研究进展
熊梦婷, 倪健
2020, 47(21): 1131-113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1.979
摘要:
肺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患者的80%以上。Ⅰ期NSCLC(ⅠA、ⅠB期)占NSCLC患者的15%~20%,手术切除是Ⅰ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案,但ⅠA、ⅠB期NSCLC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仅83%和71%。对于无法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放疗可能达到与手术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目前也有许多新型的治疗方法出现,如消融、粒子放疗等。本文将对Ⅰ期NSCLC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