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49卷  第18期

临床研究与应用
­脂肪酸合成酶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张婧越, 吴开良, 吕鉴可, 付丽
2022, 49(18): 919-92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20496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5例乳腺IMPC组及10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 special type, IDC-NOS)组的病例,行FASN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CCK8、划痕实验检测FASN对T47D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FASN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  结果  FASN在IMPC中的表达为61.0%(64/105),显著高于IDC-NOS的31.4%(33/10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PC中的FASN表达与患者脉管癌栓、N分期、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IMPC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 DFS)期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期呈负相关(P<0.01)。FASN高表达是IMPC患者DFS和OS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敲低FASN后T47D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01)。FASN促进T47D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及EMT。  结论  FASN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EMT导致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FASN高表达与IMPC高侵袭、高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呈正相关,是预测IMP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151例腮腺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周旋, 张睿哲, 董琳, 刘超, 王宇, 姚晓峰, 王旭东
2022, 49(18): 926-93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20421
摘要:
  目的  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恶性肿瘤的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1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病理类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涎腺导管癌、腺样囊性癌、非特异性腺癌。病理类型(P=0.001)、年龄(P=0.049)、面神经麻痹(P<0.001)、镜下神经侵犯(P<0.001)、TNM分期(P<0.001)、临床分期(P<0.001)、肿瘤复发(P<0.001)、术后辅助放疗(P<0.001)与腮腺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相关。其中肿瘤复发(P=0.001)和临床分期(P=0.004)为影响腮腺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论  肿瘤复发和临床分期是影响腮腺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判断腮腺恶性肿瘤预后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化疗后生存质量评估
赵迎春, 刘海港
2022, 49(18): 931-93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20773
摘要:
  目的  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经长期化疗后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L),并分析影响其部分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ALL的108例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 Leukemia Group,CCLG)-ALL-2008或中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 Cancer Group,CCCG)-ALL-2015方案按序规范治疗,后随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以健康儿童和同胞为双对照组,通过自设调查表和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 4.0)对ALL患儿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ALL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健康儿童组和同胞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患儿性格类型、家庭教育方式、填表时年龄、结束化疗后时间、确诊时危险分级为相关因素。  结论  ALL患儿HRQL低于健康儿童组和同胞组,影响因素包括临床和社会学方面,应尽早筛查目标人群,针对性采取措施,提高其生存质量。
循环肿瘤细胞核型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刘杰, 李小航, 李安安, 王志勇
2022, 49(18): 936-94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20864
摘要:
  目的  探究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 和循环肿瘤细胞核型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诊治的10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NMIBC组58例、良性病变组51例。采用差相富集和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技术行CTC鉴定及核型分析,以患者CTC三倍体数目≥60%为三倍体组,数目<60%为非三倍体组,并行生存和预后分析。  结果  NMIBC组患者的CTC阳性率为81.0%(47/58),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的9.8%(5/51)。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分析显示,术前、术后三倍体组患者的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期明显短于非三倍体组(P<0.001),术后CTC阳性患者的DFS短于CTC阴性患者(P<0.05)。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术后CTC核型是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前、术后监测CTC和CTC核型对NMIBC患者具有预测作用,CTC核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抗苗勒氏管激素对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卵巢功能的预测价值
李宁宁, 唐毅, 岑东芝, 黎璞, 苏榕, 黄隽, 熊之璋
2022, 49(18): 941-94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2058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等对出现化疗诱导闭经的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否卵巢功能衰竭(ovarian failure,OVF)的预测价值,以优化辅助治疗策略及保护生育功能。  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60例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含环磷酰胺化疗方案的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监测化疗前后血清中的AM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变化。根据化疗结束后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时,E2、FSH是否维持在绝经后参考范围内,分为OVF组和卵巢功能恢复(ovarian recovery,OVR)组,分析对化疗后OVF的预测价值。  结果  化疗前AMH预测化疗后24个月卵巢功能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37(95%CI 为0.719~0.920),年龄联合化疗前血清AMH等预测的AUC为0.924(95%CI 为0.826~0.977)。化疗前的AMH≤1.05 ng/mL,1个疗程化疗后AMH≤0.56 ng/mL,化疗结束后3~6个月FSH>25.01 U/L及诊断年龄>37岁的阴性预测值均为100%。  结论  血清AMH联合E2 和FSH检测对鉴别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是否OVF有重要价值,可将AMH纳入化疗前常规检测。
术前合并肾积水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杜经纬, 詹辉, 陈戬, 王剑松, 丁明霞, 栾婷, 韦海荣, 万伟鸣, 杨成才
2022, 49(18): 946-951.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20572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合并肾积水对病理TNM不同分期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231例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有无合并肾积水分为合并肾积水组(96例)和未合并肾积水组(135例),比较两组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 )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根据不同TNM分期将患者进行分组,Kaplan-Meier法分别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  结果  合并肾积水组与未合并肾积水组患者的3年和5年OS率分别为62.5%±4.9%和38.5%±5%与 74.8%±3.7%和66.8%±4.1%,未合并肾积水组均明显高于合并肾积水组(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合并肾积水、病理T分期、淋巴结转移为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NM分期的分层分析发现,合并肾积水的T2N0M0组与未合并肾积水的T3~4N0M0组(P=0.816),以及合并肾积水的T3~4N0M0组与未合并肾积水的TxN+Mx组之间的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1)。  结论  术前合并肾积水是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术前合并肾积水可使T2N0M0及T3~4N0M0患者的术后生存曲线向更晚的病理TNM分期偏移。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不同亚型树突状细胞之间的作用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王建, 任秀宝
2022, 49(18): 952-957.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20769
摘要: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被认为是连接天然免疫与获得免疫的桥梁,在诱发获得性免疫和免疫耐受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典Ⅰ型DCs(conventional DC1, cDC1)被认为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交叉呈递中发挥尤为关键的作用。然而,DCs各亚群的功能特异性以及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进一步强化抗肿瘤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就DCs亚群之间的作用在肿瘤免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以DCs为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综 述
晚期胃癌免疫检查点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赵慧晨, 胡慧慧, 邢一舒, 陈贝贝, 王赛琪, 陈小兵
2022, 49(18): 958-962.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20265
摘要:
胃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大多数胃癌初诊即已为晚期,预后较差,目前治疗现状仍不理想。免疫逃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主要机制,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是导致免疫逃逸的重要分子,PD-1与PD-L1结合是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特异性阻断二者结合,可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PD-1/PD-L1抑制剂可明显改善晚期胃癌患者预后,并且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在晚期胃癌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ALK抑制剂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袁东琪, 陈鹏
2022, 49(18): 963-967.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20062
摘要: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疗效,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因低突变率、高生存率被称为钻石突变。在真实世界的应用中,ALK抑制剂致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远高于临床试验报道,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患者减药、停药、安装起搏器甚至猝死。本文将重点对ALK抑制剂相关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不良反应的认识,指导临床医生用药。
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争议与进展
张乙, 耿翠芝, 徐兵河
2022, 49(18): 968-972.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20593
摘要:
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既包括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也包括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乳腺浸润性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此类肿瘤的定义、诊断标准等方面经历了反复的变化。由于对其缺乏严格的定义,此类肿瘤的名称较为混乱,诊断名词应用存在争议。世界卫生组织(WHO)第5版提出了新的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标准。本文从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命名沿革与定义、分类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标志物、分子遗传学变化、临床特征、临床治疗和预后以及目前仍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鉴于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仍有较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国内同仁制定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诊断术语的使用规范,在对临床上比较罕见的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针对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浸润性乳腺癌开展多中心、分层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