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31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王小玲, 刘爽, 吴国祥, 孟宪利, 郭明, 杨会钗
2004, 31(2): 65-6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的组织起源、生物学特性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对63例食管小细胞癌进行了广谱细胞角蛋白(CK)、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粒-A(CHr-A)、突触素(Syn)和CD56的检测。结果:63例食管小细胞癌,光镜下分为单一型小细胞癌(28/63)和混合型小细胞癌(35/63)。CK、NSE、CHr-A、Syn和CD56的阳性率分别为41.3%、36.5%、90.5%、60.3%和50.8%。5种抗体在单一型小细胞癌和混合型小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肿瘤体积、浸润深度、残端(+)和瘤栓及淋巴结转移,与组织学类型及有无神经内分泌表达无关。结论:食管小细胞癌为高恶度肿瘤,对神经源性特异性抗体表达有明显的亲和性;其组织来源尚难定论,本研究倾向于非神经上皮源性。
α-干扰素对骨巨细胞瘤细胞凋亡和bF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曾建成, 裴福兴, 胡云洲, 屠重棋, 杨天府, 李胜富, 雷松, 魏于全
2004, 31(2): 69-7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α-干扰素对体外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受体Bek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探索新途径。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α-干扰素诱导体外培养的第三代骨巨细胞瘤细胞,观察α-干扰素对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流式细胞术与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α-干扰素诱导48h后瘤细胞凋亡情况及Bek/bFGF表达的变化。结果:浓度为1000IU/ml以上的α-干扰素作用10~12h左右,瘤细胞即出现退缩现象,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至48h,瘤细胞数目明显减少,且出现大量细胞碎片。α-干扰素可诱导第三代骨巨细胞瘤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率随α-干扰素作用浓度增加而递增,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α-干扰素可抑制第三代骨巨细胞瘤细胞bFGF和Bek的表达,其抑制强度也随α-干扰素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当α-干扰素作用浓度达到1000IU/ml以上时,其诱导凋亡与抑制Bek/bFGF表达的效应均发生显著性变化。结论:α-干扰素对体外培养的第三代骨巨细胞瘤细胞具有明确的抗肿瘤效应,可作为骨巨细胞瘤术后辅助治疗,以防治和减少其复发转移。
鼻NK/T细胞淋巴瘤耐药基因相关蛋白的检测
姜余梅, 刘卫平, 唐琼兰, 郭嘉, 李俸媛, 廖殿英, 李甘地
2004, 31(2): 74-7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耐药基因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为选择化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选用的抗体有5种耐药基因相关蛋白,包括:P-糖蛋白(P-170),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结果:68例NK/T细胞淋巴瘤的耐药基因相关蛋白表达P-170和MRP均为阴性;GST-π阳性33例(48.53%),其中强阳性16例(23.53%),阳性17例(25.00%);LRP阳性14例(20.59%),其中强阳性3例(4.41%),阳性11例(16.18%);TopoⅡ染色Ⅰ级24例(35.29%),Ⅱ级25例(36.76%),Ⅲ级12例(17.65%),Ⅳ级7例(10.29%)。GST-π、LRP和TopoⅡ表达两两比较,其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170和MRP可能存在共同的调节因子,且与NK/T细胞淋巴瘤耐药无关。LRP、TopoⅡ和GST-π与NK/T细胞淋巴瘤化疗疗效密切相关。检测NK/T细胞淋巴瘤耐药基因相关蛋白的表达对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276例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T0期)临床分析
李云英, 李树玲, 只向成, 于千, 付西林, 牛昀
2004, 31(2): 78-81.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T0期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1978~1997年共收治女性乳腺癌9980例,其中检出T0乳腺癌276例(278例次)。主要根据乳头溢液、乳腺腺体增厚、乳头糜烂、乳头回缩等主诉,进行追踪检查而发现,其中12例曾患乳腺癌的患者行对侧乳腺常规X线摄影而发现。结果:全部病例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变多数(73.0%)为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234例根治术中淋巴结转移率为7.7%。结论:本组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1%、94.6%、90.3%,明显提高了生存率。
免疫组化检测明胶酶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巍巍, 曾宗渊, 吴秋良, 候景辉, 陈义勇
2004, 31(2): 82-8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明胶酶(MMP-2和MMP-9)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进行对比。结果:72例喉鳞状细胞癌中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6/72)和73.6%(53/72)。MMP-2和MMP-9的表达与肿瘤的进展相关,其中T1+T2与T3+T4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1/35)、24.3%(9/37)和25.7%(9/35)、48.6%(18/37),有显著差异(P=0.008,P=0.045)。MMP-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亦存在显著相关,Ⅰ+Ⅱ期和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和22.5%,晚期喉鳞状细胞癌MMP-2的表达显著增强。MMP-2和MMP-9蛋白的强阳性表达也是预后不良的指标。MMP-2表达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2.9%(39/62)和20.0%(2/10),表达强阳性者其生存率显著降低(P=0.0040);MMP-9表达阴性/弱阳性和强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4.4%(29/45)和44.4%(12/27),MMP-9的强阳性表达亦引起喉鳞状细胞癌生存率下降,经LogRank检验P=0.0553,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喉鳞状细胞癌中存在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其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显著相关,两者的表达可能是喉鳞状细胞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刘福全, 岳振东, 冯铁红, 李荣环, 刘佩新
2004, 31(2): 86-88. doi:
摘要:
目的:评价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价值。方法:135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应用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及支架置入技术,其中87例合并动脉内化疗或化疗栓塞术,48例单纯应用支架置入术。结果:单支置入128例,双支置入7例。支架置入术成功率为99.3%(成功植入142支/首次预计植入143支)。黄疸完全缓解率86.7%(117/135),总有效率97.8%(132/135)。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1.1%(96/135)、43.7%(59/135)及11.9%(16/135),联合抗肿瘤治疗与单纯支架治疗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4.0%(47/87)及25.0%(12/48),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χ2=10.59,P<0.001)。支架再狭窄或阻塞21例,经皮穿刺外引流或支架内再置入支架治疗,黄疸再次消失。结论:胆道支架置入术减黄疗效肯定,与抗肿瘤治疗联合应用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NQO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
代恩勇, 卢振霞, 史洁萍, 于雅琴, 张静
2004, 31(2): 89-91.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NQO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型分析技术对101例大肠癌患者及103例对照者NQO1cDNA609位点多态性进行测定。结果: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大肠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9.52,P<0.01),T/T基因型携带者大肠癌患病危险性是野生纯合型(C/C)的3.56倍(OR=3.56,95%CI为1.58~7.96)。NQO1T等位基因及C等位基因频率在大肠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2.1%、57.3%,57.9%、42.7%,T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有显著差异(χ2=9.43,P<0.01),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是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85倍,(OR=1.85,95%CI为1.25~2.73)。结论:NQO1在大肠癌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而NQO1cDNA609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NQO1基因的多态性与生活特征共同决定个体大肠癌的患病风险。
术前诱导化疗治疗20例巨大恶性胸腺肿瘤的临床观察
罗清泉, 周允中, 陈文虎, 黄钢, 杨俊, 赵小菁, 茅腾
2004, 31(2): 92-9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在巨大恶性胸腺肿瘤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相结合,对比分析40例巨大恶性胸腺肿瘤化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情况和疗效。结果:化疗组较对照组手术切除率提高,术中出血量减少,上腔静脉综合征消失,围手术期死亡减少,并有显著性差异;1、3、5年生存率化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凡术前估计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肿瘤者均应给予术前诱导化疗,包括1)临床有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表现者;2)胸部CT示肿瘤巨大,占据整个前纵隔间隙,血管界面消失;3)肿瘤向双侧肺门生长,术前估计手术可能创伤隔神经者;4)有胸腔积液者。
三磷酸腺苷氯化镁对肺癌细胞(A549)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崔虎山, 李星云, 车成日, 池永涌, 李成福, 韩京军
2004, 31(2): 95-9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氯化镁(ATP-MgCl2)对肺腺癌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连续细胞记数方法观测ATP-MgCl2对A549肺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观察ATP-MgCl2对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并与ATP作对比。结果:ATP-MgCl2显著抑制癌细胞生长(P<0.01),且使大量癌细胞死亡,而加药后前两天ATP-MgCl2的抑制、杀伤癌细胞程度较ATP明显(P<0.05)。ATP-MgCl2组和ATP组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前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TP-MgCl2对肺腺癌细胞有抑制、杀伤(细胞毒)作用。其抗癌作用机理与ATP相似,与抑制癌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关。MgCl2与ATP结合形成一种活性复合物,增强了ATP的抗癌作用,ATP-MgCl2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17例临床病理分析
钟定荣, 安广群, 宋欣, 王殿军
2004, 31(2): 99-103. doi:
摘要:
目的:观察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对17例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系统分析。结果: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该细胞类似于鳞状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其组织结构呈巢状、伴中央坏死的大分叶状、筛网状、一致小圆状未分化细胞构成的缎带状,9例合并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l例合并腺癌,2例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伴癌变,1例食管合并另两处独立鳞癌;瘤细胞CgA、Syn、S-100、Actin、CEA均阴性,AE1、AE3、CK34βE12局灶阳性,Ki-67阳性率为50%~80%,癌巢内基底样癌细胞间见丰富的Ⅳ型胶原。结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是食管少见的鳞状细胞癌变异型,是具有独特形态特点、明显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差的肿瘤,应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子宫恶性横纹肌样瘤1例
刘远致, 向理科
2004, 31(2): 103-103. doi:
摘要:
大体:子宫标本一具, 宫腔内见灰白色组织, 约为5cm×2cm×2cm, 浸及肌层至浆膜层。右输卵管壶腹隆起, 切面呈灰白。左卵巢切面见0.8cm灰白色结节。
19例原发性胆囊癌疗效分析
程兴望, 吴玉叶, 张召志, 方先业
2004, 31(2): 104-10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浸润肌层的胆囊癌是否是局部疾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是否要行二次根治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19例浸润肌层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8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1例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68个区域淋巴结被检查。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结果: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血管浸润,1例有淋巴管浸润。淋巴结均未见转移。10年生存率为89%,单纯胆囊切除术与根治术结果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例行根治术的患者死于肿瘤复发。结论:多数浸润肌层的早期原发性胆囊癌仅是局部扩散,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不需再行根治术。
腋窝淋巴结微小转移与肿瘤微血管计数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惠锐, 赵凤云
2004, 31(2): 106-108. doi:
摘要:
目的:通过对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进一步分析,研究淋巴结微小转移灶及肿瘤微血管计数(MVD)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3年564例乳腺癌中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48例(24例死亡,24例生存),分别用HE、EMA和CK19对原淋巴结病理切片进行复染,确定微小转移灶。将肿瘤病理切片用FVIII因子染色,确定微血管数目。结果:48例共882枚淋巴结中发现微小转移灶为9.0%(79/882),死亡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微血管计数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经统计学分析微血管计数对患者预后的判别能力大于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结论:本研究中淋巴结微小转移灶未显示出对生存的明显影响,而肿瘤的微血管计数与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青年大肠癌264例临床病理分析
杨磊, 丁彦青
2004, 31(2): 109-110. doi:
摘要:
近些年来大肠癌在国内外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广东省20世纪90年代大肠癌死亡率比70年代增长了2.4倍I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大肠 癌以50岁以上多见, 对于35岁以下的青年大肠癌警惕性不高, 且由于其早期症状隐匿或不典型, 极易误诊漏诊。
动脉灌注化疗并抗凝治疗晚期壶腹周围癌的疗效观察
张志峰, 段思圣, 王振运
2004, 31(2): 110-112. doi:
摘要:
我院1992.2002年手术治疗壶腹周围癌193例。对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170例晚期壶腹周围癌中, 56例行胆肠内引流并植入多功能投药器进行区 域动脉灌注化疗及抗凝药物治疗, 63例行内外引流 并FDM方案全身化疗,51例未作任何化疗。
肺癌联合受侵器官的扩大切除术
宋剑非, 梁岳培, 李安桂, 郑民, 林峰, 杜振宗, 黄偶麟
2004, 31(2): 112-113. doi:
摘要:
1993年1月至2000年12月, 我们对伴有胸部 器官侵犯的局限性浸润的!期以上晚期肺癌43例 实施了肺癌联合受侵器官部分切除的扩大切除术, 切除器官包括部分左心房、胸壁、胸主动脉外膜、肺动脉、隆突、上腔静脉、心包。本文就其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子宫颈小细胞癌3例临床报道
汤玲, 盛修贵, 李大鹏, 李庆水, 李庆菊
2004, 31(2): 114-115. doi:
摘要:
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SCCC)是一种少见的子宫颈恶性肿瘤, 早期 即可发生盆腔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复发率极高, 预后差。
卵巢颗粒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报告
李梅英, 李飞浪, 韦政清, 毕新生, 陈晓童
2004, 31(2): 116-117. doi:
摘要:
卵巢颗粒细胞瘤为较少见的卵巢肿瘤, 因具有晚期复发和转移的特点且难以根据其病理形态和临床特点预测其生物学行为, 故近年来多主张将其视为低度恶性肿瘤。初次治疗后应长期随访, 以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
卵巢癌的二线化疗
包乐纹, 王国兴
2004, 31(2): 118-122. doi:
摘要:
卵巢癌是妇女的第五大常见癌症, 也是妇科恶性肿瘤的首要致死病因[1]。在美国2001年新确诊为卵巢癌的病例数为23400例, 其中约有13900例将死于本病。
脾脏Kaposi肉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刘恩彬, 陈辉树, 方立环, 杨晴英
2004, 31(2): 123-124. doi:
摘要:
Kaposi肉瘤KS)是一种发生于脉管组织的肿瘤, 非洲及 欧洲部分地区多见, AIDS患者、器官移植或应用免疫抑制治 疗患者易并发此病。病变多见于四肢皮肤, 亦可累及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