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33卷  第17期

显示方式: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HPV-16存在状态检测的研究
郑莹, 彭芝兰, 楼江燕, 王和
2006, 33(17): 961-965. doi:
摘要:
目的 :为建立理想的HPV存在状态检测方法,了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HPV-16DNA的整合状况,初步探讨HPV-16DNA整合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HPV-16整合状态检测可能具有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多重实时PCR同管定量检测HPV-16E2和E6基因,根据E2/E6比值来判定HPV-16DNA的存在状态;并对HPV-16阳性的51例宫颈鳞癌和49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石蜡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 :1)HPV-16E2、E6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为1.00,扩增效率均在95%以上。2)确定0.81作为多重实时PCR区分游离型和混合型HPV-16的界值。3)CINⅠ中HPV-16大多以游离方式存在,但仍有整合的发生(42.9%);CINⅡ和CINⅢ中HPV-16以混合型为主;浸润癌中以整合型HPV-16为主。4)HPV-16整合发生率与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有关,并且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HPV-16整合发生率呈上升趋势。5)Ⅱ+Ⅲ期宫颈癌中整合型HPV-16所占比例显著高于Ⅰ期宫颈癌。 结论 :1)多重实时定量PCR是一种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的HPV-16病毒存在状态的检测方法。2)HPV-16整合是宫颈癌变的早期事件,与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有关。3)宫颈癌中整合型HPV-16的发生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腹膜后恶性副节瘤1例
倪青, 杨小飞, 刘军
2006, 33(17): 965-965. doi:
摘要:
患者,男性,69岁。因体检发现左上腹包块4天于2005年7月10日入院。
重组pcDNA3-UpIb promoter-Smac质粒转染靶向膀胱癌的促凋亡效应
廖贵益, 曾甫清, 岳相辉, 陆鹏
2006, 33(17): 966-969.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转染新构建的UpIb启动子调控携Sma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UpIbpromoter-Smac对膀胱癌细胞的促凋亡效用。 方法 :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到膀胱癌BIU-87细胞系中,24h后用RT-PCR检测Smac的表达,以低剂量丝裂霉素C诱导凋亡,利用倒置光学显微镜、Wrighs-Gimesa染色、DNA凝胶电泳技术、TUNEL-荧光标记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 结果 :丝裂霉素C处理的各组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Wrighs-Gimesa染色油镜下可见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DNA凝胶电泳呈特征性的梯形条带。TUNEL-荧光标记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pcDNA3-UpIbpromoter-Smac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用丝裂霉素C组。 结论 :转染pcDNA3-UpIbpromoter-Smac能够通过提高Smac的表达而有效促进丝裂霉素C诱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提示该质粒配合凋亡诱导药物可能成为膀胱癌新的靶向基因治疗手段。
IRESSA治疗化疗微效以上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韩宇, 徐建明, 宋三泰, 李月敏, 赵传华, 刘烈军, 刘建芝, 邱卉
2006, 33(17): 970-973. doi:
摘要:
目的 :评价“化疗微效以上序贯给予IRESSA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02年5月至2005年2月,共有33例患者依次入组。既往接受化疗方案数不限,只要最后一个化疗方案疗效经确认在微效(MR)以上患者,则入组序贯给予口服IRESSA治疗,每日一次,每次250mg,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 结果 :3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副作用。以入组基线检查结果为参照,总有效率(RR)为24.2%(8/33)(95%可信区间,11%~42%)。症状改善率为54.4%(18/33)(95%可信区间,25%~59%)。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TTP)6.5个月(范围:0.7~16.6),中位生存期(OS)为8.5个月(范围:2.1~18.0),1年生存率为36.4%(95%可信区间,20%~55%)。本研究中出现的毒副作用多数较轻,且可逆。30.3%的患者出现了药物相关毒副反应。主要是Ⅰ、Ⅱ级毒副反应,只有1例患者同时发生了Ⅲ级的恶心、呕吐和Ⅳ级的腹泻。 结论 :化疗微效以上的患者序贯应用IRESSA的方案,生活质量良好,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其中90%以上都能继续巩固原有疗效,将近1/4患者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缓解率。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及金属蛋白酶-2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王杨, 陈茂怀, 沈金辉, 吴贤英
2006, 33(17): 974-977.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慢性炎症组、无转移组鼻咽癌、转移组鼻咽癌原发灶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内EMMPRIN与MMP-2蛋白的表达。 结果 :1)EMMPRIN蛋白在慢性炎症组、无转移组鼻咽癌、转移组鼻咽癌原发灶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3%(2/15)、30.0%(6/20)、66.7%(22/33)和81.8%(27/33),在慢性炎症组与转移组鼻咽癌原发灶间、无转移组与转移组鼻咽癌原发灶间、转移组鼻咽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而且转移组鼻咽癌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内EMMPRIN表达强度均强于无转移组(P<0.05);2)MMP-2蛋白在鼻咽慢性炎症组、无转移组鼻咽癌、转移组鼻咽癌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3%(2/15)、35.0%(7/20)、60.6%(20/33)、72.7%(24/33),在慢性炎症组与转移组鼻咽癌原发灶间、转移组鼻咽癌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3)鼻咽癌组织内EMMPRIN与MMP-2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466,P<0.01)。 结论 :EMMPRIN蛋白的过度表达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的重要因素,可作为预测判断鼻咽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MMP-2蛋白的过度表达是促进鼻咽癌转移的重要因素。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赵杨, 郭科军, 张颐, 温放
2006, 33(17): 978-981.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及ERK激酶ME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抑制剂PD98059对人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western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ERK1和ERK2蛋白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分别以不同浓度的PD98059作用于卵巢癌细胞不同时间,通过MTT比色法观察PD98059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扫描、透射电镜、细胞DNA提取及电泳实验研究PD98059对卵巢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结果 :ERK1和ERK2在卵巢癌中有过度表达,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Ⅲ~Ⅳ期表达高于Ⅰ~Ⅱ期,差异有显著性。PD98059使卵巢癌细胞增殖比明显下降,其下降程度随PD98059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PD98059100μM作用72h即可诱导卵巢癌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 结论 :ERK的过度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D98059具有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
肝细胞癌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
王卫东, 范瑞芳, 韩庆, 吴绍豪, 赵中江, 倪勇, 王成友
2006, 33(17): 982-984.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术前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 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72例肝细胞癌行肝切除术,术前30min采静脉血,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血清CRP≥8mg/L为CRP阳性,血清CRP<8mg/L为CRP阴性。分析血清CRP水平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结果 :肝细胞癌血清CRP表达阳性率为72.2%(52/72)。肝细胞癌术前血清CRP水平与术后早期复发、血清AFP滴度水平及包膜浸润、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肿瘤大小等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明显相关。术前血清CRP阳性及阴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率分别为44.2%(23/52)及10%(2/20)。 结论 :肝细胞癌术前血清CRP水平可能是术后早期复发的良好的预后指标。
p27和Skp2在大肠癌中表达及临床病理关系研究
宋军, 徐少勇, 王斌, 曹书芬
2006, 33(17): 985-987.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p27和Skp2蛋白表达,以及p27和Skp2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大肠癌标本组织和18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p27和Skp2蛋白表达。 结果 :p27在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平均阳性率为55.2%,显著高于大肠癌组织(27.5%,P<0.05)。p27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Skp2在大肠癌组织中平均阳性率为9.5%,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1.8%,P<0.05)。Skp2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大肠癌中p27与Skp2表达呈负相关(r=-0.806,P<0.01)。 结论 :大肠癌中Skp2与p27降解有关,Skp2是大肠癌致癌基因,参与了大肠癌发生,可能成为大肠癌治疗新靶点。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CK19和LUNX 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和意义
刘毅梅, 张鹏, 陈洁, 陈刚, 杨萍
2006, 33(17): 988-991. doi:
摘要: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K19mRNA和LUNX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初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2例,以肺部良性疾病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和普通RT-PCR技术,检测肺癌、良性病变肺组织和骨髓的CK19mRNA和LUNXmRNA的表达。 结果 :肺癌和良性病变肺组织RT-PCR检测结果显示CK19mRNA和LUNXmRNA表达阳性率为100%;62例NSCLC患者骨髓标本FQ-RT-PCR检测结果显示,NSCLC患者中骨髓CK19mRNA表达阳性率45.2%(28/62),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10%(1/10)(P=0.037),NSCLC组骨髓LUNXmRNA表达阳性率38.7%(24/62)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0%(0/10)(P=0.017);骨髓CK19mRNA表达阳性率随病理分期升高,接近统计学意义(P=0.06),而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骨髓LUNXmRNA表达阳性率随分期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与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骨髓CK19mRNA和LUNXmRNA表达明显相关(P<0.001)。 结论 :CK19mRNA和LUNXmRNA可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转移特异、敏感的分子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从而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20例脑肿瘤术中应用B超定位切除的意义
李文良, 刘群, 朴颖哲, 李鹏, 徐勇, 李秀英, 王鹏, 王晓光
2006, 33(17): 992-994. doi:
摘要:
目的 :总结术中B超在脑肿瘤手术中的意义。 方法 :对20例脑肿瘤患者26个病灶实施术中B超脑肿瘤切除。 结果 :20例患者26个病灶行术中B超定位脑肿瘤切除,肿瘤定位准确,不需探查,肿瘤切除满意,无脑组织损伤,未出现相应明显的神经系统障碍。 结论 :术中B超操作简便,重复性强,定位准确,安全经济,肿瘤切除满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放射治疗同期合并每周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随机Ⅱ期临床对照研究
彭培建, 赵充, 卢丽霞, 黄培钰, 韩非, 吴少雄, 张力
2006, 33(17): 995-998. doi:
摘要:
目的 :比较常规放射治疗与放射治疗同期合并每周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性,同时评价此联合治疗方式的安全性。 方法 :从2001年1月至2002年2月,77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Ⅲ,Ⅳa,92分期)被随机分入同期放化疗组(CCRT)和单纯放疗组(RT),其中同期放化疗组39例,单纯放疗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放射治疗方法;同期放化疗组于放射治疗的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奥沙利铂70mg/m2,每周1次,连续6周。 结果 :77例患者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及客观疗效。97%的患者完成了计划剂量的放射治疗及奥沙利铂治疗,少见严重的毒性反应。中位随访24个月后,CCRT组2年总的生存率(OS)为100%,RT组为76%(P=0.02),2年无转移生存率(MFS)CCRT组为91%,RT组为76%(P=0.04),2年无复发生存率(RFS)CCRT组为95%,RT组为83%(P=0.11),CCRT组在OS,MFS方面均优于R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以常规放疗同期联合每周奥沙利铂化疗的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耐受性好,且可改善患者的生存,值得进一步研究。
孕激素受体对老年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预测价值
余科达, 狄根红, 吴炅, 陆劲松, 沈坤炜, 沈镇宙, 邵志敏
2006, 33(17): 999-1002.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孕激素受体(P方法:回顾了1991年1月~2002年10月间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3788例连续性可手术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选择ER+且接受三苯氧胺3~5年的7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ER+PR+患者与ER+PR阴性(-)患者不同的预后评估PR的预测价值。 结果 :绝经后患者的ER+PR-比例较高。与ER+PR+患者相比,ER+PR-患者在年轻人(<45岁)中的比例较低,而在老年人(≥60岁)中比例升高,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时间40个月后,两组间总的DFS无差别(P=0.1374),OS差别显著(P=0.0102)。按年龄<45岁,45岁~60岁和≥60岁三个阶段分层后发现,<45岁组及45岁~60岁组的ER+PR+与ER+PR-患者的DFS与OS均无差别,但是≥60岁患者两组间差别显著(DFS:P=0.0484;OS:P=0.0009),绝经后患者的组间差别也有相似发现。多因素分析也支持PR对ER+患者OS具有独立预后能力(全部:P=0.032;≥60岁:P=0.006)。 结论 :PR是能够很好地预测老年ER+患者对三苯氧胺的治疗效果,也对全部ER+患者有较弱的预测作用;老年ER+PR-患者对三苯氧胺治疗不敏感,需要临床更合理用药。
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膀胱癌(附4例报告)
吴长利, 郭占军, 邱志磊, 刘春雨, 张志宏, 赵耀瑞, 张卫, 孙光, 徐勇, 韩瑞发
2006, 33(17): 1003-1004.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 :均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腹腔镜下切除膀胱和前列腺。 结果 :手术时间为256~476分钟,平均为36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00~400ml,平均为248ml。肠道恢复时间为术后1~3天,平均为1.5天。术后2~4天开始进食。手术后8~13天痊愈出院。手术后病理报告:4例均为膀胱移行细胞癌Ⅱ~Ⅲ级,其中3例浸润浅肌层。手术中和手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手术后随访6~9个月,一般状况良好,无肿瘤复发及转移。 结论 :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术具有创伤小、解剖清晰、术中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改良MAID方案动脉插管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疗效
黄韵红, 文小平, 王文玲, 胡云飞, 周石, 张灵, 张凤莉
2006, 33(17): 1005-1007. doi:
摘要:
目的 :观察改良MAID方案[异环磷酰胺(IFO)/美斯钠(Mesna)+吡喃阿霉素(THP)+氮烯咪胺(DTIC)]经动脉局部插管持续灌注化疗在晚期软组织肉瘤中的客观疗效和毒性反应。 方法 :局部晚期或复发转移软组织肉瘤(softtissuesarcoma,STS)患者21例,所有患者化疗前均接受动脉插管,IFO6g/m2持续静脉灌注72小时,d1~3,Mesna10g/m2持续静脉灌注96h,d1~4,THP60mg/m2持续动脉灌注72h,d1~3,DTIC1000mg/m2持续静脉灌注72h,d1~3,q21~28d为一疗程。 结果 :全组21例患者总有效率为57.14%,CR1例,PR10例,中位缓解期4.9月。15例患者生存至今。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等。其他毒性反应还有静脉炎、食欲下降、乏力等。 结论 :动脉局部插管改良MAID方案持续灌注化疗在晚期软组织肉瘤中近期疗效较高,毒性反应较大,但无化疗毒性相关死亡病例,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
7例格列卫联合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加速期、急变期CML的临床观察
刘利, 刘强, 陈任安, 何华, 蒋姗姗, 杜娟, 梁英民
2006, 33(17): 1008-1011.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格列卫在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的作用。 方法 :7例CML患者(4例为AP,3例为BP),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400~1500mg/d)治疗,预处理方案为福达华氟达拉宾、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联合ATG和(或)CD3单抗。供者HLA配型2例完全相合,2例一个位点不相合,1例3个位点不相合的同胞及2例半匹配的母亲供者,干细胞来源为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结果:7例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嵌合状态,3例获得完全嵌合(FC<95%),4例获得44%~95%的混合嵌合,经调整免疫抑制剂、供者淋巴细胞/PBSC输注,格列卫治疗后,2例患者在移植后1.5~10个月转变为完全嵌合。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天数,16d(范围10~21d);血小板大于20×109/L天数,10d(范围4~15d)。移植期间1例患者移植后45天因肠道感染,颅内出血死亡。另1例患者移植后27天因多脏器衰竭死亡。5例患者随访7~23个月,3例发生Ⅰ~ⅡGVHD,2例发生Ⅲ~ⅣGVHD,1例因cGVHD死于感染,余4例仍生存,平均无病生存12.2个月(7~17个月),Bcr/abl转阴时间33~130天,巡访期间无1例复发。 结论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联合格列卫治疗CML,具有降低移植前白血病细胞负荷,抑制残留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供者完全嵌合状态的转变,增强GVL效应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改良Ivor-Lewis手术对胸中段食管鳞癌治疗效果的评价
王洲, 刘相燕, 陈钢, 刘凡英
2006, 33(17): 1012-1015. doi:
摘要:
目的 :评价改良Ivor-Lewis手术对胸中段食管鳞癌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1997年1月~2001年1月间,改良Ivor-Lewis手术治疗的241例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回顾研究。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判定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围手术期内40例(16.6%)患者有并发症发生,死亡6例(2.5%)。整体5年生存率为31%。Ⅰ、ⅡA、ⅡB和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0%、16%和13%(P<0.001)。手术后辅助放疗的T3和N1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率为23.3%,未完成放疗者的局部复发率为41.3%(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N1(HR=2.074,P<0.01)和T3(HR=3.493,P<0.01)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结论 :改良Ivor-Lewis手术无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T3和N1患者的肿瘤局部复发率。患者的预后取决于T及N分期。该手术可以治愈多数T1N0M0和T2N0M0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但是对于T3和N1患者,单纯手术的远期疗效欠佳。
10801例妇科门诊患者TCT临床分析
李馨, 刘京康, 张友忠
2006, 33(17): 1016-1017. doi:
摘要:
杨大望教授于1951年引进巴氏创始的阴道病理学,随着细胞病理学的不断发展,妇科病理学也逐渐的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PET在头颈肿瘤中的应用
李超, 蒋艳华, 陈建超, 王朝晖
2006, 33(17): 1018-1020. doi:
摘要: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是用解剖形态学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并提供分子水平信息的一项前沿医学科学显像诊断技术。它主要利用构成人体基本元素的超短半衰期同位素如氧(O)、氮(N)、碳(C)、氟(F)等示踪生命的基本物质代谢过程,具有灵敏度高、创伤性小等特点,可在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生理或病理变化。目前临床常用的显象剂主要是氟脱氧葡萄糖(FDG),它主要反映人体葡萄糖代谢过程。PET在肿瘤学方面的临床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PET主要应用于不明确的孤立性肺部结节的诊断方面。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完善、检查辅助药物制备成本下降和优越性的体现,PET的临床应用被逐渐推广至大肠、食管、乳腺和头颈部等肿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监测、复发或残余病灶的检出等方面,本文就其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予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