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7卷  第24期

显示方式:
2010年美国ASCO会议软组织肉瘤治疗进展
师英强
2010, 37(24): 1381-138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01
摘要:
中国软组织肉瘤诊治策略
杨 蕴
2010, 37(24): 1385-138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02
摘要:
骨肉瘤的规范化疗
牛晓辉, 黄 真
2010, 37(24): 1390-139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03
摘要:
晚期骨软组织肉瘤的局部治疗
李 敏, 孙保勇
2010, 37(24): 1393-139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04
摘要:
高度恶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预后分析(附42 例报告)
陈 勇, 杨 蕴, 赵 军, 廖智超, 王 平①, 宋金纲①
2010, 37(24): 1396-140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05
摘要:
目的: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b)是一种少见的骨源性肉瘤,化疗对其疗效显著,在综合治疗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尚无研究对MFHb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进行预后分析,化疗对局部控制的作用亦未阐明。本研究旨在分析MFHb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化疗在保肢及局部治疗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2例高度恶性MFHb患者,中位年龄为41岁(11~69岁)。对临床、病理与治疗变量对总生存(OS)、无转移生存(DRFS)的影响进行Kaplan-Meier 的单因素分析及Cox 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同时分析化疗对保肢及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个月(2~180 个月),18例患者死亡,2 年和5 年OS分别为79% 和45% 。共20例出现远处转移,2 年和5 年DRFS分别为79% 和47% 。多因素分析中,R2 切除和肿瘤位于中轴部位明显影响预后。化疗可增加局部进展期患者的保肢率。结论:高度恶性MFHb预后较差,R2 切除和肿瘤位于中轴部位预示预后不良。化疗在增加保肢率方面有一定作用。
134 例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周海涛, 蔡建强, 毕新宇, 赵建军, 赵 宏, 黄 振
2010, 37(24): 1401-14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06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 月至2010年7 月所收治的134 例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腹部肿块、腹痛、腹胀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组患者总的5 年生存率为37.8% ,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5 年生存率为46.5% ,行姑息性切除术患者的5 年生存率为6.7% ,仅行剖腹探查患者的3 年生存率为0。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辅助性化疗、放疗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骨转移瘤的综合治疗
林建华, 陈 飞, 王发圣, 黄子达, 林志成
2010, 37(24): 1404-14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07
摘要:
目的:研究骨转移瘤的发病特点、诊疗方法及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 月~200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295 例骨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Karnofsky 生活质量评估及疼痛VAS 评分,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研究。结果:295 例患者中,男184 例,女111 例;年龄13~86岁,平均年龄56.9 岁;原发肿瘤按发生率依次为:肺癌、未明部位恶性肿瘤、肝癌、消化道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脊柱、骨盆、四肢近端、肋骨、颅骨等。单发性转移52例,多发性转移243 例,其中109 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他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激素治疗、二磷酸盐治疗、止痛等综合治疗。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Karnofsky 评分:治疗前50分,治疗后70分;疼痛VAS 评分:治疗前5.6 分,治疗后2.7分,治疗有效率达63.8% 。结论:骨转移瘤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对影响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危险度的临床因素分析
于秀淳, 王 强①
2010, 37(24): 1408-141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08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骨肉瘤危险度的临床因素,探索评价新辅助化疗后高危骨肉瘤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2006年10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5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液学检查及X 线片表现等不同指标。随访期内出现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患者归为高危组;反之归为低危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在高、低危患者间的差异。结果:55例患者中高危组25例(45%);正常生存者30例(55%)。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除了化疗前肿瘤体积、化疗前AKP 、化疗前LDH 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外,余各项指标在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当化疗前AKP ≥250IU/L 、化疗前LDH ≥240IU/L、化疗前肿瘤体积≥150cm3即表明该类患者有较高的危险性,可考虑为高危骨肉瘤,预后较差。
137 例MAID方案一线化疗转移软组织肉瘤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孙元珏, 张剑军, 汤丽娜, 郑水儿, 王智昱, 赵 晖, 林 峰, 沈 赞, 姚 阳
2010, 37(24): 1411-141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09
摘要:
目的:评价MAID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STS 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根治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晚期STS 患者137 例,阿霉素(ADM)60mg/m2第1 天静脉滴注,异环磷酰胺(IFO )8~10g/m2分4~5 天静脉滴注,IFO 开始静脉滴注的0、4、8h 各予美司纳(Mesna)每天总量的20% 静脉推注,氮烯咪胺(DTIC)200mg/m2静脉滴注,连续4~5 天。21天为1 个周期,完成2~6 个周期,中位周期数为4 个。结果:全组患者CR4 例(2.9%),PR13例(9.5%),SD88例(64.2%),PD32例(23.4%),有效率12.4% ,临床获益率76.6% 。PFS 2~14个月,mPFS(5.00± 1.12)个月,OS3~19个月,mOS(8.00± 1.32)个月。3 个月PFS 生存率56.9% ,6 个月PFS 生存率27.2% ,1 年PFS 生存率7.8% 。3 个月OS生存率100.0% ,6 个月OS生存率41.5% ,1 年OS生存率10.7%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其他不良反应少见。结论:MAID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STS 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作为进展期STS 的一线化疗方案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46例小肠非上皮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的诊治体会
王 宽, 王 铁, 薛英威, 庞 达
2010, 37(24): 1415-14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10
摘要:
目的:探讨小肠非上皮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95年1月~2005年1 月期间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小肠非上皮组织来源恶性肿瘤。结果:4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5年生存率为41.3% 。结论:小肠非上皮组织来源恶性肿瘤发病率虽低,但在诊断、治疗中有一定规律可循。在明确食道、胃、结直肠无病变而有消化道症状时,不应忽视对小肠的检查。
改进隔离热灌注化疗技术治疗肢体恶性肿瘤
宋建民, 李 晶, 韩飞容, 付来华
2010, 37(24): 1418-142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11
摘要:
目的:改进肢体隔离热灌注化疗技术,可简化操作,缩短灌注时间,提高恶性肿瘤治疗安全性,本研究观察其对治疗肢体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97例肢体恶性肿瘤实施了隔离热灌注化疗。其中,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71例,均行淋巴结清扫术后灌注。骨肉瘤8 例,软组织肉瘤18例。上肢22例,下肢75例。16例按传统方法手术,81例按改进方法手术。改进方法包括:改进动静脉插管方式,灌注液中加入扩血管药物、监控肌肉温度等。结果:灌注后均有病灶变软、变小、变薄。切除标本病检,23例瘤组织完全坏死,52例瘤组织大部分坏死,22例瘤组织小部分坏死。均行保肢手术。无手术死亡。无血栓形成。改进组无筋膜室综合症发生,灌注速度加快,肢体肿胀较轻。结论:经头静脉、大隐静脉断端插入静脉导管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未发现影响肢体血液回流。灌注液中加入血管扩张药可明显加快灌注速度,特别是上肢,能使肢体温度较快达到热化疗的要求。灌注中监控肌肉组织的温度不超过43℃,可以防止发生小腿或前臂肌肉坏死引起的严重并发症。
38例手术治疗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例分析
孙 平, 邢 浩, 郑 珂, 商冠宁
2010, 37(24): 1421-142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12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38例手术治疗的腹膜后脂肪肉瘤病例,探讨治疗复发性脂肪肉瘤的方法。方法:分析1987年6 月至2010年6 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共3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原发性脂肪肉瘤病历资料。结果:行2 次以上手术23例(60.5%),3 次以上手术11例(28.9%),联合脏器切除14例(36.8%),5 年生存率47.4% ,10年生存率28.9% 。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有术后易于复发的特点,对于复发病例争取再次手术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办法,扩大切除(包括联合脏器切除)是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肾脏癌肉瘤伴发肺腺癌1 例
邢汝维, 杜晓玲①, 杨吉龙, 潘 毅②, 宋金纲, 王 坚③, 朱雄增③
2010, 37(24): 1423-142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13
摘要:
RNA 干扰MMP-9 表达对人纤维肉瘤细胞系HT1080侵袭转移的影响
朱希山, 宋雨光, 张红梅, 安广宇
2010, 37(24): 1425-143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14
摘要:
目的:探讨MMP-9 高表达对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对相关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能与MMP-9 结合的双链RNA转染到HT1080细胞中。结果: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细胞系中的MMP-9 表达减少,可导致细胞迁移抑制、增加细胞粘附和减少肿瘤细胞迁移。此外,MMP-9 敲除后会造成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1)的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粘附缺陷与肿瘤转移。结论:MMP-9 在人纤维肉瘤细胞HT1080中具有关键作用,通过改变ICAM- 1 从膜结合形式变为可溶性形式,结果证实MMP-9 将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肿瘤治疗的靶标。
siRNA 沉默artemin 蛋白对食管癌TE1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李书军, 和宇峥, 闫红江, 沈玉光①, 张 逊①
2010, 37(24): 1432-143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15
摘要:
目的:通过siRNA 干扰技术沉默ARTN 基因在人食管癌细胞TE11中的表达,研究其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3 条特异性针对ARTN 基因的siRNA ,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 2.1-ARTN-siRNA,转染到TE11细胞中,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RTN 在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通过MTT 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和Boyden小室侵袭实验观察转染pSilencer 2.1-ARTN-siRNA 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转染重组质粒pSilencer 2.1-ARTN-siRNA后人食管癌细胞TE11中ARTN 的mRNA 表达受到抑制,蛋白表达降低;通过体外实验表明,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减弱。结论:siRNA 沉默ARTN 基因的表达可降低人食管癌细胞TE1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ARTN 可能是食管癌的一个生物治疗靶点,有望成为治疗食管癌的新途径。
乳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相关microRNA的筛选*
于 琦①, 牛 昀, 张荣菊, 王淑玲, 刘铁菊, 张 静, 刘子瑜
2010, 37(24): 1437-143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16
摘要:
p16基因CTCEA 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胡灼君, 刘大鹰, 胡宏波①
2010, 37(24): 1440-144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17
摘要:
目的:探讨p16基因甲基化、CT 及血清CEA 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7例临床疑似肺癌的患者,同步进行p16基因的甲基化检测、CT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 )测定。结果:67例患者最后确诊为肺癌42例,其余25例为良性病变。p16基因甲基化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2.4% 、96.0% 、68.7% ;CT检查为80.9% 、80.0% 、80.6% ;CEA 检测为54.8% 、76.0% 、62.7% 。三种方法联合检测为92.9% 、84.0% 、89.6% 。经统计学分析,三种检查联合与单独检测的敏感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5,P=0.000),联合检测优于三种方法单独检测(χ2=15.090,P=0.000;χ2=18.607,P=0.000;χ2=44.896,P=0.000)。结论:联合p16基因甲基化、CT和CEA 检查提高了在肺癌的诊断及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价值。
Twist 和Snail 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
韩春荣①, 孙 燕②, 魏秀萍, 夏文彬, 蔡文娟, 娄 丹, 赵秀兰, 孙保存
2010, 37(24): 1443-144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18
摘要:
目的:检测上皮- 间充质转换的转录因子Twist和Snail在滑膜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之间关系及其对滑膜肉瘤远处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预后意义。方法: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3 例滑膜肉瘤组织标本中Twist和Snail的表达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 分析二者的不同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特点的关系,并作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结果:Twist和Snail在滑膜肉瘤组织中表达部位为细胞质和/或细胞核,133 例组织标本中Twist高表达者55例(55/133)且与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以及融合基因类型有关(P<0.05);Snail高表达者82例(82/133),与组织学分型有关(P<0.05)。 二者的表达与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组织学分级等无关(P>0.05)。 Twist和Snail在滑膜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 s=0.191,P=0.027),Log-Rank test 显示Twist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转移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0,P=0.03和χ2=11.462,P=0.001);Snail高表达组,患者无转移生存期明显低于其弱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5,P=0.032),但两组的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2,P=0.438);且二者联合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转移生存期明显低于其弱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9,P=0.003 和χ2=15.548,P=0.001)。 结论:滑膜肉瘤组织中存在EMT 的主要转录因子Twist和Snail的高表达,二者可独立诱导EMT ,且二者的联合表达更加促进肿瘤转移的发生,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133 例恶性淋巴瘤骨髓细胞学分析
郑润辉, 王春燕, 谭 获, 黄振倩, 黎庆恩, 谢白露, 刘 丹, 罗晓丹
2010, 37(24): 1447-144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19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3 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淋巴瘤病例,分析其骨髓浸润情况。结果:133 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骨髓受累率为21.8%(29/133);在骨髓受累的病例中,淋巴肉瘤性白血病、骨髓侵犯、淋巴瘤细胞比例未达5% 的病例分别占31.0%(9/29)、55.2%(16/29)和13.8%(4/29)。 在29例骨髓受累病例中,B 细胞淋巴瘤占55.2%(16/29),T/NK细胞淋巴瘤占41.4%(12/29),霍奇金病占3.4%(1/29)。 T/NK细胞淋巴瘤的骨髓受累率为37.5%(12/32),比B 细胞淋巴瘤要高18.2%(16/88),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比例高,不同的病理学类型骨髓受累的风险不一,总体而言T 细胞淋巴瘤的骨髓浸润率更高,而且以淋巴肉瘤性白血病多见,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恶性淋巴瘤的正确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锥形束CT在线调整大分割放射治疗椎体转移癌*
郭雷鸣, 朱中秀, 赵雅琴, 徐庆丰, 王 辛, 钟仁明, 何银波, 柏 森, 许 峰
2010, 37(24): 1450-145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20
摘要:
目的:评价锥形束 CT(CBCT)在线调整技术在大分割治疗椎体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分次间摆位误差及治疗过程中靶区位移对治疗的影响。方法:2008 年12 月至 2009 年08 月,应用医科达 Synergy 系统治疗椎体转移瘤 10 例,每次照射前、调整后及治疗后获取 CBCT图像,将获取图像和计划 CT图像匹配,获得靶中心 X(左右)、Y(头脚)、Z(前后)方向的位移及旋转角度误差,分析误差及分布规律。应用逆向调强放射治疗技术,靶区剂量 63 Gy/9 次,隔日照射。随访 6 个月。结果:10 例患者共 10 个靶区 CBCT扫描 269 次。首次摆位在X、Y、Z 方向位移误差分别为(-0.90 ±4.20 )mm、(-0.40 ±4.90 )mm、(-2.50 ±3.40 )mm,旋转角度误差分别为(-0.20 ±1.65 )°、(-1.12 ±1.84 )°、(0.22 ±1.48 )°。调整后其位移误差分别为±0.80 mm、±0.90 mm、(-0.10 ±0.80 )mm;治疗后分别为(-0.10 ±1.30 )mm、±1.80 mm、(0.10 ±1.40 )mm。调整后角度误差分别为(-0.21 ±1.06 )°、(-0.72 ±0.96 )°、(0.33 ±0.85 )°;治疗后分别为(-0.15 +1.27 )°、(-0.64 ±1.39 )°、(0.62 ±1.18 )°。调整前PTV 外扩值范围为8.40 ~11 .00 mm,调整后缩小为1.20 ~1.50 mm。10 例患者疼痛缓解,未发现放疗副作用。治疗 6 个月后复查骨扫描提示核素浓聚减少。结论:CBCT在线调整能纠正摆位误差,既满足靶区剂量的提升也有效降低了脊髓受量。高剂量大分割图像引导调强放疗技术是治疗椎体转移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22例原发筛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姜战胜, 兰 岚, 潘战宇, 谢广茹
2010, 37(24): 1455-145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21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筛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预后,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4年1 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2例原发筛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和病理类型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 法进行生存率比较,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发病年龄10~72岁,中位年龄41岁。鳞癌10例,其他病理类型12例。平均随访时间43个月(5~108 个月)。 全组患者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70.2% 、54.0% 、32.4% 。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P=0.045)和治疗方式(P=0.026)是影响预后的因素,鳞癌与其他罕见病理类型的5 年生存率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4)。 结论:原发筛窦恶性肿瘤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征,诊断主要依赖CT扫描和术后病理。鳞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是临床分期与治疗方式。手术加放疗是最佳治疗方式。
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任春振, 曹军丽, 胡宗兰, 张丽娇, 郭志军①, 王 欣②, 付占昭
2010, 37(24): 1459-146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22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5年5 月~2009年2 月收治的9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卵巢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组50例(治疗组)和单纯静脉化疗组40例(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顺铂腹腔热灌注联合紫杉醇静脉化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静脉化疗,观察两组的肿瘤控制率、腹水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肿瘤控制率(CR+PR)分别为72% 和4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两组的腹水控制率(CR+PR)分别为80% 和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 和4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 结论: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优于单纯静脉化疗,且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实时监测癌细胞死亡早期预测化疗疗效的研究
罗 扬, 车轶群①, 王佳玉, 马 飞, 许建萍, 冯奉仪
2010, 37(24): 1462-146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23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监测癌细胞死亡早期血清中CK18含量预测化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癌细胞死亡后释放的可溶性细胞内大分子可于血清中检出;CK18是上皮细胞的细胞骨架蛋白,CK18-Asp396是CK18在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产物,可被M30抗体特异性检出,M65抗体可检出CK18在癌细胞死亡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可溶性片段。CK18-Asp396和可溶性CK18总量的变化可用于监测癌细胞的凋亡和死亡。本实验在30例乳腺癌患者中检测化疗前和第1 周期化疗给药结束后24~48h 血清中CK18-Asp396和可溶性CK18总量;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第1 周期化疗前后CK18-Asp396和可溶性CK18总量变化率与4 周期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30例乳腺癌患者中,ⅡB 期2 例,ⅢA 期11例,ⅢB 期1 例,ⅢC 期2 例,Ⅳ期14例,均接受以蒽环类和/或紫杉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4 周期后按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共有3 例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7 例稳定,1 例进展,有效率为73.3%(22/30)。 化疗前和第1 周期给药结束24~48h 血清CK18-Asp396变化率>20% 和/或CK18总量变化率>30% 的19例患者均为缓解,而其余的11例患者中仅3 例部分缓解,7 例稳定,1 例进展(χ2=18.843,P=0.001)。 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和第1 周期给药结束24~48h 血清中不同片段CK18含量的变化率与化疗疗效明显相关,作为预测乳腺癌及其它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化疗疗效的生物学指标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1 例
李 戈, 王 明, 苟 欣, 王洁琼①, 段承刚②
2010, 37(24): 1466-146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30
摘要:
球囊暂时阻断技术辅助外科治疗颈动脉相关肿瘤
张 强, 张 仑, 张文超, 王旭东, 郭 志①, 邢文阁①
2010, 37(24): 1467-147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24
摘要:
目的:术前利用球囊暂时性阻断技术(temporary balloon occlusion,TBO )评价患者对颈内动脉切除后的耐受程度,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提高颈动脉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术前对15例患者行球囊暂时性阻断技术,阻断颈动脉30min,观察并记录球囊阻断前后的神经系统的变化。术中根据TBO 评价及残端动脉压测定辅助选择手术方式。尽量实施保留或重建颈动脉术式,慎用颈动脉直接结扎术式。结果:行颈动脉阻断评价的15例中,12例阴性,3 例阳性。阳性病例表现为大脑Willis环代偿不全和(或)神经功能障碍。该组1 例阳性病例为高龄的晚期肿瘤患者未行手术治疗,2 例行肿瘤及颈动脉切除的同时行人造血管重建颈动脉。TBO 评价阴性者4 例结扎颈总动脉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余8 例阴性者均保留了颈动脉,无神经功能障碍。在本组病例中,行手术切除颈动脉的无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组的患者残端动脉平均压>73mmHg。结论:利用球囊暂时性阻断辅助外科技术,对可能在术中切除颈内动脉的患者进行术前耐受性评价,有利于制定科学的手术方式,提高颈动脉切除的安全性。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宋红林, 黄清华①, 李 力
2010, 37(24): 1471-147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25
摘要: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170 例宫颈癌病例(Ⅰb~Ⅳ期)为新辅助化疗试验组,同期同条件未经新辅助化疗的160 例病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治疗方法将研究病例分为6 组,两两配对:NS组(新辅助化疗+ 手术)与S 组(单纯手术);NSR 组(新辅助化疗+ 手术+ 放疗)与SR组(单纯手术+ 放疗);NR组(新辅助化疗+ 放疗)与R 组(单纯放疗);进行配对组间比较。结果: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0% 。NS组的1、3 及5 年生存率分别为87% 、81% 和81% ;对照S 组的为97% 、93% 和93%(P 均>0.05);两组生存曲线无显著性差异(P=0.685)。 NSR 组的1、3 及5 年生存率分别为100% 、93% 和93% ;对照SR组的为100% 、100% 和92%(P 均>0.05);两组生存曲线无显著性差异(P=0.351)。 NR组的1、3 及5 年生存率分别为76% 、45% 和36% ;对照R 组的为81% 、54% 和37%(P 均>0.05);两组生存曲线无显著性差异(P=0.723)。 各组新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在宫颈癌治疗中,新辅助化疗虽然不能显著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但仍是一种安全的、有较好近期疗效的治疗方法。
GemOx±R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范 倩, 王华庆, 刘贤明, 张会来, 郝希山
2010, 37(24): 1476-147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26
摘要:
目的:观察GemOx±R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组织学证实的复发或难治的侵袭性29例NHL 患者给予GemOx±R方案:吉西他滨(gemcitabine )1 000mg/m2,静脉注射,d1、d8;奥沙利铂(oxaliplatin)130mg/m2,静脉注射d1;加/不加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375mg/m2,静脉注射,d0。21~28d 为一个周期。每个患者均完成≥2 周期的化疗。结果:29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65.5% ,11例完全缓解(CR),8 例部分缓解(PR);B 细胞和T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8.4% 和6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B 细胞淋巴瘤中,加用美罗华与否的有效率分别为80.0% 和5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表现为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等。结论:GemOx±R方案高效低毒,是针对复发或难治性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的解救方案。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临床可疑腋淋巴结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孙 晓, 李太玉, 王永胜, 陆作为, 仲伟霞, 周正波
2010, 37(24): 1479-148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27
摘要:
目的:评估腋淋巴结可疑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行超声引导腋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57 例超声提示腋淋巴结异常或腋淋巴结临床查体可触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腋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测结果及常规病理结果。结果:超声引导腋淋巴结针吸细胞学检测乳腺癌可疑腋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3% 、100% 、80.9% 、100% 和50.5% 。76.3% 的患者通过针吸细胞学检测准确地预测了腋淋巴结转移,避免了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50.5% 的超声提示腋淋巴结异常但针吸细胞学阴性的患者可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淋巴结清扫术。结论:超声引导腋淋巴结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测可快速、较为准确地判定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的状况,应该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的筛查手段。
精囊腺叶状肿瘤1 例
赵宇阳, 赵 杨, 申兴斌
2010, 37(24): 1482-148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31
摘要:
支气管和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术27例
匡裕康, 曾来铎, 王东升, 阴兵林, 吴九发, 黄 建, 何枝生, 朱剑锋, 江 锋, 郭昌莹
2010, 37(24): 1483-148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28
摘要:
目的:探索肺叶切除加支气管和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1995年3 月至2008年7 月,对27例肿瘤同时侵犯上肺叶支气管开口及主支气管和肺动脉干但未侵犯下肺叶的中央型肺癌,采用支气管和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技术将肿瘤完整切除,再将保留的下叶支气管与主支气管残端吻合、下叶肺动脉与肺动脉干对端吻合。其中左上肺双袖状切除术21例,右中上肺双袖状切除术5 例,右上肺双袖状切除术1 例。结果:鳞癌20例,腺癌3 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 例,腺鳞癌1 例。术后心律不齐3 例,经对症治疗好转;咳痰不畅、阻塞性肺炎、肺不张2 例,经纤支镜吸痰后肺复张良好。突发大咯血死亡1 例。术后生存情况:生存时间1 年者77.78%(21/27),3 年66.67%(8/12),5 年75.00%(6/8)。 结论:支气管和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术可最大限度地切除肺肿瘤,且保留了患者的健康肺组织,避免了全肺切除,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良好。
恶性肿瘤并发DVT 的临床观察
曹健鹏, 李俊海
2010, 37(24): 1486-148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29
摘要:
原发胸部Askin 瘤1 例
钱朋飞, 李洪胜, 何伟星, 王 波
2010, 37(24): 1489-149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32
摘要:
子宫表面多囊性间皮瘤1 例
蔡林儿, 邝 敏①, 肖 静, 黄艳辉
2010, 37(24): 1490-149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33
摘要: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1 例
肖威章, 黄 华①, 高思海①, 赵金平②
2010, 37(24): 1491-149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34
摘要:
胆囊肉瘤样癌1 例
陈 中, 倪家连, 刘鲁岳, 郑宝珍, 刘晓明
2010, 37(24): 1492-149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35
摘要:
皮肤Merkel细胞癌1 例
李月敏, 曲怡梅, 张伟京①
2010, 37(24): 1493-149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24.03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