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9卷  第19期

显示方式:
基础研究
幽门螺杆菌通过Bcl-2/Bax机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研究
陈辉星, 陈燕凌
2012, 39(19): 1393-139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肝细胞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应用HepG2细胞为实验模型, 用MTT、荧光染色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AO/EB染色、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地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不同浓度H.pylori处理组(4.0×105、4.0×106、4.0×107和4.0×108CFU/mL)的24 h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64±0.34)%、(16.35+4.24)%、(27.15±3.19)%和(33.35±2.36)%(P < 0.05), 抑制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 < 0.05)。HepG2细胞与4×107/mL浓度的NCTC11637共培养24h后, 在透射电镜下可见部分细胞呈不同时期的凋亡形态。不同浓度H.pylori的凋亡率分别为(2.50±0.45)%、(6.00±0.35)%、(11.10±0.45)%和(14.65±0.27)%, 当H.pylori的浓度≥4.0×106CFU/mL, HepG2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pylori作用HepG2细胞后, HepG2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Bax蛋白表达则与Bcl-2蛋白表达情况相反。  结论  H.pylori通过Bcl-2/Bax机制诱导HepG2细胞凋亡。
紫杉醇   顺铂对HCC1937人乳腺癌细胞MAPK信号通路影响
查全斌, 张华, 唐金海, 吴建中, 季明华
2012, 39(19): 1397-140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02
摘要:
  目的  研究紫杉醇、顺铂对BRCA1基因缺陷型三阴性乳腺癌细胞HCC1937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与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  方法  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紫杉醇、顺铂分别对HCC1937细胞、MCF-7细胞的50%抑制浓度(IC50);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两药作用HCC1937细胞48 h后的细胞周期和MAPK通路蛋白表达状况。  结果  HCC1937细胞(IC50 6~9μg/mL)对顺铂敏感性显著高于MCF-7细胞(IC50 18~20μg/mL)(P < 0.01);而HCC1937细胞(IC50 3~4.6μg/mL)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则明显低于MCF-7细胞(IC50 0.12~0.3μg/mL)(P < 0.01)。紫杉醇使HCC1937细胞阻断在G2~M期, 呈剂量-效应趋势, 顺铂使其阻断在G0/G1期; 紫杉醇、顺铂作用HCC1937细胞48 h后, P-JNK和P-P38蛋白表达显著增加, 顺铂组P-ERK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结论  1) 三阴性乳腺癌细胞HCC1937对顺铂的敏感性明显优于紫杉醇; 2)紫杉醇、顺铂皆可激活HCC1937细胞JNK/SAPK、P38通路, 同时不同浓度的顺铂可以抑制ERK通路激活。
干细胞因子HIWI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何炜, 解智慧, 王峰, 秦艳茹, 樊青霞
2012, 39(19): 1401-140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03
摘要:
  目的  检测干细胞因子HIWI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WI在15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食管鳞癌患者10年随访资料, 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HIWI食管鳞癌细胞胞质和胞核中均有表达, 其在食管鳞癌细胞胞浆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P=0.035, χ2=8.589)和组织学分级(P=0.011, χ2=9.075)呈正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 肿瘤细胞胞质高表达HIWI的患者的总生存情况明显差于胞浆低表达HIWI的患者(P < 0.001, χ2=17.05)。  结论  干细胞因子HIWI在食管鳞癌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且其在胞质中的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临床研究
140例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郝雅婷, 刘君, 张丽娜, 顾林
2012, 39(19): 1406-140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04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大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1984年5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140例乳腺大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40例乳腺大汗腺癌患者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0%、63.0%;5年、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0%、61.0%。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达67.9%, 肿瘤大小和肿瘤位置与AC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直径2 cm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2 cm组(80.9%vs.49.0%, P=0.000 2);肿瘤位于中央区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位于外侧区和内测区的患者(87.5%、70.5%、48.7%, P=0.002)。ER、PR、HER-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5%、37.5%、32.9%。经单因素生存分析, 肿瘤大小、病理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外软组织转移(ETE)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05, 0.024, 0.001, 0.009)。经Cox多因素分析, 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7)。  结论  乳腺大汗腺癌的ER、PR表达率低, 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但其生存率较高, 所以对于乳腺大汗腺癌患者, 行积极全面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β-tubulin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诺维本联合铂类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
邓秋华, 林勇平, 杨海虹, 邱源, 刘君, 张鑫, 熊信国, 莫明聪, 何萍, 莫莉莉, 何建行
2012, 39(19): 1410-141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05
摘要:
  目的  探讨β微管蛋白(β-tubul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 及其与诺维本/铂类(NP)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4例手术完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NSCLC患者, 术后以NP方案辅助化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手术标本β-tubulin中蛋白的表达, 进一步分析其与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  结果  NSCLC患者中β-tubulin蛋白的低表达率为42.9%(36/84), 高表达率为57.1%(48/84), 男性β-tubulin高表达患者多于低表达患者(68.2%vs.31.8%, P=0.032);Ⅰ~Ⅱ期β-tubulin高表达患者多于低表达患者(70.7%vs.29.3, P=0.014);且行根治性手术β-tubulin高表达患者多于低表达患者(61.6%vs.38.4%, P=0.032), 与NSCLC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吸烟史和放疗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 >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经低表达β-tubulin的NP方案辅助化疗的NSCLC患者, 中位DFS短于高表达者(22.6 vs 69.6个月),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但高表达β-tubulin患者的DFS在术后13个月后明显优于低表达者; 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 年龄60岁(P=0.032)、腺癌(P=0.034)、中高分化程度(P=0.028)、不吸烟(P=0.016)的β-tubulin高表达者的DFS均明显优于低表达者。、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β-tubulin的表达(RR=2.213, P=0.025)和临床分期(RR=0.319, P < 0.0001)可作为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临床分期(RR=0.426, P=0.010)和放疗(RR=2.381, P=0.026)可作为影响OS预后的独立指标。  结论  在术后辅以NP化疗NSCLC患者中, β-tubulin高表达者预后比低表达者好, 术后化疗前对β-tubulin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可能改善生存。
窄带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观察研究
邓万银, 何利平, 梁玮, 郑晓玲, 郑金辉, 方超英
2012, 39(19): 1415-14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06
摘要: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技术(NBI-ME)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查患者121例(年龄≥40岁), 利用放大内镜观察黏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 记录分型, 并取组织行病理检查, 将腺管开口和微血管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全组121例中, 早期胃癌16例(13.22%)。胃腺管开口形态分析中, 圆点状(A型)、管状(B型)病例中无早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的病例; 绒毛状(C型)共68例, 其中1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不规则状(D型)25例, 其中6例为胃癌, 7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腺管结构消失(E型)9例, 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例, 进展期胃癌5例。在微血管形态分析中, 规则型(A型)病例中无早期胃癌或胃癌; 不规则型(B型)病例35例, 其中进展期胃癌8例,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 中央部分消失型(C型)11例, 其中进展期胃癌3例,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  结论  利用窄带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细微结构可能提高早期胃癌内镜诊断的准确性。
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与腹腔镜局部切除术的探讨
霍志斌, 吴殿超, 李华, 翟同善, 栾尚峰, 穆炳阁, 王淑霞, 郭淑静
2012, 39(19): 1418-1419+14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07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从而对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 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早期低分化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通过多因素分析, 肿瘤大小≥2cn, 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对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危险因素的患者, 淋巴结转移率为0;三个危险因素都具有者, 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2.9%。  结论  肿瘤大小≥2 cm, 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是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 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 这三项危险因素是判断是否进行附加手术的简单标准。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胃癌Cox模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王龙, 刘巍, 吕雅蕾, 王玉栋, 冯莉, 杨子鑫, 姜达, 刘风玲, 魏素菊
2012, 39(19): 1420-14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08
摘要:
  目的  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胃癌各自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院340例术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及胃癌病例, 选择13项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周围器官受侵情况、残端情况、脉管瘤栓、术中淋巴结清扫程度及出现症状到首诊治疗时间)分别进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与胃癌比较预后更差; 2)淋巴结清扫及淋巴结转移均为二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 患者预后越差, D2式手术较D1式手术可能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 3)浸润深度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浸润越深预后越差; 而病变长度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病变越长预后越差。  结论  与胃癌相比,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预后更差, 并且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提示二者有所区别, 今后应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做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临床应用
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第二肿瘤54例临床分析
徐原林, 王华庆, 钱正子, 周世勇, 张会来, 邱立华, 王先火, 刘贤明, 王平
2012, 39(19): 1426-1429+143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09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特点、风险评估及预后分析。  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10年间1 839例NHL患者临床资料, 从中检索继发第二肿瘤的病例并分析继发肿瘤的相关风险及预后因素。  结果  54例NHL患者在治疗后1~10年发生了第二种肿瘤, 其中白血病19例, 肺癌9例, 结直肠癌9例, 乳腺癌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 初治年龄大于45岁的NHL患者发生各种继发肿瘤的风险更高。8周期以上的化疗仅增加白血病发生的风险、NHL的AnnArbor分期是继发肿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同时与继发第二肿瘤的潜伏时间相关。  结论  初治年龄大于45岁以及接受8周期以上的化疗是继发肿瘤的危险因素。AnnArbor分期较晚的NHL继发肿瘤潜伏时间和生存时间均较短。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的短期生命质量比较
郝荣, 赵子伟, 尚宾, 李睿, 殷红专, 苏琪
2012, 39(19): 1430-143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1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的短期生命质量。  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肛门病外科年龄70岁以上直肠癌患者资料, 依据调查表及生命质量测定核心量表(QLQ-C30)中文第三版, 共收集132例完整资料, 分为腔镜组(LR组)54例, 开腹组(OR组)78例, 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LR组患者排气、进食、镇痛药使用、SIRS持续的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OR组(P < 0.01), LR组留置尿管时间及切口感染少于OR组(P < 0.05)、两组肿瘤下切缘距离、吻合口瘘、肠梗阻、尿潴留、术后转移率及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术后2周在5个功能领域、1个症状领域(疼痛)、1个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和4个单一领域(气促、食欲丧失、失眠、经济困难)对比, LR组优于OR组(P < 0.05)。4周后认知功能、疼痛、气促、食欲丧失、失眠领域比较, LR组与O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使老年患者短期生命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奈达铂在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热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熊锐华, 任庆, 田秀荣, 唐新云
2012, 39(19): 1434-143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11
摘要:
  目的  探讨奈达铂胸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两组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全部行胸腔置管引流术, 胸腔积液引流干净后行胸腔热灌注化疗, A组(奈达铂组)19例, 注入奈达铂80mg, B组(顺铂组)14例, 注入顺铂80mg, 并注意预防和处理治疗毒副反应。  结果  A组有效率89.5%, B组有效率85.7%,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在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但在胃肠道反应方面, 奈达铂组(10.5%)较顺铂组(42.9%)低,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且奈达铂无需水化、利尿等处理。  结论  奈达铂应用于体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 毒副反应低, 安全性好, 无需水化、利尿等, 临床使用方便, 有临床应用价值。
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朱春荣, 李大鹏, 熊峰, 朱彦博, 宋乐冬, 陶敏
2012, 39(19): 1437-143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12
摘要: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 化疗应用4~6个周期, 贝伐珠单抗应用直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据NCI CTC 3.0版本评价不良反应级别。  结果  3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一线治疗25例, CR 2例, PR 12例, SD 3例, PD 8例, 有效率56.0%, 疾病控制率68.0%, 中位PFS 11.3个月; 二线治疗13例, PR 5例, SD 2例, PD 6例, 有效率38.5%, 疾病控制率53.8%, 中位PFS 9.5个月, 两组有效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 < 0.O5)。38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1或2级的鼻衄、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 程度均较轻可以耐受。  结论  贝伐殊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好, 其毒副反应患者可耐受,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Ⅰ/Ⅱ期鼻咽癌外照射后残留后装推量的疗效分析
郑乃莹, 莫志文, 史建军, 邓敬峰, 梁艳芳, 黄中, 邵汛帆
2012, 39(19): 1440-144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13
摘要:
  目的  研究Ⅰ/Ⅱ期鼻咽癌常规外照射后2天内鼻咽纤维镜下可疑残留者使用后装推量是否可以改善疗效。  方法  根据福州92分期分为Ⅰ/Ⅱ期的患者281例, 经首程常规根治量放疗完成后2天内, 影像学检查提示可疑残留病灶的患者35例行后装治疗作为联合照射组, 选取根治量放疗后完全缓解未推量的作为对照组(单纯外照射组)246例, 联合照射组采用后装推量10~12Gy/2F/6~8D。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情况联合照射组鼻咽癌复发1例, 死亡2例, Ⅰ、Ⅱ期鼻咽癌的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2.3%。单纯外照射组鼻咽复发17例, 死亡41例, Ⅰ、Ⅱ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90.1%和80.6%(P=0.042), 联合照射组鼻咽5年局控率为97.1%, 单纯外照射组鼻咽局控率为93.3%(P=0.036), 两组毒副作用均可耐受。  结论  对早期鼻咽癌常规外照射后影像学可疑残留者, 及早行后装推量治疗可以提高局控率及生存率, 患者可耐受。
长春瑞滨联合希罗达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临床分析
左丽, 徐迎春, 陶莉, 张凤春
2012, 39(19): 1443-144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14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希罗达(XEL)21天方案([NX]方案), 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anthracycline-and taxanerefractory metastatic breast cance, ATRMB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NVB 25 mg/m 2d1, 8, 快速静滴; XEL2.0g/(m2·d), 早晚2次, 餐后30min口服, d1~14, 21天为1个疗程, 最多接受6个周期化疗或至疾病进展。  结果  48例患者共完成172个周期化疗, 中位化疗周期4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其中完全缓解(CR)0例, 部分缓解(PR)11例, 稳定(SD)23例, 进展(PD)14例总有效率(CR+PR)22.92%, 疾病控制率(DCR)70.83%,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TTP)6.7个月(1~22个月), 1年生存率.32/48(66.70%), 2年生存率21/48(43.75%)。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手足综合征, 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及脉管炎。  结论  [NX]方案是治疗ATRMBC的有效方案,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综述
贝伐单抗疗效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
杜丰, 迟·依荷芭丽, 王金万
2012, 39(19): 1446-1448+14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15
摘要:
贝伐单抗是全世界第一个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自2004年美国FDA批准上市以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目前已知其与标准化疗方案联合对于结直肠癌, 非小细胞肺癌, 肾癌等多种实体瘤有明确疗效, 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改善生活质量。但贝伐单抗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药物, 其针对的优势人群却始终没有明确。许多学者在此领域进行了探索, 本文将就近年关于贝伐单抗疗效预测因素的相关研究结果及存在问题加以综述。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姜战胜, 潘战宇, 谢广茹
2012, 39(19): 1449-145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19.016
摘要: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中85%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目前, 对于复发或转移性晚期NSCLC, 化疗是必选治疗方法之一, 但其疗效已进入平台期, 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不甚理想。靶向治疗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肿瘤研究重点, 在NSCLC的治疗中已占据重要地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尼或吉非替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以及针对ALK阳性突变的抑制剂Crizotinib均已成为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选择其中, 尤其以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卓越, 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患者中, 其单药应用的疗效优于一线化疗, 有效率高达60%以上, 可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延长至10个月。本文将就以上几种药物的相关临床研究对目前晚期NSCLC一线靶向治疗加以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