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41卷  第20期

基础研究
三氧化二砷与传统及新型药物协同抑制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增殖
李婵娟, 郭姗琦, 夏冰, 晋鑫, 李晓武, 屈福莲, 张翼鷟
2014, 41(20): 1269-127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429
摘要: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与传统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新型药物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联合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细胞系Hut-78、Hut-1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方法  不同浓度的As2O3单药或与DXM/VP-16/MTX/BTZ/SAHA联合作用于Hut-78、Hut-102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联合指数分析两药是否具有协同效应。  结果  As2O3、DXM、VP-16、MTX、BTZ、SAHA单药对Hut-78、Hut-10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培养48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 μmol/L、500 μg/L、2.5 μg/L、1 μg/L、10 μmol/L、2.5 μmol/L。As2O3与DXM/VP-16/MTX/BTZ/SAHA联合时具有协同效应,抗肿瘤作用更为显著。  结论  As2O3单药及其与DXM/VP-16/MTX/ BTZ/SAHA联合在体外可有效抑制CTCL细胞增殖。As2O3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CTCL的药物,As2O3与DXM/VP-16/MTX/BTZ/ SAHA等传统或新型药物联合可为CTCL临床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RNA干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阻滞前列腺癌PC3细胞周期
李驰, 王忠利
2014, 41(20): 1274-127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259
摘要:
  目的  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小干扰RNA(siRN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和P21、P27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及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蛋白表达变化影响,探讨SIRT1在前列腺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PC3细胞,分空白对照(Mock)组、发夹siRNA对照(scramble siRNA)组和SIRT1 siRNA转染组。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 siRNA的转染效率;MTT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21、P27蛋白表达和Rb蛋白的磷酸化状态。  结果  与Mock组和scramble siRNA组比较,SIRT1 siRNA组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明显抑制PC3细胞增殖,阻滞在G1期。P21和P27蛋白表达增加,Rb蛋白磷酸化受到抑制。  结论  SIRT1 siRNA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其机制可能与改变P21、P27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和Rb蛋白的磷酸化状态相关。
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促进结肠癌细胞系SW480的迁移和侵袭
康清杰, 向征, 彭旭东, 邓大炜, 汤为学
2014, 41(20): 1278-128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964
摘要:
  目的  探讨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lcium channel modulator 1,ORAI1)对SW480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以ORAI1干扰慢病毒感染SW480细胞,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ORAI1mRNA和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黏附实验、血管形成及拟态分别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同、异种细胞间黏附及血管生成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2+ entry,SOCE),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ERK1/2、p-ERK1/2、MMP-2、VEGF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结果  SW480转染ORAI1干扰慢病毒72h后,可见明显的荧光表达;较空病毒组和(或)对照组,干扰组ORAI1的表达降低(P < 0.01);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P < 0.01);同种黏附能力增强(P < 0.05);异种黏附能力减弱(P < 0.05);血管生成能力减弱(P < 0.01);SOCE内流峰值降低(P < 0.05);p-ERK1/2、MMP-2和VEGF的表达降低(P < 0.01)、E-cadherin表达增加(P < 0.01)。  结论  ORAI1可以促进SW480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SOCE增加有关。
病例报告与分析
腹腔内双侧隐睾合并巨大精原细胞瘤1例
韦旗, 亓林, 肖峻, 朱小长
2014, 41(20): 1283-128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703
摘要:
早期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内镜误诊为平滑肌瘤1例
尓丽绵, 吴明利, 王顺平, 刘月平, 郑秀丽
2014, 41(20): 1342-134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789
摘要:
临床研究与应用
转录因子Sp1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潘奇, 朱凯, 陈万勇, 张巨波, 孙惠川, 王鲁, 任宁
2014, 41(20): 1284-128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694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肝癌组织内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转录因子Sp1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对98例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肝癌肿瘤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S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正常肝脏组织,在有微血管侵犯的患者中升高尤其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Sp1表达与肝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而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呈正相关。  结论  转录因子Sp1在肝癌中明显高表达,可作为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婆罗双树样基因4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江华, 于洁, 张妮, 王艳珍, 梁绍燕, 安曦洲
2014, 41(20): 1288-129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32166
摘要:
  目的  探讨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ike 4,SALL4)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儿SALL4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以1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为对照;动态观察5例白血病患儿初诊和完全缓解后SALL4 mRNA的表达变化;分析SALL4 mRNA表达量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结果  SALL4 mRNA在初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3.89(1.00~63.15)、11.12(2.31~56.59),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29~1.71)(P < 0.01)],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量1.48(0.87~4.8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SALL4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与SALL4 mRNA表达结果一致;急性白血病患儿完全缓解后SALL4 mRNA表达量0.98(0.22~1.09)较初诊时[28.64(11.20~87.46)]显著降低(P < 0.01)。SALL4 mRNA的高表达与外周血高白细胞计数、高危分型、诱导化疗末期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呈正相关(r=0.424、r=0.403、r=0.393,P均 < 0.05);与发病年龄,性别,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  结论  SALL4可能促进了儿童B-ALL、AML的发生发展,并有望成为监测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CPP-ACP预防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龋齿和牙本质敏感的临床研究
张德辉, 张小涛, 彭洪, 孙海涛
2014, 41(20): 1293-129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018
摘要:
  目的  比较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的再矿化糊剂和Duraphat Varnish保护漆预防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龋齿和牙本质敏感的疗效。  方法  11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CPP-ACP再矿化糊剂组(实验组)和Duraphat Varnish保护漆组(对照组)。实验组:含900 ppm的CPP-ACP再矿化糊剂于放疗前1天起涂抹牙面,1次/天,疗程为5周;对照组:含5%氟化钠的Duraphat Varnish保护漆于放疗前1天起涂抹牙面,1次/天,疗程为5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前、放疗后12个月的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和牙本质敏感程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放疗前,DMFT、DMFS和牙本质敏感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12个月两组DMFT、DMFS和牙本质敏感程度均明显升高,且对照组的DMFT、DMFS和牙本质敏感程度较实验组升高更明显(P < 0.05)。  结论  CPP-ACP在预防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龋齿和牙本质敏感方面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肝肉瘤样癌8例临床分析
周远达, 李强, 李慧锴, 崔云龙, 张倜
2014, 41(20): 1297-130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887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肉瘤样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诊断与治疗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例肝肉瘤样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  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平均为56.6岁,男女之比为3:1,患者术前CT或MRI有一定特征,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均表达上皮样表型。8例患者的肿瘤局部侵袭性较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为主的治疗,中位生存期为10.8个月(3~35个月)。  结论  肝肉瘤样癌的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手术切除是唯一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较差。
完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近期结果的回顾性研究
吴汉然, 解明然, 柳常青, 徐美青, 郭明发
2014, 41(20): 1301-130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083
摘要:
  目的  评价完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接受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的88例患者,其中46例患者施行完全胸腹腔镜联合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total endoscopy Mckeown esophagectomy,TEME),42例施行胸腔镜联合上腹、左颈切口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thoracoscope combined with laparotomy Mckeown esophagectomy,TLME)。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术前ASA分级、术前TNM分期及术前合并疾病方面无明显差异。TEME组的腹部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级均较TLME组患者低(P < 0.05),住院总费用稍高于TLME组(P < 0.05)。两组患者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术后TNM分期、腹部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的枚数及站数、淋巴结转移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 >0.05)。TEME组术后总并发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LME组(P < 0.05)。TEME组的微小并发症中肺炎、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发生率较TLME组低(P < 0.05),重大并发症中肺炎的发生率低于TLME组(P < 0.05)。  结论  TEME是安全可行的,近期效果满意。
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丁远远, 姚鹏, 兰培丽, 马佳明, 王志彬, 洪涛
2014, 41(20): 1307-13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212
摘要:
  目的  探讨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确诊为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芬太尼贴治疗组(对照组)与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组(联合组)。对照组对以前用过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根据用药情况进行剂量转换,逐渐增量,直至疼痛缓解VAS < 3分或爆发痛 < 3次;联合组在使用芬太尼贴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初始剂量为100 mg 3次/日,逐渐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但总用量≤2 400 mg/日。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2、3和4W的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疼痛缓解程度、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联合组VAS评分均有下降(P < 0.05),联合组更明显(P < 0.05);QOL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 < 0.05),联合组改善显著(P <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联合组为96.7%;联合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  芬太尼贴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Ⅲa-N2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综合模式的预后价值
曹勤琛, 张宝忠, 王长利, 宫立群, 王军, 庞青松, 赵路军, 王平
2014, 41(20): 1312-13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264
摘要:
  目的  研究跳跃转移与肺叶特异性转移对Ⅲa-N2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预后意义。  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完全切除和系统淋巴结清扫的218例pN2期NSCLC被纳入本研究。根据有无N1区淋巴结转移将分为连续转移与跳跃性转移;根据纵隔淋巴结转移范围是否超出肺叶特异性区域分为纵隔广泛转移与肺叶特异性转移。对各组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进行了比较。  结果  全组患者的5年OS为21.6%,5年DFS为16.8%。跳跃性转移及连续转移病例的5年OS分别为37.6%和22.0%(P =0.008);DFS分别为29.1%和15.0%(P =0.022)。肺叶特异性转移和广泛转移的5年OS分别为38.3%和20.4%(P =0.005);DFS分别为28.4%和15.1%(P =0.009)。根据两者的组合将所有患者进一步分为3组:仅有跳跃性转移和肺叶特异性转移(A组),发生连续转移或者纵隔广泛转移中的一项(B组);既有连续转移又有纵隔广泛转移(C组)。3组的5年OS分别为47.1%,28.1%和16.6%(P =0.001);5年DFS分别为35.2%,20.8%和11.2%(P =0.002)。多因素分析表明,这种综合转移模式是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淋巴结转移的综合模式是Ⅲa-N2的一种独立的预后因素,在评价患者预后及筛选术后治疗患者时应该将这种综合模式考虑在内。
钼靶钩丝定位在切除触诊阴性的BI-RADS Ⅳ级以上乳腺病变中的意义
李航, 苏建辉, 张颖, KumarLavneesh, 张杰, 杨帅, 张风华
2014, 41(20): 1318-132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47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钼靶X线摄影引导下钩丝定位活检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BI-RADS Ⅳ级及以上乳腺病变的诊断意义。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48例乳腺钼靶BI-RADS Ⅳ级及以上但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乳腺病变患者(其中双侧病变4例、单侧病变44例、共计52处病灶),进行钼靶X线摄影引导下钩丝定位活检术。  结果  所有52处病灶中恶性病变13例(均单侧),其中0期占46.15%(6/13),Ⅰ期占38.46%(5/13),Ⅱ期占15.39%(2/13);良性病变39例,乳腺癌检出率为25.0%。钼靶BI-RADS Ⅳ级患者中良性病变39例,恶性病变10例;BI-RADS Ⅴ级患者中良性病变0例,恶性病变3例。Ⅳ、Ⅴ级中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6%和100%。  结论  钼靶辅助下钩丝定位活检可以精确切除临床触诊阴性或触诊不良的BI-RADS Ⅳ级及以上乳腺病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是一种安全、准确、费用低廉的诊断方法,值得国内临床广泛推广。
新药临床研究
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观察
佟仲生, 李淑芬, 郑荣生, 何志勇, 张莉莉, 欧阳学农, 陈锦飞, 于浩, 史业辉, 汪旭, 李晓昕, 张宜山
2014, 41(20): 1323-132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171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阳性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全部入组125例患者,分为A方案(61例)和B方案(64例)。A方案为每组患者随机采用在第1周期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第2周期使用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B方案与之相反。试验组为A、B方案中所有使用试验药物的患者,对照组为A、B方案中所有使用对照药物的患者。行2个疗程化疗方案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以及不良反应比较。  结果  中度致吐性化疗组中试验组的预防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76.92%(50/65)、对照组为55.38%(36/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1 0)。第1~5天中度致吐性化疗组中试验组的呕吐次数为(1.32±3.42)次、对照组为(1.94±3.03)次,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9 6)。试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程度也较轻。  结论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高度致吐性化疗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呕吐疗效确切,特别对预防中度致吐性化疗引起的延迟性呕吐,盐酸帕洛诺司琼优于盐酸格拉司琼,且盐酸帕洛诺司琼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LZTS2抑癌基因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王枭雄, 杨光, 张大明, 陈鑫, 赵世光
2014, 41(20): 1328-133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676
摘要:
亮氨酸拉链肿瘤抑制因子2(leucine zipper tumor suppressor 2,LZTS2)是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近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许多研究表明,LZTS2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细胞异常增殖等多个环节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综述
肺癌诊治和预后判断分子标志物miRNA
吉丛, 喻长远, 陈志华
2014, 41(20): 1333-133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754
摘要: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第一、死亡率最高的肿瘤。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miRNA是一类内源性、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分子标志物miRNA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就miRNA作为肺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预测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诊疗进展
申威, 邓文英, 李宁, 罗素霞
2014, 41(20): 1337-134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726
摘要:
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 cell carcinoma,PESC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远处转移、预后极差的罕见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食管小细胞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消化道小细胞癌,但其生物学行为、治疗模式及预后均不同于食管鳞癌,国内外尚无关于PESCC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目前临床中对于其组织来源、诊断方式、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尚未形成共识。为加深对PESCC的理解和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本文就近年来食管小细胞癌的相关诊疗进展及不同见解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