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43卷  第15期

显示方式: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再认识
黄焰, 曾敏
2016, 43(15): 643-64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5.419
摘要: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的深入,该治疗手段已在临床被广泛应用。新辅助化疗使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并且提高具有较大肿瘤体积患者的保乳率,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本文将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相关临床研究、以及对新辅助化疗的再认识进行综述。
血清重轻链检测在浆细胞病中的应用
张聪丽, 王琛, 李剑
2016, 43(15): 646-64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5.479
摘要: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 蛋白)是单克隆浆细胞增殖性疾病诊断、预后分析及疗效评价的核心指标。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对其进行测定。然而血清蛋白电泳对于含量较低或移动异常的M 蛋白难以定量,而免疫固定电泳只能对M 蛋白进行定性分型。血清重轻链(heavyandlightchain,HLC )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M 蛋白定量技术,可以特异性测定重链及轻链相关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一步计算HLC 的比值,则可以反映疾病的单克隆浆细胞增殖程度。近年来,HLC 检测已被应用于多种单克隆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的研究,给此类疾病的诊疗带来新的检测手段。本文就HLC 检测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EBV 抗体和EBV-DNA 在鼻咽癌诊断及分期的研究*
俞霞, 季明芳, 程伟民, 黄玉玲, 李付贵
2016, 43(15): 650-65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5.393
摘要:
目的:评估EBNA1/IgA 、Zta/IgA 、VCA/IgA 和EBV-DNA对不同分期鼻咽癌的诊断效能,探讨各指标阳性率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 月至2015年9 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52 例,健康体检者675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EBNA1/IgA 、Zta/IgA 和VCA/IgA 抗体ROD 值,荧光定量PCR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 )检测血浆EBV-DNA水平。比较单独和联合应用EBV 标记物对各期鼻咽癌的诊断效能,同时分析各指标阳性率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EBNA1/IgA 、Zta/IgA 、VCA/IgA 和E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 < 0.01)。 EBNA1/IgA 在早期鼻咽癌表达相对较高,灵敏度为77.8% ,而EBV-DNA在晚期鼻咽癌的灵敏度最高为88.8% ,两者特异度均在96% 以上。联合检测中EBNA1/IgA 并联EBV-DNA检测的灵敏度为92.1%(早期为82.5% 、晚期为98.9%),特异度为96.9% 。EBV-DNA阳性率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和N 分期呈正相关,Zta/IgA 阳性率与N 分期呈正相关(P < 0.01)。 结论:在无症状人群中进行鼻咽癌筛查,单项指标首选EBNA1/IgA 。晚期患者的辅助诊断则推荐EBV-DNA。两者并联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鼻咽癌诊断效能。EBV-DNA是鼻咽癌分期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Zta/IgA 可间接反映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望对患者病情评估起到参考作用。
EORTC 危险评分系统对T1 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预后评价
林瑞, 杜君, 张艳辉, 陈倩倩, 李宏蕾, 姚欣
2016, 43(15): 655-65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5.578
摘要:
目的:评价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膀胱癌预后风险评分表对T 1 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 )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分析T 1 期NMIBC 复发进展相关因素,探讨更适用于T 1 期NMIBC 的危险分层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 月至2013年6 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8 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的T 1 期NMIBC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不良预后指标进行评分,应用ROC 曲线获取临界值重新进行危险分层,建立新的危险评分模型。结果:108 例患者中男性90例(83%)、女性18例(17%),中位年龄65(24~ 88)岁,21例(19.4%)复发,11例(10.2%)进展。结论:EORTC评分系统对T 1 期NMIBC 患者复发进展预测效能不准确。肿瘤大小及既往复发概率为肿瘤复发的独立性预后因素,肿瘤分级及既往复发概率为肿瘤进展的独立性预后因素。应用新的危险评分模型能够更准确的预测T 1 期NMIBC 患者的复发进展风险。
长链非编码RNA MEG3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孟菲菲①, 司君利②, 刘璐③, 崔京远④, 亓玉琴①, 吕梅①
2016, 43(15): 659-66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5.565
摘要: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3,MEG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MEG3 与凋亡相关蛋白P 53、鼠双微基因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9 月至2013年6 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55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切除标本(包括癌组织及对应的远端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中MEG3 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癌中P 53、MDM2 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MEG3 的相关性。结果:lncRNAMEG 3 在胃癌组织的相对表达水平(7.98± 0.19)低于所对应的正常组织(9.47± 0.18,P < 0.05);在胃癌组织(r =-0.627,P < 0.001)及远端正常组织(r =-0.807 ,P < 0.001)中,P 53与MDM2 的表达呈负相关;P 53与MEG3 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591,P < 0.05),MDM2 与MEG3 的表达呈负相关(r =-0.346,P < 0.05);MEG3 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MEG3 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MEG3 与P 53、MDM2 在胃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上有重要联系;检测MEG3 的表达水平对胃癌预后有潜在价值。
糖尿病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发生膀胱内肿瘤的风险分析
郭玉婷, 李长平, 崔壮, 刘媛媛, 马骏
2016, 43(15): 663-66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5.522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UT-UC)患者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 ,RNU )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后是否增加膀胱内肿瘤发生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5年1 月至2013年12月282 例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及膀胱袖口状切除术,且既往无膀胱肿瘤病史的UUT-UC 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非DM组(233 例)与DM组(49例)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及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specific survival ,CSS),并分析年龄、DM、病理分级及分期等因素对患者术后膀胱内肿瘤发生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282 例中80例(28.4%)发生膀胱内肿瘤,中位发生时间为11个月。非DM患者RFS 较DM患者显著延长(P = 0.013)。 Cox 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DM(P = 0.014)、肾孟癌合并输尿管癌(P = 0.001)与术后化疗(P = 0.024)是术后膀胱内肿瘤发生独立影响因素。结论:DM增加UUT-UC 患者术后膀胱内肿瘤发生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对合并DM患者术后的密切随访及血糖控制。
术前抗病毒治疗对HBV-DNA 阴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病毒再激活及肝功能的影响*
龚文锋①②, 陆世东①②, 钟鉴宏①②, 张秋明③④, 王小波①②, 马良①②, 张志明①②, 向邦德①②, 黎乐群①②
2016, 43(15): 668-67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5.421
摘要:
目的:评估术前抗病毒治疗对术后乙肝病毒再激活以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7 月至2016年3 月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乙肝病毒DNA 阴性的HCC 患者分成抗病毒组(66例)及对照组(108 例),抗病毒组术前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未给予抗病毒治疗。统计分析术后HBV 再激活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HBV 激活率为3%(2/ 66),对照组为27.8%(30/ 108)。 多因素分析显示小部分肝切术(HR= 4.695;95%CI:1.257- 17.537,P = 0.021)及术前未抗病毒治疗(HR= 8.164;95%CI:1.831- 36.397,P = 0.006)是术后HBV 再激活的危险因素。抗病毒组与未抗病毒组,激活组与未激活组术后7 天内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0天比较,ALT 及AL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于DNA阴性的HCC 患者,肝切除术可导致HBV 再激活,术前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HBV 再激活风险及保护肝功能。
40例多原发癌姑息治疗多学科会诊临床分析*
孙海燕①, 潘战宇①, 张新伟②, 赵路军③, 肖建宇④, 史业辉⑤, 刘方⑥, 邢文阁⑥, 张杰①
2016, 43(15): 674-67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5.595
摘要:
目的:分析多原发癌临床特点,评价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专家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team ,MDT )模式在多原发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 月至2016年4 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MDT 会诊4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基本特征、MDT 决策执行情况及其最终达到MDT 预期情况。结果:全组参加会诊的629 例患者中,多原发癌占总会诊例数的6.4%(40/ 629)。 随访的39例患者中,完全执行MDT 决策为26例(65.0%),达到MDT 预期25例(96.2%);部分执行MDT决策为7 例(17.5%),达到MDT 预期4 例(57.1%);完全不执行为6 例(15.0%),达到MDT 预期1 例(16.7%)。 结论:肿瘤姑息治疗MDT 会诊能为多原发癌患者提供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建议,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靶向端粒端粒酶的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钱东, 丁小凤, 程菁菁, 袁智勇
2016, 43(15): 679-68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5.542
摘要:
端粒是人类染色体末端由重复核酸序列组成的保护性结构,会随着细胞成功的分裂进行性的缩短。超过85% 的肿瘤细胞通过激活在大多数正常体细胞中被抑制的端粒酶来阻止端粒的无限缩短,维持细胞的永生化。肿瘤细胞跟正常细胞相比,有着更短的端粒和被重新激活的端粒酶,这些简单却又特殊的生物学差异促进了靶向端粒/ 端粒酶抗肿瘤治疗的发展。近年来许多成功的治疗药物经过临床前的筛选,在多种肿瘤中取得Ⅰ/ Ⅱ期临床试验的成功,GRN 163L 和GV1001等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联合传统药物治疗是目前的发展方向,未来靶向端粒/ 端粒酶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可能在取得抗肿瘤疗效叠加的同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胃癌淋巴结分期的临床变革及分期方法的研究进展*
金俊蕊, 邓靖宇, 梁寒
2016, 43(15): 683-68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5.508
摘要:
淋巴结转移被认为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准确合理的淋巴结分期对判断患者病程、评估预后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最近国内外各研究中心发现,胃癌预后相关的淋巴结新分期方法如淋巴结转移率(metastastic lymph node sratio,rN )、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g odds of positivel ymphnodes,LODDS)、阴性淋巴结数(negative lymph node count ,NLNC)及淋巴结微转移(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LNMM )等,也能较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本文就胃癌淋巴结分期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胃癌预后相关的淋巴结新分期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睾丸网腺癌1 例报道
李宏蕾, 林瑞, 张艳辉, 姚欣
2016, 43(15): 690-69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15.58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