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43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miR-92a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王秀, 杜冀晖, 黄虞, 龚慧, 王磊, 李一凡
2016, 43(6): 223-22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6.012
摘要:
目的:探讨miR-92a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血管新生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2014年6 月至2015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25例结直肠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及4 种结直肠癌细胞(HCT 116、SW620、SW480、HT29)中miR-92a 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CD31阳性表达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miR-92a 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MVD的相关性。通过转染miR-92a-mimic、inhibitor 上调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 116、SW620 中miR-92a 的表达水平,采用小管形成实验检测miR-92a 不同表达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对其下游潜在靶点PTEN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iR-92a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 < 0.01);4 种人结肠癌细胞系miR-92a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肠上皮组织(P < 0.05);结直肠癌组织CD31阳性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 0.01),miR-92a 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血管新生MVD呈显著正相关(r = 0.580,P = 0.01);上调miR-92a 表达的HCT 116 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以显著促进HUVEC小管形成(P < 0.05);上调miR-92a 表达可以显著抑制HCT116 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水平(P < 0.01)。 结论:miR-92a 在结直肠癌细胞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增加密切相关;miR-92a 可能通过抑制PTEN的表达发挥促进结直肠癌血管新生的生物学功能。
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浸润与IL- 6 表达水平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陈洁英①, 蒋蒙蒙①, 于文文①, 魏枫①, 任秀宝①, 于津浦①②
2016, 43(6): 228-23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6.266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 )浸润与肿瘤组织原位白介素- 6(interleukin-6,IL- 6)表达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经手术切除的113 例女性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2001年1 月至2004年8 月经手术切除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组织芯片140 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源性IL- 6 表达水平和MDSCs 浸润情况,分析MDSCs 的浸润与IL- 6 表达的相关性,以及MDSCs 浸润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MDSCs 浸润与肿瘤大小、淋巴结受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和患者预后相关,MDSCs 浸润数与IL- 6 表达水平相关。结论:乳腺癌细胞分泌的IL- 6 可能是肿瘤局部MDSCs 浸润与募集的原因之一,乳腺癌 MDSCs 浸润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整形保乳术与常规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比较分析
唐玮, 刘剑仑, 杨华伟, 蒋奕, 韦薇
2016, 43(6): 235-23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6.029
摘要:
目的:探讨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 月至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整形保乳术组(67例)与常规保乳术组(117 例)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度、切除组织重量、手术切缘及二次扩切手术率。结果:整形保乳术组发生血清肿10例、血肿3 例、切口愈合不良2 例,常规保乳术组发生血清肿57例、血肿17例、切口愈合不良1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整形保乳术组美容效果满意度优于常规保乳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整形保乳术组的切除组织重量、最小手术切缘及最大手术切缘均优于常规保乳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两组患者二次扩切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整形保乳术不仅能有效保证保乳手术切缘,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乳手术方式。
B3 型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
刘宇①, 田野②, 张幸平③, 梁世雄①
2016, 43(6): 240-24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6.493
摘要:
目的:探讨B 3 型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胸腺肿瘤切除术并病理诊断明确的159 例B 3 型胸腺瘤患者病历资料。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33例,Ⅲ期62例,Ⅳ期52例。其中38例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根治术后常规放射治疗的中位剂量50Gy。不同时期共有58例接受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Cox 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用于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2(8~125)个月,全组5 年总生存率为81.6% ,5 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2% 。5 年局部控制率为82.6% ,复发率为32.6% ,转移率为9.3% 。结论:B 3 型胸腺瘤治疗主要失败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肺和胸膜是胸腺瘤转移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放疗可提高晚期胸脉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Masaoka分期、手术切缘和放疗是与 5 年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胃癌D2 根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王君辅①, 谢勇②, 胡林②, 李昌荣②, 李伟峰②, 李红浪②
2016, 43(6): 245-24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6.246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D 2 根治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294 例胃癌D 2 根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大出血,占同期患者的5.1%(15/ 294),其中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9 例、开腹胃癌根治术6 例;大血管出血7 例,吻合口漏、吻合口溃疡致出血3 例,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致出血2 例,其他部位出血2 例,部位不明1 例。11例经二次手术,2 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 经导管介入下动脉栓塞(transcathete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 )止血,1 例经内镜下止血,1 例经保守治疗,二次手术率73.3%(11/ 15),死亡率40%(6/ 15),治愈率60%(9/ 15)。 结论:胃癌D 2 根治术后迟发性出血二次手术率及死亡率较高,临床中需综合患者出血情况及原因积极采取治疗。重大血管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溃疡、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是最重要危险因素,腹腔动脉性出血及吻合口漏并发症引起出血是最主要致死原因。对于出血量大,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应及时行二次手术和腹腔引流术为有效的处理方法;对于生命体征平稳,出血量少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对于单纯吻合口溃疡出血患者可采取内镜下止血;对于出血部位不明患者可行DSA 明确出血部位,再行TAE 治疗。
Ⅲ Ⅳ型肝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临床疗效分析*
王冬冬①, 孙万亮①, 鲁正①, 吴维①, 马翔①, 吴斌全①, 吴华①, 郭婕②, 孙医学②, 张阳③, 崔培元①
2016, 43(6): 250-25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6.213
摘要:
目的:探讨扩大肝切除对Bismuth-Corlette Ⅲ、Ⅳ型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 月至2015年5 月61例Bismuth-Corlette 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扩大肝切除组行半肝及以上肝切除和(或)联合尾状叶切除术22例;局限肝切除组行肝门区不规则肝切除术39例。结果:扩大肝切除组患者相比局限肝切除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扩大肝切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局限肝切除组患者;扩大肝切除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局限肝切
除组有2 例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扩大肝切除组R 0 切除21例,R 0 切除率为95.5%(21/ 22),局限肝切除组R 0 切除20例,R 0 切除率为51.3%(20/ 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扩大肝切除组1、3、5 年生存率分别是77.27% 、36.36% 、13.64% ;局限肝切除组1、3、5 年生存率分别是69.23% 、20.51% 、1.6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Bismuth-Corlette 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R 0 切除率和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EB病毒阳性的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特点及预后
刘琳①, 高子芬②, 李敏②, 刘校龙②, 刘翠苓②, 李艳①
2016, 43(6): 255-25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6.100
摘要: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患者的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 )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9年1 月至2015年1 月75例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阳性者为病例组,60例EBV 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B病毒RNA 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Bcl- 2、c-myc 蛋白表达及EBV-EBER 情况,分析EBV 阳性的胃DLBCL 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EBV 阳性组在临床表现、年龄、性别、起源、细胞形态等方面与EBV 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Bcl- 2、c-myc 蛋白表达方面,EBV 阳性组与EBV 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CHOP 方案治疗下,EBV 阳性组与EBV 阴性组相比,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survival,OS)分别为15.1 个月和31.4 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发生于胃DLBCL 患者中,EB病毒感染对临床表现、瘤细胞的起源、形态、蛋白表达等方面无明显影响;EB病毒阳性的DLBCL 患者并不局限于老年人;R-CHOP 治疗下EB病毒阳性患者的预后比EB病毒阴性的患者预后差。
恶性神经胶质瘤脑膜脊髓播散转移15例临床病例分析
李珊, 陈建新, 李岩, 康庄, 康勋, 张红梅, 李文斌
2016, 43(6): 260-26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6.279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 15 例发生脑膜脊髓播散转移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脑胶质瘤科 2011 年1 月至 2015 年9 月收治 15 例发生脑膜脊髓播散转移的脑胶质瘤患者,其中 WHOⅡ级5 例,Ⅲ级6 例,Ⅳ级4 例;原发于脑干 1 例,原发于脊髓 2 例,原发于幕上 12 例。15 例患者中行活检术 1 例,近全切除 4 例,完全切除10 例。结果:患者出现的症状包括:腰背疼痛、浅感觉异常、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二便失禁、癫痫发作等。出现脑膜脊髓播散的中位时间为 10 (1.5~80 )个月。发生脑膜脊髓播散后患者接受的治疗手段包括:全身化疗,全脊柱放疗,椎管内鞘注化疗,靶向治疗。15 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 20 (9~83 )个月,自发生脑膜、脊髓播散至死亡的中位生存期为 6(2~48 )个月。结论:恶性神经胶质瘤患者发生脑膜脊髓播散转移后生存期短,预后不佳,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放疗、化疗及鞘内注射化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可使某些患者生存获益。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5 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吴留成, 黄名威, 覃宇周, 陈建思, 莫显伟, 茹海明
2016, 43(6): 265-27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6.06.436
摘要:
进展期胃癌不可切除率及术后复发率较高,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具有以下优点:使肿瘤降期,提高R 0 切除率;对于高强度化疗的耐受性较辅助化疗好,化疗完成率较辅助化疗高;提供活体药敏检测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虽然高强度化疗产生更高的客观反应率,但是进展期胃癌经新辅助化疗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仍然较少,且缺乏相关诊治规范。现介绍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予新辅助化疗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5 例进展期胃癌,以探讨该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合理的综合治疗决策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使临床诊疗更加规范,患者更多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