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第45卷  第19期

专家论坛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王中泰, 吴芳, 颜彬桔, 屈晶晶, 张永昌, 杨农
2018, 45(19): 973-97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9.755
摘要: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85%,大部分肺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进展期。目前,细胞毒化疗在进展期NSCLC治疗的进步较为有限,多项研究中含铂二联方案化疗治疗下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未超1年。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出现打破现状,治疗策略由单纯的细胞毒化疗转换为抗血管生成与化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本文将对进展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临床研究与应用
转移性肾癌中PD-1与Treg的表达及其预后预测价值
姚家喜, 秦玉洁, 单永玮, 魏小义, 牛世杰, 胡骁轶, 郭剑明
2018, 45(19): 980-98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9.789
摘要:
  目的  旨在评估肿瘤浸润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阳性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对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预后的预测价值。探讨PD-1和Treg在mR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269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m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RCC患者组织中PD-1和Treg的表达,分析其与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mRCC患者组织中PD-1表达的阳性率为31.60%(85/269),表达水平与肿瘤Fuhrman分级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Treg表达的阳性率为36.80%(99/269),表达水平亦与肿瘤Fuhrman分级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PD-1阳性和高Treg浸润数量与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率呈负相关。PD-1阳性和高Treg浸润数量为OS和PFS的独立预后指标,二者联合可起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结论  PD-1阳性或高Treg浸润数量可作为mRCC的预后指标,二者联合预测效果更佳。mRCC患者组织中PD-1阳性淋巴细胞或Treg浸润数量的评估可为临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首次复发 难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黄燕, 陈波斌, 李佩, 袁燕, 马燕, 丁天凌, 王义霞, 许小平
2018, 45(19): 985-99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9.751
摘要:
  目的  分析复发/难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6年10月至2015年8月确诊的64例复发/难治PCNSL患者的病例资料、治疗方案、实验室辅助检查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  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first time,PFS1)≤1年、Karnofsky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 < 70分为影响复发/难治PCNS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FS1≥1年患者中位第二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of second time,mPFS2)和中位第二次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f second time,mOS2)分别为19个月和21个月,而PFS1 < 1年患者mPFS2和mOS2分别为10个月和14个月。复发/难治时KPS评分≥70分患者与KPS评分 < 70分患者mPFS2分别为40个月和10个月,mOS2分别为43个月和12个月。另外,单因素分析首次复发/难治PCNSL患者选用含有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方案的mPFS2为18个月,而选用不含HD-MTX化疗方案的mPFS2为1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挽救方案为影响患者PFS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挽救方案含有HD-MTX与不含有HD-MTX组的mOS2分别为23个月和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样本量较小有关。  结论  PFS1≤1年、KPS评分 < 70分是影响复发/难治PCNS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复发/难治PCNSL患者挽救治疗继续给予HD-MTX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能会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后血清β2-MG VEGF与LDH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肖蓉, 姜涛, 万纯黔, 李慧, 李成龙, 车菲菲, 陈姣, 黄晓兵, 王春森, 王晓冬
2018, 45(19): 994-99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9.863
摘要:
  目的  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治疗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 2-M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DLBCL组),选择同期至四川省人民医院行体格检查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所有DLBCL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化疗前后均留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采集所有DLBCL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上述因子的变化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疗效的关系。  结果  入院时DLBCL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化疗后DLBCL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均降低,与同组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R-CHOP方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HOP组(P < 0.05);伴典型B症状患者血清LDH水平高于未伴B症状患者(P < 0.05),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均高于分期为Ⅰ~Ⅱ期患者(P < 0.05),伴骨髓侵犯患者高于未伴骨髓侵犯患者(P < 0.05),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为高危的患者高于低危患者(P < 0.05),治疗反应无效的患者高于有效患者(P < 0.05);DLBCL患者血清VEGF、β2-MG及LDH水平表达三者互相比较均呈正相关,三者与治疗有效率的对比均呈负相关(P < 0.05)。  结论  DLBCL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较高,且在治疗后呈明显下调,三者表达水平的变化均与患者临床分期、骨髓侵犯、IPI指数和治疗反应相关,提示其可作为DLBCL患者疾病监测、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的依据。
二代测序在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筛查中的应用
张静, 王晰程, 曹彦硕, 李健, 张小田, 龚继芳, 陆明, 高静, 李艳艳, 沈琳
2018, 45(19): 1000-100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9.699
摘要:
  目的  探索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胃肠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的意义及高危因素在筛选患者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322例结直肠癌及胃癌患者,筛选出25例遗传性胃肠肿瘤高危患者,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42个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相关基因的胚系检测。  结果  24%(6/25)患者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病理性胚系突变,其中50%(3/6)患者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现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83%(5/6)患者发病年龄≤50岁且具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发生胚系突变的6例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分别为MYH基因错义突变1例,APC基因缺失突变1例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相关基因的突变4例(包括MLH1、MLH3、TGFBR2的错义突变和MSH6的无义突变各1例),且提供了MLH3的胚系致病突变的家系验证。  结论  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本研究入组的25例患者进行家族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的筛查,检测出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胚系致病突变6例,提示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家族遗传性高危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遗传筛查具有提高检测阳性率的临床应用价值。
错配修复基因蛋白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邱春华, 张志宏, 董丹丹, 李良平
2018, 45(19): 1005-100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9.516
摘要: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07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标本中MMR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并评价其在Lynch综合征和散发性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  结果  607例患者中MMR表达缺失率为35.58%。MMR蛋白表达缺失的阴性组与表达正常的阳性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P53、CD34、D2-40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VEGF、Ki-67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检测MLH1、MSH2、PSM2、MSH6蛋白可以作为初步筛选Lynch综合征患者的方法。  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MMR检测,筛查Lynch综合征患者和家族成员,进行管理及干预,可降低部分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骨纤维结构不良恶变的病例对照研究
刘巍峰, 丁宜, 杨勇昆, 金韬, 宫丽华, 孙扬, 郝林, 牛晓辉
2018, 45(19): 1009-101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9.588
摘要:
  目的  分析骨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恶变的生物学行为,探讨恶变诊断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200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拾的FD 394例,病理学证实恶变7例为研究组。根据恶变病例的年龄、部位等流行病学资料,按照1 :2配对分析同期FD 14例为对照组。对比临床特点、疼痛VAS评分、病灶大小、影像学特征、血液生化指标、随访肿瘤学结果及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FD恶变7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75(3~396)个月,恶变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6(3~51)个月。平均和中位年龄分别为45.6岁和47(24~60)岁,其中股骨6例,胫骨1例。2例为单发病灶,5例为全身多发纤维结构不良,2例为初次手术,5例为复发后确诊,恶变距初次手术间隔平均时间为207(37~377)个月。研究组的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Z=-3.317,P=0.001),且研究组术后VAS较术前明显改善(Z=-2.384,P=0.017)。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前碱性磷酸酶(alkline phosphatase,AKP)对比明显增高(Z=-2.314,P=0.021),术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Z=-1.269,P=0.205)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术后AKP较术前明显下降(Z=-2.366,P= 0.018),术后LDH较术前下降(Z=-2.028,P=0.043)。CT扫描发现研究组增强后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增强后CT值(Z=-3.659,P < 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VAS评分、AKP值、皮质破坏、软组织包块和CT增强值5项因素在判断FD恶变具有临床意义。恶变病理分别为骨肉瘤4例,低级别梭形细胞肉瘤2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3例患者接受辅助化疗,2例出现肺转移,1例死亡。术后功能MSTS评分,对照组平均95.0%±3.9%,功能优于研究组86.0%±10.9%(F=5.689,P=0.029)。  结论  FD恶变罕见,术前VAS评分、AKP值、皮质破坏、是否存在软组织包块以及CT增强值有助于临床判断是否恶变;广泛外科边界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价值
温波, 刘奔, 夏露, 于晨熹, 黄树清
2018, 45(19): 1016-102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9.83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transurethral enucleation of bladder tumor,TUE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82例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UEBT组38例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组44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指标及病理情况。  结果  TUEBT组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1.00±3.55)h、(4.34±0.81)d、(5.29±0.96)d,少于TURBT组的(27.57±3.87)h、(5.32±0.83)d、(6.32±0.8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UEBT组手术时间为(29.55±4.13)min,长于TURBT组的(25.30±4.01)min;TUEBT组血红蛋白减少量为(2.00±0.38)g/dL,少于TURBT组的(2.30±0.32)g/dL;TUEBT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13.16%(5/38),低于TURBT组的34.09%(15/44);TUEBT组复发率为10.53%(4/38),低于TURBT组的29.55%(13/44);TUEBT组肌层缺失率为0(0/38),低于TURBT组的31.82%(14/44);TUEBT组符合二次经尿道切除术(repea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ReTUR)标准例数为22例、TURBT组为33例,其中因肌层缺失而需ReTUR的TUEBT组为0、TURBT组为14例,TURBT组明显多于TUEBT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TUEBT能够完整剜除肿瘤,保留肌层,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降低ReTUR概率,对NMIBC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其手术安全性及远期疗效与TURBT相比更具有优势。
综述
Yap1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关勇, 袁智勇
2018, 45(19): 1021-102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9.808
摘要:
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Yap1)是Hippo通路的主要效应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其与高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晚、预后差等密切相关。Yap1促进NSCLC的增殖、侵袭及转移,促进了NSCLC肿瘤干细胞的更新及血管拟态,降低了NSCLC对化疗、放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u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敏感性。同时,Yap1与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的关系提示了其在NSCLC免疫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临床前研究显示,应用Yap1抑制剂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减少干细胞活性,恢复药物敏感性。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并探讨Yap1作为治疗靶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病例报告与分析
肱骨近端皮质旁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例
李耀玺, 段莉, 杨文杰, 王大平
2018, 45(19): 1025-102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8.19.76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