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46卷  第19期

临床研究与应用
CD200R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孙倩, 李舒展, 魏枫, 任秀宝
2019, 46(19): 977-98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9.714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0受体(CD200 receptor,CD200R)在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100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的LSCC患者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200R的表达,体外细胞实验验证CD200R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结果  CD200R主要在LSCC组织的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55%(55/100)呈高表达,45%(45/100)呈低表达。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和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al,DFS)期分别为46个月和32个月,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20,P=0.001)。CD200R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D200R表达降低后细胞生长和克隆形成能力降低。  结论  LSCC患者组织中存在CD200R表达,且其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敲低CD200R后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降低,CD200R可作为预测LSCC复发和生存的新型标志物,为肿瘤治疗技术开发提供新的依据。
MRI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武雅琳, 刘颖, 马菊香, 韩丽珠, 叶兆祥
2019, 46(19): 982-98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9.030
摘要:
  目的  探究MRI定量参数预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1月188例经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的MRI图像资料。计算肿瘤及子宫的体积及肿瘤/子宫体积比(neoplasm/uterus volume ratio,N/U),分别测量病灶及正常子宫肌层、闭孔内肌、臀大肌三处参比部位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b值为800 s/mm2),计算ADC平均值(ADCmean)、ADC值的离散系数(coefficient variance,CVADC)及相应的ADC比值(rADC)。利用非参数检验评估EC病理分级间各参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各参数对高级别EC的预测效能。  结果  高级别EC的N/U明显高于低级别(P<0.001),其ADCmean及3处rADC均低于低级别EC(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U及rADC子宫肌层可独立预测高级别EC(P=0.018及P<0.001),当N/U>0.11、rADC子宫肌层<0.65时联合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灵敏度为70.97%、特异度为76.56%。  结论  MRI定量参数对于术前预测EC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价值。
代谢综合征与胃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梁晓峰, 李利娟, 刘俊田
2019, 46(19): 986-99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9.090
摘要: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与胃癌发病风险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808例胃癌患者的病例情况、术前检查及临床病理资料,同时选取1 146例随机对照者,分析其Mets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所有胃癌患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低,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胃癌患者Met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9.1% vs.9.6%)。MetS的发生与胃癌发病风险相关[总体:OR=2.535(1.805~3.562),女性:OR=1.514(1.197~2.390),男性:OR=2.683(1.798~4.004)]。MetS包含的各个代谢因素异常均能提高胃癌患者的发病风险,包括高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TG、低HDL-C、高血压和糖尿病。在男性胃癌患者中,高BMI、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胃癌发病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在女性胃癌患者中,低HDL-C、高血压和糖尿病与胃癌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MetS与低分化腺癌,较晚的T、N分期及TNM分期相关。  结论  本研究胃癌患者MetS及其包含的各项代谢相关因素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低、未分化和进展期胃癌患者中MetS相关的代谢异常更为多见,提示代谢紊乱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倾向性评分匹配评估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
张珏, 李鑫宝, 姬忠贺, 马茹, 李雁
2019, 46(19): 994-99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9.934
摘要:
  目的  探讨传统减瘤术与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上皮性卵巢癌腹膜转移(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PC)的疗效。  方法  收集2004年5月至2019年5月186例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手术切除的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2:1匹配后,纳入133例EOCPC患者,分为行传统减瘤术80例为对照组、行CRS+HIPEC53例为研究组,并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中位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  结果  研究组患者mOS显著长于对照组(87.3个月vs.25.2个月,P=0.002),5年生存率为对照组2.5倍(46.5% vs.18.3%,P=0.003),3、4年生存率均为对照组1.9倍(70.0% vs.36.7%,P=0.016)。亚组分析显示,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研究组mO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118.1个月vs.70.7个月,P=0.024);未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研究组mOS显著长于对照组(87.3个月vs.23.1个月,P=0.028)。  结论  标准化、规范化CRS+HIPEC为治疗EOCPC的必要措施,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安罗替尼二线治疗38例铂类耐药晚期肺腺癌患者观察
林建光, 许天文, 解方为, 黄雅瑜, 傅德强, 戴毅君, 赵爱月, 戴炀斌
2019, 46(19): 999-100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9.949
摘要:
  目的  分析安罗替尼二线治疗对铂类联合化疗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38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铂类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行安罗替尼靶向治疗。治疗方案为安罗替尼12 mg/d,服药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结果  每例患者平均行6.3个周期安罗替尼治疗。38例患者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其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7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为21例、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为10例。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8.4%(7/38),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3.7%(28/38)。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11.4个月。最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乏力、食欲减退、蛋白尿、手足皮肤反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7/38);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安罗替尼治疗。  结论  安罗替尼口服方便,且安罗替尼二线治疗对铂类联合化疗耐药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的疗效与预后分析
刘群, 王晓光, 尹强, 董洋, 李丰彤, 袁智勇
2019, 46(19): 1003-10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9.013
摘要: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射波刀治疗的49例患者,共55个脑干转移瘤病灶,总结患者治疗后总生存时间和局部控制率。分析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原发灶病理、KPS评分、术前是否行全脑放疗等对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预后的影响。  结果  中位肿瘤体积为1.96(0.1~15.6)cm3,总剂量8.0~40.0 Gy,1~5次/d,中位单次等效处方剂量(α/β=10)为18.2(8.0~23.7)Gy。中位最大单次等效剂量为25.2(11.8~37.4)Gy。局部控制率87.3%,15个病灶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7个病灶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6个病灶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SD)。中位生存时间为14(1~4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4个月。治疗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5%、55.1%、28.6%。  结论  射波刀治疗脑干转移瘤安全有效,射波刀无框架,患者接受度好,分次照射可以用于治疗体积较大的肿瘤,脑干放射性反应发生率低。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PD-L1+巨噬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黎贵芸, 边莉
2019, 46(19): 1008-101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9.079
摘要:
巨噬细胞为肿瘤微环境中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不同起源和表型的巨噬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 ligand,PD-L1)轴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免疫调节,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可通过趋化因子、自噬和缺氧诱导因子等途径调控自身PD-L1的高表达,但PD-L1+巨噬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尚未明确,临床意义尚存争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读标准尚未统一。本文就近年来PD-L1+巨噬细胞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概述。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选择
张婷婷, 王先火, 张会来
2019, 46(19): 1014-101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9.063
摘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p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患者临床预后也截然不同。R-CHOP方案为DLBCL标准治疗方案,如何进一步提高DLBCL疗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1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提出基于细胞起源分型进行R-CHOP+X方案治疗的策略,但这些方案相继失败。基于更加精准的分层方法,筛选出不同DLBCL亚组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未来DLBCL治疗的方向。此外,抗体-药物偶联物、双特异性抗体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等免疫治疗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DLBCL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针对基于精准分层的DLBCL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及遗传学检测方法予以综述。
综述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肥胖或高龄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黎金婷, 庞晓燕, 窦磊, 张颐
2019, 46(19): 1018-102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9.865
摘要: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肥胖和年龄是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肥胖对患者的生理尤其是呼吸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腹壁较厚的脂肪层也给手术带来挑战。高龄患者的器官功能衰弱、代偿能力差、常常不可耐受创伤较大的手术。近年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VSS)在肥胖或高龄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微创治疗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并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与传统腹腔镜相比,DVSS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本文就DVSS在肥胖或高龄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C1GALT1在恶性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王明珠, 陈勇
2019, 46(19): 1022-10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9.953
摘要:
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异常的蛋白质O-糖基化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一种潜在标志物。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1(core 1 β1-3 galactosyltransferase 1,C1GALT1)为合成黏蛋白型O-聚糖的核心1(core 1)结构的必需酶,其作用是将半乳糖(Gal)转移至GalNAcαSer/Thr上形成Galβ1-3GalNAcαSer/Thr结构。C1GALT1在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控多种肿瘤相关蛋白的O-糖基化修饰,不仅参与了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放疗抵抗及耐药等恶性表型的调控,还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C1GALT1在恶性肿瘤中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C1GALT1作为治疗靶点的前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超进展现象分析
刘小军, 刘秀峰
2019, 46(19): 1026-103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9.19.911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部分癌症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但是部分患者在治疗早期阶段却出现了肿瘤加速生长现象,称为超进展。超进展是一种全新的肿瘤进展方式,预后极差,常伴有患者生存质量的明显下降。超进展的评估大部分以肿瘤生长速率为基础,并使用自然对数进行校正获得。超进展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与肿瘤细胞基因异常表达、肿瘤微环境及淋巴细胞亚型的改变相关。超进展的预测因素尚未清楚,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标志物和超进展体现出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总结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超进展的定义、评估、发病情况及预测因子,并对发病机制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