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31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瘤细胞属性及临床病理分析
鲁昌立, 李甘地, 刘卫平, 郭嘉, 李俸媛, 廖殿英, 张文燕
2004, 31(6): 301-30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瘤细胞的属性,EB病毒感染的情况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33例以往诊断为恶组的尸检病例及相关临床资料,并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将不同组织集成在一张切片上。免疫组化采用LsAB法。一抗选用CD4、CD8、CD20、CD45RO、CD56、CD3ε、CD30、CD68、TIA-1及Granzyme B。DNA-RNA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mRNA。结果:33例恶组中,排除不符合传统恶组诊断标准的4例,选择其中2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结果示29例中有28例属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16/28例为EBER1/2阳性;余1例为恶组样B细胞性血管内淋巴瘤。结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绝大多数瘤细胞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28/29),少数来源于B淋巴细胞(1/29),未发现组织细胞源性的肿瘤。
158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随访结果
陈志峰, 王国清, 侯浚, 张健慧, 宋国慧, 乔翠云, 李绍森, 陈超
2004, 31(6): 306-30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变史。方法:对1992年11月和1997年4月普查确诊的158例为对象建立SPSS数据库,统计累积癌变率和已癌变病例的中位癌变时间;并以确诊后的第1年癌变仍生存患者为参照,分析各年癌变危险度,全部病程117个月。结果:10年累积癌变率81.66%;中位癌变时间59.4个月;第2年至第10年的癌变危险度和可信区间分别为:RR2=4.25(0.89~20.32);RR3=3.37(0.67~16.96);RR4=6.19(1.33~28.77);RR5=8.36(1.83~38.08);RR6=9.46(2.07~43.14);RR7=4.15(0.79~21.81);RR8=2.57(0.42~15.68);RR9=0;RR10=41.60(9.09~190.39)。结论: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属高危人群,与早期食管癌关系密切。
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对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观察
李航, 黎乐群, 万里凯, 丁战玲, 杨伟萍, 李蔚英
2004, 31(6): 309-311.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FDP-ALD)测定对经皮肝穿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术(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方法:18例共24个肝癌肿瘤结节行PEI治疗,检测治疗后不同时点的血清FDP-ALD和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FDP-ALD活性在第1次PEI术后达最高值,随后呈波浪状下降,第8次回到术前水平,提示血清FDP-ALD活性变化可反映肝癌组织的坏死程度。血清AFP浓度治疗后也呈下降趋势,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FDP-ALD活性测定可用于肝癌PEI的疗效评价,对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也有判断疗效的价值。
序贯应用联合化疗与α干扰素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观察
许晓军, 郭子文, 季明芳, 何洁冰, 梁锦胜, 杨志钊
2004, 31(6): 312-31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序贯应用联合化疗与α干扰素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比率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完全缓解(CR)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接受两个疗程联合化疗与α干扰素序贯治疗的治疗组以及23例只接受两个疗程联合化疗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对照组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凋亡比率0.0487±0.0430,第一疗程后凋亡比率0.2522±0.0849,第二疗程后凋亡比率0.3253±0.0918;对照组治疗前凋亡比率0.0491±0.0440,第一疗程后凋亡比率0.1845±0.0812,第二疗程后凋亡比率0.2580±0.1127。两组比较第一疗程(t=2.733,P=0.009)及第二疗程(t=2.188,P=0.0350)细胞凋亡比率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第一疗程CR19例(86%),第二疗程CR20例(90%);对照组中第一疗程CR11例(48%),第二疗程CR14例(61%)。两组比较第一疗程CR(χ2=7.515,P=0.006)及两个疗程累计CR(χ2=5.494,P=0.019)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序贯治疗后细胞凋亡比率以及完全缓解率有较大提高。
血清GPDA-F定量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倪润洲, 季颖林, 肖明兵, 李立人, 黄介飞, 孟宪镛
2004, 31(6): 315-31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中肝癌相关性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同工酶(GPDA-F)定量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GPDA-F后进行扫描定量。同步检测肝癌和不同良性肝病患者血清GPDA-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甲胎蛋白(AFP),分析GPDA-F活性与肿瘤大小、AFP水平及ALT之间的关系,比较GPDA-F定性和定量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患者GPDA-F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肝病患者(P<0.01),GPDA-F活性超过诊断界值者在肿瘤<5cm的肝癌和AFP阴性(<50μg/L)肝癌分别达60.0%和71.4%,GPDA-F/ALT比值对肝癌的诊断特异性和准确率均高于GPDA-F定量检测。结论:GPDA-F定量检测可提高对肝癌的诊断水平。
大肠癌VEGF-C Flt-4表达在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李中信, 贾漪涛, 崔宏伟, 乔芳, 马洪骏, 单保恩, 于跃明, 杨会钗
2004, 31(6): 319-321. doi:
摘要:
null
43例喉复发转移癌的手术治疗
张立强, 潘新良, 郝培兰, 解光, 栾信庸, 王天铎
2004, 31(6): 322-32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喉复发转移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981年1月至2001年7月43例喉复发转移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的不同情况采用颈清扫、喉部分切除术、全喉切除术、全咽喉食管切除术等,以胸大肌肌皮瓣、胸三角皮瓣、裂层皮片、胃上提、喉气管瓣等修复组织缺损。结果:自首次手术时计算,3年生存率为60.47%,5年生存率为41.89%。95.35%(41/43)的患者恢复了较好的吞咽功能。29例喉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7例患者保留了喉功能。结论:对喉复发转移癌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的相关因素分析
詹利永, 王敏
2004, 31(6): 326-32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6例胃癌术后腹腔淋巴瘘(LF)与肿瘤分期、肿瘤部位、术式、淋巴结转移、早期肠内营养(EN)及肝硬化间关系。结果:术后LF发生率为7.60%,早期肠内营养组高于非肠内营养组(14.29%比3.70%,P<0.01);pTNMⅡ、Ⅲ期高于Ⅰ、Ⅳ期,Ⅲ期高于Ⅱ期(11.95%比7.94%,P<0.05);D2以上术高于D2术(11.05%比4.23%,P<0.01);胃中、上部癌高于下部癌(11.80%比3.05%,P<0.01);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未转移组(9.59%比4.07%,P<0.05);是否合并肝硬化两组无显著差异(8.09%比6.54%,P>0.05)。结论:D2及D2以上术式、pTNMⅡ、Ⅲ期、中上部癌、淋巴结转移、术后早期EN是胃癌术后LF的危险因素。
髋臼软骨肉瘤手拇指及足小趾皮下转移1例
杨祚璋, 谢琳, 许建波, 李琳, 陈云, 张丽娟, 袁涛
2004, 31(6): 328-328. doi:
摘要:
患者,女性,31岁.因左腹股沟区疼痛1周于1997年8月10日入院.
肾上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
申吉泓, 石明, 张建华, 李响, 赵鲁平, 赵振蒙, 杨宇如
2004, 31(6): 329-330,33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肾上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1996~2002年肾上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误诊误治经验教训。结果:3例患者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术后行化疗或化疗联合放疗后病情好转。结论:术前确诊肾上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避免手术,联合化疗应为治疗首选。
11例颈段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
范国华, 涂仲凡, 高尚志, 黄杰, 毛志福
2004, 31(6): 331-33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长段(切除长度≥6cm)颈部气管肿瘤行人工气管替代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院于1992年3月~2001年5月共对11例颈段气管肿瘤患者进行了自制的人工气管替代手术,其中原发性气管肿瘤5例,继发性气管肿瘤6例。手术方式均行全喉切除、气管切除、部分食管切除、人工气管远端造口术。结果:手术切除率100%。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肉芽2例,颈部切口感染1例。随访2±3.5年,所有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使用人工气管替代颈段气管肿瘤切除后的长段缺损,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胃粘膜瓣成型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后反流的观察
李新华, 李家成, 马捷, 李宝平, 唐进
2004, 31(6): 334-336. doi:
摘要:
目的:介绍胃粘膜瓣成型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后反流的临床应用。方法:食管、贲门癌50例,行部分食管部分胃切除,用吻合器作食管胃吻合后行胃粘膜瓣成型。结果:成型组术后无反流症状,上消化道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显像表明该手术方法抗反流作用明显。食管镜检查示胃粘膜瓣成型组吻合口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较常规手术组明显减轻。结论:胃粘膜瓣成型术可有效预防食管胃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
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
左强, 李爱民, 缪景霞, 蔡红兵, 卢惠芳, 罗荣城
2004, 31(6): 337-33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该检测系统测定分析11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48例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和1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tin、free-PSA、PSA、β-HCG及HGH)的水平。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为78.76%,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45.83%)和健康对照组(28.97%)(P<0.05)。除胰腺癌之外,联合检测对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P<0.05)。联合检测对临床Ⅰ、Ⅱ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50.00%。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由于该法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偏低,所以更适合无明显症状的门诊患者和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
多聚唾液酸在术后肺鳞癌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苏立伟, 程庆书, 赵正源, 张惠中, 高萍, 陶秦渝, 郭万宏
2004, 31(6): 340-342,34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多聚唾液酸(PolysialicAcid,PSA)在术后肺鳞癌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95年1月~1997年12月在我院行肺癌切除术的139例肺鳞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26例患者获随访。将切除标本进行NCAM及PSA免疫组化SABC法染色。结果:126例Ⅰ~Ⅲa期患者,PSA表达与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PSA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33.3%)与PSA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53.1%)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中Ⅰ期患者PSA阳性和PSA阴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84.6%(P<0.05),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0.0%和64.5%,说明Ⅰ期、Ⅱ期PSA阳性患者预后较差。此外,当PSA表达呈阳性时,Ⅰ期、Ⅱ期和Ⅲa期患者术后生存率无差别(P>0.05)。结论:PSA的表达是预测Ⅰ期、Ⅱ期肺鳞癌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723例结肠癌患者术后多因素分析
梁寒, 郝希山, 王晓娜, 李景武, 马杰, 王仆, 王家仓, 王殿昌
2004, 31(6): 343-348. doi:
摘要:
目的:通过对723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探讨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对10年间手术治疗的723例结肠癌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723例结肠癌中,R0(病理根治)术550例,占76.07%;R1(镜下切端阳性)25例,占3.46%;R2(大体阳性)148例,占20.47%。手术死亡率为0.55%。278例患者于术后107个月内死于复发和转移。其中肝转移16例,肺转移7例。平均生存时间为(80.19±1.87)个月。根治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4.69%、76.07%、67.48%。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式、肿瘤根治度、围手术期输血、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及病理分期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根治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肿瘤的病理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仅为肿瘤的根治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病理分期。
新辅助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骨髓中CK19表达的影响
彭忠民, 王善政, 张林, 冯进波
2004, 31(6): 349-352.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骨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术中取肋骨骨髓检测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组)36例及直接手术患者(对照组)3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中CK19的表达情况。结果:化疗组CK19的阳性率为22.2%(8/36),对照组CK19的阳性率为45.7%(16/35),两组差异显著(P=0.026)。新辅助化疗疗效与CK19的表达呈负相关(P=0.026),rs=–0.372。COX模型分析提示,化疗疗效、CK19的表达是影响化疗组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新辅助化疗可减少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骨髓微转移的发生,通过检测骨髓中CK19的表达可指导临床治疗。
12例儿童内胚窦瘤AFP值的临床意义
刘葳, 孙嘉, 刘丽
2004, 31(6): 352-352. doi:
摘要:
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又称卵黄囊瘤,好发于1~3岁幼儿,成人少见,恶性度高,预后差。
膀胱癌根治术后继发尿道癌6例
齐桓, 郑少斌, 谭万龙
2004, 31(6): 353-353,356. doi:
摘要:
膀胱癌根治术后继发尿道癌临床少见,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2月,因膀胱癌行保留尿道的膀胱根治术116例,其中6例术后发生尿道癌,发生率为5.2%,现报告如下.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俎云芬
2004, 31(6): 354-356. doi:
摘要: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or lysis syn-drome ATLS)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潜在性的致命的严重并发症.
乳腺病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牛昀, 方志沂, 傅西林
2004, 31(6): 357-360. doi:
摘要:
人类对乳腺癌诊治的探索已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由于现代病理学和乳腺专科病理学的发展,对乳腺癌研究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肺母细胞瘤2例
李秋梅, 刘继伟, 战忠利
2004, 31(6): 360-360. doi:
摘要:
肺母细胞瘤约占原发肺部肿瘤的0.25%~0.50%,国外文献报道约150例,国内报道约40例,1951年Barnard首先报道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