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35卷  第14期

显示方式:
大脑胶质瘤病临床分析(附17例报告)
李朝晖, 田宇, 纪炜, 李旭, 杜超, 赵兴利
2008, 35(14): 781-784.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脑胶质瘤病(gliomatosis cerebri,GC)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 :对北京市海军总医院1989年1月至2007年10月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7例G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讨论。 结果 :17例GC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T1精WI神呈障低碍信和号性或格等改信变号、改头变痛,、T癫2W痫I呈发广作泛和高偏信瘫号。,影信像号学较检均查匀示,无病或变轻范微围强广化泛。,2C例T呈行稍MR低S密检度查或均低显等示混胆杂碱(密C度ho),上升、胆碱/肌酸(Cho/Cr)和胆碱/N-乙酰天门冬氨酸(Cho/NAA)比值升高。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细胞广泛浸润大脑半球灰白质,主要沿血管及神经轴突周围呈浸润性生长。17例GC患者中,星形细胞瘤Ⅰ级3例,Ⅱ级8例,Ⅱ~Ⅲ级2例,Ⅲ级4例。总体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21天~24个月)。 结论 :当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弥漫性病灶累及两个以上脑叶,MRI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轻微强化,MRS示Cho/Cr和Cho/NAA比值升高时,应考虑GC的诊断。最终确诊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立体定向活检术由于其微创、安全、可靠的特点,在大脑胶质瘤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GC不适合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125I籽粒植入间质内放疗对GC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整体中位生存期短,预后差。
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前瞻性Ⅲ期临床研究
陈勇, 梁少波, 毛燕萍, 宗井凤, 唐玲珑, 郭颖, 曾祥发, 刘孟忠, 马骏
2008, 35(14): 785-789.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对鼻咽癌高发区人群的疗效。 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2年7月至2005年9月316例非角化型或未分化型鼻咽癌,第五版AJCC分期为Ⅲ~ⅣB的患者入组。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组(试验组)。两组均采用根治性常规分割放疗。试验组患者在放疗期间同时给予Cisplatin 40mg/m2,d1,1次/周,连续7次,放疗结束后1个月开始辅助化疗,采用Cisplatin 80mg/m2,d1,5-FU 800mg/m2,d1~5,1次/4周,共3个疗程。 结果 采用意向性分析,比较两组疗效、治疗毒性及顺应性。 结果 :两组病例的主要预后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活动状态、分期 方法 及临床分期等,均具有可比性。试验组68.4%的患者完成了7个疗程同期化疗,84.2%的患者完成了6个疗程以上同期化疗,91.1%的患者完成了5个疗程以上同期化疗,61.4%的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辅助化疗。试验组和对照组3级以上急性毒副反应为62.6%vs32.3%(P=0.000)。试验组和对照组2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9.8%vs79.7%(P=0.003),84.6%vs72.5%(P=0.001),86.5%vs78.7%(P=0.024)及98.0%vs91.9%(P=0.007)。 结论 :在鼻咽癌高发区,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可提高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证实。
舌根部骨瘤1例
李俊卿, 杨庆云
2008, 35(14): 789-789. doi:
摘要:
患者,女性,25岁。以"舌根肿物1个月"为主诉于2008年2月19日来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发现舌根部有一肿物,并出现咽部异物感,吞咽时明显。查体:舌根部偏右可见一蚕豆大小肿物,色红润,有蒂,可活动,无触痛。
壶腹成型联合肠瓣重建对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
赵辉, 岂怀华, 李景武, 刘远庭, 赵刚, 潘玉昆
2008, 35(14): 790-792.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壶腹成型联合肠瓣重建术式对于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临床试验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临床常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端端吻合35例,干预组为壶腹成型联合直肠瓣重建术的结肠与直肠(肛管)端端吻合33例。术后排便功能的评价指标包括直肠液体存留时间测定、术后第6、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的排便功能等。 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肛门液体存留时间测试发现,干预组术后直肠液体存留时间的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和88%)(P<0.05)。术后第6个月干预组的排便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2个月干预组除夜间排便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以外,其它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直肠癌术式中,较单纯的常规结肠断端与直肠(肛管)端端吻合相比,壶腹成型联合肠瓣重建术式更能有效地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控便、排便功能,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158例早期胃癌病理特征分析
杨映红, 赵文新, 侯培峰, 黄素英, 陈华
2008, 35(14): 793-796.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158例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1972年1月~200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查2792例胃癌根治术标本,其中158例早期胃癌行根治术标本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肉眼分果型:全、组组织男学12分3例型,、女淋巴35结例数;1目00、例淋(巴63结.2转9%移)进肿行瘤检局查限,在其粘中膜随内机,选58取例1侵5例及进粘行膜I下d1;及发P生C部NA位免主疫要组位织于化胃学小分弯析9。7例结(61.39%);肉眼分型以Ⅱ型为主(94例,60.26%);组织学类型以管状腺癌为主(127例,80.38%);出现淋巴结转移12例(7.59%),其中粘膜内癌5例(3.16%),粘膜下癌7例(4.43%);肿瘤位于粘膜内组平均淋巴结12.37个,肿瘤位于粘膜下组平均淋巴结17.31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早期胃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转移淋巴结位于粘膜内组与粘膜下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随访43例早期胃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7.42年,无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8.59年。15例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d1及PCNA均呈高表达,染色阳性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 结论 :本组早期胃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31~60岁,随着肿P瘤C向NA粘关检膜键测下词证层实发早早展期期,胃胃病癌癌灶同下临样淋床具巴病有结理侵数袭目术与随后增之生殖增存的多恶;生性存生期物学与特淋点巴。结转移个数、浸润深度未见明显相关性。经Id1与PCNA检测证实早期胃癌同样具有侵袭与增殖的恶性生物学特点。
Ⅰb2Ⅱa期子宫颈癌腔内放疗加手术与单纯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李凤霜, 吴玉梅, 孔为民, 王建东, 郝霞, 牛聚伟, 白来福
2008, 35(14): 797-800. doi:
摘要:
目的 :比较术前近距离腔内后装放疗和单纯手术治疗Ⅰb2、Ⅱa期宫颈癌的疗效,以探讨Ⅰb2、Ⅱa期宫颈癌术前适当剂量阴道腔内放疗的意义。 方法 :选取北京妇产医院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Ⅰb2、Ⅱa期且宫颈肿块均>4cm的宫颈癌患者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放疗组38例行术前192Ir近距离腔内放疗,阴道盒源旁1cm2000~3000cGy,分2~3次/2~3周完成,放疗后10~14天行宫颈癌根治术即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单纯手术组40例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评定两组的疗效和术前阴道腔内后装放疗对手术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 :术前放疗组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总有效率(CR+PR)94.7%(36/38),术前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相比未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两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年(89.5%和80.0%,P>0.05)、3年(82.9%和61.3%,P<0.05)、5年(76.9%和52.6%,P<0.05);两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和92.1%,P>0.05)、(83.9%和87.9%,P>0.05)和(78.3%和80.0%,P>0.05),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术前近距离阴道腔内后装放疗可作为Ⅰb2、Ⅱa期宫颈癌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治疗 方法 ,对Ⅰb2、Ⅱa期宫颈癌有满意的局部控制率。
双侧肾上腺髓性脂肪瘤1例
曹晓锋, 周星
2008, 35(14): 800-800. doi:
摘要:
患者,男性,49岁。腹胀、腹痛、腰部酸痛1个月余,外院B超示双侧肾上腺区可见非均质高回声区,考虑畸胎瘤。于2008年3月12日入院行进一步检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肾区无隆起,右肾区有压痛和叩痛。实验室检查正常。
27例混合型肝癌临床特点分析
夏振中, 林小军, 劳向明, 陈敏山
2008, 35(14): 801-803.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混合型肝癌的来源、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 方法 :1988年2月至2003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切除的经病理证实为混合型肝癌的27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选取性别、年龄、是否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AFP、肿瘤大小、是否有播散结节、是否伴肉眼癌栓、是否侵犯临近器官、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指标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以分析其特点。查取患者的随访资料,对有完整随访的病例利用SPSS13.0软件运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27例混合型肝癌患者无一例术前被准确诊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9岁(27~76岁);男性居多(19例,70.4%);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4例(63.6%);术前AFP阳性(>25ng/ml)13例(48.1%);肿瘤直径≤5.0cm3例(11.1%),5.1~10.0cm18例(66.7%),>10.0cm6例(22.2%);术中发现有播散结节8例(30.8%);术中发现肉眼癌栓4例(15.4%);肿瘤侵犯周围器官6例(22.2%);淋巴结转移5例(19.2%);远处转移2例(7.7%)。27例患者中1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16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1.3%、18.8%、6.3%。 结论 :混合型肝癌术前诊断困难,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治疗以外科切除为主,明确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预后较差。
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25例临床分析
黄绍艳, 王慧玉, 杜晓琴, 姜丽, 付欣, 田菁, 郝权
2008, 35(14): 804-807.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female genital system lymphoma,PFGS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6年1月~2006年8月收治的25例原发性女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分期、恶性程度、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果 :25例PFGSL患者平均年龄41.2岁,病变部位分别位于卵巢(11例)、宫颈(7例)、子宫(5例)和外阴(2例)。其中B细胞来源22例,T细胞来源1例,来源不明2例。按照国际工作分类(IWF),PFGSL低、中度恶性占78.3%,高度恶性占21.7%。按AnnArbor分期,ⅠE期8例(32.0%),ⅡE和ⅣE期各6例(24.0%),ⅢE期5例(20%)。治疗 方法 采用手术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采用手术+放疗+化疗3例,手术+化疗18例,放疗+化疗2例,单纯手术2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25个月,5年生存率32.0%。研究发现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及IWF不同,其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原发于卵巢者预后最差,晚期(ⅢE,ⅣE)、高度恶性的病例预后明显差于早期(IE,ⅡE)、低度恶性的病例。 结论 :PFGSL临床症状不典型,预后较差,治疗 方法 应采用手术及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发部位、临床分期及IWF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CEF方案化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朱琨, 李康, 党诚学, 常东民
2008, 35(14): 808-809. doi:
摘要: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的非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使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如何降低化疗药物所致的细胞毒性和免疫功能低下是肿瘤临床化疗面临的一大难题。
人乳腺癌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谢晓冬, 屈淑贤, 郑振东, 刘大为
2008, 35(14): 810-815.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的形态特征及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density,LMVD)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收集沈阳军区总医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术后组织石蜡标本102例,另选取乳腺纤维腺瘤标本2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标及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2-40和CD31的表达,计数D2-40阳性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果 :102例乳腺癌组织中D2-40阳性率为76.5%(78/102),25例对照组D2-40阳性表达率为24.0%(6/25),显著低于乳腺癌组织(χ2=24.685,P=0.000)。10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中位LMVD为21.61(19.72±5.11)个微淋巴管/100倍视野,且癌周组织中位LMVD显著高于瘤内(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和乳腺癌瘤周D2-40标记淋巴管密度有关(P<0.01,r=0.964),而与瘤内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无统计学相关(P>0.05)。 结论 :D2-40可以特异性标记乳腺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标记的癌周微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密切相关,因此抑制癌周微淋巴管生成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新的靶点。
CCN家族成员CYR61 NOV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布衣, 姚根有
2008, 35(14): 816-818.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CCN家族成员CYR61(cysteine-rich61)mRNA和NOV(nephroblastoma overexpressed genes)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合成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在组织芯片上进行原位杂交,检测100 例胃癌组织和25 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YR61 mRNA 和NOV mRNA 的表达情况。 结果 :CYR61 mRNA在正常胃粘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1/25)和37.0%(37/10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NOV mRNA在正常胃粘膜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4.0%(16/25)和52.0%(52/100),两者差异不显著(P=0.244)。CYR61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增高与肿瘤大小(r=0.318,P=0.001)、浸润深度(r=0.235,P=0.014)、TNM分期(r=0.331,P=0.007)、淋巴结转移(r=0.285,P=0.004)和脉管侵犯(r=0.292,P=0.004)呈正相关;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r=0.037,P=0.709);CYR61 mRNA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00)。相反,NOV mRNA的表达减低与胃癌的浸润深度(r=-0.262,P=0.009)和分化程度(r=-0.244,P=0.015)呈负相关;与肿瘤大小(r=-0.050,P=0.619)、TNM 分期(r=-0.080,P=0.317)、淋巴结转移(r=-0.120,P=0.232)和脉管侵犯(r=-0.062,P=0.537)无关;且NOV mRNA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2)。 结论 :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YR61可能发挥了促进作用,而NOV可能具有抑制因子的作用。
pERK和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宏侠, 孙玉满, 汪宏斌, 杨俊泉
2008, 35(14): 819-823.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唐山市协和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切除的160例NSCLC及20例正常肺组织pERK与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pERK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61.3%(98/160)和0(P<0.05)。NSCLC高、中、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49.1%(27/55)、54.3%(19/35)、74.3%(52/70),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39,P=0.004)。Ⅰ~Ⅱ期阳性率为49.5%(45/91),Ⅲ~Ⅳ期阳性率为76.8%(53/69),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0.6%(58/72),无淋巴结转移组为45.5%(40/88),P=0.000;pERK阳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5%、42.9%、19.4%,pERK阴性组分别为82.3%、56.5%、37.1%(P=0.002)。MMP-9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65.0%(104/160)和15.0%(3/20),P<0.05。NSCLC高、中、低分化组阳性率分别为54.5%(30/55)、51.4%(18/35)、80.0%(56/70),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02,P=0.002);Ⅰ~Ⅱ期阳性率为53.8%(49/91),Ⅲ~Ⅳ期阳性率为79.7%(55/69),P=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0.6%(58/72),无淋巴结转移组为52.3%(46/88),P=0.000。MMP-9阳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37.5%、18.3%,MMP-9阴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7.9%、41.1%(P=0.002)。pERK与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正相关(r=0.438,P=0.000)。 结论 :pERK和MMP-9在NSCLC中高表达,pERK可能部分通过正调节MMP-9促进NSCLC侵袭和进展,pERK和MMP-9过表达预示NSCLC预后不良。
细胞凋亡与Fas的表达在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的意义
古丽娜·库尔班,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穆亚斯尔·吐尔干, 钟薇
2008, 35(14): 824-828. doi:
摘要:
目的 :通过探讨细胞凋亡及Fas的表达,讨论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机制,从而为宫颈癌的个体化、优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间6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放疗(radiotherapy,RT)组30例给予10Gy放疗前、后取活检,放化疗(synchronal radiochemotherapy,CRT)组30例先行一次化疗再给予10Gy放疗前、后取活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分别检测30例单纯放疗和30例放化疗联合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宫颈肿瘤细胞凋亡率及Fas蛋白的表达。 结果 :RT组和CRT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和90%(P=0.0012)。在治疗过程中,RT组和CRT组凋亡阳性率均增加,分别由33.33%上升到66.67%(P=0.02)和36.67%增加到93.33%(P=0.000),差异显著,治疗中CRT组较RT组增加更加明显(P=0.02)。Fas的表达亦增加,分别由33.33%上升到70.0%(P=0.01)和26.67%增加到76.67%,差异显著(P=0.000),但两组间Fas的表达阳性率无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中,凋亡的阳性率和Fas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CRT组较RT组相关性更强(P=0.015,r=0.755;P=0.027,r=0.423)。 结论 :中晚期宫颈鳞癌CRT比RT有更好的缓解率,其机制可能是化疗和放疗有协同作用,通过上调Fas蛋白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幼儿神经母细胞瘤成熟转化1例
刘恩田, 王文璧, 梁小芹
2008, 35(14): 828-828. doi:
摘要:
患儿,女性,1岁4个月时无诱因便秘,粪便似羊粪状,揉搓患儿腹部时发现下腹肿块。入院检查:B超示:其腹腔包块性质待定。MRI示盆腔内骶骨前可见一巨大肿块,其中有散在钙化点,约7cm×5cm×4cm。
ERK通路在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吉西他滨化疗耐药中的作用
谢德荣, 郭双双, 杨琼, 江志敏, 陈邓林, 毕卓菲, 马雯
2008, 35(14): 829-832.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通路、多药耐药基因(mdr-1)、核糖核苷还原酶M1(RRM1),在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吉西他滨(GEM)化疗耐药中的相互关系及作用。 方法 :通过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耐各种浓度GEM的胰腺癌细胞株。应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 方法 ,半定量检测各耐药细胞株中ERK1/2蛋白的表达;RT-PCR的 方法 检测mdr-1、RRM1mRNA表达,条带图使用Band凝胶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MTT法测定OD492光密度值,计算IC50值。 结果 :建立的耐药细胞株可以在GEM终浓度分别为0、30、60、100、150、200nmol/L的培养液中稳定生长并传代。ERK1/2、mdr-1、RRM1的表达均随着耐GEM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细胞耐GEM的浓度分别与mdr-1、RRM1基因表达呈现出高度正相关(r=0.960,P=0.002和r=0.966,P=0.002);ERK1/2灰度值也与mdr-1、RRM1基因的表达存在相关性(r=-0.943,P=0.005和r=-0.883,P=0.02)。耐GEM200nmol/L的细胞株,ERK1/2灰度值、mdr-1/β-actin、RRM1/β-actin分别为164.22±13.17、1.41±0.04、1.45±0.18;经阻断剂U0126作用后三者的表达均呈现同步降低,分别为186.85±13.14、0.23±0.02、0.21±0.03;而激活剂EGF作用后,其表达呈现升高趋势,分别为106.55±16.45、1.50±0.07、1.52±0.12。耐GEM0nmol/L和200nmol/L浓度的细胞株,其IC50值分别为4.104和10.20,经阻断剂U0126处理后,IC50值下降到3.26和4.50;而经EGF处理后,IC50值则分别上升到8.89和17.17。 结论 :ERK通路可能参与调控mdr-1、RRM1基因表达,从而介导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吉西他滨化疗抵抗。
HOXA5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庞达, 王劲松, 张国强, 龚建平
2008, 35(14): 833-836.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HOXA5在不同侵袭转移能力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在乳腺癌细胞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方法 :首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的 方法 检测HOXA5mRNA和蛋白在侵袭转移能力不同的乳腺癌细胞及良性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将HOXA5cDNA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脂质体 方法 转染表达较低的MDA-MB-231细胞后筛选并鉴定HOXA5过表达细胞株,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过表达HOXA5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Westernblot的 方法 检测过表达HOXA5对凋亡相关基因p53、caspase2和caspase8表达的影响。 结果 :无论是mRNA水平还是蛋白水平,HOXA5在侵袭转移能力强的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均低于侵袭转移能力弱的MCF-7和无侵袭转移能力的乳腺良性上皮细胞MCF-10A,过表达HOXA5后乳腺癌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由原来的8%上升到15%~16%(P<0.01)。同时,过表达HOXA5对乳腺癌细胞中p53表达无明显影响,而caspase2和caspase8活性表达明显增加。 结论 :HOXA5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水平与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呈负相关,在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HOXA5可通过增加caspase2和caspase8活性表达的途径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癌的作用,但对乳腺癌细胞中p5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乳腺癌中抗凋亡基因研究现状
蔡莉, 臧家兰, 隋广杰
2008, 35(14): 837-840. doi:
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甚至生命。尽管手术、化疗和放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的患者仍然最终出现复发、转移,致使治疗失败。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是肿瘤发生机制之一,并且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和耐药相关。抗凋亡基因在打破这一平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抗凋亡基因成为了肿瘤治疗中的一个潜在的靶点。凋亡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分化、转移、预后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的阐明,将进一步为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