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38卷  第13期

显示方式:
Slit-Robo信号对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韩冰, 王静, 张洁, 赵媛, 亓翠玲, 王丽京
2011, 38(13): 751-75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01
摘要:
探讨Slit-Robo信号对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3细胞Slit2及Robo1蛋白表达,R5单克隆抗体作用Mc3细胞,采用FITC-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DNA梯状电泳及Hoechst/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发生,流式细胞仪细胞内抗原检测法检测Caspase-3蛋白含量。结果:Mc3细胞表达Slit2及Robo1蛋白,R5抗体作用下细胞凋亡率增高,达到33.6%,形态学观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并出现坏死细胞,电泳结果出现梯状条带,S期细胞明显增多,Caspase-3表达水平上调,平均荧光强度达到64%。结论:黏液表皮样癌中Slit-Robo信号可能以抑制细胞凋亡的形式参与肿瘤的形成过程,而这可能是通过Caspase-3蛋白的表达调控实现的。
miR-138对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
陈陵, 梁光萍, 邹利全, 高军, 张方征, 游斌, 晓峰
2011, 38(13): 755-75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02
摘要:
探讨microRNA-138(miR-138)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miR-138 RNA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38表达丰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周期;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miR-138 RNA后,SGC-7901细胞内miR-138表达丰度升高,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同时hTERT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miR-138可抑制人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靶基因hTERT蛋白的表达。
膀胱癌EJ细胞的CD44异常糖基化及其单抗KMP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丁明霞, 李翀, 左毅刚, 詹辉, 范祖森, 王剑松
2011, 38(13): 759-76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03
摘要:
研究EJ细胞单抗KMP1的结合抗原CD44的变化和KMP1对EJ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膀胱癌EJ细胞株免疫BALB/c小鼠,获得单抗KMP1,免疫荧光检测KMP1的亲和性、结合部位及效价。流式细胞检测KMP1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检测对膀胱癌组织的特异性。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特异性抗原,检测抗原的氨基酸序列。糖基转化酶抑制剂和过碘酸氧化后分析抗原决定簇的理化性质改变。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KMP1对EJ细胞株的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获得的单抗KMP1是IgG1,能与EJ、BIU-87、T24膀胱癌细胞和膀胱癌组织特异性结合,而与Lovo、HeLa、K562、HepG2、Jurkat、293、HCV29、人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无结合性,也不能结合正常膀胱黏膜。其结合EJ细胞的抗原是异常糖基化的CD44,糖基转化酶抑制剂BG作用EJ细胞7d,KMP1对EJ细胞结合性降低,过碘酸氧化后Western blot显示KMP1对CD44结合性降低,软琼脂培养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结果示KMP1还能减弱EJ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功能。结论:膀胱癌的高复发性、易转移可能与出现异常糖基化的CD44高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KMP1可结合异常糖基化的CD44,并抑制EJ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线粒体凋亡途径在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中的作用
王璇, 黄纯, 李熳, 谷彦军, 李岩, 崔艳芬, 徐少艳
2011, 38(13): 763-76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04
摘要:
比较TA2小鼠正常乳腺、乳腺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通过检测线粒体凋亡途径中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初步确定线粒体凋亡途径在TA2小鼠自发乳腺癌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TA2成年雌鼠的乳腺组织(NC组)和TA2自发性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SBC-b组)和乳腺癌组织(SBC-t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乳腺上皮细胞中PCNA、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并计算增殖指数(PI);采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中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染色,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结果一致显示,SBC-b组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均明显高于NC(P<0.01或P<0.05);SBC-t组中除Bcl-2高于NC外,其余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NC(P<0.01),但b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NC(P<0.01),Caspase-9 mRNA略高于NC,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途径可能参与了TA2鼠自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其通过刺激部分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破坏了TA2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以致乳腺癌发生。
复合性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吕旭, 孙蕾娜, 战忠利, 孙保存, 王长利
2011, 38(13): 769-77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05
摘要:
探讨复合性小细胞肺癌(combin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C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院治疗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CSCLC病例44例,重新审阅肿物病理切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描绘生存曲线,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因素。结果:全组CSCLC患者OS为6~57个月,中位OS为20个月;DFS为3~57个月,平均14.5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女性DFS长于男性,肿瘤位置、小细胞癌复合成分病理类型对OS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左肺或右肺及复合成分病理类型为影响患者OS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影响患者术后DFS的危险因素。结论:CSCLC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肺混合性癌,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判定其复合成分的病理类型对于临床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伴鳞样成分的甲状腺间变性癌临床病理分析
潘毅, 孙保存
2011, 38(13): 773-77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06
摘要:
探讨伴鳞样成分的甲状腺间变性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with squamoid cell component,ATC-SCC)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少见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HE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对5例ATC-SCC,6例甲状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8例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carcinoma showing thymus-like elements,CASTLE)和2例甲状腺降钙素阴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calcitonin-negative neuroendocrine tumor of the thyroid gland, CNNETT)进行9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包括Cytokeratin(CK)、Vimentin(VM)、Chromogranin A(CgA)、Synaptophysin(SYN)、CD117、CD5、Calcitonin(CT)、Thyroglobulin(TG)和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例ATC-SCC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3.2岁;肿物位于左腺叶3例,右腺叶2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颈部肿物。肿物通常体积较大,质地硬实,与周围组织粘连。镜下可见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多形性巨细胞、破骨样细胞和鳞状上皮样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并可见胞浆红染的横纹肌样细胞及大片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例ATC-SCC的肿瘤细胞CK和VM均阳性。鳞状上皮样细胞为主要成分时需要与SCC、CASTLE和CNNETT进行鉴别。结论:ATC-SCC多见于老年人,女性较多见,生长迅速,常扩展至甲状腺外累犯颈部软组织,预后非常差,手术和放化疗相结合是治疗ATC-SCC的基本原则。
结肠癌螺旋CT与超声诊断比较分析
徐丽萍, 沈根松
2011, 38(13): 778-78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07
摘要:
探讨结肠癌螺旋CT与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5例结肠癌的术前螺旋CT、超声诊断及其中29例钡灌肠造影诊断,分别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螺旋CT与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超声诊断结肠癌与病理相符分别为55例和50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6%和76.9%;29例钡灌肠造影,23例与病理诊断相符,符合率79.3%;而螺旋CT+超声2种检查方法结合应用分析,与术后病理相符共64例,诊断符合率98.5%。螺旋CT、超声、钡灌肠造影诊断结肠癌3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5)。而螺旋CT+超声2种检查,分别与3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检查方法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与螺旋CT比较:χ2=4.424,P<0.05;与超声比较:χ2=6.985,P<0.01;与钡灌肠比较:χ2=7.379,P<0.01)。手术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34例,术前螺旋CT、超声、螺旋CT+超声诊断分别为25、17、29例。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差异(χ2=4.626,P<0.05);超声与手术病理对照差异有显著性差异(χ2=12.705,P<0.005);螺旋CT+超声与手术病理对照差异无显著意义(χ2=2.186,P>0.05)。结论:螺旋CT、超声、钡灌肠造影诊断结肠癌3种检查方法,无优劣之分,但螺旋CT与超声2种方法结合应用,会明显提高结肠癌的诊断率和淋巴结转移诊断率。
MGMT表达指导下的复发恶性胶质瘤挽救性化疗疗效分析(附30例报告)
沈冬, 杨群英, 赛克, 牟永告, 张湘衡, 蒋小兵, 钟鸣谷, 张冠华
2011, 38(13): 781-78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08
摘要: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是与恶性胶质瘤对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等烷化剂耐药相关的重要指标。本文总结根据MGMT表达状态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对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进行挽救性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30例,均有可评价病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MGMT表达状态,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患者应用非TMZ常规5天方案或非烷化剂药物进行化疗,阴性组患者不限制化疗方案。结果:全组患者客观有效率为2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个月(95%CI:4.3~11.7),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95%CI:7.4~24.6)。其中MGMT阳性组16例,阴性组14例。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8.8%和21.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个月(95%CI:3.1~10.9)和8个月(95%CI:3.9~12.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个月(95%CI:5.4~26.6)和16个月(95%CI:7.3~2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恶性胶质瘤挽救性化疗具有良好的临床获益,根据肿瘤MGMT表达进行个体化化疗,特别是对于MGMT阳性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能够避免耐药,得到与MGMT阴性患者相当的临床疗效。
CXCL1及其受体CXC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付燕燕, 龚龙波, 孟良
2011, 38(13): 784-78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09
摘要:
研究分析CXCL1及其受体CXCR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XCL1及其受体CXCR2在胃癌发生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40例胃癌患者正常组织及癌组织中CXCL1及CXCR2蛋白表达,对各表达情况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19例CXCL1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CXCL1及CXCR2在蛋白及mRNA水平均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CXCL1及CXCR2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相关,可能在胃癌淋巴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PTTG、bFGF、VEGF-C在大肠正常黏膜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立平, 赵杨, 申兴斌
2011, 38(13): 788-79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10
摘要:
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以上指标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20例大肠正常黏膜、80例大肠癌组织中PTTG mRN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大肠正常黏膜、80例大肠癌组织中PTTG、bFGF、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TG、bFGF、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且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呈正相关,PTTG、bFGF、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PTTG、bFGF、VEGF-C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预测因素,且三者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大肠癌的恶性进展。
腮腺上皮-肌上皮癌1例
朱正鹏, 贾国凤, 谭飞飞, 朱红波,  凯, 马健波, 杨微荣
2011, 38(13): 792-79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16
摘要:
食管癌术后放疗锁骨上区CTV范围的临床研究
孔诚, 陶华, 陆进成
2011, 38(13): 793-79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11
摘要: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锁骨上区的照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锁骨上淋巴结的复发情况,测量CT轴位图像上复发淋巴结的相对位置,包括淋巴结中心至体中线的距离(复发距离)和淋巴结的上界。结果:共收集66例术后锁骨上区复发患者,复发淋巴结76枚。复发淋巴结的平均长短径是(2.05±1.02) cm×(1.55±0.73) cm。复发距离为1.77±1.19 cm(范围0~5.4 cm),95%参考范围的上限为5.05 cm。除锁骨上复发淋巴结(环状软骨弓水平以下)之外,收集到5枚颈部复发淋巴结(位于环状软骨弓水平以上)。出现环状软骨弓水平以上复发的患者所占比例4.5%(3/67)。结论: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疗锁骨上区的CTV不需要包括最外侧的颈横血管淋巴引流区,外界以离体中线不超过6cm为宜。仅照射环状软骨弓或环甲膜水平以下锁骨上区较合理。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42例临床分析
卓长华, 应敏刚, 梁寒, 臧卫东, 陈路川
2011, 38(13): 797-80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12
摘要: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7月至2008年5月间42例胃MALT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期等资料,并按治疗方式不同划分为单纯根除Hp组(7例)、单纯手术组(9例)、手术+根除Hp组(20例)、手术+放、化疗组(6例),对各治疗组随访结果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分析,Log Rank检验评估各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全组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查,确诊率26.2%(11/42),HP染色阳性率70.6%(24/34)。免疫表型分析证实全部为B细胞性淋巴瘤。全组Cotswolds改良Ann Arbor分期:ⅠE2期17例,ⅡE1期16例,ⅡE2期6例,ⅢE期2例,Ⅳ期1例。各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7%、82.4%及43.0%(P=0.027)。结论:胃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均无明显特异性,故初治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较多。病理确诊者可首选根除Hp治疗,疗效与手术无异;晚期患者可在术后选择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但远期生存率相对较差。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分析
廖富毅, 杨劼, 潘瑞琳
2011, 38(13): 801-8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13
摘要:
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效果。方法:56例乳腺癌患者均采用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其中26例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研究组,另外30例应用多西紫杉醇为对照组;完成4疗程后进行手术并评价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CR率分别为38.5%和10%(P<0.05),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8.5%和73.3%(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多西紫杉醇;总有效率可能高于多西紫杉醇。
吉非替尼原发耐药与K-Ras突变及策略
倪虹|杨茂|综述|郭志|审校
2011, 38(13): 804-8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13.014
摘要:
K-ras基因突变(mKRAS)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原发耐药。由于KRAS通路的复杂性使其治疗成为目前热点及难点。以Ras信号通路为靶标的抗肿瘤治疗研究有可能克服EGFR-TKI原发耐药。本文就有关Ras及其通路上可能治疗靶点的研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