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7卷  第14期

显示方式: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 及ZO-1 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熊中堂, 张 声
2010, 37(14): 781-78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01
摘要: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 1 及ZO- 1 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audin- 1 和ZO- 1 在胰腺癌不同侵袭位点(与非肿瘤胰腺组织相交界的胰腺癌侵袭前沿区、肿瘤中央区、与周围间质相交界的胰腺癌侵袭前沿区)及淋巴结转移灶和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laudin- 1 与ZO- 1 蛋白正常定位于胰腺腺泡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胞膜上,而在胰腺癌组织中,claudin- 1 与ZO- 1 蛋白定位从细胞膜异位至细胞浆或表达缺失,重度异位表达率分别为66.7% 和69.2% 。在与非肿瘤胰腺组织相交界处的胰腺癌组织中,低- 未分化胰腺癌的claudin- 1 重度异位表达率(91.7%)明显高于高- 中分化胰腺癌(55.6% ,P<0.05);与周围间质相交界处的胰腺癌侵袭前沿区claudin- 1 重度异位表达率(89.7%)高于与非肿瘤胰腺组织相交界处的胰腺癌侵袭前沿区(66.7% ,P<0.05);淋巴结转移灶重度异位表达率最高(92.3% ,P<0.05)。 同样与周围间质相交界处的胰腺癌侵袭前沿区ZO- 1 重度异位表达率(94.9%)也高于与非肿瘤胰腺组织相交界处的胰腺癌侵袭前沿区(64.2% ,P<0.05),淋巴结转移灶最高(100% ,P<0.05);原发胰腺癌组织各个位点中claudin- 1 与ZO- 1 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laudin- 1 和ZO- 1 异位表达对胰腺癌的发生起促进作用;claudin- 1 异位表达与胰腺癌的分化有关;claudin- 1 和ZO- 1 异位表达率增加促进胰腺癌的侵袭与转移。
中期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徐莹莹, 金 锋, 王振宁, 曲秀娟①, 徐玲①, 曲晶磊①
2010, 37(14): 785-78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02
摘要:
目的:研究中期因子(midkine,MK)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70例临床胃癌组织标本及其配对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应用实时定量PCR 技术检测中期因子mRNA 表达水平。构建中期因子逆转录病毒载体,经DNA测序正确后,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病毒载体转染GP293 病毒包装细胞,48h 后收集病毒上清。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病毒上清感染人胃癌SGC 7901细胞,应用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速率。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中期因子影响胃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结果:有65.7%(46/70)胃癌组织中中期因子表达量为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2 倍以上,而仅有11.4%(8/70)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中期因子表达量为胃癌组织2 倍以上,二者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 随着感染病毒浓度的增加,中期因子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同时SGC 7901细胞增殖速率逐渐加快。随着MK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泛素连接酶CBL 、CBL-b 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中期因子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应用其逆转录病毒感染SGC 7901细胞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中期因子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下调泛素连接酶CBL 、CBL-b 表达,同时伴有Akt活性的上调,推测中期因子通过下调CBL 、CBL-b 蛋白表达,解除其对PI 3 激酶的泛素化降解作用,从而激活PI 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辛伐他汀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及核因子κB的影响
金 伟, 董 涛, 栾春艳, 赵存新, 张银华
2010, 37(14): 789-79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03
摘要: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及核因子κ B 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食管癌EC9706细胞株,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辛伐他汀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辛伐他汀对肿瘤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辛伐他汀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NF-κ B 表达的影响。结果: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证实辛伐他汀在0~20μ mol/L 浓度区间内,随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辛伐他汀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加。透射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出现典型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 期。不同浓度(0,5,10,20μ mol/L)辛伐他汀与EC9706细胞作用 72h,NF-κB 胞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46.2±5.0,38.3±4.8,30.8±4.0,23.4±2.1)(P<0.05,P<0.01),以及 20μmol/L的辛伐他汀与 EC9706作用不同时间(0,24,48,72h)后,NF-κ B 胞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37.8 ± 2.8,31.6 ± 2.6,25.6 ± 2.2,16.8 ± 2.0)(P<0.05,P<0.01)。 随着辛伐他汀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食管癌EC9706细胞NF-κ B 的表达逐渐降低。结论:辛伐他汀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与辛伐他汀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NF-κB 的表达而使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胃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共信号分子ICOS/ICOSL mRNA表达的研究
赵 琳, 史进方, 顾国浩, 蒋 敏, 陈永井, 张光波, 叶建新①, 陈卫昌①
2010, 37(14): 792-79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04
摘要: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的方法检测共信号分子ICOS及其配体ICOSL 在胃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以探讨共信号分子ICOS/ICOSL在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42例(年龄39~85岁)未接受放、化疗等抗癌治疗,并经病理切片确诊的胃腺癌初诊患者,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癌变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提取每个组织标本中总RNA后,采用RT-PCR 法逆转录为cDNA ,再以cDNA 为模板,经Taqman探针PCR 方法扩增每个标本的ICOS/ICOSLcDNA 目的片段,得到组织标本中ICOS/ICOSL mRNA的绝对表达量(copies/mL)。 结果: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ICOS及ICOSLmRNA 表达量在患者不同性别(2 组:男31例,女11例)、年龄(3 组:<60岁19例,60~70岁14例,>70岁9 例)、癌细胞分化程度(2组:高分化、中分化11例,低、中低分化31例)、肿瘤分期(4 组:Ⅰ期4 例,Ⅱ期5 例,Ⅲ期24例,Ⅳ期9 例)及淋巴结肿瘤转移(2 组:无转移7 例,有转移35例)等分组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患者癌组织ICOSL mRNA 的表达量(4.39± 0.54Log copies/mL )和癌旁组织ICOSL mRNA 的表达量(4.55± 0.47Log copies/mL )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胃腺癌癌组织中ICOS mRNA表达量(4.44± 0.62Log copies/mL )和相应癌旁组织ICOS mRNA 表达量(4.76± 0.66Log copies/mL )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胃腺癌组织中ICOS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这可能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
卵巢癌中EIF-5A2 基因表达与临床意义*
杨丽君, 杨国奋①, 何立儒②, 李丽娟①, 廖奕佶②, 关新元②, 谢 丹②
2010, 37(14): 796-79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05
摘要: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基因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EIF-5A2 基因在50例卵巢腺瘤、5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150 例卵巢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别有6.4% 的卵巢良性腺瘤、28.3% 的交界性肿瘤和56.6% 的卵巢癌出现EIF-5A2 蛋白的过度表达。在卵巢癌中,EIF-5A2 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Silverberg 氏分级和临床FIGO分期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70.0% 的高级别(G3 级)的卵巢癌出现EIF-5A2 蛋白的过度表达,明显高于G1/G2 级的卵巢癌(49.5%);在FIGO分期中,65.6% 的临床晚期(Ⅲ/Ⅳ期)卵巢癌呈EIF-5A2 蛋白过度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肿瘤(38.3%)。 另外,EIF-5A2 蛋白过度表达与卵巢癌细胞增殖(Ki-67的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大多数(72.8%)EIF-5A2 蛋白过度表达的卵巢癌中出现Ki-67蛋白高表达,而多数(66.1%)EIF-5A2 蛋白正常表达的卵巢癌则呈Ki-67蛋白低表达。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只有13.8% 的卵巢癌出现EIF-5A2 基因扩增;卵巢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腺瘤中均未观察到EIF-5A2 基因的扩增。结论:EIF-5A2 蛋白过度表达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卵巢癌的恶性组织学表型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乙酰肝素酶和MMP-9 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 艳, 齐义军, 席 艳, 牛保华
2010, 37(14): 800-8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06
摘要: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分析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胰腺癌、24例慢性胰腺炎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HPA 、MMP-9 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建立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结果:HPA 在胰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P<0.05),HPA 阳性表达与周围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统计学相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MMP-9 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和正常胰腺组织(P<0.05),且MMP-9 阳性表达与周围组织浸润、远处转移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无统计学相关(P>0.05)。HPA 与MMP-9 有较高的共同阳性表达率。HPA 和MMP-9 表达呈正相关(P<0.05),其共同表达率与肿瘤对周围脏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HPA 和MMP-9 均非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HPA 、MMP-9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与胰腺癌浸润、转移相关,可作为新的胰腺癌标记物用于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MMP-9 可能上调HPA 表达水平,促进HPA 介导的肿瘤浸润转移。
23例鼻咽癌肺转移瘤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马 骏, 温浙盛, 林 鹏, 王 欣, 何洁华①
2010, 37(14): 804-8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07
摘要:
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肺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鼻咽癌肺转移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外科手术治疗肺转移瘤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不尽如人意。通过对23例鼻咽癌肺转移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鼻咽癌肺转移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对无瘤生存时间、肿瘤大小、个数、手术方式、辅助治疗、临床分期等因素对总生存率的影响行单因素分析,并对以上因素行Cox 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完整随访资料,其1、2、3、5 年生存率分别为95.7% 、65.2% 、56.5% 、21.7% 。中位生存时间50.8 个月。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0.026);转移灶个数、直径大小、手术方式(OPEN或VATS)、肺楔形/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是否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及术后辅助放/化疗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手术治疗后再次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占52.2%,其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4),Cox 回归分析OR= 5.512,P=0.029。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鼻咽癌肺转移的一种治疗手段,无瘤生存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外科手术治疗鼻咽癌肺转移预后的因素之一,而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再次发生远处转移。
化疗对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伟义, 刘汉锋①, 蔡正文①
2010, 37(14): 808-8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08
摘要:
目的:通过对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检测来探讨化疗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组对照研究,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实验组)41例,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2 个周期结束后10d 两次检测外周血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数目。正常健康组35例(对照组)。 对相关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健康组相比,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CD3+、CD4+比例和CD4+/CD 8+比值及NK细胞明显下降,CD8+比例及CD4+CD25+调节性T 细胞(Tregulatory cells ,Treg )明显升高(P<0.05)。 经过2 个周期的化疗治疗,化疗有效组化疗后CD3+、CD4+比例、NK细胞比例、CD4+/CD 8+比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比例、CD4+CD25+Treg 明显下降(P<0.05)。 化疗有效组化疗后除CD4+、CD8+比例外,其他指标与正常健康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效组患者化疗后CD4+比例、CD8+比例、CD4+/CD 8+比值、NK细胞数目比化疗前则进一步下降(P<0.05)。 结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NK细胞明显下降。有效化疗可通过杀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轻肿瘤负荷,减少CD4+CD25+Treg ,排除某些免疫抑制因素;改善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化疗无效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则继续恶化。通过检测患者的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NK细胞数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对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图像融合技术在肺癌患者定位误差分析中应用初探
王义海, 张瑾熔, 张国庆①, 陆艳荣
2010, 37(14): 812-81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09
摘要:
目的:应用图像融合技术比较肺癌患者三维放疗计划几何中心与经校对后中心的误差,明确误差方向,验证误差范围,提高放疗精度。方法:采用 Phlipis 16 排大孔径螺旋CT定位机对 30 例已行体膜固定的肺癌患者进行定位扫描,将图像传输入Eclipse 7.0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并设计放射治疗计划,确定几何中心后在 CT模拟机下校对中心并参照校对后中心进行图像扫描,传输图像进入Eclipse 7.0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对校对中心前后图像进行融合,比较两个图像中心点位置在三维方向上的误差并进行分析。结果:X 方向准确度为2.20 mm,X 方向精度为1.20 mm,平均误差2.20 ±1.20 mm;Y 方向准确度为2.36 mm,Y 方向精度为1.36 mm,平均误差2.30 ±1.95 mm;Z 方向准确度为3.12 mm,Z 方向精度为1.78 mm,平均误差3.50 ±3.48 mm;总的准确度为4.99 mm,精度为 1.34 mm。3 个方向平均误差间的差异采用多组比较的秩和检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χ2=6.773,P=0.034)。结论:肺癌患者在定位阶段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三维方向误差主要来源于头脚方向。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尿路上皮癌分子细胞遗传学变异的临床应用研究*
林 毅, 郭洪波, 陈文轩, 彭 杰, 汤坤龙, 王宝龙, 李黎明
2010, 37(14): 814-81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10
摘要: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核染色体畸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 号、7 号及17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探针及p16位点特异性DNA探针对20例正常人尿液进行FISH检测,建立阈值。对115 例疑似尿路上皮肿瘤血尿患者的尿液进行FISH检测,以至少两种探针检测结果超过阈值或一种探针检测结果存在至少两种异常为诊断阳性。同时采用常规HE染色法进行尿脱落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尿脱落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6.7%(78/90)和10.0%(9/90)(P<0.001);特异度分别为96.0%(24/25)和100%(25/25)(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7%(78/79)和100%(9/9)(P>0.0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24/36)和23.6%(25/106)(P<0.05)。 FISH技术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灵敏度与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及分期无关,低级别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FISH技术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 和87.5%(P>0.05);非肌层浸润性和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4.2% 和88.4%(P>0.05)。 结论: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诊断尿路上皮癌灵敏度高,特异度强,无创伤性,可作为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并可在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肾癌伴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
吴义生, 吴长利①, 陈剑秋
2010, 37(14): 817-81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11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2 例,中位年龄62(42~76)岁。肾静脉癌栓6 例,左侧2 例,右侧4 例; 下腔静脉癌栓Ⅱ级(肝下型)3 例,Ⅲ级(肝内型)3 例。12例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 检查明确诊断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结果:12例患者接受肾癌根治术的同时行静脉癌栓切除,术后9 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无瘤生存1~3 年4例,生存5 年以上的4 例,1 例术后6 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CT和MRI 对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断率较高,可准确判断癌栓位置,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者,在行肾癌根治术的同时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合并静脉瘤栓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口服长春瑞滨联合顺铂与静滴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刘冬英, 吴海鹰, 张 力, 梁 颖, 张永裕, 刘婷智
2010, 37(14): 820-82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12
摘要:
目的:评价口服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和静滴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的疗效,分析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毒性反应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1:1 比例随机分配到口服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的试验组和静滴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每3 周一次的化疗方案。第一疗程中口服长春瑞滨按60mg/m2,d1、d8,静滴长春瑞滨按25mg/m2,d1、d8,顺铂均按80mg/m2,d1。若第一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血液学毒性,第二疗程开始口服长春瑞滨的剂量增加至80mg/m2,静滴长春瑞滨的剂量增至30mg/m2。按RECIST标准评价肿瘤缓解情况,按NCI-CTC 2.0 版本评价毒
性分级。结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入组39例合格受试者,试验组19例,对照组20例,两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KPS 评分、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吸烟状况是均衡的。采用意向性人群分析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31.6% 和42.1%(P=0.737),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2.6% 和68.4%(P=0.50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5天和115 天(P=0.705)。 两组主要的毒性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对照组2 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68.4% vs 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其他的不良反应和Ⅲ~Ⅳ度的不良反应两组受试者未观察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口服长春瑞滨联合顺铂与静滴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的方案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似,毒副作用减轻,值得开展更大规模Ⅲ期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口服长春瑞滨在亚洲人群中的疗效和毒性。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 例
桑斌杰
2010, 37(14): 824-82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17
摘要:
子宫颈鳞癌复发患者化疗的临床分析
马绍康, 程 敏, 孙阳春, 吴令英
2010, 37(14): 825-83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13
摘要: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复发宫颈癌患者的化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8年1 月至2007年12月治疗54例宫颈癌复发的治疗情况。结果:54例复发患者中,11例为根治术后复发,43例为放疗(包括术后放疗)后复发,照射野内复发患者24例;照射野外复发(包括初次手术后未行辅助放疗的复发患者)30例。复发诊断时平均年龄为(46.7 ± 1.442)岁(27~70岁),中位年龄45岁。距初次治疗结束后的平均复发时间为(13.80±2.344)个月(3~96个月),中位复发时间8 个月。54例患者中,43例SCC 升高,升高比例达79.6% 。54例复发患者中,紫杉醇联合卡铂/顺铂化疗24例患者,另有12例采用顺铂加其他药物化疗肿瘤进展而改用紫衫醇联合顺铂/卡铂化疗;顺铂加其他药物化疗30例患者,另有6 例因紫杉醇联合顺铂/卡铂化疗无效而改为顺铂加其他药物化疗。紫杉醇联合卡铂/顺铂化疗的24例患者中,有效率(CR+PR)58.33%(14/24),其中照射野内复发化疗的有效率40%(4/10),低于照射野外复发患者化疗的有效率66.7%(10/14);顺铂加其他药物化疗的患者30例,有效率13.33%(4/30),其中15例照射野内复发者有效率6.67%(1/15),15例照射野外复发者有效率20%(3/15)。 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的有效率高于顺铂加其他药物化疗的有效率(χ2=14.351,P<0.001)。 在紫杉醇联合化疗患者中,虽然照射野外复发灶的有效率为66.7% ,高于照射野内复发灶40% 的有效率,但差异不显著(χ2=1.67,P=0.20);顺铂加其他药物化疗方案的患者,照射野内复发灶的有效率6.67% ,照射野外复发灶的有效率为20% ,差异性不显著(χ2=1.17,P=0.30)。 两组化疗患者Ⅲ~Ⅳ度骨随抑制无显著性差异(χ2=0.069,P=0.80)。 54例患者生存时间3~54个月,平均生存(11.96± 1.24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总的1、2 年生存率分别为48.9% 、26.33% 。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复发部位(照射野内、外复发)、肿瘤分级、化疗方案(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vs 顺铂加其他药物方案)、化疗中SCC 是否下降、化疗是否有效与生存有关(P<0.05),而多因素分析发现仅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有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本回顾性研究发现,紫杉醇联合铂类较其他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宫颈癌复发患者有效。但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及其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田界勇, 马冬春, 魏大中, 徐美青, 范 军, 朱晓枫, 郭明发, 戎保林, 柯 立, 梅新宇, 徐世斌, 王 君
2010, 37(14): 831-83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14
摘要:
目的:探讨胸中段食管癌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方法,指导临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对95例胸中段食管癌采用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术式为基础进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并对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分析。结果:95例胸中段食管患者淋巴结转移度为20.4% ,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胸中段食管癌既有向上到右颈气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旁、食管旁、癌肿旁、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也有向下至贲门旁、胃左动脉旁、胃小弯网膜等处淋巴结转移,呈现双向转移趋势。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具有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倾向,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是淋巴结转移重要区域,右胸及上腹两切口术式更方便胸中段食管癌切除和胸腹二野淋巴结的清扫,并且以此为基础经右胸顶对右颈气管旁及双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也是安全可行的。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进展
姜宏景, 张熙曾
2010, 37(14): 834-83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15
摘要:
随着食管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国外的肿瘤中心相继开展了旨在减少食管癌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食管微创手术技术。本文综述了微创食管癌手术的概念、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状况、并发症和死亡率,以及术后的生存质量的情况。目前怎样界定小创伤或微创仍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也就是说食管微创手术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很多的资料表明食管微创外科有着很多的优势。在手术入路方面,越来越多的进行食管微创手术的医生采取了与当前开放Ivor-Lewis 手术相似的方式,并获得了与开放手术相当甚至更好的淋巴结清扫。食管微创手术的术后生存质量的评价好于开放手术。在手术的并发症与死亡率方面与目前的开放手术相同。考虑到食管微创手术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微创手术将获得更好的效果。当今的食管外科正在向着微创、彻底清扫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食管外科必将加入微创外科行列。
HBV 相关性肝细胞癌抑癌基因高甲基化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 彬, 董家鸿, 吕文平
2010, 37(14): 837-84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16
摘要:
肝细胞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是一个重大的世界性问题,HBV导致肝癌发生的过程还不明确,但是长期乙肝病毒携带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重大的关系。HBV极大的促进了慢性肝炎向肝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但其致癌作用具体机制现在仍然存在争议。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中存在抑癌基因高甲基化现象,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抑癌基因高甲基化现象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与HBV感染密切相关,并且通过DNA甲基转移酶1 维持,该现象为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了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和预防治疗,需要进一步的找到和理解HBV导致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针对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可以通过抑癌基因甲基化来早期诊断。药物沉默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重新表达抑癌基因,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1 例
姜 燕, 李宏红
2010, 37(14): 840-84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0.14.01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