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34卷  第16期

显示方式:
口腔鳞癌中MMP-9的表达与巨噬细胞测定的意义
戴泰鸣, 宋宇峰, 马洪, 冯红超, 魏宏琳
2007, 34(16): 901-90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表达和巨噬细胞的浸润在口腔鳞癌的侵袭和转移中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MMP-9和CD68(标记巨噬细胞)在42例口腔鳞癌和10例口腔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的表达和巨噬细胞计数在口腔鳞癌中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肿瘤组织中MMP-9的表达及巨噬细胞计数与口腔鳞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而且它们之间呈正相关关系(γ=0.443,P<0.01)。结论:MMP-9和巨噬细胞可能在口腔鳞癌的侵袭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巨噬细胞作用于肿瘤细胞并协助上调肿瘤细胞中MMP-9的表达有关。
利用组织芯片研究COX-2和mPGES-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臧盛兵, 黄爱民, 高凌云, 刘景丰, 陈水平
2007, 34(16): 905-908. doi:
摘要:
目的:检测COX-2和mPGES-1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构建含HCC、癌旁肝硬化、癌旁慢性肝炎及正常肝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COX-2和mPGES-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OX-2和mPGES-1在HCC中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随着病理学分级的升高,COX-2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但mPGES-1表达量逐渐增高,包膜侵犯组中mPGES-1表达量高于包膜无侵犯组(P<0.01),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1)。在HCC组织中,COX-2与mPGES-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r=-0.13,P>0.05)。结论:COX-2和mPGES-1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mPGES-1可能在HCC进展期发挥重要作用,选择性抑制mPGES-1有可能成为治疗HCC新的靶点。
Survivin及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与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病变中表达的相关性
王江莉, 陈素琴, 张君娜, 冯卿卿, 范秀华
2007, 34(16): 909-912. doi: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E6/E7的表达,研究其相关性,对宫颈癌的发病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方法:对15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4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标本及27例宫颈癌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HPV16E6/E7、Survivin、TRAIL的表达。结果:HPV16E6/E7基因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宫颈病变的发展呈增高趋势;TRAIL基因的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HPV16E6/E7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宫颈癌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分型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TRAIL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HPVl6E6/E7基因与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TRAIL 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Survivin mRNA与TRAIL 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HPVl6E6/E7基因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HPVl6E6/E7、Survivin、TRAIL基因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以上基因对于临床上对宫颈癌做出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直肠癌的三维适形放疗及多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魏瑞, 张阳德, 何剪太, 申良方, 洪继东, 伍海军
2007, 34(16): 913-91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和术后复发性直肠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的临床疗效及多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方法:60例局部晚期和术后复发性直肠癌均在外照射40Gy后随机分为后程适形放疗组(适形组)30例,常规放疗组(对照组)30例。适形组放疗前后及再次复发后查多肿瘤标志物。结果:适形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70.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适形组及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53.3%,36.7%;56.7%,40.0%,13.3%,P=0.02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适形组CEA、CA19-9、CA242、FER在放疗后较放疗前降低,P<0.01,有显著性意义。再次复发后较未复发时升高,P<0.01,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局部晚期和术后复发性直肠癌常规外照射加三维适形放疗有较好疗效。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诊断系统可作为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有效指标。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李晓丽, 彭利, 张萌, 徐卓, 王顺祥, 唐瑞峰, 张凤瑞
2007, 34(16): 917-920. doi:
摘要:
目的:观察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特异性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肝癌SMMC-7721细胞,MTT法测定Survivin ASODN对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的影响,FCM法检测对细胞周期、凋亡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Survivin ASODN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SODN转染组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P<0.05)。ASODN转染组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Survivin ASODN能下调SMMC-7721细胞Survivin表达,并可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凋亡。
颅外原始神经外胚瘤(附19例临床报告)
罗扬, 邢镨元, 冯奉仪
2007, 34(16): 921-92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颅外原始神经外胚瘤(PNET)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9例原发于颅外的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全组总的生存期为0.2年~4.5年,中位生存期为1.4年,2年生存率为39.0%。10例接受局部放疗的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6例未行局部放疗的患者3例出现局部复发,放疗不能减少局部复发(χ2=0.64,P=0.42)。13例接受常规剂量化疗和6例未接受化疗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42.2%和33.3%,常规剂量化疗未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P=0.45)。治疗后乳酸脱氢酶逐渐升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并且对提示肿瘤复发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外PNET的预后很差,常规剂量化疗和放疗效果差,需进一步研究大剂量化疗和扩大手术在PNET治疗中的作用。
3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徐卫, 李建勇, 程月新
2007, 34(16): 924-927. doi:
摘要: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的中国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资料,探讨PCNSL的临床特征,评价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加全脑放疗(WBRT)治疗PCNS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效果,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期。结果:34例PCNSL患者中B细胞淋巴瘤31例(91.2%),T细胞淋巴瘤3例(8.8%);所有患者治疗后评价完全缓解率(CR)41.2%,2年生存率60.2%;病理类型和是否接受HD-MTX加放疗是影响PCNSL生存期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PCNSL以颅内高压为主要表现,B细胞亚型占绝对优势,具有独特的预后因素,HD-MTX联合放疗是PCNSL有效的治疗方法。
头颈部血管外皮瘤15例
倪松, 张彬, 刘绍严, 王晓雷, 罗巍
2007, 34(16): 928-93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外皮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发生于头颈部的血管外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2~62岁。治疗行单纯手术或手术加放疗。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80.0%,高于单纯手术组的75.0%,但二者无显著差异(P=0.724>0.05);前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0.0%,后组为29.6%,二者无显著差异(P=0.148>0.05)。结论:手术切除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当手术不能获得充分的安全界时,加用放疗有一定的效果。
EZH2和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
董桂兰, 张小楠, 袁文棋
2007, 34(16): 931-933. doi: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EZH2和p53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中EZH2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中EZH2表达阳性率48%(26/54),EZH2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ER受体相关,而与年龄、临床分期、PR受体不相关。在p53阳性的25例乳腺癌患者中,16例EZH2表达阳性,表达率64%(16/25),p53阴性表达的29例中,9例EZH2表达阳性,表达率31%(9/29),两者比较有相关性(P=0.03)。结论:EZH2在乳腺癌中表达增加且与p53相关,提示乳腺癌中EZH2与p53可能相互协调,促进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
125I粒子术中植入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刘英姿, 张学新, 张磊, 邢鹏辉
2007, 34(16): 934-937. doi:
摘要:
目的:观察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照射对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5I放射性粒子采用术中植入的方法,首先在手术显微镜下尽可能全切肿瘤,随后在肿瘤残腔表面植入125I,术后常规给予外放射治疗,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TTP)和总生存时间(OS),并对比同期单纯手术、外放疗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其统计学表现。结果:共观察19例初次发病的患者,平均年龄51.2岁,植入粒子8~20枚;术后肿瘤残腔周边的平均治疗剂量为31.6Gy,外照射剂量42~54Gy;粒子植入组平均TTP为42.1±2.4w(95%可信区间为37.2~46.5w),非粒子植入组为27.1±2.7w(95%可信区间为24.3~31.8w);粒子植入组平均OS为66.3±3.2w(95%可信区间为61.9~70.4w),非粒子植入组为47.7±2.6w(95%可信区间为44.4~50.5w),统计学分析显示明显差异。结论:通过粒子植入的方法能够明显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术中植入的方法能够迅速减少肿瘤体积,并减少粒子的植入总数,避免过量照射,但本研究观察样本少,术中植入在肉眼下进行,不能保证粒子准确排列,与外放射治疗的结合仍需要进一步摸索总结。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叶春荣, 王雯
2007, 34(16): 937-937. doi:
摘要:
患者, 女, 15 岁。因上腹部胀痛、 食欲不振 9 个月入院。无肝炎病史。查体: 生命征平稳, 腹平软, 未触及肝脾, 肝区无叩痛。胃肠镜无异常。
10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分析
贾国丛, 王玉平, 常庆龙
2007, 34(16): 938-941.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6例女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病例,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有关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分类标准。结果:10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表现:乳头溢血最常见,占56.6%(60/106);其次为乳房肿块,占30.2%(32/106);同时有乳头溢血和乳房肿块者,占13.2%(14/106)。病理结果: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35.8%),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42例(39.6%),非典型乳头状瘤7例(6.6%),导管内乳头状癌、囊内型乳头状癌及浸润性乳头状癌19例(17.9%)。年龄>50岁的导管瘤病例,恶性占54.3%(19/35);病变位于二级以下导管,恶性占40.4%(23/57);钼靶片提示伴有钙化的,恶性占46.5%(20/43);既往有导管瘤病史者,恶性占55.2%(16/29);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法:1)导管及周围腺体区段切除;2)大区段、象限或全乳切除;3)乳癌改良根治术。结论:术前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年龄>50岁,钼靶显示有钙化,病灶位于二级以下导管和既往有导管瘤病史的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恶变机率高,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为治疗原则,手术后应严密观察,定期随访。
肾脏孤立性纤维肿瘤1例
平金良, 徐炜, 杜志奋, 沈亮, 白直成
2007, 34(16): 941-941. doi:
摘要:
患者女, 47 岁, 左腰部持续性酸痛 1 个月, 伴反复恶心。肉眼血尿伴排尿困难, 无尿频、 尿急、 尿痛。专科检查: 左肾区轻度叩击痛。 CT 示: 左肾大块低密度影, 考虑肾癌。 2006 年 1月 10 日入院后行左肾切除术。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李红梅, 冯锐, 王秀美, 梁军
2007, 34(16): 942-944. doi:
摘要: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开普拓,CPT-11)联合卡培他滨(希罗达)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为经氟脲嘧啶(5-FU)、亚叶酸钙(LV)以及奥沙利铂等药物一线化疗失败者,行CPT-11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CPT-11180mg/m2,静脉滴注90min,第1天;卡培他滨1250mg/m2,2次/天,第1~14天口服,休息7天,21天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至少接受4个疗程。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72例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完全缓解(CR)为0,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22.2%(16/72),稳定(SD)44例,进展(PD)12例。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6个月(6~28个月),中位生存期12.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厌食、白细胞减少、脱发和延迟性腹泻,多为Ⅰ~Ⅱ度。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用药方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低,可广泛用于临床。
食管鳞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和S-100蛋白阳性Langerhans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胡殿宇, 杨再珍, 陈奎生, 张云汉
2007, 34(16): 945-946. doi:
摘要:
目前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ragile histine traid, FHIT ) 基因和 Langer-hans 细胞( LC ) 与食管鳞癌的发生、 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 1, 2 ], 但有关二者在食管鳞癌发生中的相关性国内外文献均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 通过研究食管鳞癌中 FHIT 蛋白的表达、 LC 数量的变化探讨二者在食管鳞癌发生中的相关性, 为进一步研究食管癌的发生、 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化疗方案配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黄海欣, 李桂生, 黄东宁, 宁四海, 王占宇
2007, 34(16): 947-948. doi:
摘要:
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5年9月分别采用常规放疗同期每周紫杉醇化疗, 与放疗同期顺铂+5-氟脲嘧啶(PF) 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各36 例, 发现两者疗效可靠, 但前者不良反应较轻, 患者耐受性更好, 现总结报道如下。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马锐, 董武, 闫芙君, 胡小畔
2007, 34(16): 949-950. doi:
摘要: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约占肺癌的 75%~ 80% 左右, 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 5 年生存率低于 15%[ 1, 2 ] 。晚期NSCLC 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方案。
骨原发恶性淋巴瘤5例临床分析
王国锦, 阮二宝, 邵宗鸿
2007, 34(16): 951-953. doi:
摘要:
骨原发恶性淋巴瘤( Primary lymphoma of bone,PLB ) 是一种罕见类型的结外淋巴瘤, 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 占结外 NHL的 4%~5%, 占全部骨原发肿瘤的7% [1] 。 现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5例PLB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和预后。
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5-氟脲嘧啶和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郝代钧, 樊建淑, 张玲
2007, 34(16): 953-955. doi:
摘要:
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主要姑息治疗手段, 但临床疗效不令人满意。新的化疗药物如泰素帝、 伊立替康及奥沙利铂等疗效令人关注。
颈部肿瘤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诊断方法的探讨
陈田祥, 李敏
2007, 34(16): 955-956. doi:
摘要:
自冰冻切片机问世以来, 术中快速诊断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其不足之处是对诊断难度大的淋巴系统、 颈部、 软组织、 间叶组织等肿瘤会有不同程度的漏诊或误诊现象。为提高正确病理诊断率, 现就我们进行“ 断面四片” 取材法介绍如下。
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与肝细胞癌发生关系研究进展
许文, 王阁
2007, 34(16): 957-960. doi:
摘要:
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证实肿瘤起源于干细胞,诸如白血病、乳腺癌、脑肿瘤等已成功分离出肿瘤干细胞,有关肝干细胞与肝癌的研究较为成熟,理论上应存在肝癌干细胞,但因缺乏特异性标志物,相关的肝癌干细胞分离尚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