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38卷  第24期

显示方式:
肺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王长利, 朱建权
2011, 38(24): 1479-148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01
摘要:
浅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耐药后治疗
刘晓晴
2011, 38(24): 1484-148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02
摘要:
抗血管生成治疗:敢问路在何方?
李 凯
2011, 38(24): 1488-149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03
摘要:
肺癌的生物治疗
任秀宝
2011, 38(24): 1491-149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04
摘要: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最新进展
袁智勇
2011, 38(24): 1496-150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05
摘要:
EBUS-TBNA和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淋巴结诊断与分期中的对照研究
廖日强, 杨学宁, 汪斌超, 严红虹, 钟文昭, 聂 强, 叶云捷, 吴一龙
2011, 38(24): 1501-150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06
摘要:
以影像学纵隔淋巴结异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EBUS-TBNA和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肺癌纵隔分期的价值。方法:对纵隔淋巴结异常的患者先行EBUS-TBNA,不管EBUS-TBNA的结果如何,再行纵隔镜检查术。以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为标准,比较两者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肺癌纵隔分期中的价值。结果: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期间,共3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3例最后确诊为肺癌,10例为良性病变;EBUS-TBNA和纵隔镜检查术对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相同,分别为90.0%、100%和91.3%;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8.5%、100%、91.4%和80.8%、100%、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开胸术的患者未发现新的纵隔淋巴结转移;EBUS-TBNA检出90%(18/20)的阳性患者,但其中仅5例诊断出癌细胞或非小细胞肺癌;5组纵隔镜检查术假阴性的淋巴结有2组位于隆突下淋巴结。结论:EBUS-TBNA在肺癌纵隔分期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与纵隔镜检查术相似,两者具有互补性。对EBUS-TBNA阴性或者病理不能具体分型的患者,需再行纵隔镜检查术。
厄洛替尼与西妥昔单抗联合应用治疗吉非替尼耐药NSCLC的疗效
王 勐, 赵晓亮, 张连民, 刘 俊, 朱建权, 王长利
2011, 38(24): 1505-150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07
摘要:
本研究通过EGFR-TKI和EGFR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探讨治疗EGFR突变阴性和EGFR T790M突变继发性耐药的NSCLC的疗效。方法:应用EGFR突变阴性和EGFR T790M突变继发性耐药的NSCLL细胞原代培养及药敏技术检验EGFR-TKI和EGFR单克隆抗体联合应用的疗效。结果:检测厄洛替尼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处理对于15例EGFR突变阴性和8例T790M突变阳性的继发性耐药的NSCLC患者原代细胞的影响,应用浓度分别为50 μg/mL西妥昔单抗和1 μM厄洛替尼作用于EGFR突变阴性的NSCLC患者原代细胞,结果显示这三组间T/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T790M突变阳性的继发性耐药的NSCLC原代细胞这三组间T/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单药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厄洛替尼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应用对于EGFR突变阴性的NSCLC患者无效,但对于T790M突变阳性的继发性耐药的NSCLC患者有效。
吉非替尼同步γ射线立体定向外科加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穆海玉, 沈春燕, 邹忠材, 郑爱青, 梁克明
2011, 38(24): 1510-151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08
摘要:
评价吉非替尼同步伽马射线立体定向外科加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作用和获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接受吉非替尼同步γ射线立体定向外科治疗加全脑放疗后的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预后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结果:颅内病灶的疗效为:CR 2例,PR 16例,SD 3例,PD 2例,有效率78.3%(18/23),疾病控制率91.3%(21/23)。全身病变的总体疗效为:CR 0例,PR 5例,SD 12例,PD 6例,有效率21.7%(5/23),疾病控制率73.9%(17/2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肿瘤累及体积、病理类型、RPA分级为疾病进展时间预测因素(P均<0.05);而KPS评分、肿瘤累及体积、RPA分级则是生存时间预测因素(P均<0.05)。吉非替尼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吉非替尼同步γ射线立体定向外科治疗加全脑放疗后的治疗NSCLC脑转移瘤,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具有较长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生存时间,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其中,KPS评分、肿瘤体积、病理类型(腺癌)、RPA分级是影响获益和生存的重要因素。
肾上腺皮质嗜酸性细胞癌1例
蒲 军, 吴小候, 唐 伟, 陈在贤, 王德林, 张 尧
2011, 38(24): 1514-151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36
摘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的表达对N2期肺腺癌预后的影响
张真发, 张连民, 李 跃, 王长利
2011, 38(24): 1515-151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09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IGF2在N2期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未行新辅助化疗的N2期肺腺癌患者情况,利用石蜡标本组织制成组织芯片,行免疫组化检测,研究影响N2期肺腺癌的预后因素,以及IGF2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N2期肺腺癌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与隆突下淋巴结是否转移、T分期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站数有关。IGF2在N2期肺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是68.9%。IGF2阳性表达的N2期肺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8.0%,IGF2阴性表达的N2期肺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18.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34)。结论:N2期肺腺癌的预后差,影响其预后的临床因素包括T分期、纵隔淋巴结转移站数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IGF2表达有预测N2期肺腺癌预后的作用。
Endostatin  VEGF-C和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李少雷, 陈晋峰, 郑庆锋, 吴 楠, 阎 石, 王 洋, 张建芝, 杨 跃
2011, 38(24): 1519-152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10
摘要:
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癌组织及其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endostatin、VEGF-C和VEGFR-3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连接法对98例肺癌根治手术后癌组织和淋巴结组织标本的endostatin、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endostatin、VEGF-C、VEGFR-3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79.6%、61.2%。其中endostatin的表达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25),VEGF-C的表达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7)。不同N分期及不同淋巴结转移枚数分组的患者,其endostatin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者之间的变化呈相反趋势。VEGFR-3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P=0.013)。VEGF-C的表达情况与脉管癌栓相关(P=0.050)。在转移性淋巴结中,VEGF-C和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均达88.0%,未转移淋巴结中,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7%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性淋巴结中微淋巴管密度(MLVD)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01)。结论:endostatin和VEGF-C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ndostatin可能通过下调VEGF-C的表达来抑制淋巴结转移,VEGF-C/VEGFR-3通路通过促进微淋巴管的增生直接参与淋巴结转移,对寻找治疗肺癌的新途径有重要意义。
PIM1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金子良, 陈 冲, 蒋日成, 李 凯
2011, 38(24): 1524-152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11
摘要:
原癌基因PIM1通过活化下游基因,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及肿瘤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群PIM1基因启动子区(-1 882A>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25例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的PIM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20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及189例正常对照者-1 882A>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病例、对照相对危险度分析。结果:等位基因-1 882T在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频率分别为6.8%和11.0%,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5)。相对危险度分析显示携带TA+TT基因型者发生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明显低于携带AA基因型者(OR=0.568,95%CI=0.335~0.962,P=0.034)。结论:中国人中PIM1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1 882A>T)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可能有关,T等位基因的存在可能降低肺癌发生的风险,可能是发生非小细胞肺癌的保护性因素。
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混合型肺癌1例
周 莉, 任宝柱, 曹 水, 王 勐, 任秀宝
2011, 38(24): 1527-152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12
摘要:
肺梭形细胞肉瘤1例
赵晓亮, 陈玉龙, 潘 毅, 王长利
2011, 38(24): 1528-152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13
摘要:
HBx通过上调前列腺素E2受体2的表达增强HL-7702肝细胞的侵袭能力
陈文豪, 王晓茜, 李秀金, 唐南洪
2011, 38(2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14
摘要:
以HL-7702肝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HBx的表达对EPs的影响以及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建立表达HBx的HL-7702人正常肝细胞(HL-7702/HBx),采用HBx RNAi载体构建抑制HBx的HL-7702肝细胞株(HL-7702/HBx-siRNA),检测抑制HBx前后细胞培养上清PGE2浓度的变化、细胞表达EPs 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RNA的变化,并进一步采用EP2-siRNA瞬时转染、Western-blot、明胶酶谱和Transwell小室等技术观察EP2表达的抑制对MMPs活性以及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PGE2、EP2和MMP-2的mRNA相对表达值在HL-7702/HBx细胞明显增高(P<0.05),分别为(123.9±9.9) pg·mL-1、(0.445±0.025) pg·mL-1和(0.226±0.016) pg·mL-1,在抑制HBx表达后则明显下调(P<0.05),分别为(78.0±5.9) pg·mL-1、(0.336±0.007) pg·mL-1和(0.117±0.012) pg·mL-1;对照细胞HL-7702的EP2表达抑制前后,MMP2活性、细胞侵袭和移动能力变化不明显;而HL-7702/HBx细胞的EP2表达受抑制后,其MMP2活性和细胞侵袭能力则明显下降(P<0.05),侵袭细胞数由(64.4±3.4)个/视野下降为(55.2±2.2)个/视野,细胞的移动能力变化不大。结论:HBx可以促进EP2表达和增加MMP2活性,并通过EP2上调HL-7702肝细胞的侵袭能力。抑制EP2表达可能对HBV感染的肝癌侵袭转移治疗研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腰椎内生性软骨瘤1例
康 华, 康意军, 戴哲浩
2011, 38(24): 1534-153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37
摘要:
过表达P27Kip1对胃癌细胞P27蛋白及其磷酸化产物表达分布的影响
刘 勇, 梁 寒, 潘 源, 韩 涛
2011, 38(24): 1535-153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15
摘要:
研究胃癌BGC823细胞系中过表达P27蛋白时,P27及其磷酸化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方法:将外源性P27Kip1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系BGC823,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转染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27蛋白和磷酸化P27蛋白(p-P27)在二组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转染组细胞G1期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62.783% vs. 41.933%,P<0.001);转染组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高于对照组(26.3 vs. 3.6,P<0.001)。转染组P27蛋白和p-P27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P27蛋白主要在胞核内表达,p-P27主要在胞浆内表达;转染组P27蛋白主要在胞核内分布,p-P27蛋白在胞浆、胞核内均有分布表达,但主要分布在胞核内。结论:P27蛋白过表达能够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诱导细胞凋亡。推测胞核内P27蛋白水平和p-P27的核浆比值可能是评价肿瘤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IB-1蛋白表达与他莫昔芬耐药关系的研究
周 涛, 丁雅雯, 刘月平, 王建新, 陈砚凝, 杨 丽, 王桂兰, 耿翠芝
2011, 38(24): 1539-154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16
摘要:
探讨绝经前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AIB-1蛋白表达与他莫昔芬耐药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绝经前女性原发性乳腺癌206例,按照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成:ER+/PR+且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组(Tamoxifen group,T组),ER-PR-的非内分泌治疗组(Contol group,C组);T组及C组均按AIB-1及Her-2表达状态分为不同亚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组别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结果:术后随访30~84个月,中位时间65个月,58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位转移,5年DFS为71.84%(148/206);死亡36例,5年OS为82.52%(170/206)。随着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阳性及Her-2蛋白表达的增高,AIB-1蛋白呈现高表达(χ2=12.573,P=0.002;χ2=7.939,P=0.005;χ2=4.502,P=0.036);分层分析中,T组AIB-1及Her-2均高表达亚组的DFS和OS低于其他亚组,且有统计学差异(χ2=5.900,P=0.002;χ2=4.533,P=0.049);该亚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明显低于其他亚组患者(Log-rank检验,χ2=8.903,P=0.005;χ2=9.405,P=0.004)。结论:AIB-1蛋白高表达常常伴随着不良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AIB-1蛋白高表达、同时伴有Her-2高表达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对他莫昔芬治疗耐药,提示AIB-1的表达可以作为预测他莫昔芬耐药的因子。
乳腺癌TE方案耐药株裸鼠移植瘤NE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李 迅|李 妍|朱莉萍|欧江华|杨顺娥|胡 欣
2011, 38(24): 1543-154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17
摘要:
评测TE方案耐药的人乳腺癌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NE方案的疗效和survivin、BCRP及Her-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培养对TE方案化疗无效的人乳腺癌组织原代细胞,接种于裸鼠腋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NE方案低剂量组及标准剂量组,处理前后分别测量裸鼠移植瘤的体积。采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化疗后移植瘤中survivin、BCRP及Her-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标准剂量组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最为明显,肿瘤生长抑制率为74.5%,与对照组相比,NE组中survivin、BCRP及Her-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NE方案化疗对TE方案耐药的乳腺癌细胞均有较好抑制作用,可能与survivin、BCRP及Her-2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S100A4与MMP-9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
刘玉东, 冯 帅, 甄 娟, 郭 星
2011, 38(24): 1547-155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18
摘要:
分析正常喉组织、喉鳞癌组织中S100A4和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100A4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100A4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100A4和MMP-9蛋白在癌旁喉组织和喉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呈升高趋势,分别为8.6%和14.3%,63.8%和71.3%,并且二者表达均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统计学结果显示80例喉鳞癌组织中,S100A4和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r=0.44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100A4和MMP-9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喉组织。在喉癌细胞系Hep-2中干扰S100A4蛋白的表达后,MMP-9的蛋白水平下调。结论:S100A4和MMP-9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均存在异常,并且S100A4基因抑制后能够显著下调MMP-9的表达。
鼻咽癌高发区居民EB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俞 霞, 季明芳, 余元龙, 程伟民, 吴标华, 洪明晃
2011, 38(24): 1551-155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19
摘要:
分析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30~59岁16 355人EB病毒EBNA1/IgA和VCA/IgA抗体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的分布及患鼻咽癌概率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EBNA1/IgA和VCA/IgA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和鼻咽癌风险概率,从不同层面分析血清EB病毒抗体特征。结果:人群EBNA1/IgA阳性率为4.04%,男、女分别为5.11%和3.23%,除30~39岁年龄段以外,EBNA1/IgA阳性率均显示男性高于女性(P<0.05)。人群VCA/IgA阳性率为5.84%,男女性分别为5.97%和5.74%,35~59岁年龄段VCA/IgA阳性率表现与性别无关(P>0.05)。男性EBNA1/IgA和VCA/IgA阳性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各年龄段抗体阳性率分布与鼻咽癌发病年龄趋势基本吻合,尤其是EBNA1/IgA与年龄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女性中以上指标未见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鼻咽癌高发区人群EBNA1/IgA抗体分布存在性别上的差异。男性人群的EBNA1/IgA和VCA/IgA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女性以上指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EBNA1/IgA抗体阳性率高峰年龄段与鼻咽癌高发年龄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成为鼻咽癌筛查的理想指标。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在不同组织学分类中的比较研究
陈 明, 崔 巍, 张艳辉, 刘素香, 刘岩雪, Ximing J.Yang, 姚 欣
2011, 38(24): 1555-155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20
摘要:
比较2004年WHO肾细胞癌组织学分类标准与1997年WHO及更早的分类标准的异同,总结常见的诊断差异及可能原因,纠正及更新对肾细胞癌的传统病理分类的观念。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间,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透明性肾细胞癌249例,按2004年WHO肾癌组织学分类标准重新分类,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原分类法的249例透明细胞癌,经重新分类后,发现透明细胞癌17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42例,嫌色细胞癌5例,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3例,混合型肾细胞癌23例(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2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性肾细胞癌2例)。结论:部分乳头状肾细胞癌与嫌色肾细胞癌过去易被诊断为透明细胞癌,两者具有相似的胞浆特点,及对其组织学特点认识不清是其主要原因;中国人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发病率与国外相近,且其亚型的分类及诊断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对人卵巢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朱亚飞, 高国兰, 黄清水, 唐 俊
2011, 38(24): 1559-156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21
摘要:
通过Meta分析评价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对人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选择以血清HE4诊断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学试验。由两位评价者分别检索收集资料,用QUADAS评价文献质量,进行Meta分析,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主要是对S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和诊断Q指数,其次是敏感性(Sen)、特异性(Sep)、诊断比值比(OR)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6个诊断学试验纳入,对照组可分为良性盆腔病变和良性盆腔病变+健康为对照。良性盆腔病变为对照,整体诊断效率:AUC=0.888 2±0.015 0;Q指数0.818 8±0.015 5。存在阈值效应引起的异质性。HE4的测量方法是引起阈值效应的原因。诊断早期(I+II期)卵巢癌:AUC=0.763 4±0.096 0;Q指数0.704 6±0.080 4。诊断绝经前卵巢癌:AUC=0.892 2±0.091 1;Q指数0.823 0±0.095 1。绝经后的卵巢癌:AUC=0.824 4±0.037 1;Q指数0.757 5±0.033 5。在以良性盆腔病变+健康为对照的研究中,AUC=0.890 3±0.034 6;Q指数0.821 0±0.035 9,无阈值效应。人群是异质性的原因。诊断早期(I+II期)卵巢癌:AUC=0.883 4±0.046 0;Q指数0.814 0±0.046 9。结论:血清HE4对于卵巢癌的临床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曲线下面积和诊断Q指数,对卵巢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检测方法、民族地域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
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血清VEGF TGF-β1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顾 涛, 付占昭, 付宝红, 张丽娜, 张绍华, 曹晓艳
2011, 38(24): 1565-156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22
摘要:
通过测定不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高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前、后血清中VEG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及变化,探讨两者在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NSCLC高龄患者3D-CRT前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VEG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然后行重复定位缩野3D-CRT,放疗结束后3周再次测定血清VEG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并行胸部CT检查,根据CT结果分为放疗有效组(CR+PR)和无效组(SD+PD)。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治疗,期间未接受化疗,CR 8例(17.4%),PR 26例(56.5%),SD 9例(19.6%),PD 3例(6.5%),总有效率73.9%。VEGF在有效组(CR+PR)的表达水平为(163.72±19.46) pg/mL,在无效组(SD+PD)的表达水平为(169.35±17.98) pg/mL,放疗后有效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无效组表达水平不但未下降,反而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7、19.60,P<0.05)。TGF-β1在有效组(CR+PR)的表达水平为(43.52±4.89)pg/mL,在无效组(SD+PD)的表达水平为(49.63±5.12) pg/mL,放疗后有效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无效组表达水平不但未下降,反而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52、27.33,P<0.05)。结论:NSCLC高龄患者3D-CRT前后血清中VEG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可为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河北省沿海水源性高碘地区甲状腺癌流行病学调查
李卫东, 刘冬梅, 何洪芹, 王景阳, 苑建磊
2011, 38(24): 1568-157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23
摘要:
对河北省沿海水源性高碘地区2005年至2009年间甲状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预防及干预甲状腺癌的发病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河北省沿海水源性高碘地区近5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并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至2009年间河北省沿海水源性高碘地区平均发病率为3.000/10万,标化发病率为1.443/10万,男女粗发病率性别比为1:3.070,平均死亡率为0.390/10万,标化死亡率为0.190/10万。研究显示,5年来男女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女性35~50岁年龄组甲状腺癌为高发。结论: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长较快,尤其是对年轻女性影响更为明显;死亡率无明显变化。需积极寻求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
胃癌组织中钙粘附蛋白-E和S100A2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苏晓晖, 尤振宇, 郑志超
2011, 38(24): 1572-157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24
摘要:
研究胃癌组织中粘附蛋白-E(E-cadherin)和S100A2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辽宁省肿瘤医院2006年7至12月收治的不同分期胃癌组织标本,配对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检测E-cadherin和S100A2的表达情况,分析与肿瘤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结果: E-cadherin和S100A2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487 bp和362 bp。E-cadherin及S100A2基因在正常对照组胃黏膜织表达阳性率为100%,不同分期胃癌组织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均下降。两者在正常胃黏膜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下降。两者在胃癌中表达的一致性较高,在胃癌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中,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adherin和S100A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均下降,是肿瘤抑制因子,其表达与胃癌的分化、转移、侵袭呈负相关。
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意义分析
巩琳琳, 赵路军, 李瑞健, 曲晨慧, 王 平
2011, 38(24): 1576-157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25
摘要:
分析术后放疗在Ⅰ~Ⅲ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9年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完整记录的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Ⅲ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放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放疗的价值。结果: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5.8%,中位生存期为34个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术后放疗没有显著增加生存率,但是显著降低了局部区域复发率。术后放疗组与未放疗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9.7%和39.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个月和30个月(P=0.260);3年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7.7%和28.8%(P=0.001)。pN0患者术后放疗组与未放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64.3%(P=0.705),pN1患者分别为53.8%和33.3%(P=0.067),pN2患者分别为46.7%和22.7%(P=0.141)。结论:术后放疗可明显降低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可能会提高淋巴结阳性患者生存期。建议小细胞肺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行术后放疗。
汉族与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分析
蒋威华, 欧江华, 张国庆, 倪 多
2011, 38(24): 1579-158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26
摘要:
探讨汉族与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了解两民族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新疆肿瘤医院收治的可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458例汉、维族乳腺癌患者,将ER、PR、Her-2表达均阴性的患者,分为汉族及维族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情况及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458例乳腺癌患者当中,其中97例维吾尔族患者,361例汉族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总例为108例,所占比例为23.6%(108/458)。10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维吾尔族患者28.9%(28/97),汉族患者为22.2%(80/361)。两组在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的复发转移模式及5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就诊时较汉族患者偏晚,T3期所占比例要高于汉族患者,T1期比例低于汉族患者,同时Ⅲ期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汉族患者。但两组5年无瘤生存率无差别,应采取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影响汉、维族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林家威, 徐 胜, 黄顺荣, 钟晓刚, 周小燕, 麦 威, 秦千子
2011, 38(24): 1584-158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27
摘要:
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术前利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出胃周围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从淋巴结短径、淋巴结CT值、淋巴结短长径比值、门静脉期与平扫期CT值之差等参数分析确定对判断淋巴结转移有价值的指标。结果:淋巴结门脉期CT值≥65 Hu、淋巴结短径≥6 mm、淋巴结短长径比≥0.6、淋巴结门静脉期与平扫期CT值差≥35 Hu,以上4项中有两项符合要求判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50%,有三项符合要求判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75%。结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综合应用淋巴结的各项指标参数,可以对胃癌胃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作出比较可靠的判断,为术前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侧颈淋巴结转移分析
夏婷婷, 赵 静, 于 洋, 郑向前, 魏松锋, 刘友忠, 高 明
2011, 38(24): 1588-159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28
摘要:
分析伴侧颈淋巴结(Ⅱ~Ⅴ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探讨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PTMC 286例,其中病理证实存在Ⅱ~Ⅴ区淋巴结转移者35例,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1:2.9,平均年龄45.7岁。18例(51.4%)患者以侧颈部肿物就诊。14例(40.0%)患者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10例(28.6%)原发灶侵出甲状腺腺叶。多灶性(40.0%)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的比例(54.3%)均高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的PTMC(P<0.05)。1例患者就诊时发现肺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Ⅳ区最常见,其次为Ⅲ区、Ⅱ区,Ⅴ区最少见。11例患者Ⅵ区未见转移而侧颈出现淋巴结转移。随访发现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对侧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且对侧甲状腺发现新发癌灶。结论:此类患者多数以颈部肿物就诊,因甲状腺原发灶隐匿,容易误诊。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PTMC者性别、年龄、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及腺外侵犯率差异不明显。多灶性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可能是PTMC出现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复发率高,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并应加强随访力度。
中央型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同期手术治疗分析
苗成利, 吴 凡, 吴健雄, 荣维淇, 钟宇新, 徐 泉, 刘立国
2011, 38(24): 1591-159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29
摘要:
探讨中央型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同期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并分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从1995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23例同期中央型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同期手术的患者,分析疗效。结果: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34~68岁,无手术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06±7.2) min,术中出血(421±12.6) mL。术中输血者6例,住院天数(11.4±1.8)天。手术并发症:胸腔积液4例,胆漏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均治愈。术后随访至2010年12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0%,48.5%,17.0%。术后1周内肝功能均恢复至ChildA级。结论:选择性肝区域血流适时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同期行中央型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切除术比较安全可行,疗效较满意。
放疗联合周剂量奈达铂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柯 军, 路 逵, 李 阳, 朱国培
2011, 38(24): 1594-159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30
摘要:
探讨放疗联合周剂量奈达铂治疗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疗效及毒性。方法:选取49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奈达铂每周化疗同步放疗(同步组)24例和单纯放射治疗(单放组)25例,两组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60~66 Gy。同步组奈达铂30 mg/m2,每周1次,连续6周。结果:同步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87.5%,单放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2~3度白细胞下降占54.2%,明显高于单放组的20.0%(P<0.05),同步组3度血小板下降3例,单放组无3度血小板下降病例。两组2~3度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 vs 32.0%)。结论:奈达铂每周化疗同步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骨髓抑制稍加重但可耐受。
mTOR的反馈激活机制及其抑制剂的抗肿瘤应用
陈文星, 郑仕中, 王爱云, 综述, 陆 茵, 审校
2011, 38(24): 1597-159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31
摘要:
mTOR是处于调节细胞代谢、生长、增殖等整个过程中心环节的重要激酶。干扰或抑制mTOR会引起细胞尤其是癌细胞的生长停滞继而死亡,因而也被公认为是癌症治疗当中的一个潜在靶标。一系列的mTOR抑制剂Rapamycin及类似物已经形成并在临床抗肿瘤中有所应用,但其展示的效应非常有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mTOR信号通路存在反馈激活机制:即抑制mTOR能反馈性激活多个与细胞生长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并且认为是这些反馈激活机制削弱了mTOR抑制剂的效能,也是其临床效应未达预期的原因。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较深入的mTOR-AKT,mTOR-ERK,mTOR-eIF4E反馈信号通路做详细概述,并阐述目前采取的防止这一反馈机制形成的Rapamycin类似物与特定通路抑制剂的联合用药策略,使mTOR抑制剂在临床抗肿瘤中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STS EST和AROM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兰凤, 康 明, 王维娜, 张彩云, 综述, 刘 巍, 审校
2011, 38(24): 1600-16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32
摘要: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内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仅33%~50%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造成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与癌组织局部高水平的雌激素有关,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是肿瘤组织自身合成的雌激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作用可能比外周血中的雌激素更为重要。在乳腺癌中主要有两个途径影响雌激素的局部合成,即类固醇硫酸酯酶(steroid sulfatase,STS)和芳香化酶(aromatase,AROM)途径。类固醇硫酸酯酶和雌激素硫酸转移酶(estrogen sulfotransferase,EST)是硫酸酯酶途径雌激素合成与代谢的两个重要酶,芳香化酶是芳香化酶途径的重要酶。本文对STS、EST、AROM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miR-21与消化系统肿瘤
施明亮, 陈 勇, 综述, 刘 巍, 审校
2011, 38(24): 1604-160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33
摘要: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蛋白短链RNA,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重要活动的调控。近来研究发现miRNA具有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样作用,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演进,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其中miR-21最受关注。miR-21在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的细胞或组织中表达上调,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的作用。miR-21通过对靶基因的调控,增强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及转移能力,并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无复发时间与总生存时间密切相关。目前体外研究证实,miR-21抑制物能够提高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使化疗药物的杀伤肿瘤效果更加明显,而miR-21类似物,可抵消一部分化疗药物的疗效,从而提示抑制miR-21的表达或阻碍miR-21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在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miR-21在消化系统肿瘤的调控机制、增殖与凋亡、侵袭、耐药与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骨肉瘤耐药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周宏明, 综述, 王玉学, 审校
2011, 38(24): 1608-16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34
摘要:
基因芯片技术打破了以往陈旧的研究模式,从系统宏观地研究生物整体基因的表达及功能。骨肉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引起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制复杂,由肿瘤的综合特性决定,对药物的摄取减少和外排增多、DNA损伤修复能力的增强、抗调亡潜能的提高、细胞膜通透性的降低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等都会导致骨肉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从基因水平对骨肉瘤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可以快速检测大量耐药相关基因,作为深入研究骨肉瘤化疗耐药机制有效手段。本文分别对基因芯片的原理、分类和特点,骨肉瘤耐药机制和基因芯片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聚ADP核糖聚合酶-1及其抑制剂在肿瘤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周 强, 综述, 卢 铀, 审校
2011, 38(24): 1612-161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1.24.035
摘要:
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DNA单链断裂的碱基切除修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且过度表达者预后较差。利用合成致死原理,对于因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而同源重组修复DNA双链断裂缺陷的肿瘤细胞,抑制其PARP-1活性将导致肿瘤细胞死亡。PARP抑制剂对于携带BRCA基因突变肿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PARP-1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