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41卷  第18期

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专栏
肿瘤营养疗法
石汉平
2014, 41(18): 1141-114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79
摘要:
本文介绍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方法-肿瘤营养疗法(Cancer nutrition therapy, CNT)。肿瘤营养疗法是计划、实施并评价营养干预, 以治疗肿瘤及其并发症或身体状况, 从而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过程, 包括营养筛查/评估、营养干预(咨询、饮食调整、ONS、EN及PN)、疗效评价(包括随访)三个阶段。
重视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及防治
吴国豪
2014, 41(18): 1145-114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60
摘要: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 严重营养不良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 降低了抗癌治疗的效果, 增加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延长住院时间, 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 营养支持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对大部分肿瘤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这已成为共识。
消化道重建术后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进展
卞晓洁, 王萌, 葛卫红, 管文贤
2014, 41(18): 1150-115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77
摘要:
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风险, 肠内营养支持能更有效地维持和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 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是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本文将消化道重建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开始的时机、营养支持途径、营养制剂、输注方式的选择, 以及并发症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生酮饮食对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郝光伟, 王海玉, 何德明, 陈榆升, 吴国豪, 张波
2014, 41(18): 1154-115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61
摘要:
  目的  观察生酮饮食对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探讨生酮饮食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24只雄性BALB/C裸鼠皮下注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系后随机分成2组, 分别给予正常饮食(standard diet, SD)及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 KD), 两组饮食均不限制总量。当肿瘤体积达到600~700 mm3时实验终止, 并将接种当日至肿瘤达到目标体积的时间定义为肿瘤生长期。比较不同饮食对裸鼠重量、血糖、血酮体、血胰岛素水平以及肿瘤生长等的影响。   结果  与SD组相比, KD组裸鼠肿瘤生长明显延缓, KD组及SD组皮下移植瘤达到目标体积的时间分别为(33.8±6.7)天和(24.8±3.1)天。KD组裸鼠血酮体水平显著升高, 血胰岛素水平轻度下降, 而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 KD组肿瘤组织坏死面积明显增大, 而血管密度则显著降低。   结论  不限制总量的生酮饮食可明显延缓裸鼠人结肠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的生长。生酮饮食抗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肿瘤其他特性如侵袭性和转移性等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营养支持小组对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作用的研究
丛明华, 李淑娈, 程国威, 代忠, 刘金英, 宋晨鑫, 邓颖冰, 刘微微, 刘雪辉, 李啸宇, 卢世琰, 于雷
2014, 41(18): 1158-116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64
摘要:
  目的  研究营养支持小组(NST)的参与是否对接受同步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有益。   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食管癌拟行放化疗患者40例入组, 随机分为NST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营养干预, 观察放疗结束时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完成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结果  NST组患者放疗结束时各项营养及血液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 < 0.05),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 < 0.05), NST组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 常规治疗组5例出现中断或延迟(P < 0.05), NST组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8d(P < 0.05), 住院费用减少了6 300元/人次(P>0.05)。   结论  对于食管肿瘤放化疗患者, 营养支持小组的参与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患者的治疗顺应性,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鼻空肠管和空肠造瘘管置入术的疗效对比
李冰, 李鹏, 巩方明, 严永峰, 孙鹏, 贾宝庆
2014, 41(18): 1163-116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63
摘要:
  目的  评估鼻空肠管与空肠造瘘管置入术在全胃切除术患者中行肠内营养的效果。   方法  将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43例采用鼻空肠管置入术行肠内营养治疗; B组:43例运用空肠造瘘管置入术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比较两组肠内营养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B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A组更短(P < 0.05);B组术后营养指标优于A组(P>0.05);A、B组耐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实施空肠造瘘管置入术行肠内营养, 耐受性更好, 放置时间更长,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应用效果比较
刘洪一, 王白石, 张加金, 张秉栋, 薛勇敢, 贾宝庆
2014, 41(18): 1166-116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62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分别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 为胃癌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接受胃癌根治术后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患者各70例, 其中肠外营养组给予常规肠外静脉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第1~5天给予肠内营养剂, 观察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 及血液中IgA、IgG、IgM和CD4+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情况。   结果  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优于肠外营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及肠外营养组术后第8天比较, IgA、IgG、IgM和CD4+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水平, 以及免疫相关指标, 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术前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鲁力, 谢敏, 魏少忠, 熊治国
2014, 41(18): 1170-117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65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7例老年胃癌患者, 其中38例于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制剂, 并标记为实验组; 其余39例患者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并标记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8d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CD4+ T细胞、CD8+T细胞比例、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水平。   结果  营养状态方面, 术后1d两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 且对照组下降程度大于实验组(P < 0.05)。免疫功能方面, 两组患者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水平术后1d均较术前减少, 且对照组下降程度大于实验组(P < 0.05)。   结论  术前1周及术后早期给予老年胃癌患者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 能使患者术后具有更好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 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经鼻空肠营养管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1例报道
陈施图, 俞雄飞, 滕理送
2014, 41(18): 1174-117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376
摘要:
基础研究
FDCs-miR-548m-CDK6轴在套细胞淋巴瘤集落形成中的研究
王芳, 张新伟, 张翼鷟, 魏枫, 任秀宝
2014, 41(18): 1175-117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149
摘要:
  目的  探讨FDCs-miR-548m-CDK6轴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集落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分别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L细胞与滤泡树突状细胞(FDCs)共培养后miR-548m和CDK6的变化。以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548m的靶点, Western Blot检测MCL细胞系分别转染pre-miR-548m和anti-miR-548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CDK6)的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DK6是否为miR-548m的直接作用靶点。MCL细胞系与/不与FDCs共培养, 过表达miR-548m或者敲低CDK6后MCL的集落形成能力。   结果  FDCs与MCL的粘附作用可以下调miR-548m并上调CDK6。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显示CDK6的3'UTR是miR-548m的潜在靶点, 且过表达miR-548m能够减少CDK6的表达, 抑制miR-548m表达能够增加CDK6。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DK6的3'UTR是miR-548m的一个直接作用靶点。集落形成实验显示过表达miR-548m或者敲低CDK6后, 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减弱。   结论  FDCs通过抑制MCL中miR-548m表达上调CDK6, 增强MCL的集落形成能力。
肝素酶调节对肝癌细胞粘附 侵袭能力的影响
陈晓鹏, 罗俊生, 田野, 聂宸麟, 崔巍, 张卫东
2014, 41(18): 1180-118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1013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肝素酶(HPSE)对肝癌细胞粘附、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RT-PCR、Western blot检测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HepG2、HCCLM3中HPSE的表达。构建4个HPSE的miR载体pcDNATM6.2-GW/EmGFP-miR-HPSE(pcDNA-miR-HPSE)和表达载体pIRES2-EGFP-HPSE; 分别转染HPSE高表达和低表达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HPSE表达; 酶标仪检测细胞粘附能力, Transwell小室检测侵袭转移能力。   结果  HPSE mRNA和蛋白在在3种肝癌细胞中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肝细胞(P < 0.05), 以HCCLM3表达最高, HepG2最低(P < 0.05);4种miR载体和表达载体鉴定符合要求; 转染效率75%~85%;miR载体均能抑制HCCLM3细胞HPSE表达, 以pcDNA-miR-HPSE-1抑制效果最佳(P < 0.01);表达载体可提高HepG2细胞HPSE表达(P < 0.05);HCCLM3细胞转染pcDNA-miR-HPSE-1后, 粘附率、侵袭和迁移细胞数均下降约50%(P < 0.01);HepG2细胞转染pIRES2-EGFP-HPS后上述各指标分别升高近40%(P < 0.05)。   结论  不同性质的HPSE载体可对肝癌细胞粘附和侵袭转移能力进行双向调节; HPSE不但参与肝癌细胞侵袭转移, 亦可能与肝癌细胞粘附有关。
临床研究与应用
肺癌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放射剂量学质量控制与保证的策略研究
李小东, 张遵城, 郑广钧, 郭永涛, 常津, 王平
2014, 41(18): 1185-118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924
摘要:
  目的  探讨能提高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增益比的放射物理质量控制和保证(QA/QC)的策略。   方法  确诊的肺癌和肺转移瘤患者287例, 男184例, 女103例, 平均年龄61.9岁。对无阻塞性肺不张非小细胞肺癌(non obstructive atelectasi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OA-NSCLC)亚组和肺转移瘤组常规采用CT靶区定位, 对CT难以确定肿瘤靶区的中央型阻塞性肺不张非小细胞肺癌(the central obstructive atelectasi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A-NSCLC)亚组采用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PECT)协助定位; 应用体积剂量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s, DVH)等评估TPS的质量并优化; 影像引导粒子植入中必须进行实时的位置校正。对无法单独经皮CT引导植入粒子的晚期中央型病灶结构复杂的肺癌亚组(central lung cancer, C-LC亚组), 要同期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lexible fiber optic bronchoscopy, FFB)直视下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 植入后必须进行剂量学等验证。   结果  137例的NOA-NSCLC亚组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外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 OAR)心、肺及脊髓的平均照射剂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NOA-NSCLC亚组和50例的肺转移瘤组的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 MPD)分别达92.1Gy、106.2 Gy。局控总有效率分别为为91.97%(126/137例)和96.00%(48/50例)。1年生存率分别是91.24%(125/137)和83.40%(42/50)。2年生存率分别是50.36%(69/137)和52.30%(26/ 50)。COA-NSCLC亚组的35例和C-LC亚组的65例患者的局部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91.43%(32/35)和92.30%(60/65), 1年生存率分别为88.57%(31/35)和80.30%(53/66);无放射性肺损伤或肺纤维化出现。   结论  恰当的放射剂量学QA/QC策略是保证粒子植入疗法提高治疗增益比的必须措施, 尤其是能明显减少放射性肺炎、肺损伤或肺纤维化的发生。
多基因联合检测在判断膀胱癌预后价值中的意义
王爱香, 畅继武
2014, 41(18): 1190-119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547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癌低级别与高级别两条通路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变化规律。   方法  应用PCR或低变性温度共扩增PCR(COLD-PCR)与Sanger直接测序法检测88例膀胱癌及10例对照组织中fgfr3、p53与h-ras基因突变状况, 以及MRP-1/CD9 mRNA表达水平及各基因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及相关性分析比较各基因在肿瘤复发中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结果  癌组织中p53突变率随病理分期及分级的增加而增加, MT-p53患者复发率高于WT-p53;fgfr3突变率则与之相反; 低级别病理分期及分级膀胱癌以MT-fgfr3/WT-p53基因型为主, 高级别病理分期及分级膀胱癌以WT-fgfr3/MT-p53基因型为主。h-ras突变率为11.4%(10/88), 主要分布于低级别病理分期及分级膀胱癌中。MRP-1/CD9 mRNA表达随病理分期及分级的增高而降低, 其表达与p53突变率呈负相关, 与fgfr3突变率呈正相关。在膀胱癌患者中WT-fgfr3复发危险为MT-fgfr3的3.88倍, MT-p53复发危险为WT-p53的4.53倍。   结论  低级别病理分期及分级膀胱癌发生发展中以fgfr3及h-ras基因突变为主, 高级别病理分期及分级肿瘤以p53基因突变、MRP-1/CD9 mRNA表达降低为主。fgfr3与p53突变是预测膀胱癌复发的有力指标, 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分别代表不同的遗传学通路, 但低级别与高级别两通路有互相重叠。
胃癌术后FOLFOX6方案与XELOX方案辅助化疗的生存比较
陈晓秋, 刘楠楠
2014, 41(18): 1195-119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785
摘要:
  目的  比较可切除胃癌患者术后分别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6)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两种方案辅助化疗的生存差异。   方法  147例Ⅰ~Ⅲ期胃癌术后(R0切除)患者接受治疗, 其中FOLFOX6组99例, XELOX组48例,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和生存率。   结果  FOLFOX6组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XELOX组(P < 0.05), XELOX组手足综合征(HFS)的发生明显高于FOLFOX6组(P=0.016), 其它不良反应的比较, 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肾功能异常、外周神经毒性、口腔黏膜炎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LFOX6组与XELOX组1、3、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1.7%、49.5%、39.8%和93.8%、52.1%、33.8%, 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mDFS)分别为35、38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FOLFOX6组与XELOX组1、3、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8.0%、68.1%、44.6%和97.8%、78.7%、44.7%, 两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分别为55、58个月, 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194)。   结论  两种化疗方案对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乳管镜临床诊治新进展
肖盟, 邢芳, 穆兰, 王欣
2014, 41(18): 1199-120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438
摘要:
乳头溢液患者的检查方式主要采用彩色超声、乳腺钼靶X线摄片、乳头溢液涂片、乳腺导管造影等方法, 检测的结果均是间接征象, 且阳性率较低。纤维乳管内视镜(FDS)可直接观察乳管内病变, 明确病理性乳头溢液病因及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 在FDS直视下放置定位针可准确判断乳管内病变的位置, 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及时采取适当的手术治疗, 并可对乳管扩张及乳腺炎性病变进行乳管内介入治疗。本文就FDS作为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一种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手术治疗成人松果体区脊索样脑膜瘤1例
张涛, 杨晓文, 王代忠, 王辉
2014, 41(18): 1202-120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4046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