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7卷  第15期

基础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FAM201A靶向miR-488-3p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刘晨, 陶乐婷
2020, 47(15): 757-76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5.465
摘要: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序列相似性家族201-成员A(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201-member A,FAM201A)靶向miR-488-3p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于莱阳中心医院确诊并进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术前均未经过放疗和化疗治疗)的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和配对的非癌性黏膜标本63例,采用qRT-PCR检测63例胃癌组织和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M201A及miR-488-3p的表达水平。构建抑制FAM201A表达的MGC803胃癌细胞株。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用不同辐射强度(0、2、4、6和8 Gy)射线照射抑制FAM201A表达的MGC803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绘制单击多靶模型拟合曲线。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qRT-PCR验证FAM201A和miR-488-3p的靶向关系。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FAM201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R-488-3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抑制FAM201A可显著抑制MGC80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增加MGC803细胞的放射敏感性。FAM201A可靶向负性调控miR-488-3p表达。抑制miR-488-3p能够逆转抑制FAM201A对细胞MGC803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结论  抑制lncRNA FAM201A通过靶向miR-488-3p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并增加其放射敏感性。FAM201A有望成为胃癌的新型分子靶点。
MEX3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功能研究
朱贝, 郭小朋, 董天祺, 肖春杰
2020, 47(15): 763-76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5.571
摘要:
  目的  探究MEX3A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沉默MEX3A基因后对NSCLC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方法  通过mRNA转录组分析及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信息分析,筛选出在NSCLC中显著高表达的MEX3A基因。通过qRT-PCR检测MEX3A在4种常见NSCLC细胞系中的mRNA表达水平,发现MEX3A在A549和NCI-H292中显著高表达。利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A549和NCI-H292中MEX3A的表达,CCK8及Transwell试验检测沉默MEX3A表达后对NSCLC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沉默MEX3A表达后对A549和NCI-H292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结果  MEX3A在A549和NCI-H292中高表达。沉默MEX3A后NSCLC增殖、侵袭及迁移被显著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促进细胞凋亡。  结论  MEX3A作为NSCLC的促癌基因,参与了NSCLC的生长及增殖过程。
临床研究与应用
肉瘤样肝癌24例临床分析
王文佳, 家彬, 常志伟, 李燚, 时立瞳, 秦艳茹
2020, 47(15): 769-77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5.658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各分期肉瘤样肝癌(sarcomatoi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提高临床医生对肉瘤样肝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确诊为SHC 2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男性16例,女性8例。中位发病年龄55岁。  结果  临床表现以腹痛、发热为主,肝炎病毒感染者占66.7%,肝硬化者占79.2%。Ⅲ~Ⅳ期占87.5%。平均肿瘤长径6.27 cm。1例行肝移植,8例行手术为主治疗,3例仅进行局部治疗,余进行对症支持、化疗、靶向或联合免疫治疗。入院CT或MRI均有异常表现,活检或术后病理均符合SHC。随访1~39.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术后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4.7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2.3个月。Ⅲ~Ⅳ期患者中位OS为4.8个月。  结论  对于Ⅰ期肉瘤样肝癌患者,治疗以外科切除为主,术后给予辅助治疗可使患者受益。对于Ⅲ~Ⅳ期肉瘤样肝癌患者,手术获益局限,可行全身化疗、口服靶向药、局部治疗等减轻肿瘤负荷。但无论分期及治疗措施如何,SHC患者普遍预后差。化疗加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成为晚期SHC的治疗新方向。
7例肺腺癌转化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白文文, 张若辉, 甄婵军, 宋玉芝, 于汶卉, 付丽媛, 周志国
2020, 47(15): 776-77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5.741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7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肺腺癌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  结果  随访截至2020年6月1日。肺腺癌发生小细胞癌转化的中位时间为31个月,转化前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的中位时间为14个月。3例患者的转化部位与原发部位相同。7例患者转化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均升高,病情进展部位多为多个部位,肺、骨、脑、胸膜及淋巴结常见。7例患者转化后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显示TTF1均为阳性,而Napsin A均为阴性,Syn、CD56、AE1/AE3均为阳性,Ki67均为高表达,PD-L1均不表达转化后基因检测显示,6例患者仍保持原有EGFR基因突变类型。转化后治疗主要为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5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  结论  肺腺癌一旦发生小细胞癌转化,疾病进展迅速,生存期短。肺腺癌EGFR E19突变及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发生小细胞癌转化的几率较大,首诊至转化的时间多>2年,转化前病情常呈多部位进展且NSE升高,转化后患者仍保持原有EGFR基因突变型。
局部T晚期与N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比较
蒋朝阳, 王娟, 陈治明, 张伶, 高辉, 张涛, 李智慧
2020, 47(15): 780-78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5.618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局部T晚期与N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为临床鼻咽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7年11月西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局部T晚期患者102例、局部N晚期患者162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两组并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  结果  局部T晚期与N晚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2.8%与75.8%(P=0.271)、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3.7%与62.8%(P=0.043),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分别为87.6%与91.6%(P=0.646)、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分别为87.7%与79.5%(P=0.066),两组间PF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局部N晚期鼻咽癌患者的DMFS、OS、PFS均有下降趋势,临床上局部N晚期鼻咽癌患者应更强调系统性治疗以及分层治疗的意义,以争取更高的OS并降低远处转移。
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药紫杉醇二线治疗胃癌的真实世界前瞻性研究
赵妍, 张明晖, 孙雅丽, 杨春洁, 杨艳, 韩雨
2020, 47(15): 784-78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5.343
摘要: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药紫杉醇二线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经一线(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治疗后进展的HER-2阴性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单药组给予单药紫杉醇化疗,联合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的主要终点为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安全性。  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PFS优于单药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联合组DCR、ORR均高于单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单药组(P < 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紫杉醇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比单药紫杉醇二线治疗胃癌,联合组PFS、DCR、ORR均优于单药组,虽然联合组DCR、ORR较单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组患者的PFS较单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联合组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血清CD26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曹丽红, 朱玉海, 姜若愚
2020, 47(15): 788-79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5.785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中可溶性CD26(soluble CD26,sCD26)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4例PTC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同期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25例及健康人群5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空腹血液样本,应用ELISA法测定sCD26浓度,记录P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sCD26浓度对PTC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PTC患者术前sCD26浓度升高,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 < 0.05);术后sCD26浓度下降,与术前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 < 0.05),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sCD26区分PTC与甲状腺良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50%、91.21%、85.00%,最佳诊断界值为545.20 ng/mL。经χ2检验,sCD26高浓度与PTC患者肿瘤大小≥4.0 cm和临床分期Ⅲ期呈显著性差异(均P < 0.05),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包膜侵犯、术前TI-RADS分级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结论  sCD26浓度对PTC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能是PTC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综述
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研究进展
凌佳音, 韩涛, 潘海邦, 王秋兰
2020, 47(15): 792-79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5.496
摘要:
全球范围内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东亚、南美和中美洲,在日本和韩国胃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首位,在中国胃癌同样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5%~20%,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免疫靶向治疗药物可逆转免疫检查点途径相关的肿瘤“免疫逃逸”,改变了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策略。以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为代表的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作为一种设计用于结合PD-1并阻断PD-1与其配体间相互作用的人源化IgG4单克隆抗体,是第一个在中国获批用于胃癌治疗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该药物突破了中国胃癌治疗“后线缺药”的僵局。本文围绕纳武利尤单抗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肿瘤快进展及假进展、生物标志物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肺结核导致肺癌的机制研究进展
喻升, 杨莅, 王明月, 王瑞琳, 汤虹, 王启鸣, 吴育锋
2020, 47(15): 798-80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5.755
摘要:
肺结核和肺癌均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每年分别造成上百万患者死亡。特别在发展中国家,两种疾病均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已有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表明,结核病增加了肺癌的患病风险。肺结核和肺癌预后不同,但在病因方面关系密切。肺结核可以通过慢性炎症刺激、免疫异常、瘢痕及钙化灶、基因突变及药物影响等因素增加肺癌的发生几率。本文就肺结核在肺癌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肺结核患者提前进行干预并降低肺癌发生提供参考。
尤文肉瘤及尤文样肉瘤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魏雪静, 程鸣, 李锋
2020, 47(15): 803-80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5.681
摘要:
尤文肉瘤(ewing sarcoma,ES)和尤文样肉瘤均是侵袭性较强的小圆细胞肉瘤,两者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相似,但发病部位、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方案却存在明显差异。尤文样肉瘤缺乏ES的典型分子特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尤文样肉瘤是具有独特疾病特征的独立肉瘤,而不仅是ES的亚型。分子遗传学检测极大地促进了对小圆细胞肿瘤分类的重新评估,本文将就ES及尤文样肉瘤的主要病理分型—CIC重排肉瘤、BCOR重排肉瘤、EWSR1与非ETS家族基因重排的肉瘤和未分化小圆细胞肉瘤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与分析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鼻咽癌1例
林建光, 康艺苹, 许天文
2020, 47(15): 809-81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5.55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