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7卷  第22期

专家论坛
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研发与治疗现状
邓书会, 安刚, 邱录贵
2020, 47(22): 1135-113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2.061
摘要:
近20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治疗领域出现了划时代的进步。随着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y drugs,IMiDs)、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的出现和普及,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提高,生存期显著延长,上述两类药物以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已成为MM治疗的基石。同时,新的药物仍在不断涌现。如新一代的IMiDs、PIs,抗体类药物及其衍生药物及小分子靶向性治疗药物,还出现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等手段。上述治疗在MM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本文旨在对MM领域新药的研发和应用进行综述。
抗血管生成治疗之路的瓶颈  对策与方向
李凯
2020, 47(22): 1140-114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2.047
摘要:
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与化疗、放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免疫药物联合均取得了公认的疗效。但肿瘤微环境治疗药物的特性也使其面临着特有的“瓶颈”:如何有效克服其耐药、早期评估疗效、筛选治疗优势人群、将毒性降至最小等。只有阐明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将抗血管生成治疗提升至更高水平。
临床研究与应用
多学科综合治疗71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效果评估
徐艳丽, 施诚仁, 谈珍, 袁晓军
2020, 47(22): 1145-115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2.809
摘要:
  目的  评价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多学科诊疗草案重庆方案(CQ-RMS-2009)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儿童RMS的有效性,探讨RMS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治疗、年龄 <14岁RMS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因素对RMS患儿长期生存的影响。  结果  71例RMS患儿纳入研究,男女比例1.84:1;中位诊断年龄为47(2~1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2(15~165)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5-year overall survival,5y-OS)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5-year event free survival,5y-EFS)分别为(61.9±5.1)%和(56.1±4.2)%。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患儿5y-OS为(48.1±12.1)%,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患儿的5-OS为(73.3±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5y-EFS分别为(35.9±11.7)%和(69.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术后临床分组、治疗模式、危险度分组是影响RMS患儿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临床分组及治疗模式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  结论  当RMS确诊时,多数患儿处于中晚期,OS偏低,MDT模式可有效改善RMS患儿的预后,降低晚期患儿复发/疾病进展率,对于疾病复发/进展后的局部控制同样有明显效果。
癌情报告
食管癌高发区山东省肥城市2006年至2016年食管癌前病变转归情况分析
高冬青, 史思达, 杨佳, 张楠, 王家林
2020, 47(22): 1159-116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2.015
摘要:
  目的  研究食管癌高发区中国山东省肥城市食管癌前病变自然转归情况,为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鳞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山东省肥城市2006年至2016年期间进行内镜病理诊断且未治疗并进行二次内镜随访的受检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癌前病变病例的具体复查结果,计算进展病例的累积进展率和进展时间,分析食管癌前病变病例的转归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834例食管癌前病变病例,其中1 148例(62.6%)癌前病变发生逆转,148例(8.1%)发生进展。逆转为正常状态的病例共234例(12.8%),进展为食管癌共17例(0.9%)。各级别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病例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4.9%)、中度异型增生(1.3%)、轻度异型增生(0.2%);其发生癌变的中位进展时间由高至低依次为:轻度异型增生(5.62年)、中度异型增生(1.76年)和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61年)。轻度异型增生9年累积进展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以上的进展率远小于中度异型增生(1.81% vs.9.98%),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进展为食管癌的累积进展率始终高于中度和轻度异型增生。  结论  超过一半以上的癌前病变会逆转为较低级别病变或正常状态;食管癌前病变的累积癌变率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大,中位进展时间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缩短。大多数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时间间隔基本与《癌症早诊早治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中的随访间隔相符,可适当对轻度异型增生患者的随访间隔缩短为每2年1次。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程少浩, 苏艳军, 程若川
2020, 47(22): 1164-116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2.707
摘要: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作为目前发病率上升最快、甲状腺外科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而备受关注。通常选择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术后配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及131I消融治疗。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作为DTC术后随访的血清学标志物,易受到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的干扰。本文着重探讨Tg、TgAb在DTC诊治中的意义,以期为研究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精准新辅助化疗进展研究
王坤, 段鑫鑫, 姚欣
2020, 47(22): 1168-117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2.706
摘要: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占25%~30%。MIBC的标准治疗方式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膀胱癌根治术,而只行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低。NAC虽可杀灭微转移癌病灶,使肿瘤降期,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仅化疗后病理降期可使患者生存获益,无效的化疗可能会延误患者治疗,如何精准选择行NAC的患者是临床面临的难题。本文将对MIBC的NAC的应用现状及疗效预测进行综述。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NSD3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张瑾, 李艳, 潘云
2020, 47(22): 1171-117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2.951
摘要:
NSD3是具有致癌作用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KMTases)NSD(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家族的一员。近期许多研究表明NSD3在乳腺癌、急性髓性白血病、坚果中线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有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可与NUP98、NUT融合或与BRD4、CHD8、MYC等相互作用,形成致癌复合物;也可以通过调控H3K36me2水平或EGFR(K721)甲基化,加速细胞周期进程,促进肿瘤发生。NSD3不仅参与肿瘤的发生,还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及侵袭能力有关。本文对NSD3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探讨NSD3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肠道菌群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周彬, 尚付梅, 樊启林, 师琳丽, 吴晶晶, 刘红利
2020, 47(22): 1176-117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2.138
摘要:
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机体暴露于大量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中,构成机体的生态环境,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肠道菌群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肿瘤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治疗取得重要突破,肠道微生物组对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疗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对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展开综述,为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综述
难治性泌乳素瘤药物治疗进展
牙森·阿卜杜喀迪尔, 吴永刚
2020, 47(22): 1180-118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2.082
摘要:
泌乳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大部分泌乳素瘤患者通过多巴胺受体激动药物手术及放疗等常规治疗可以得到满意的疗效,但有部分泌乳素瘤患者呈耐药性,对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抵抗,呈侵袭性生长,难以手术全切,术后复发率高,放疗效果不佳。这种难治性泌乳素瘤对神经外科医师提出巨大的治疗挑战,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对难治性泌乳素瘤除目前常规治疗以外的新颖的探索性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维。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ER PR HER-2及Ki-67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何洋, 赵伟鹏, 佟仲生
2020, 47(22): 1185-118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22.779
摘要: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Ki-67表达情况会有不同程度变化,这种变化机制是否会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定论。本文将就NAC对乳腺癌ER、PR、HER-2及Ki-67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