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8卷  第24期

指南与共识
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2)—家族遗传性卵巢癌
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
2021, 48(24): 1243-1247.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800
摘要:
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3)—家族遗传性胃癌
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
2021, 48(24): 1248-1252.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801
摘要:
专家论坛
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免疫微环境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吴寅飞, 周娟, 叶伶云, 苏春霞
2021, 48(24): 1253-1258.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01752
摘要:
远端转移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难以避免的并发症,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是此类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脑转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偏瘫、肢体麻木等症状,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脑转移患者通常预后较差,自然中位生存期仅有3个月左右。传统上,针对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的治疗策略有局部干预的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及系统性干预的化疗等,而有明确基因突变如EGFR、ALK、ROS1等的患者可采用新一代靶向药物治疗,但两类患者颅内治疗疗效均欠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出现为晚期肺癌的治疗带来新希望,其在黑色素瘤及肺癌脑转移患者中观察到了一定疗效。脑转移瘤的血管与正常脑血管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于肺部原发病灶,脑转移瘤具有独特的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特征及血管结构,无论是免疫单药治疗还是免疫联合治疗对肺癌脑转移患者均有效。由于难以获得脑组织样本,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受到限制。除了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外,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可能是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梳理脑部肿瘤的微环境特征,回顾ICIs治疗相关研究进展,拟为驱动基因阴性NSCLC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临床研究与应用
阑尾切除改变肠道菌群对结直肠癌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刘改霞, 邱铨鹏, 任博博, 张浩为, 刘辉, 李雯, 石晨, 佘军军
2021, 48(24): 1259-126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753
摘要:
  目的  探究既往阑尾切除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及可能存在机制。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6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信息,根据肿瘤诊断前是否存在阑尾切除史,分为阑尾切除组(89例)和非阑尾切除组(67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以及既往阑尾切除史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阑尾切除后结直肠癌诱导小鼠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比较其粪便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氏菌属(Prevotella)、布氏菌属(Blautia)相对丰度。  结果  阑尾切除组患者的3、5年总体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非阑尾切除组(61.8% vs. 75.1%,46.4% vs. 6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7,P<0.05);阑尾切除是结直肠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HR=1.475,95%CI:1.030~2.114)。阑尾切除后行氧化偶氮甲烷(AOM)+ 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发生结直肠癌的小鼠,其粪便中显著富集拟杆菌属、普氏菌属,而布氏菌属丰度明显降低。  结论  阑尾切除可能是结直肠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潜在机制和阑尾切除导致某些致癌致炎细菌在肠道中富集相关。
残胃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王益, 魏晟宏, 叶再生, 林振孟, 曾奕, 陈书, 林志涛, 陈小玲, 陈路川
2021, 48(24): 1266-1271.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688
摘要:
  目的  探讨残胃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的20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肿瘤是否有脉管癌栓,分为脉管癌栓组(118例)及无脉管癌栓组(9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预后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分型、神经浸润及Borrmann分型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浸润、脉管癌栓、肿瘤大小、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是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转移数目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5.6%,其中脉管癌栓组与无脉管癌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8%和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和TNM Ⅲ期的脉管癌栓组和无脉管癌栓组残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0.2% vs. 59.6%、44.1% vs. 82.2%和19.9% vs. 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脉管癌栓是判断残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有脉管癌栓的残胃癌术后患者,尤其是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或TNM Ⅲ期的更需要积极的辅助治疗。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诱导化疗在进展期头颈部鳞癌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张泽, 张仑, 王旭东
2021, 48(24): 1272-127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160
摘要: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诱导化疗作为治疗进展期HNSCC的主要手段之一,得到广泛研究并应用于临床。然而,除了在器官保留方面以外,诱导化疗能否为患者带来获益一直存在争议。目前,TP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仍然是HNSCC诱导化疗的标准方案,但是TPF方案具有不良反应较大等问题。近年来,围绕着诱导化疗在进展期HNSCC的应用,产生较多的研究报道和循证医学证据。本文通过非系统性检索近年来所有进展期HNSCC诱导化疗的文献,就该领域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诱导化疗标准方案的建立和其对患者生存及器官保留的临床意义,总结减少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尝试,分析新的诱导化疗方案。
RNA m5C甲基化修饰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安琪, 安萌, 姜博, 唐文强, 潘丽, 付波
2021, 48(24): 1277-1281.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966
摘要:
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m5C)是RNA中重要的甲基化修饰之一,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甲基化测序技术的发展,在编码RNA及非编码RNA中均证实存在大量的m5C甲基化修饰。RNA m5C甲基化修饰受m5C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及m5C甲基化结合蛋白的调控。m5C甲基化修饰调节RNA的稳定性、转运、翻译和压力应激等,并参与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肿瘤耐药等进程。本文对RNA m5C甲基化修饰的调控机制、功能以及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肿瘤诊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综 述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孙彪彪, 李耀平
2021, 48(24): 1282-128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01171
摘要: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肠镜检查和基因检测为患者提供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基因诊断是FAP诊断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研究FAP发病机制的关键。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和结直肠次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ileorectal anastomosis,IRA)是治疗FAP的主要手术方式,尤其是腹腔镜的应用,为外科医生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术式的提出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在临床工作中验证并持续改进和发展。FAP的结直肠外表现不可忽视,尤其是十二指肠癌及壶腹癌和硬纤维瘤(desmoid tumour,DT),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就FAP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结直肠癌的治疗真实世界研究进展
张翔宇, 张帅, 赖浩, 冯雁, 林源
2021, 48(24): 1287-1290.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01631
摘要:
近年来,在医药卫生领域,利用真实世界数据生成真实世界证据的研究方法在药品研发、审批、适应证拓展等领域取得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开展真实可信、高质量的真实世界研究证据(real world evidence,RWE),已成为循证医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结直肠癌真实世界研究的现状,将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research/study,RWS)与相应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meta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以阐述RWS的特征、研究方法、相对于传统RCT研究的优势,并归纳其在肠癌领域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对RWS在结直肠癌临床研究中的价值和前景进行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病例报告与分析
安罗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
祁清华, 王银华
2021, 48(24): 1291-1292.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634
摘要:
PD-1抑制剂联合地西他滨治疗复发难治性灰区淋巴瘤1例
黄静静, 董丽华, 刘静, 祖鹏, 李玉富
2021, 48(24): 1293-1294.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1240
摘要:
脑脊液ctDNA用于诊断并指导治疗的脑膜癌病1例
路楚凡, 周亚竹, 田盼盼, 梅风君
2021, 48(24): 1295-1296.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1.20210779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