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34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临床肿瘤医师如何善用放射外科的新利器
陈光耀
2007, 34(1): 1-5. doi:
摘要:
目的:阐述放射外科的新进展,并建议临床肿瘤医师应采取的应用态度。方法:回顾放射外科的发展史,包括伽马刀、X刀的应用,以及射波刀的特点、优点和目前的临床应用经验。结果:资料显示射波刀自2001年获美国FDA核准作为全身放射外科治疗仪器后,至2006年底在美、欧、亚洲国家已有90家医院,约两万五千个临床病例使用过射波刀治疗颅内、脊椎、躯干良性和恶性肿瘤以及颅内和脊髓动静脉畸形、三叉神经痛。由于临床精准度达1mm以下,治疗中能靠影像导引多次修正患者体位移动,能1~5次大剂量照射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成效。射波刀还能治疗随呼吸而移动的肿瘤如肝、肺、胰、前列腺、肾等不必照射大体积的正常组织,是放射外科非常独特和优良的利器。结论:射波刀是放射外科非常卓越的新利器。
胃癌乳腺转移1例
王敏, 赵祥, 邬万新
2007, 34(1): 5-5. doi:
摘要:
女, 32 岁。胃癌根治术后11 个月发现双乳肿块。
使用组织微阵列对浸润性膀胱癌癌基因的研究
郑敏, Moch Holger
2007, 34(1): 6-9. doi:
摘要:
目的:比较基因杂交(CGH)研究发现染色体5p扩增与膀胱癌的发展有关;TRIO基因位于扩增区,其编码的蛋白在细胞周期调节中起主导作用。本研究在于了解TRIO的扩增和表达是否与膀胱癌的发展有关。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RNA原位杂交、NorthernBlot分析。结果:微小组织微阵列(TMA)FISH显示:12/14例膀胱癌组织显示TRIO扩增;含有1636例膀胱癌的组织微阵列FISH研究发现TRIO扩增与肿瘤浸润表现型、低分化密切相关。TRIO扩增仅见于1.5%早期膀胱肿瘤(pTaG1/G2)(7/456例),而在膀胱癌(pT1~4)高达12.8%(62/485例)。RNA原位杂交和NorthernBlot法证实TRIO在膀胱癌组织高表达。结论:TRIO扩增和高表达常发生在浸润性生长膀胱癌(pT1~4),可能在膀胱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HIF-1α P-gp在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马超, 周庚寅, 肖颖, 高鹏, 郭玲玲, 林晓燕
2007, 34(1): 10-13. doi:
摘要: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糖蛋白在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分型、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1例乳腺癌和20例癌旁组织中HIF-1α、P-gp的表达状况,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HIF-1α在乳腺癌中总阳性表达率为69.1%,其中强表达10例(12.3%),中度表达12例(14.8%),弱表达34例(42.0%),隐性25例(30.9%);81例乳腺癌组织中34例P-gp表达阳性,占42.0%,其中强表达7例(8.6%),中度表达9例(11.1%),弱表达18例(22.2%),阴性47例(58.0%)。HIF-1α和P-gp在乳腺癌中两者阳性指数呈正相关(r=0.62,P<0.01)。HIF-1α为单独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HIF-1α和P-gp两者阳性指数在乳腺癌中呈正相关;HIF-1α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预后的单独指标,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低,检测HIF-1α有助于提高评估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术后生存的准确性。
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
王娟红, 黄高昇, 张伟平, 王頔, 王璐, 王文清, 李袁飞, 王哲, 马忠
2007, 34(1): 14-17,2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parvovirusB19,B19)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关系。方法:对38例手术切除的PTC患者甲状腺组织(其中30例伴有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及1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nPCR)、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B19病毒DNA和病毒蛋白的表达。结果:nPCR扩增出173bp的B19特异性目的条带。ISH和IHC检测出B19病毒DNA和蛋白分别位于肿瘤细胞胞核和胞浆内。在PTC中,nPCR、ISH和IHC阳性率分别为97.4%(37/38)、78.9%(30/38)和63.2%(24/38),而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43.8%(7/16)、12.5%(2/16)和6.25%(1/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方法均P<0.001)。癌旁甲状腺组织ISH和IHC阳性率分别为23.3%(7/30)和10.0%(3/30),与之相对应的30例PTC(ISH:80.0%;IHC:6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均P<0.001)。结论:PTC患者甲状腺肿瘤组织中B19感染率明显高于腺瘤旁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提示B19感染在PTC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TGF-β1 shRNA对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s细胞增殖的影响
王静, 吴军正, 魏红宇, 付善民, 郭富平, 温德升
2007, 34(1): 18-21. doi:
摘要:
目的:用TGF-β1shRNA稳定转染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s细胞,观察shRNA的基因沉默效应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Liperfetamine2000将TGF-β1shRNA转染Ms细胞,以G418(600mg/L)筛选21d,挑出单克隆获得稳定转染细胞系。RT-PCR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中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MTT、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等检测转染前后Ms细胞的增殖和形态特点,以空载体转染和未转染细胞为对照。结果:获得稳定转染TGF-β1shRNA的细胞系。TGF-β1shRNA阻断了Ms细胞中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未转染组,转染空载体组和转染shRNA组,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39.3h,40.1h和45.3h,Gl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4.2%,56.8%和61.7%,增殖指数PI分别为0.46,0.43和0.38;软琼脂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4.7%,33.3%和15.8%;超微结构观察见转染细胞细胞器扩张和肿胀,核浆比例变小,核仁减小,数目减少,核分裂像减少。结论:应用shRNA沉默TGF-β1基因可抑制Ms细胞的增殖。
肺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RP8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矫文捷, 吴永国, 丁芳, 王天佑, 孔建平, 刘芝华
2007, 34(1): 22-25. doi:
摘要:
目的:研究MRP8蛋白与肺癌分化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观察肺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RP8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意义。结果:在54.9%(45/82)的肺癌石蜡标本中有MRP8蛋白阳性表达,且阳性表达与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配对癌旁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无阳性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显示在65.5%(19/29)肺癌组织中有MRP8蛋白高表达。结论:MRP8蛋白与肺癌的演进有密切关系。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下咽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初步研究
陈万军, 李梅, 王兴武, 王超, 邹淑娟, 陶阳, 王天铎
2007, 34(1): 26-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下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取下咽鳞状细胞癌手术标本53例,癌旁正常粘膜标本11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Kip1、CyclinD1、CDK4在下咽癌组织及正常粘膜中的表达。结果:P27Kip1、CyclinD1、CDK4均为弥漫性细胞核表达。P27Kip1在下咽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粘膜,且表达与N分级明显相关(P<0.05);CyclinD1在下咽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粘膜,且表达与T分级明显正相关(P<0.05);CDK4在下咽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粘膜,且表达与T分级、N分级明显正相关(P<0.01、P<0.05)。P27Kip1与CyclinD1,P27Kip1与CDK4在下咽癌组织中多呈反向表达,CyclinD1与CDK4多呈同向表达。结论:CyclinD1、CDK4与P27Kip1在下咽癌发病机制中共同作用,对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发光法分析莪术油等中药对肝、胃癌细胞增殖活性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湛学军, 徐燕萍, 谢大泽, 胡银英, 杨淑华
2007, 34(1): 30-3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抗癌中药莪术油、华蟾素、龙葵碱与肝癌细胞株SMMC7721、胃癌细胞株NKM45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生物发光法(BLA法)测定莪术油、华蟾素和龙葵碱与SMMC7721、NKM45作用后的ATP含量,并与5-氟脲嘧啶(5-FU)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莪术油对NKM45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莪术油等三种中药与SMMC7721、NKM45作用后的ATP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与5-FU作用后的ATP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莪术油对NKM45的存活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莪术油等中药能够抑制SMMC7721、NKM45细胞的增殖活性。BLA法可广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Cyclin G1和PCNA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郑红兵, 张素丽
2007, 34(1): 34-3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CyclinG1和PCNA在子宫肌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子宫肌瘤组织及其邻近正常子宫肌组织CyclinG1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G1和PCNA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子宫肌瘤组织中CyclinG1和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正常子宫肌组织中CyclinG1和PCNA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yclinG1表达异常可能通过PCNA影响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活性,CyclinG1和PCNA的表达上调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海藻酸钠微球栓塞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
史仲华
2007, 34(1): 38-40,44. doi: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肿瘤栓塞治疗疗效,克服碘油栓塞时碘油流失影响栓塞效果,寻找新的疗效更好的栓塞剂。方法:采用KMG血管栓剂栓塞肿瘤98例162人次,原发性肝癌52例,肝转移瘤30例,肝血管瘤8例。结果:栓塞后腹疼发生率为32.7%,其中83%为轻中度,栓塞后发烧为49.3%,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术后常规对症处理,包括止痛,保肝治疗,抗炎处理。经过两次栓塞病灶明显缩小,动脉栓塞后可保持两个月内动脉无血流进入病灶。结论:海藻酸钠微球(KMG)为安全有效的栓塞剂,使用方便,疗效好,能克服碘油流失增强栓塞血管的效应提高治疗效果。建议在肿瘤的栓塞中推广使用。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林灿洁, 李瑞英, 高秋玲
2007, 34(1): 41-44. doi: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0年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8例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病例,Ⅰ期11例,Ⅱ期16例,Ⅲ期18例,Ⅳ期13例;鳞癌27例,腺癌18例,其他13例,单纯手术23例,单纯放疗17例,手术加放疗18例。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51.72%,Ⅰ期72.73%,Ⅱ期62.50%,Ⅲ期55.56%,Ⅳ期15.38%,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手术加放疗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985),单因素分析示:病理类型(P=0.030)、阴道受侵长度(P=0.025)、临床分期(P=0.022)为预后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病理类型(P=0.044)、阴道受侵长度(P=0.023)、临床分期(P=0.012)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治疗应该个体化,以放疗为主,部分病例可行手术治疗。独立预后因素为临床分期、阴道受侵长度、病理类型。
佳迪对晚期或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申桂华, 张毅
2007, 34(1): 45-4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国产甲地孕酮(佳迪胶囊)在晚期或复发性卵巢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晚期或复发性卵巢癌且具有化疗适应证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方案化疗,并行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化疗前3天每日口服甲地孕酮160mg,连用1周。观察患者的食欲,体重及Karnofsky评分改变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食欲增加22例,占73.3%、体重增加18例,占58.9%、Karnofsky评分升高10分以上者16例,占53.3%,对照组食欲增加4例,占11.8%、体重增加5例,占14.8%、Karnof-sky评分升高10分以上者6例,占1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地孕酮可明显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毒副反应不明显。
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的对照研究
刘鹏, 杨德启, 乔新民, 曹迎明, 佟富中, 周波, 刘宏军
2007, 34(1): 48-51.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比40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患者的钼靶与超声诊断结果。结果:40例患者在乳腺钼靶摄片上有乳腺癌征象的28例(70.0%),表现为良性肿瘤征象的7例(17.5%),无肿瘤征象5例(12.5%);在乳腺超声诊断中有乳腺癌表现的13例(32.5%),表现为良性肿瘤征象的10例(25.0%),无占位表现的17例(42.5%)。结论:在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诊断方面,乳腺钼靶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于乳腺超声检查;两种检查综合诊断可减少此类早期乳腺癌的漏诊。
内皮抑素治疗人骨肉瘤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王东, 仲召阳, 李增鹏, 卿毅, 张沁宏
2007, 34(1): 52-55. doi:
摘要:
目的:观察内皮抑素(ES)对裸鼠骨肉瘤皮下移植模型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ranswell双室模型观察ES对骨肉瘤细胞9901诱导内皮细胞迁徙的影响;随机将30只骨肉瘤荷瘤裸鼠分为对照组、ES低剂量组[0.75mg(kg·d)-1]和高剂量组[1.5mg(kg·d)-1],瘤体及瘤体周围注射ES,1次/d,连续给药14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坏死组织百分比,微血管密度以及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数;动物处死前3个小时尾静脉注射EF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组织缺氧及血管标记。结果:ES低剂量组(350ng·ml-1)和高剂量组(700ng·ml-1)对内皮细胞迁徙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平均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抑瘤率分别为35.83%和22.92%(P<0.01);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坏死百分比分别为2.40%、4.68%和9.52%(P<0.01),细胞增殖指数(PI)分别为66.44%、46.11%和25.11%(P<0.01),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2.69%、7.58%和11.53%(P<0.01)。激光共聚焦观察ES治疗组绿色荧光量减少,血管稀疏;肿瘤细胞缺氧增加,呈弥漫的强红色。结论:ES可显著地抑制骨肉瘤细胞诱导的内皮细胞迁徙,以及人骨肉瘤的生长和发展,且呈剂量依赖效应,其可能机制为抑制血管生成,增加肿瘤细胞缺氧和凋亡。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赵晓东, 张毅
2007, 34(1): 56-59. doi:
摘要:
子宫内膜癌是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急需治疗规范化。但是,治疗上有很多争议。比如,手术范围、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方法等。近几年这些方面的临床试验和探索很多。本文综述这些治疗进展,希望对该病的标准化治疗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