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第32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倍体分布及与基因治疗的关系
郑书深, 王洁, 董福生, 董玉英, 侯亚丽
2005, 32(2): 61-6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DNA含量及倍体分布与HSV-tk基因治疗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50例涎腺良性多形性腺瘤DNA含量和倍体分布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分别转染培养中良性及交界性多形性腺瘤细胞;RT-PCR方法检测基因表达;四唑蓝比色(MTT)法测定HSV-tk系统对二倍体及异倍体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10例正常涎腺组织皆为二倍体;涎腺良性多形性腺瘤异倍体率20.0%;30岁以下年龄, 病程在2年以内及瘤体直径>5cm者异倍体率明显增高(P<0.05)。二倍体肿瘤细胞转染HSV-tk/GCV基因后3、5天, 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8.3%和37.7%。异倍体肿瘤细胞转染HSV-tk/GCV基因后3、5天, 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7.6%和27.2%, 二者细胞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涎腺多形性腺瘤异倍体检出率与患者的年龄, 病程及瘤体直径有密切关系;2)HSV-tk/GCV在治疗后的3、5天对异倍体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明显高于二倍体肿瘤。
377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临床意义分析
孙保存, 张诗武, 倪春生, 刘志勇, 戚红, 张丹芳
2005, 32(2): 64-6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55~2000年间我院病理科石蜡包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样本887例, 其中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377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有血管生成拟态组和无血管生成拟态组, 分析具有血管生成拟态肿瘤的临床意义。结果:除滑膜肉瘤外(P=0.759), 恶性黑色素瘤(P=0.0382)、间皮肉瘤(P=0.0356)、横纹肌肉瘤(P=0.0282)中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血管生成拟态肿瘤患者,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双向分化恶性肿瘤恶性度高、血道转移早、临床预后差。
缺氧对HRE-TK/GCV系统杀伤骨肉瘤细胞的增强作用
王燕, 丘钜世, 乔慧, 汪睿, 彭挺生, 李扬, EG Van Meir
2005, 32(2): 68-72.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 缺氧反应元件启动子-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RE-TK/GCV)系统对骨肉瘤细胞系MG63靶向性杀伤作用。方法:构建由HRE启动子驱动的含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thymidine kinase, HyTK)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BI-HRE-HyTK, 并将其转染入骨肉瘤细胞系MG63。应用PCR和RT-PCR方法检测TK基因的整合及表达;用MTT法和混合共培养实验分别检测转基因细胞在缺氧或不缺氧状态下对GCV的敏感性以及HRE-TK/GCV系统的“旁观者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及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BI-HRE-HyTK, 得到转基因细胞系MG63TK。检测到MG63TK细胞内TK基因的DNA和mRNA。MG63TK细胞在不缺氧状态下对GCV不敏感, 当GCV浓度达50μg/ml时, 仅30%左右细胞被杀死;而缺氧状态下, GCV浓度1μg/ml时, 50%左右细胞被杀死, GCV浓度50μg/ml时, 90%以上细胞被杀死。混合共培养实验中, 缺氧状态下, HRE-TK/GCV系统旁观者效应明显增强, MG63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不缺氧状态下。缺氧和GCV共同作用使转基因细胞DNA合成抑制, 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细胞发生凋亡和坏死。结论:缺氧可以增强HRE-TK/GCV系统对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系选择性的杀伤作用?
检测尿脱落细胞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意义
狄金明, 吴穷, 章尧, 李庆文
2005, 32(2): 73-75,7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微卫星不稳定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患者尿液标本经适当处理后, 采用PCR-PAGE-银染方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情况,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膀胱癌患者尿中MSI阳性率为59.52%(25/42), 浸润性肿瘤患者尿中阳性率较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病例中阳性率(80.00%)比初发者(40.91%)明显要高(P<0.05)。结论:检测尿脱落细胞微卫星不稳定性可以作为膀胱癌的一种无创诊断及筛查手段。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im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玉, 杨清, 张静
2005, 32(2): 76-7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促凋亡基因Bim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1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13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55例子宫内膜癌Bim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Bim表达阳性率为47.2%, 明显低于正常增殖期内膜组织(100%)及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76.9%), 三者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X2=7.944, P<0.05)。而在子宫内膜癌各组织分级、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程度之间, Bim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im蛋白表达改变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乳腺癌组织和血清中内皮细胞抑制素VEGF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
赵建华, 唐金海, 孟凡青, 秦建伟, 赵祥生
2005, 32(2): 79-82. doi: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内皮细胞抑制素(ES)、VEGF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间的关系, 初步探讨乳腺癌血管生成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乳腺癌组织ES、VEGF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MVC);分别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试验和ELISA测定患者乳腺癌组织和手术前、后血清ES及VEGF水平。结果:1)癌组织ES、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和59.3%,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5)。2)手术前乳腺癌组血清ES和VEGF水平显著增高;手术3周后, 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 而ES仍保持在较高水平。3)癌组织VEGF表达、组织和血清VEGF水平间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癌组织ES表达和血清ES水平间仅有弱的关联(P=0.06)。4)癌组织VEGF阳性和阴性组, MVC分别为37.5±10.3和22.8±8.3, 有显著性差异(P<0.001), 且血清VEGF浓度与MVC呈正相关(P<0.0001, r=0.63);癌组织VEGF表达阴性组, 血清ES与MVC显示负相关(P=0.03, r=-0.45)。结论:VEGF是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直接相关因子, 而ES可能是肿瘤及其转移的血管生成负调控因子。
39例脑脊膜转移瘤诊治的临床分析
任军, 李贞, 马洪娥
2005, 32(2): 83-86. doi: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软脑膜转移瘤的临床表现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 评价该病的诊断要点、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确诊指标, 探讨目前可行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39例软脑膜转移瘤患者, 全部行CT平扫, 其中29例行增强扫描;35例行MRI平扫, 其中26例行增强MRI扫描;给予放射治疗+鞘内化疗32例, 单行鞘内化疗3例, 单行放射治疗2例, 支持、对症治疗2例。结果:增强MRI扫描显示为4种表现:软脑膜受累、硬膜受累、脊膜受累及脑水肿, 33例行腰椎穿刺的患者显示18例蛛网膜下腔开放压力升高, 其中16例查见癌细胞;放疗+鞘内化疗组平均生存7周, 单纯鞘内化疗组平均生存4.5周, 局限性脑膜转移灶单纯放射治疗, 平均生存31.5周, 对症、支持治疗组, 平均生存4天。结论:对软脑膜转移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可以防止神经系统进一步损害的发生,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增强MRI扫描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腰穿CSF细胞学检查为确诊的重要手段, 受累区的放射治疗和鞘内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措施。
小细胞肺癌c-Kit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孙蕾娜, 哈斯, 战忠利
2005, 32(2): 87-88,91. doi:
摘要:
目的:探讨c-Kit基因蛋白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63例手术切除SCLC中c-Kit蛋白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它相关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63例c-K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35/63)。c-Kit蛋白的表达与SCL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期以及生存率无明显相关。结论:SCLC的发生发展与c-Kit基因蛋白表达密切相关;与SCLC患者预后尚无确切的相关性。
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LACE方案对27例难治复发性淋巴瘤疗效观察
朱尊民, 张茵, 藏玉柱
2005, 32(2): 88-91. doi:
摘要:
目的:评价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 LACE预处理方案对难治性、复发性淋巴瘤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3年7月对27例难治性、复发性淋巴瘤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 应用LACE预处理方案:罗氮芥(L)200mg/m2, 1次口服(移植前第7天), 足叶乙甙(E)1g/m2, 静脉点滴(移植前第7天), 阿糖胞苷(A)2g/m2×d-1, 静脉点滴(移植前第6、5天), 环磷酰胺(C)1.8/m2×d-1, 静脉点滴(移植前第4、3、2天), 0天进行自体干细胞输注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7例患者均可耐受化疗, 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 并对移植后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随访中位期14个月(7~35), 6例复发, 21例缓解。统计分析2年无瘤生存率可达70%, 预计5年生存率可达55%。结论:对难治性复发性淋巴瘤, 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 LACE方案是较好的一种预处理方案。
231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和预后分析
罗扬, 冯奉仪, 要洁, 张湘茹, 王绿化, 张德超
2005, 32(2): 92-94. doi:
摘要:
目的:总结Ⅱ期和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的生存情况和评价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1年3月行根治术的Ⅱ期和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2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指标为无瘤生存期和生存期。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13年, 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49年, 仍未达到中位生存期。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目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预后因素, 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根治手术范围、有无脉管瘤栓、是否行术后辅助放化疗对生存率无影响。结论:Ⅱ期和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的无瘤生存期和生存期仍不理想。
非小细胞肺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异常的探讨
耿鑫, 王栋, 张亮, 朱国平, 张维铭
2005, 32(2): 95-9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作用机制及其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通过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方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其癌旁肺组织与FHIT基因紧密连锁的D3S1300位点杂合性缺失(LOH), 并比较其与各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FHIT基因在肺癌组和对照组杂合性缺失的发生率分别为70.0%和0,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发生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的28例肺鳞癌患者中23例(82.1%)有吸烟史;发生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的12例肺腺癌患者中7例(58.3%)有吸烟史。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与吸烟因素及肺癌组织类型具有相关性(P<0.05)。3)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与吸烟因素密切相关, 提示FHIT基因可能是烟中致癌物的靶分子。
5例双侧肾细胞癌的诊治经验
韩希年, 彭令荣
2005, 32(2): 98-100. doi:
摘要:
目的:报道5例双侧肾细胞癌的诊治经验, 结合文献对双侧肾细胞癌的诊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5例肾细胞癌患者, 经B-US、CT、MRI诊断, 并行肾根治术、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结果:病理检查直径1cm以上肿瘤14处, 4例10处为透明细胞癌, 1例4处为颗粒细胞癌, 其中3例2处, 2例4处。同时发病3例, 非同时发病2例(相隔6~13年)。2例在检查过程及手术中有漏诊。结论:双侧肾细胞癌并非罕见, 对双侧肾细胞癌患者, 宜根据情况选择患侧肾根治术、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 以求保留一定的肾功能。
粘液样脂肪肉瘤TLS/FUS-CHOP融合基因的检测
王华, 杨郁, 王玉萍, 郑杰
2005, 32(2): 101-10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在粘液样脂肪肉瘤石蜡包埋组织中检测TLS/FUS-CHOP特异性融合基因的可行性及TLS/FUS-CHOP融合基因表达在粘液样脂肪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粘液样脂肪肉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6例, 以粘液样脂肪瘤、脂肪母细胞瘤、粘液瘤、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粘液纤维肉瘤作为阴性对照, 茁-肌动蛋白和茁2-微球蛋白作为内对照,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巢式PCR检测TLS/FUS-CHOP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6例粘液样脂肪肉瘤中4例检出茁-肌动蛋白mRNA表达, 5例检出茁2-微球蛋白mRNA表达, 其中3例检出II型TLS/FUS-CHOP融合基因mRNA表达。对照组均未检出TLS/FUS-CHOP融合基因的表达。结论:运用RT-PCR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TLS/FUS-CHOP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可行, 有助于粘液样脂肪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干扰素α-2b抑制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作用
曹斌, 陈孝平, 朱鹏, 丁磊, 关剑, 侍作亮
2005, 32(2): 105-10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对人肝细胞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肿瘤组织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2只人肝癌皮下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 每组8只。实验按IFN-α-2b不同用量分为治疗A组(10000IU/d), 治疗B组(20000IU/d), 治疗C组(40000IU/d),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连续用药35d, 观察4组裸鼠肿瘤组织生长增殖状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COX-2和VEGF的蛋白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应用TUNEL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干扰素-α-2b治疗组肿瘤重量和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抑瘤率分别为27.78%, 65.22%和49.64%;治疗组肿瘤组织COX-2和VEGF表达水平及M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肿瘤组织中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B组肿瘤重量和体积、COX-2和VEGF表达水平及MVD、凋亡指数与A组和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抑瘤效果显著;A组和C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α-2b抑制荷瘤裸鼠肝癌细胞的生长,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可能与其下调COX-2和VEGF表达有关;干扰素-α-2b治疗肝癌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中等剂量(20000IU/d)抑瘤作用最明显。
术前经肱动脉插管持续灌注β-榄香烯乳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
郭智涛, 李建昌, 杨志刚, 陈前军, 朱华宇, 刘晓雁, 任黎萍, 常钢
2005, 32(2): 109-11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手术切取的乳腺癌组织制备原代乳腺癌细胞悬液, MTT法体外药敏实验检测原代乳腺癌细胞对β-榄香烯及数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的不同敏感性,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原代乳腺癌细胞对β-榄香烯的敏感性低于5-FU、ADM及MMC, 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癌细胞对β-榄香烯具有中度敏感性而与常用化疗药物相近, 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β-榄香烯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可作为二线药。
竞争性RT-PCR定量检测AFP 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杜智齐, 齐之丽, 高英堂, 王毅军, 聂福华, 景丽
2005, 32(2): 111-113. doi:
摘要:
通过检测外周血AFP mRNA可确定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表达高低与肝癌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1-3]。本文建立了一种具有内参照的定量检测AFP mRNA的竞争性RT-PCR方法, 并初步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FP 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 现报道如下。
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中的意义
林玉姣, 姜皓, 杨晓丽, 王兰, 温希阳
2005, 32(2): 113-114. doi:
摘要: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大约75%的I期患者, 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80%~90%[1]。因此,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子宫内膜癌虽可通过诊断性刮宫于术前获得诊断, 但不能提示其病灶的累及深度与范围。尽管M RI可对子宫肌层的浸润程度进行评估, 但昂贵的费用却限制了它在i1床上的常规使用。
反义IGF-Ⅰ寡核苷酸转染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实验观察
王季堃, 乔世峰
2005, 32(2): 115-116. doi:
摘要: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I (Insulin like growth fac-for I, IGF-I)是一种多效的生长因子, 在肿瘤的生长、分化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肿瘤细胞通过自分泌方式过度产生IGF-I, 激活IGF-I受体, 使自身不断生长, 因此IGF-I成为反义核酸治疗的良好靶分子。利用反义寡核普酸(ASON)技术人工合成IGF-I寡核普酸片段, 脂质体包裹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 可以抑制肿瘤细胞IGF-I的过度表达, 为IGF-I反义核普酸治疗肝细胞癌提供依据。
宫颈癌化学治疗研究进展
周友珍, 魏丽惠, 李红霞
2005, 32(2): 117-119. doi:
摘要: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有明显增高及年轻化的趋势, 手术和放疗是宫颈癌常用的治疗手段, 疗效肯定, 但是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局部肿瘤未控制或复发, 其次为淋巴结或远处转移。随着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和腺癌比例的增加及患者对治疗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化疗已由晚期姑息治疗的手段进入有效的综合治疗行列, 现综述近3年国外这方而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卵巢平滑肌肉瘤2例
周莉, 黄萍, 莫美陆, 朱安娜
2005, 32(2): 120-120. doi:
摘要:
例1, 女, 53岁。绝经4年, 因卵巢肿瘤手术后10个月, 发现腹部肿块1个月于1997年4月28口入院。1996年在外院曾行右卵巢肿瘤大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卵巢颗粒细胞瘤, 未作进一步治疗、查体:贫血貌, 消瘦, 腹部膨隆, 右卜腹及肿块, 上界达脐卜2cm, 质硬, 活动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