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第33卷  第10期

显示方式:
CD15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王丽, 刘正湘, 杨军, 蓝荣芳, 秦瑾, 郑振中
2006, 33(10): 541-543,544.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CD151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利用脂质体分别将pcDNA3.1-CD151、pcD-NA3.1-antiCD151和pcDNA3.1-GFP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Westernblot分析细胞CD151及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转染pcDNA3.1-CD151与未转染组及转染pcDNA3.1-GFP对照组比较,Hela细胞CD151表达显著上调(P<0.01);细胞增殖反应显著提高(P<0.01);增殖期S+G2/M细胞比例增高(P<0.05);PCNA表达亦明显增强(P<0.01)。而转染pcDNA3.1-antiCD151后,Hela细胞CD151表达明显下调(P<0.01);细胞增殖反应及PCNA表达明显下降(P<0.01);S+G2/M细胞比例降低(P<0.05)。 结论 :CD151的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反应起重要作用,通过反义CD151基因干预,可下调细胞中CD151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1例
孙雪飞, 孟龙, 王磊, 陈景寒
2006, 33(10): 544-544. doi:
摘要:
患者,男,67岁.右上纵隔占位1个月,于2004年2月8日入院。
肝细胞癌中NY-SAR-35 NY-TLU-57和NY-ESO-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许涛, 张小静, 王峰, 范蓉, 罗彬, 何少健, 谢小薰
2006, 33(10): 545-548. doi:
摘要:
目的 :检测三种癌-睾丸抗原NY-SAR-35、NY-TLU-57和NY-ESO-1基因mRNA在广西地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HCC特异性免疫治疗靶抗原的可能性。 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NY-SAR-35、NY-TLU-57和NY-ESO-1基因在63例HCC组织、56例HCC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随机选择4例RT-PCR阳性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并将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所检测的三种基因在4例正常肝组织中无表达;在63例HCC组织中,NY-SAR-35表达率为38.1%(24/63),NY-TLU-57为4.8%(3/63),NY-ESO-1为23.8%(15/63);在56例HCC癌旁组织中,NY-TLU-57和NY-ESO-1无表达,NY-SAR-35的表达率为26.8%(15/56)。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关系的分析显示,这三种癌-睾丸抗原的表达均与所分析的临床病理指标无关(P>0.05)。 结论 :癌-睾丸抗原NY-SAR-35、NY-TLU-57和NY-ESO-1基因可特异性的表达于HCC中,其中NY-SAR-35、NY-ESO-1具有一定的表达频率,提示它们有可能作为HCC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hMAM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及其意义
刘运江, 刘现义, 刘巍, 单保恩
2006, 33(10): 549-551. doi:
摘要:
目的 :检测乳腺癌骨髓中 hMAM mRNA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状况,探讨其与生物学因子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RT-PCR 法检测骨髓组织中hMAM mRNA表达; 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 、PR 、Cath- D及VEGF的表达。 结果 :102例Ⅰ~Ⅲ 期乳腺癌患者骨髓组织hMAM mRNA表达阳性率37.3% 。ER 、PR阴性及弱阳性的患者骨髓hMAM mRNA表达率高(P<0.001,P<0.05);骨髓hMAM mRNA表达随Cath-D、VEGF蛋白表达增强而呈增高趋势(P<0.05,P<0.05)乳腺癌患者骨髓hMAM阳性者易发生远处转移(P<0.05)。 结论 :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癌组织中某些生物学因子有一定相关性;骨髓hMAM阳性患者发生远处转移机会高,微转移检测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T细胞分析
刘莉, 姚军霞, 丁乾, 黄士昂
2006, 33(10): 552-554,558.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T细胞(Tr)比例及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中CD3+、CD4+、CD8+及CD4+CD25highTr细胞比例,并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NSCLC患者CD4+CD25highTr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36±2.07)%、(2.04±1.03)%,(P<0.01)。而且,随疾病进展外周血CD4+CD25highTr细胞比例逐渐升高,分别为Ⅰ+Ⅱ期(2.26±0.6)%;Ⅲ期(3.28±1.38)%,(P<0.05);Ⅳ期(6.06±4.08)%,(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外周血CD4+CD25highTr细胞比例较高者预后较差(P=0.0026)。 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细胞比例升高,提示与肺癌免疫逃逸有关。去除这群细胞可有效诱导肿瘤免疫,为NSCLC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EphA2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郝宝岚, 李珊珊, 张红燕, 闫爱华, 任秀花
2006, 33(10): 555-558.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EphA2基因(包括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其正常粘膜中EphA2mRNA及蛋白的表达。 结果 :EphA2mRNA的表达在食管癌组织和其正常粘膜中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phA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粘膜(P<0.05),在深层浸润者的表达明显高于浅层浸润者(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 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癌变及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但与EphA2mRNA的表达无关,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翻译水平上调或蛋白质稳定性增高所致。
AIB1基因在卵巢癌中的扩增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蒋林芳, 谢丹, 杨国奋, 徐方平, 肖柳珍
2006, 33(10): 559-561.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AIB1基因在卵巢癌中的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运用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80例卵巢癌组织中AIB1基因的扩增与表达和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80例卵巢癌中,有28例(35%)出现AIB1蛋白的过度表达,而且与肿瘤的Silverberg氏分级和FIGO分期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其中44%的Silverberg氏G2~3级和46%的FIGOⅢ~Ⅳ期卵巢癌出现AIB1蛋白的过度表达,其阳性率明显高于G1级(13%)和FIGOⅠ~Ⅱ期(14%)的肿瘤;在FISH检测中,9%的卵巢癌出现AIB1基因扩增。另外,89%的AIB1蛋白过度表达的卵巢癌表现为非整倍体的DNA含量。 结论 :卵巢癌中AIB1蛋白过度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染色体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Vater壶腹癌116例的手术治疗
刘宁, 梁寒, 李强, 王殿昌, 张汝鹏, 刘勇, 郝希山
2006, 33(10): 562-564. doi:
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Vater壶腹癌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经手术治疗的Vater壶腹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状况。 结果 :局部切除3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13.16%),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2%,66.34%和51.36%。胰十二指肠切除62例,手术死亡1例(1.61%),术后并发症14例(22.58%),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2%、60.12%和43.38%。其中早期Vater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术后并发症4例(18.18%),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3%、64.56%和53.27%,行其他姑息手术16例,1年生存率11.12%,无3、5年生存。 结论 :手术切除是Vater壶腹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304例非手术食管癌T分期与生存期相关性分析
李彩英, 刘明, 彰俊杰, 李如迅, 许茜
2006, 33(10): 565-567.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食管癌T分期与生存期的相关性。 方法 :对304例非手术治疗食管癌CT资料按照改良T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T分期与生存期关系。 结果 :T1、T2、T3、T4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3.0个月、30.6个月、17.5个月、15.7个月;经统计学检验,T1:T3,P=0.036,T1:T4,P=0.029;T2:T3,P=0.006,T2:T4,P=0.001,T1、T2期组生存率与T3、T4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T1与T2、T3与T4两两比较,T1:T2,P=0.289,T3:T4,P=0.438,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T分期对评价及判断非手术食管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T3、T4期食管癌生存期明显较T1、T2缩短。
肺大细胞癌62例临床分析
宫立群, 阚学峰, 刘素香, 赵镇清, 李晓璘, 王长利
2006, 33(10): 568-570.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 方法 :对1954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62例肺大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肺大细胞癌总体1年生存率64.5%(40/62);3年生存率30.6%(15/49);5年生存率21.4%(9/42);其生存率明显高于腺鳞癌和小细胞癌;较鳞癌和腺鳞癌低;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为年龄≥或<55岁(P=0.022)、CT示纵隔淋巴结是否肿大(P=0.038)、支气管断端是否阴性(P=0.013)、淋巴结分期(P=0.045)、TNM分期(P=0.011)。 结论 :肺大细胞癌生存率低,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淋巴结转移情况、年龄及支气管断端是否阳性。
36例食管癌穿孔的手术治疗
段德溥, 邹济华, 才志刚, 吴胜勇, 周宜勇, 肖海波, 梁翔, 孙德魁, 吴松昌
2006, 33(10): 571-573,576.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食管癌穿孔的理想手术方法及围术期治疗特点。 方法 :对36例食管癌穿孔(其中穿入右肺14例,穿入纵隔17例,穿入气管5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开胸手术34例,其中右胸三切口术式16例,分期手术15例。34例中经胸骨后间隙胃或结肠代食管26例。 结果 :31例患者获得手术成功,手术死亡3例。术后随访3~72个月,其中生存7~12个月15例,24个月2例,72个月1例,疗效较为满意。 结论 :手术治疗食管癌穿孔效果较为明显,优于一般保守治疗。手术方式以右胸三切口术式(胸骨后胃或结肠代食管)或分期手术为佳。
吉非替尼(Iressa)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谢晓冬, 郑振东, 刘大为, 张爽, 刘永叶, 张冠中, 单学健, 邢春景
2006, 33(10): 574-576. doi:
摘要:
目的 :总结吉非替尼(Iressa)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及体会。 方法 :选取2003年12月至2005年2月经IressaEAP治疗的3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评价其临床疗效、症状、生活质量、中位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及毒副反应。 结果 :病灶总缓解率为28.1%,总控制率为62.5%,临床症状改善率为63.6%,服药4周内KPS评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疾病进展时间为3个月,未出现3~4级的毒性反应。 结论 :Iressa是一种有效且具有良好耐受性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为晚期复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芬太尼透皮贴剂在中度癌痛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王昆, 宋伟, 佟仲生, 穆怀焕, 赵宏伟, 魏青, 赵秋生, 李淑芬, 唐继强
2006, 33(10): 577-579. doi:
摘要: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多瑞吉)透皮贴剂在中度癌痛的治疗效果,探讨该贴剂使用的最佳时机。 方法 :选择98例成年癌痛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6分。芬太尼透皮贴剂从2.5mg剂型开始,每隔3天更换一次,用药时间为15天。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前后的VA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和嗜睡。 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能安全用于中度癌痛患者的治疗,推荐使用时机为一、二阶梯镇痛药物常规剂量效果不满意且VAS评分为4~6分的癌痛患者。
术前化疗对54例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手术切除率的影响
王智辉, 孙晓非, 甄子俊, 刘冬耕, 林桐榆, 夏奕, 凌家瑜
2006, 33(10): 580-582.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手术切除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54例行术前化疗的Ⅲ、Ⅳ期NB患儿,其中Ⅲ期20例,Ⅳ期34例。54例中行CAV与EP方案交替化疗40例,行CYVADIC或MAID方案化疗14例。 结果 :54例化疗总计318疗程,平均5.9疗程。化疗有效率83.3%,手术切除率74.1%(40/54),Ⅲ期85.0%(17/20),Ⅳ期67.7%(23/34),手术完整切除率40.0%(16/40)。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42.6%,主要化疗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结论 :术前化疗能提高晚期NB可手术切除率及延长生存期。
单药周剂量与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张可, 洪军, 谢广茹, 潘战宇
2006, 33(10): 583-585.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单药周剂量与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方法 :9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进行静脉化疗。A组(P方案)30例,紫杉醇(PTX)60mg/m2,d1,8,15。B组(PC方案)34例,紫杉醇(PTX)60mg/m2,d1,8,15;顺铂(CDDP)30mg/m2,d2~4。C组(PCb方案)32例,紫杉醇(PTX)60mg/m2,d1,8,15;卡铂(CBP)按AUC(曲线下面积)=5计算剂量,d2。4周为1个周期,二个周期后评定疗效。 结果 :A组、B组和C组有效率分别为26.7%、55.9%和56.3%,1年生存率分别为39.7%、35.3%和47.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个月、9个月和10个月。B组和C组疗效显著高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变态反应、脱发、口腔炎,3组相似,B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高(P>0.05)。C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而A组和B组间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紫杉醇周剂量联合顺铂或卡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高于紫杉醇周剂量单药,不良反应可耐受,PCb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P方案和PC方案。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162例分析
马洪立, 曹保利, 李萍
2006, 33(10): 586-587,588. doi:
摘要:
目的 :探索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卵巢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01年9月-2004年9月我院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全麻,术式采用卵巢肿瘤剔除术。主要器械为双极电凝和超声刀。 结果 :162例均经腹腔镜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发生并发症1例(0.62%)。 结论 :卵巢良性肿瘤适应证掌握得当,可以经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
胸膜巨大良性孤立性纤维型间皮瘤1例
张晓凯, 张立新, 刘刚, 卢卫平, 贾春一, 陈文庆, 李沛
2006, 33(10): 588-588. doi:
摘要:
患者,女性,49岁。因胸闷,气短2年,按心脏病治疗,症状无好转,逐渐加重半年,于2005年11月30日入院。
Survivin及其相关基因在BCML-TA299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孙慧, 孙蕾娜, 战忠利, 魏熙胤, 孙保存, 郝希山
2006, 33(10): 589-591.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Survivin与其相关基因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利用BCML-TA299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将Suvivin(D-8)和Survivin突变体PAd-T34A瘤内直接注射,动态观察肿瘤的大体形态、病理组织形态;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动态研究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 :Survivin(D-8)与Survivin突变体PAd-T34A分别促进和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两组中Survivin、C-erbB2、CDK4、Caspase3呈现相反的表达趋势,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Survivin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并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乳腺癌的转移和侵袭。
口腔颊癌p53基因突变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董玉英, 王洁, 董福生, 郑书深, 王旭
2006, 33(10): 592-594. doi:
摘要:
p53 基因是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许多人类肿瘤都伴有不同程度的p53基因突变。
食管及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主动脉瘘5例报道
施开炯, 赵璐, 王衡, 高从荣
2006, 33(10): 595-596. doi:
摘要:
吻合口主动脉瘘是食管及贲门癌切除术后引起致死性内出血或大呕血的极其严重而凶险的并发症。
肝癌化学预防新进展
郭婧, 李强
2006, 33(10): 597-600. doi:
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即使是在外科根治术后,其复发率亦极高。对高危人群控制这种肿瘤的高发率是化学预防的目标。癌的化学预防,是指用特定的天然或合成的化学制剂去逆转、抑制阻止癌的发生,作为一种癌控制的新方法,可获得显著成效。本文综述了维甲酸类、干扰素、奥替普拉、COX-2抑制剂、硒、姜黄素及叶绿酸在肝细胞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化学预防是肿瘤学中出现的一个新领域,人类将会从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