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34卷  第20期

显示方式:
基因指纹法预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初步研究
陈甲信, 郭懿, 李瑶, 张政, 司勇锋, 冯国生, 程金建, 邓卓霞
2007, 34(20): 1141-1145. doi:
摘要:
目的:研究放射敏感与放射抵抗的鼻咽癌组织基因表达差异,寻找预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基因指纹。方法:采用BioStarH-141s(2004)型含14112点的人类全长基因cDNA表达谱芯片,对19例不同放射敏感性鼻咽癌组织进行检测,其中放射敏感8例,放射抵抗11例,用T-test检验、聚类、LOOCV等方法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放射抵抗组与放射敏感组比较,表达差异的基因P<0.5有923条,P<0.01有164条,P<0.001有17条;与慢性炎症组织相比,放射敏感组70%以上病例有2倍以上表达差异的基因267条,明显高于放射抵抗组106条。这些基因包括已知的与放射敏感性密切相关的基因PRKD,DCK等;还有大部分以前没有描述与放射敏感性相关的基因,如SIRT1,RABAC1,PPP1CC,ZNF638,APPBP1,RABAC1等,它们主要与细胞周期、S期和M期调控点、细胞凋亡、细胞生长、DNA绑定,RNA绑定等功能有关;还有一些新发现的,功能尚未明确的基因,如CUTA,ZNF148,Sep15,TMTC3,TOP1等。取P<0.01的差异表达基因98条进行聚类分析,19例患者能分成放射敏感与抵抗二类,除1例外,所有病例敏感性的分类均与临床结果相符。用LOOCV验证,准确率100%。结论:不同放射敏感性的鼻咽癌组织,基因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与炎症组织比较,放射敏感组的基因表达差异更大,可利用差异基因簇进行放射敏感性分类,提示可利用基因指纹法进行鼻咽癌放射敏感性预测。
基因芯片筛选软骨肉瘤去分化相关基因初步探讨
王国文, 郭卫, 汤小东, 彭长亮, 赵会
2007, 34(20): 1146-114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用基因芯片技术区分普通型软骨肉瘤与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对病理证实的普通型软骨肉瘤及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提取细胞mRNA,用寡核苷酸芯片,与正常关节软骨组织杂交后获得荧光信号,计算机软件分析荧光信号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组间显著变化的基因,然后对其进行聚类和主成份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所检测的人普通型软骨肉瘤与去分化软骨肉瘤组织中,31个基因有表达异常,其中高表达14条,低表达17条。结论:去分化软骨肉瘤与普通型软骨肉瘤间基因表达差异是明显的,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分布于涉及TGT信号途径、Wnt信号途径、IHH/PThRP轴以及凋亡机制等多方面,且有些基因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王谦, 潘毅, 李君文, 战忠利
2007, 34(20): 1150-1153. doi: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AR)与人肺鳞状细胞癌及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设计腺病毒载体对肺癌进行基因治疗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65例,腺癌47例)组织中CAR的表达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SPSS10.0软件)分析CAR的表达在鳞状细胞癌、腺癌以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有否差异。结果:正常肺组织中仅有少量CAR的表达。两类型肺癌分别与癌旁组织CAR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鳞状细胞癌中CAR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提高34.75%,在腺癌中CAR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提高38.30%。其中,鳞状细胞癌的CAR阳性率为43.08%,腺癌的阳性率为70.21%,两类型肺癌间CAR表达的阳性率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AR的表达在肺鳞状细胞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Ⅰ~Ⅲ级)的差别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我们发现在肺腺癌中所包含的细支气管肺泡癌部分几乎都有CAR的表达。结论:肺癌组织(鳞状细胞癌和腺癌)CAR的表达普遍提高,提示CAR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并且与肺腺癌的形成及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为进一步实现用腺病毒载体对肺癌进行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放射性125Ⅰ粒子源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剂量学研究和临床观察
何培坤, 张仲卫, 王桐, 李林, 高靖
2007, 34(20): 1154-1156. doi:
摘要:
目的:观察放射性125Ⅰ粒子源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首先利用实体肿瘤等效材料,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模拟实测了125Ⅰ粒籽源植入瘤内后,瘤内外剂量分布,并对其剂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临床共对38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125Ⅰ粒子种植,均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实施手术,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根据实验研究结果确定125Ⅰ粒子间距为1cm时能够达到治疗量(处方剂量145Gy);本组38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手术后未发生出血、气胸、肺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临床观察6个月,临床分析结果显示总缓解率为63.16%,咳嗽、气短、纳差、胸疼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源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金廷, 李庆星, 王大维, 朱振龙, 杨艳红, 崔东升, 王铭维, 孙晓峰
2007, 34(20): 1157-1159. doi:
摘要:
目的:观察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粘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INCH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INCH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少量表达,而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肿瘤的浸润边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46.2%(12/26),淋巴结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29.0%(9/3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PINCH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一个预测肿瘤转移的新备选分子生物学指标。同时由于其表达在间质,为与肿瘤间质有关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治疗靶点。
骨桥蛋白与MMP-9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陈发龙, 陈军, 曾丽霞
2007, 34(20): 1160-116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MMP-9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在肝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OPN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OPN及MMP-9在8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58/80)和52.5%(42/80)。OPN的表达与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及肿瘤个数有关,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血清AFP值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MMP-9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肿瘤个数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大小、血清AFP值无关。OPN与MMP-9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255,P=0.022)。结论:OPN与MMP-9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预测肝癌转移及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LN-R与Cath-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玉学, 刘贵秋, 郝克强, 郝玢, 李正民, 高峥嵘
2007, 34(20): 1164-1167. doi:
摘要: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5例MFH组织标本来自1999年4月至200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4岁)。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MFH组织与10例正常纤维组织中LN-R和Cath-D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LN-R与Cath-D在MFH中的表达与MFH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光学显微镜下LN-R阳性反应物着色部位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Cath-D阳性反应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浆;65例MFH组织中LN-R和Cath-D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2%和75.4%;LN-R和Cath-D在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二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LN-R和Cath-D的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明显低于中分化和低分化,表明随着肿瘤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LN-R和Cath-D的阳性表达率也有升高的趋势;10例正常纤维组织中两蛋白均不表达;LN-R和Cath-D的表达与MFH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所有病例经过半年至7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LN-R与Cath-D在术后生存期小于5年的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生存期大于5年的患者,二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05);LN-R和Cath-D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N-R和Cath-D在MF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MFH侵袭力和恶性进展、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贲门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相关因素分析
沈祯云, 闫天生, 刘丹丹, 梁正, 王可毅, 周枫, 宋金涛
2007, 34(20): 1171-1174. doi:
摘要:
目的:分析贲门癌切除手术后切缘镜下癌残留相关原因,为提高贲门癌外科治疗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间收治的123例贲门癌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贲门癌切除手术上下切缘癌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123例贲门癌术后病理诊断切缘镜下癌残留11例,上切缘残留5例,下切缘残留6例,上下切缘均残留1例,残留率8.9%,切缘癌残留者与切缘无癌残留肿瘤最长径分别为9.5±3.8cm和6.5±3.1cm,P<0.05;不同肿瘤大小、不同TNM分期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贲门癌肿瘤最长径>7cm以及TNM分期为Ⅳ期是切缘癌残留的危险因素。结论: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根据肿瘤最长径来决定贲门癌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式以减少切缘癌残留有重要临床价值:肿瘤最长径超过7cm,肿瘤TNM分期至Ⅳ期患者应行全胃切除术,并保证足够长度的上切缘以减少切缘癌残留发生。
头颈部滑膜肉瘤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赵雪松, 张杰武, 贾金良
2007, 34(20): 1175-117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头颈部滑膜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头颈部滑膜肉瘤的预后不良因素,为治疗该肿瘤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5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例头颈部滑膜肉瘤病例,单纯手术治疗5例,单纯放射治疗1例,手术加放射治疗1例,未治疗1例。复习国内外相同疾病文献36例。通过对所有患者病历资料的研究,得出头颈部滑膜肉瘤的诊断、治疗经验,并从中分析出影响头颈部滑膜肉瘤预后的因素。结果:头颈部滑膜肉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鉴别诊断困难。头颈部滑膜肉瘤组织来源不清,明确诊断需病理学检查。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安全范围及放射治疗野皆难以确定,治疗后经常复发,复发后的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并且远处转移机会增大,导致治疗失败。头颈部神经血管密集,造成广泛切除的局限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头颈部滑膜肉瘤5年生存率小于20%,目前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结论:头颈部滑膜肉瘤目前无特殊的诊断方法,诊断需有经验的病理科医师配合免疫组织化学。单纯手术易复发,单纯放射治疗效果差,目前仍无有效的化疗方案。该病死亡率高,传统的扩大切除术配合放射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
袖状肺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11例
方友平, 李士亭, 倪耀军, 陈胜, 熊化生
2007, 34(20): 1177-1170. doi:
摘要: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经验体会。方法: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11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分别施行袖状肺叶切除,部分患者同时行肺动脉成形术,包括左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1例;右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切除4例;右肺上中叶支气管袖状切除1例;右肺上叶支气管袖状及右肺动脉成形4例;右肺上叶支气管及右肺动脉双袖状切除1例。疗效满意,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无住院死亡(<30天)。发生手术后并发症3例,发生率27.3%。2例分别于术后1年、3年死亡,余健在。结论:部分中央型肺癌进行袖状肺叶切除、肺动脉成形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能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和保留健肺,提高了中央型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远期生存率。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结节钙化的关系探讨
郝儒田, 张筱骅, 潘贻飞
2007, 34(20): 1178-118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B超下甲状腺结节钙化与甲状腺癌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1年间手术前经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有钙化的患者107例,回顾性分析恶性结节在钙化结节中所占比例,以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钙化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107例钙化结节中恶性有56例,占52.3%;术后病理学证实均为乳头状癌。恶性钙化结节在不同年龄组间(≥45岁和<45岁)比例分别为38.6%、68.0%,差异有显著性(P=0.002);在不同性别之间分别为72.7%、50.0%,差异无显著性(P=0.153);在不同钙化组间(微钙化和粗钙化)分别为78.8%、40.5%,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的检测对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微钙化对诊断甲状腺癌有高度特异性,特别是乳头状癌。
比亚芬防治鼻咽癌同期调强放疗和化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王若峥, 吾甫尔, 王多明, 刘凯
2007, 34(20): 1181-1184. doi:
摘要:
目的:观察比亚芬乳膏防治鼻咽癌同期调强放疗及化疗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瓦里安600CD含120叶多叶光栅的6MVX线三维适形调强技术照射,并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结果:25例在第1次放射治疗及化疗后给予比亚芬乳膏涂抹为用药组;26例只做常规放射治疗宣教和健康教育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为100%。轻度放射反应(Ⅰ+Ⅱ度):用药组为88.0%(22/25例),对照组为57.7%(15/26例),Ⅲ度放射反应:用药组12.0%(3/25例),对照组42.3%(11/26例)。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皮肤反应发生剂量:用药组32.0%(8/25例)、对照组96.2%(25/26例)出现于照射40Gy以前。结论:比亚芬能有效地预防鼻咽癌放、化疗同期较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对患者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15例恶性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与治疗
王凤明, 章文成, 张仑
2007, 34(20): 1185-1187. doi:
摘要:
临床上颈动脉体瘤较少见,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者很罕见。本文报告15例恶性颈动脉体瘤,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局部晚期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观察
张慎贵, 黄靖
2007, 34(20): 1188-1189. doi:
摘要:
放射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常规分割放疗的5年生存率多在10%左右[1]。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可通过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来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2]。2000年9月至2002年9月我院对82例常规照射和全程适形放疗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常规分割并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适形放疗并后程加速超分割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疗效的影响。
膀胱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王晓云
2007, 34(20): 1189-1189. doi:
摘要:
患者,女,32岁,2006年7月因无痛性肉眼血尿,贫血,在外院行膀胱镜检,发现膀胱左侧壁新生物3cm×3cm,表面坏死、出血。内科止血治疗效果不佳,行膀胱部分切除。病理:膀胱梭形细胞肿瘤。肿瘤细胞侵袭平滑肌,有较多核分裂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形态符合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侧切缘、横切缘阳性。免疫组化:Vimentin(-),CK(+/-),SMA(-),SA(-)。肌红蛋白(-),CD117(-),S-100(-),AE1/AE3(-), Desmin(-)(内对照阳性)。本院病理科会诊后,考虑恶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加做免疫组化:Desmin(+),Actin(+)。因恶性程度较高,应患者家属要求于2006年8月31日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后患者血尿消失,血红蛋白正常,后行盆腔四野放疗及术后辅助性化疗。目前患者健在,未见复发和转移。
RUNX3基因失活与胃癌变
余燕民, 李小英, 许洪卫
2007, 34(20): 1190-1192. doi:
摘要:
RUNX3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属人runt相关转录因子(human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RUNX)家族成员,是TGF-β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杂合子丢失(LOH)和启动子高甲基化可使其失活,并可导致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本文综述了RUNX3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胃粘膜异常增生与癌变的关系。
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邵倩, 李建彬
2007, 34(20): 1193-1195. doi:
摘要:
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调节是全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3/4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阳性,而雌激素受体通路是肿瘤细胞生长的关键,对于所有ER阳性的患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西芬(tamoxifen,TAM)是绝经前及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传统的内分泌辅助治疗,但最近的试验研究显示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颇具优势。本文综述了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进展。
恩度联合含培美曲塞方案治疗复发耐药骨肉瘤2例
林丽珠, 周京旭, 张恩欣, 黄海福
2007, 34(20): 1197-1199. doi:
摘要:
例1,男,20岁。患者2004年5月因右胫骨近端骨肉瘤在外院行右大腿中段截肢术,术后化疗6个周期(IEP:IFO2.0gd1~3+THP40mgd1+DDP20mgd1~3,1个周期,MTX8gd1+DDP80mgd15+THP20mgd15,d16,d17,5个周期),化疗不良反应较重,患者难以耐受。于化疗后2005年6月开始予CTK细胞、IL-2生物治疗。2005年8月中旬出现咳嗽、咯血,胸片及CT示右下肺肿块约6cm×7cm,考虑肺转移。分别于2005年8月和12月在外院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一直未能缓解,多次复查CT示右肺多发转移瘤,肿块较以前增多、增大。
左手食指血管球瘤1例
高巍, 刘杨, 冯常智, 青祖宏, 李永焕
2007, 34(20): 1199-1199. doi:
摘要:
患者,女,24岁。左手食指疼痛3年,加重半年入院。体检:左食指甲床下呈紫蓝色,局部温度正常,末端内侧可触及约米粒大小包块,触痛,质软,边界不清,无波动感。X线提示:食指末节指骨远端桡侧软组织内稍高密度影,末节指骨圆形压迹。CT平扫显示:类圆形软组织包块影,边缘密度稍高,相应部位远节指骨骨质缺损。术中见食指远端桡侧瘤样组织,约0.3cm×0.3cm×0.3cm,呈紫色,包膜完整。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血管球瘤。
以头面部肿块为首发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M2a型1例
张志华, 叶云, 严礼华, 管学平
2007, 34(20): 1200-1200. doi:
摘要:
患儿,女,8岁。2006年7月20日因周身乏力、纳差两月余于我院就诊。查体:低热37.5℃,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红、双侧扁桃腺Ⅰ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关节骨骼疼痛。查血象:Hb101g/L,RBC3.25×1012/L,WBC12.1×109/L(白细胞分类:N0.75,L0.15,M0.10),PLT113×109/L;可见含Auer小体的幼稚细胞0~2个/百个白细胞。遂收入院,查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系44%,红系23.5%,淋系21%,浆细胞3%;在1.0cm×1.5cm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21个,可见血小板聚集成堆;含Auer小体的幼稚细胞占非红系细胞(NEC)的0.08,建议临床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