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7卷  第17期

临床研究与应用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围手术期临床研究
边士昌, 廖鑫燕
2020, 47(17): 865-87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7.589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术式的可行性,以及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行TME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保留左结肠血管52例(低位结扎组,观察组),不保留左结肠血管51例(高位结扎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等。   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腹病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88.2±9.0)min vs.(185.6±13.3)min,(53.9±4.1)mL vs.(54.4±4.1)mL,(18.5±1.8)枚vs.(19.4±2.1)枚],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21.2±2.0)h vs.(25.2±3.2)h,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2周膀胱残余尿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34.8±8.4)mL vs.(45.5±15.6)mL,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术,不会减少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不影响吻合口的血供,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而且清扫的淋巴结数量(包括253组淋巴结数量)不少于高位结扎组,可以减少由于盆腔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导致的膀胱残余尿量增加的情况,并且可以加快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肝内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刘争进, 张永俊, 殷平, 廖洪锋
2020, 47(17): 871-87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7.869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内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lymphoepithelioma-like cholangiocarcinoma,LEL-I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   方法:  收集2014年至2019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7例LEL-I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标记肿瘤细胞,分析其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预后等,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结果:  7例LEL-ICC中4例女性、3例男性;平均年龄60.7(49~71)岁,其中1例因右上腹痛发现,余6例均于体检中发现。肝左、右叶均可发生,多单发,最大径13~45 mm,肉眼界限尚清,无包膜,切面灰白,质地中等。镜下肿瘤组织可向周围肝组织浸润性生长,一般多呈片巢状、条索状或单细胞样,可有不同程度的腺管分化。肿瘤细胞较大,立方形,胞界不清呈合体样,胞浆丰富、均质粉染或略嗜伊红,核圆形或卵圆形,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及核分裂像。间质伴大量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形成淋巴滤泡,呈多克隆性。周围肝组织呈间质性肝炎改变。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K7、CK8/18、CK19阳性,可表达CEA、CD10,一般不表达Hep-Par1、Arginase-1、AFP、Glypican-3、CDX-2、CK20、Vimentin等,Ki-67阳性率为20%~30%。绝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EBER原位杂交呈阳性。平均随访45.9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   结论:  LEL-ICC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临床多无症状。其病理形态学类似鼻咽部淋巴上皮癌,但有腺体分化。其明确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并辅以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LEL-ICC预后好于经典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需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ICC、转移性淋巴上皮瘤样癌、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等鉴别诊断。
经多色流式细胞术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恶性胸腔积液6例临床特征分析
王梦园, 马莉, 管俊
2020, 47(17): 876-88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7.898
摘要:
  目的:  分析由多色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并发恶性胸腔积液(my-eloma pleural effusion,MPE)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20年5月经FCM确诊的6例MM并发MPE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转归情况。   结果:  6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2(49~72)岁,男女比为2:1。其中,IgA型3例,IgG型2例,轻链型1例,所有患者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但FCM均能找到浆细胞。随访截至2020年5月1日,4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存活。FCM检测胸水浆细胞比例与胸水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及初诊时骨髓浆细胞比例成正相关(P < 0.05),与胸水常规红细胞数、单个核细胞数、白细胞数以及血清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蛋白、白蛋白、LDH水平、ADA、β2-微球蛋白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MM并发MPE的患者较少见,FCM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脱落细胞学检查,可将其作为常规胸水检查的必要联合检查项目,此类患者生存期短,预后较差。
放疗与亚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比较
胡攀峰, 郭文涨, 黄婷婷, 张曼
2020, 47(17): 881-88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7.505
摘要:
  目的:  旨在比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与亚肺叶切除(sublobar resection,SLR)治疗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对患者生存的影响差异。  方法:  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298例Ⅰ期NSCLC患者,149例接受SBRT治疗,149例接受SLR手术治疗。在CT上位于肺野外1/3的病变位置定义为外侧,否则为内侧;依据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匹配,比较组间患者的局部肿瘤复发、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以及治疗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结果:  手术组内平均手术切缘距离为2.4±0.2 cm(0.4~5.2 cm);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显示,手术组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 free survival,RFS)显著高于SBRT组(P=0.014),OS(P=0.58)与DSS(P=0.88)无统计学差异;对于直径超过2.0 cm的大结节,手术治疗组患者RFS更佳(P=0.035),而对于直径小于2.0cm的小结节,两组OS、DSS与RF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BRT组外侧肿瘤复发率更高,内侧肿瘤则无显著性差异;SBRT组的局部复发率较高(P=0.005)。SBRT治疗后发生2级及以上的放射性肺炎的比例为6.1%;手术治疗组15例(10.1%)患者出现气胸,术后出现谵妄、心律不齐和肺炎的比例分别为5.3%、6.1%及4.7%。  结论:  对于患有合并症的Ⅰ期NSCLC患者,手术治疗的RFS优于SBRT,但两种治疗方式的OS与DSS无显著性差异。肿瘤的大小与位置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必要考虑因素。
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杨宁宁, 黄雨晨, 闫文天, 陈洪春, 潘成武, 贾建光, 冯振中
2020, 47(17): 886-88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7.560
摘要:
  目的:  探讨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NIFT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例NIFTP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和预后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7例NIFTP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36~54岁,中位年龄50岁;肿瘤直径0.2~3.0 cm,中位直径1.2 cm。单发结节4例,双发结节2例,多发结节1例。7例形态学表现为包膜完整、边界清晰,无血管和包膜浸润;肿瘤细胞核大、拥挤,部分可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及毛玻璃样核,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核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缺乏特异性表达,诊断价值有限,Ki-67增殖指数低。荧光定量PCR检测KRAS和NRAS基因突变2例,均无BRAF V600E突变。5例随访21~74个月,无复发和转移,2例失访。  结论:  NIFTP是一种极低度恶性潜能的甲状腺交界性肿瘤,具有特定形态学表现和惰性生物学行为,RAS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诊断。
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
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作用
李佳鑫, 孙燕
2020, 47(17): 890-89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7.748
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发展不仅与肿瘤细胞本身的特性相关,也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将循环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招募至TME并使其极化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作为TME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之一,TAMs的功能和特点与M2型巨噬细胞相似,TAMs主要具有刺激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基质重塑和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等作用。在多数肿瘤中,TAMs主要发挥促肿瘤作用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但在CRC中,TAMs的作用仍存争议。本文主要就CRC免疫微环境中TAMs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展示TAMs对CRC患者的病程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TAMs作为CRC免疫治疗靶点的可行性。
肌少症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建营, 常静
2020, 47(17): 897-90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7.601
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肌少症(sarcopenia,SAR)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均较高,且伴随更高的治疗不良反应率及更差的预后。HC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对各种治疗的不良反应均与肌少症密切相关。本文就国内外关于HCC和肌少症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
综述
保乳治疗复发后的乳房再造研究现状
何珊珊, 尹健
2020, 47(17): 902-90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7.631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保乳术及整形保乳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对于保乳术后同侧乳房局部复发患者,相当一部分因会选择补救性全乳切除,面临着乳房缺失问题。这部分患者因有胸壁放疗史,并多进行过系统治疗,因此行乳房再造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引起手术医师的重视。为给予手术医师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线索与帮助,本文将从肿瘤学安全性、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术后美学效果方面对解救性乳房切除术联合即刻乳房再造进行综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陈莉群, 徐明智
2020, 47(17): 906-9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7.864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作为癌症治疗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ICIs主要针对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随着使用ICIs增加,越来越多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被报道,其中内分泌腺体的累及尤为常见。这些irAEs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临床表现复杂,需要得到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本文就ICIs作用机制及irAEs中的内分泌相关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归纳总结其现有发病机制研究、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王晋秋, 邹立群
2020, 47(17): 912-91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20.17.901
摘要: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axicabtagene cilo-leucel、tisagenlecleucel用于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ecurrent/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r/r DLBCL)的治疗,但该疗法易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毒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和噬血细胞综合征,长期毒性如血细胞减少症和B细胞发育不全,以及少见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介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分级与处理、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同时对血细胞减少症、B细胞耗竭在内的延迟毒性及少见不良反应做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