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第31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杂色曲霉素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AP1及LMP2基因表达的影响
邢凌霄, 张祥宏, 李月红, 左连富, 严霞, 王俊灵, 王凤荣
2004, 31(4): 189-192.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杂色曲霉素(ST)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抗原加工递呈相关基因TAP1、L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FCM方法,分析5种浓度ST处理对体外培养的HPBMcTAP1、LMP2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检测结果表明,ST处理24h后,低浓度ST组(0.125mg/L、0.25mg/L)HPBMcTAP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较高浓度组(0.5mg/L、1mg/L和2mg/L)TAP1mRNA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尤以1mg/L和2mg/L组为著。FCM定量分析表明,低浓度ST组HPBMcTAP1蛋白平均表达量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较高浓度组TAP1表达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0.125mg/L到1mg/L浓度范围内,各ST处理组HPBMcLMP2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ST对体外培养的HPBMcTAP1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按ST剂量不同而变化,在0.125~1mg/L浓度范围内ST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可剂量依赖地提高体外培养的HPBMcLMP2的表达。
大蒜素协同抗癌药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哈敏文, 董明, 王兰, 袁媛
2004, 31(4): 193-196.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与周期特异性药物联合使用,增强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苔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以观察大蒜素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及瑞士-姬姆萨染色光镜观察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3μg/ml大蒜素与周期特异性抗癌药物博莱霉素A5和长春新碱联合使用,观察药物细胞毒活性的改变。结果:大蒜素可抑制MGC-803细胞生长,24hIC50为6.4μg/ml,也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24hIC50为7.3μg/ml;以3μg/ml、6μg/ml、9μg/ml终浓度大蒜素分别作用两种胃癌细胞系24h后,与对照组比较,G0/G1细胞周期百分率明显减少,而G2/M期明显增加(P<0.01);6μg/ml大蒜素作用培养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分裂指数明显增加。提示两种细胞系经大蒜素处理后,细胞周期阻滞于M期;大蒜素与两种抗癌药物联合使用,作用于MGC-803细胞,BLMA5和VCR的24hIC50值分别由单独应用的1.210μg/ml和0.125μg/ml下降到0.370μg/ml和0.031μg/ml,作用于SGC-7901细胞,BLMA5和VCR的24hIC50值分别由单独应用的1.760μg/ml和0.287μg/ml下降到0.680μg/ml和0.074μg/ml,显示低剂量大蒜素增强了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大蒜素可使MGC-803及SGC-7901两种细胞?
肝癌中血管生成VEGF及其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梁军, 于丽, 沈方臻
2004, 31(4): 197-20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中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Flt-1、Flk-1)表达水平以及血清VEGF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两步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VEGF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两种VEGFR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血清VEGF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MVD、VEGF、Flt-1、Flk-1和血清VEGF分别与肿瘤直径、分期、分化、癌栓、肿瘤数目、肿瘤包膜完整情况有关(P<0.05)。2)复发组的MVD、VEGF、Flt-1、Flk-1和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0.003,0.013,0.031,0.026,0.015)。3)VEGF表达与MVD表达相关(P<0.001),Flt-1、Flk-1、血清VEGF与组织中VEGF相关(P<0.05)。结论:PHCC中MVD、VEGF、Flt-1、Flk-1和血清VEGF均可作为估计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有利于选择术后预防性治疗的方式;各指标在诊断病情和选择治疗方面均有意义;血清VEGF可做为简便有效的独立预后指标,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胰腺癌组织p57kip2和cyclin E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岳辉, 赵昕, 宋福林, 冯新莉, 唐谊海
2004, 31(4): 201-203,20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p57kip2蛋白和cyclinE(周期蛋白E)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7kip2和cyclinE蛋白在32例胰腺癌和癌旁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46.9%,显著低于癌旁胰腺组织(χ2=5.317,P>0.05),并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χ2=4.979,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χ2=3.698,P<0.05);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68.8%,显著高于癌旁胰腺组织(χ2=4.036,P<0.05),并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χ2=5.128,χ2=4.693,P>0.05);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组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p57kip2蛋白阴性表达组,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酌=-0.11211,P>0.05)。结论:p57kip2蛋白的低表达和/或cyclinE的高表达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影响
王岩, 韩振国, 李国栋, 赵洪序, 王东林
2004, 31(4): 204-20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影响。方法:用ELASA方法测定12例肺良性疾患和54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在术前及术后第1、3、7、14天的变化,测定12例健康者血清中HGF含量。结果:12例健康者和1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都有微量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而肺癌患者血清中HGF含量(470.7±378.4pg/ml)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和肺良性疾病患者(P<0.05),其含量与病理类型、病理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2年随访46例中死亡16例,其血清HGF含量明显高于30例生存者(P<0.05),21例血清HGF≥400pg/ml,其生存率明显低于<400pg/ml者(P<0.05)。66例手术患者术后血清HGF含量明显升高,术后第3天达高峰,而且肺癌患者术后第3天血HGF含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P<0.05)。术后第7、14天逐渐下降,而16例死亡病例术后第14天血清HGF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增高的血清HGF在肺癌中预示了一种更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血清HGF含量水平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的高危因素指标。术后2周血HGF含量对指导预后更有意义。血清HGF含量400pg/ml可望成为不良预后指标的参照值。
鼻咽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覃玉桃, 刘文其, 王仁生
2004, 31(4): 208-209,21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6例NPC患者(NPC组)和21例正常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sFas的含量,并比较NPC组中不同病期患者的sFas变化及与EBV-VCA-IgA的关系。结果:NPC组血清sFa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伴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明显升高(P<0.01);EBV-VCA-IgA阳性的NPC患者血清sFas含量明显高于EBV-VCA-IgA阴性患者(P<0.01)。结论:sFas与鼻咽癌免疫逃逸有关,可作为鼻咽癌一种新的肿瘤检测指标。
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肺癌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王洲, 刘凡英, 刘相燕, 张林, 陈景寒
2004, 31(4): 210-213. doi:
摘要:
目的: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并评价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5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病理检查阴性(pN0)的242组纵隔淋巴结进行检测,检测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对患者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别。结果:16例患者的23组纵隔淋巴结中检测到MUC1基因mRNA表达,诊断为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常规病理检查的漏诊率为27.6%。患者的TNM分期由Ⅰa~Ⅱb期上调为ⅢA期。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组3年生存7例,生存率为43.7%,无转移组3年生存31例,生存率为73.8%。两组的生存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RT-PCR法检测纵隔淋巴结中MUC1基因mRNA的表达,可以诊断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提高肺癌TNM分期的准确性;纵隔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与pN0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45例原发女性生殖器透明细胞癌临床分析
李淑敏, 章文华, 吴令英, 李斌
2004, 31(4): 214-216. doi:
摘要:
目的:了解原发女性生殖器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1962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45例原发女性生殖器透明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原发女性生殖器透明细胞癌中阴道透明细胞癌3例,宫颈透明细胞癌11例,子宫体透明细胞癌6例,卵巢透明细胞癌25例。平均年龄50岁,其中阴道透明细胞癌患者最小,为33.7岁;宫体透明细胞癌患者最大,为58.3岁。原发女性生殖器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症状与普通腺癌相似,但局部肿瘤较大;以早期肿瘤多见,其中Ⅰ+Ⅱ期患者占68.9%,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77.3%和77.8%,明显高于Ⅳ期和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27.3%和0%(P<0.01);阴道和卵巢透明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68.0%;明显高于宫颈、宫体透明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54.6%和16.7%,但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女性生殖器透明细胞癌早期占多数,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易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
逆癌酮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秦建军, 周清华, 袁淑兰, 王艳萍, 陈晓禾, 何金涛, 刘伦旭
2004, 31(4): 217-219. doi:
摘要:
目的:研究逆癌酮诱导A549人肺腺癌细胞系和PLA-801D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凋亡及其抗癌作用机理。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逆癌酮作用于肺癌细胞,绘制生长曲线,作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行光镜和流式细胞术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应用逆癌酮后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克隆形成能力降低,流式细胞分析表明,应用逆癌酮后,肺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P<0.01),其bax、Fas的表达被上调;bcl-2的表达被下调(P<0.01);c-myc、TGFβR1的表达也被上调(P<0.01)。结论:逆癌酮对A549细胞和PLA-801D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熏并通过上调bax、Fas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11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张凤仙, 王存义, 岳彩霞, 王年丑, 戴林, 施凤英, 刘改梅
2004, 31(4): 220-222.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与预后。方法:11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中9例行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切除,2例行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11例患者经随访2~8年均健在。结果:病理特点为子宫均匀增大,肿物多位于子宫后壁近宫底处,切面实性呈灰白或灰黄色,质地糟脆,有时见微小囊腔。镜下:瘤细胞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螺旋小血管多见,瘤细胞呈舌状侵及肌层或有多个浸润灶,与周围平滑肌束无移行,肿瘤组织中缺乏腺体成分。11例中1例伴上皮样性索分化,1例伴平滑肌分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对Vimentin、SMA、Desmin、KP-1、ER、PR均有表达。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具有多样性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术前诊刮及术中冰冻可提高诊断率。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结合术后放疗和孕激素治疗可以减少复发,本病预后较好。
86例心脏粘液瘤的外科治疗
陈仕林, 梅举, 徐志云, 张宝仁, 朱家麟, 郝家骅
2004, 31(4): 223-224,227. doi:
摘要:
目的:总结86例心脏粘液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心脏粘液瘤病例手术资料,左房粘液瘤58例,右房粘液瘤28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结果:86例均痊愈出院,同期行三尖瓣成形14例,三尖瓣与二尖瓣成形4例,二尖瓣置换4例。结论:术中应注意麻醉诱导与插管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径路,防止瘤体破碎、脱落造成栓塞,切除粘液瘤要彻底。
56例早期周围型肺癌胸腔镜诊断和治疗经验
刘彦国, 王俊, 刘军, 李剑锋, 赵辉, 李运, 张国良
2004, 31(4): 225-22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992年11月至2003年2月经胸腔镜诊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56例,其中术前首诊为良性病变者20例(35.7%),经胸腔镜手术行肺叶切除术46例,楔形切除术8例,肺段切除术2例。结果:56例中2例转开胸手术,其余手术均顺利完成;肿瘤确诊率100%,显著高于术前的64.3%,P<0.01。其中4例术后病理分期上升为Ⅱ期(T1N1M02例,T2N1M02例)。肿瘤的手术切除率100%。结论:胸腔镜技术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病理分期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41例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连伟, 任祖渊, 苏长保, 王任直
2004, 31(4): 228-231. doi:
摘要:
目的:分析和讨论垂体Rathke(拉克氏)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Rathke囊肿的病例,男性16例,女性25例;年龄13~67岁,平均32.8岁,平均病程为20.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头痛26例(63.4%)、垂体功能紊乱23例(56.1%)、视功能障碍13例(31.7%),CT及MRI检查发现鞍区囊性肿物。39例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2例采用开颅手术,切除部分囊壁,敞开囊腔,清除囊肿内容物。结果:术前正确诊断为垂体Rathke囊肿的仅为7例,术后随诊3个月至8年,头痛患者的症状全部缓解,垂体功能紊乱患者(13/23)56.5%得到改善,视功能障碍患者(10/13)76.9%得到改善。41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发。结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MRI检查信号呈多样性,无特异性。经口鼻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明确诊断,缓解症状,患者预后良好,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
胃癌 癌周淋巴结 网膜及腹膜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分布的研究
宋振川, 李勇, 王力利, 王贵英, 范立侨, 赵群, 刘羽, 郝英杰
2004, 31(4): 232-234. doi: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周正常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以探讨胃癌局部及全身的免疫状况。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癌周正常胃粘膜、胃周淋巴结、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外周血的CD4+、CD8+及NK细胞的含量。取22例良性疾病患者的胃粘膜和外周血做对照。结果:CD4+、CD8+、NK细胞计数在胃癌组织和胃周淋巴结中最高,均高于癌周正常胃粘膜、大网膜、小网膜、腹膜及外周血(P<0.05),但癌组织的CD4+/CD8+比值低于淋巴结和大网膜(P<0.05);良性疾病对照组的胃粘膜、外周血CD4+、CD8+、NK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均高于胃癌患者(P<0.01)。结论:胃癌患者局部及全身的免疫功能均低于对照组;胃癌组织内CD4+、CD8+、NK细胞较癌周正常胃粘膜、大网膜、小网膜、腹膜高聚集,但免疫功能呈现低下和抑制状态。
抗VEGF抗体及抗KDR抗体对人胃癌生长的抑制作用
潘立峰, 王丽华, 赵志荣
2004, 31(4): 235-237. doi:
摘要:
目的:观察抗VEGF及抗KDR抗体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1)将不同浓度的抗VEGF及抗KDR抗体分别加入胃癌BGC-823细胞,培养5天后测细胞活性(MTT法)。2)采用原位种植裸鼠模型,观察抗VEGF抗体及抗KDR抗体的作用。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抗VEGF组,抗KDR组及抗VEGF+抗KDR组。自肿瘤种植后第7天起,经腹腔注射连续给药8周,每周2次,第10周末处死裸鼠,测定肿瘤重量和肝转移状况,计数微血管密度。结果:1)抗VEGF抗体和抗KDR抗体浓度由高至低对BGC-82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弱。2)抗VEGF抗体和抗KDR抗体对原位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两者合用时作用更明显;对照组肝转移率80.0%,而抗VEGF组、抗KDR组和二者合用组分别为16.7%、25.0%、0,与对照组相比其它3组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为低。结论:通过中和VEGF抗体和封闭KDR受体抑制血管形成,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力尔凡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宋启斌, 胡德胜, 周晓艺, 王兆华, 付小玉
2004, 31(4): 238-239. doi:
摘要:
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远处转移是提高治疗鼻咽癌疗效的关键。
力尔凡与IL-2联合胸腔内给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
张清媛, 孟雪凤, 马文杰, 康欣梅
2004, 31(4): 240-241. doi:
摘要: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预后较差。采用胸腔局部化疗配合全身化疗,虽然可以提高疗效,但由于不良反应大,很多患者不能耐受。
99mTc-MIBI和201Tl双核素显像对周围型孤立性肺部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闻胜兰, 应可净, 张大平, 楼岑
2004, 31(4): 242-243. doi:
摘要:
本研究应用99mTc-MIBI和201Tl对肺部病灶行SPELT断层显像,以病灶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肺组织的摄取比值及储留指数为定量参数,判定其良恶性,并与组织病理结果相对照,现报道如下。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张辉
2004, 31(4): 244-247. doi:
摘要:
近年来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的发病逐年上升,BAC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生长于远端细支气管和肺泡,占全部原发性肺癌的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