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35卷  第5期

显示方式:
4329例手术后食管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刘巍, 郝希山, 晋颖, 李海欣, 宋丽楠, 王士杰, 王培忠, 陈勇, 范倩, 关丽云, 平育敏, 孟宪利, 王瑞, 刘俊锋, 王小玲
2008, 35(5): 241-244. doi:
摘要:
目的: 了解食管癌在河北省南部地区的发病情况,探究其发生发展现状。 方法: 选取1996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共4329例,收集其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十年来平均发病年龄有上升的趋势(P<0.05)。鳞癌构成比有下降趋势(P<0.05),小细胞癌构成比有增多趋势(P<0.05)。临床分期Ⅱ期患者构成比下降(P<0.05),而Ⅳ期患者构成比增加(P<0.05)。上、中、下段各发病部位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期构成比及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本地区食管癌患者就诊偏晚,鳞癌构成比下降,小细胞癌构成比上升,而腺癌由于发病率较低,10年来构成比未见明显上升趋势。
乳腺骨肉瘤1例
董俊峰, 何静华, 杨德辰, 任化云, 赵建新, 黄骅市
2008, 35(5): 244-244. doi:
摘要:
患者,女性,69岁,因发现右乳肿物20余天于2006年4月19日入院。
乳管镜在多孔乳头溢液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汪立今, 杨绍时, 谢宝玖, 高洁, 陈剑秋
2008, 35(5): 245-248.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乳管镜在双侧多孔乳头溢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9例双侧多孔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肿瘤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积乳症、乳管扩张症、闭塞性乳管炎患者给予经乳管镜介入治疗。 结果: 29例(79孔乳管)中,乳管内肿瘤者11例(乳管),占病例总数的(占所检乳管数)37.93%(13.92%),血性溢液11例中乳管内肿瘤9例,非血性溢液18例中乳管内肿瘤2例;切除病灶准确率100%,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88.89%。 结论: 乳管镜检查有其直观性,术前定位准确,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或切除范围过大;多数患者或乳管,尤其积乳症、闭塞性乳管炎及乳管扩张症的患者或乳管,经过经乳管镜冲洗及介入治疗可达到彻底治愈。
罕见右肾滑膜肉瘤1例
张路, 胡国清, 胡广原, 赵荆, 万婕
2008, 35(5): 248-248. doi:
摘要:
滑膜肉瘤多见于青少年,85%~95%发生于四肢。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48例临床分析
胡小青, 喻晓洁, 罗兵, 万建萍
2008, 35(5): 249-251.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 方法: 系统回顾自199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8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和同期子宫内膜样腺癌6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8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和同期60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4.1岁和51.7岁,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转移率、肌层浸润率均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48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均手术治疗,术后未辅助治疗10例,辅助化疗14例,辅助放疗13例,术后孕激素治疗2例,化疗联合放疗6例,化疗联合孕激素治疗1例,放疗联合孕激素治疗2例。 结论: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较低,年龄较子宫内膜样腺癌大,易发生早期转移,预后较差。治疗宜采取全面的分期手术联合放化疗。
淋巴结转移数对食管癌预后和国际TNM分期的影响
张合林, 何明, 张方林, 孟宪利, 白世祥, 平育敏, 杜喜群
2008, 35(5): 252-255.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数对食管癌患者预后和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标准的影响。 方法: 以1146例10年以上的资料完整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调查资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描述生存过程。以转移淋巴结数1枚和≥2枚的不同,对受区域淋巴结转移影响的Ⅱ、Ⅲ期的食管癌以新的标准进行TNM分期:Ⅱa期(T2N0M0和T3N0M0)、Ⅱb期(T1N1M0和T2N1(1)M0)、Ⅲa期(T2N1(2)M0和T3N1(1)M0)和Ⅲb期(T3N1(2)M0和T4N-M0)。 结果: ①114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380例,转移率33.16%(380/1146);共清除淋巴结4270枚,其中转移807枚,总转移度18.9%(807/4270)。②0、1和≥2枚转移淋巴结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9%,33.38%和9.35%;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③1和≥2枚转移淋巴结的T2N1M0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49%和24.12%;1和≥2枚转移淋巴结的T3N1M0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1.16%和6.77%;组成间的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P<0.001)、并且T2N1M0期和T3N1M0期的生存率有交叉现象。④新分法Ⅱa期,Ⅱb期,Ⅲa期和Ⅲb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06%,42.15%,28.57%和8.52%,各期之间的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淋巴结转移数明显影响着食管癌的预后,以0、1和≥2枚转移淋巴结分三个级别较为适宜,能够准确地反映淋巴结转移数和预后的关系;基于淋巴结转移数的新法分期标准(0期、Ⅰ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和Ⅳ期)能更好地反映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变化;本研究结果为食管癌TNM分期标准提供了修订依据。
胸段食管癌临床分期与病理TNM分期对比研究
祝淑钗, 沈文斌, 李娟, 苏景伟, 王玉祥, 李任
2008, 35(5): 256-258,268.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并结合病理TNM分期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 58例可切除胸段食管癌,术前行钡餐造影、胸部CT扫描和腹部超声波检查,根治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病理TNM分期:Ⅱa期28例占48.3%,Ⅱb期2例占3.4%,Ⅲ期27例占46.6%,Ⅳ期1例占1.7%。术前临床分期:Ⅱ期27例占46.6%,Ⅲ期28例占48.3%,Ⅳ期3例占5.2%。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统计两种分期的相关性和符合性。 结果: 术后病理T分期与术前临床T分期的相关性不明显r=0.233,P=0.079;而术后病理N分期与术前临床N分期具有显著性相关r=0.285,P=0.030;病理TNM和临床TNM分期有显著性相关r=0.289,P=0.028。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者30例占51.7%,术前CT片淋巴结肿大者33例占56.9%,二者具有显著性相关r=0.388,P=0.003。病理TNM分期和临床TNM分期均呈现分期越晚转移淋巴结个数越多,同样钡餐造影的病变长度也随期别越晚,病变长度越长,且有统计学意义。临床T分期与CT片显示的肿大淋巴结个数和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个数均具有显著性相关r=0.289,P=0.028和r=0.298,P=0.023,然而病理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并未显示相关性。 结论: 两种分期系统有一定相关性和符合率,但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病变局部T分期在早期病例的符合率较差,内窥镜超声介入可能会有所帮助。
32例双原发肺癌的临床分析
王晟广, 王长利
2008, 35(5): 259-261.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双原发肺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手段。 方法: 对32例双原发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全组32例,其中同时性16例,异时性16例,占同期外科治疗人数的1.13%。同时性双原发肺癌(sDPLC)行肺叶切除10例,肺叶切除+局部切除6例。异时性双原发肺癌(mDPLC)第一原发肺癌行手术治疗分别为肺叶切除14例,袖状切除2例。第二原发肺癌行手术治疗分别为肺叶切除13例,局部切除3例。sDPLC术后五年生存率为16.9%,mDPLC组以首发癌计算,五年生存率为62.9%,再发癌五年生存率为32.3%。组中行肺叶切除者与肺叶+局部切除者5年生存率为分别为46.6%,25.0%。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12%。 结论: 手术切除为多原发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保证肺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行肺叶切除,无论何种术式必须清扫淋巴结。
肝脏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周庆菲, 林小军, 崔伯康, 周臻涛
2008, 35(5): 262-264. doi:
摘要: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中枢性(cPNET)和外周性(pPNET)两类。
人胰腺癌胰液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朱峰, 吕顺莉, 高军, 龚燕芳, 李兆申
2008, 35(5): 265-268. doi:
摘要: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人胰腺癌患者胰液蛋白质表达。 方法: 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放置鼻胰管引流收集患者胰液,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5例胰腺癌、6例慢性胰腺炎和3例胆总管结石等量混合胰液(200μg)的总蛋白质,用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质谱仪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 结果: 1)经ERCP留置鼻胰管成功收集胰液标本,胰液量约为35~200ml,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为0.8~4.6μg/μl。同一胰液标本(200μg)的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5例胰腺癌、6例慢性胰腺炎和3例胆总管结石等量混合胰液自身比较后可重复的蛋白质点均在75%以上。2)对图像分析软件识别的9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鉴定出胰腺癌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 结论: 人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和胆总管结石患者胰液的蛋白质谱存在一定的差异。
B-myb C-myc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吴飞翔, 曹骥, 赵荫农, 苏建家, 杨春, 陈军, 刘剑勇, 欧超
2008, 35(5): 269-271,276. doi:
摘要:
目的: 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 结果: B-myb、C-myc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67%和5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67%和35.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my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个数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C-my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分化程度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B-myb与C-my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正相关。 结论: B-myb及C-myc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生长因子与晚期卵巢浆液性癌腹膜播散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佟晓光, 徐惠绵, 刘云鹏, 侯科佐
2008, 35(5): 272-276.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HIF-1α、VEGF、bFGF及MVD在晚期卵巢浆液性癌腹水形成和腹膜播散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EGF、bFGF、CD34蛋白在31例人晚期卵巢浆液性癌原发灶、腹水沉渣和腹腔转移灶中的表达,分析上述四种因子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HIF-1α、VEGF蛋白在31例晚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原发灶、转移灶中的表达高于腹水中的表达(P<0.05),bFGF在31例晚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原发灶、转移灶和腹水中均高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残留病灶大小、HIF-1α、VEGF、bFGF及MVD表达与晚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复发或转移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0.05)。Cox模型分析,VEGF及MVD是晚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 HIF-1α、VEGF和bFGF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腹水形成和腹膜转移中有重要的作用,VEGF及MVD是晚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S100A9 Galectin7在同时放化疗敏感性不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朱红, 曾亮, 涂青松, 肖自强
2008, 35(5): 277-280,289. doi:
摘要:
目的: 观察S100A9和Galectin7在同时放化疗敏感性不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宫颈癌同时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方法: 收集进行治疗前中晚期宫颈癌组织标本,病理诊断均为中分化鳞癌,放化疗后根据WHO实体瘤疗效判断标准,将收集的宫颈癌组织标本分为高敏感组和低敏感组。提取组织总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分别应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蛋白的表达。 结果: 筛选得到在同时放化疗敏感性不同宫颈癌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S100A9和Galectin7,它们在高敏感组中的表达均高于低敏感组。WesternBlot检测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100A9在高敏感组中的表达强度和表达率(88.3%,53/60)均显著高于低敏感组(28.6%,10/35),Galectin7在高敏感组中的表达强度及表达率(91.7%,55/60)显著高于低敏感组(40%,1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S100A9和Galectin7的表达与宫颈癌同时放化疗敏感性有关,可能作为同时放化疗敏感性预测的标志物。
内皮抑素和多西环素抑制黑色素瘤血管生成和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齐丽莎, 张诗武, 孙保存, 张丹芳, 殷晓进, 王森
2008, 35(5): 281-284.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和多西环素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C57/BL6小鼠57只,进行小鼠B16黑色素瘤动物实验,将小鼠分多西环素组(D)、多西环素加内皮抑素组(DE)、内皮抑素组(E)和空白对照组(C)4组,给予内皮抑素和多西环素处理,取瘤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各组坏死率、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异。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 结果: 三个药物处理组MVD数量均较对照组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88,P<0.05),表明多西环素和内皮抑素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由于多西环素和内皮抑素减少了肿瘤血供进而抑制瘤细胞增殖、促进其坏死,三个处理组瘤细胞坏死率均较对照组高,其中多西环素加内皮抑素组(DE)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9,P<0.05),PCNA在各处理组的表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729,P<0.05)。 结论: 多西环素和内皮抑素联合使用,影响黑色素瘤组织PCNA的表达和微血管生成,明显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重组人热休克蛋白70-抗原肽复合物对肿瘤的免疫治疗作用研究
马杰, 蒋春晓, 焦平, 陈月, 耿学军, 颜炜群
2008, 35(5): 285-289. doi:
摘要:
目的: 使用以毕赤酵母X-33为宿主菌,重组表达制备的rhHSP70与合成的HER2/neu抗原肽体外结合形成复合物,探讨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有效性。 方法: 在ADP存在的条件下,将rhHSP70与纯化的HER2/neu抗原肽体外非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分次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POT和颗粒酶释放法,检测该复合物诱导特异性CTL的能力。通过检测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情况和肿瘤的组织切片,来观测该复合物对小鼠乳腺癌的免疫治疗作用。 结果: rhHSP70-HER2/neu抗原肽复合物免疫小鼠后,可以增加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诱导出肿瘤特异性CTL,并对小鼠的乳腺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结论: 在毕赤酵母中重组表达的rhHSP70可以在体外与一定的抗原肽非共价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较强的诱导特异性CTL的能力,可对实验鼠的乳腺癌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
CDA-2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贾晋萍, 钟雪云, 林琛莅
2008, 35(5): 290-292.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尿多酸肽(CDA-2)对EAC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自分泌的影响。 方法: 应用MTT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CDA-2对EA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分化;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自分泌雌二醇(E2)、孕酮(P)。 结果: CDA-2使EAC细胞增殖与集落形成均明显受到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CDA-2处理72h后:EAC出现细胞分化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显示ER、PR表达阴性。EAC细胞无自分泌E2、P。 结论: CDA-2不仅能抑制子宫内膜癌EAC细胞增殖,而且能诱导EAC细胞分化。
肿瘤休眠与血管新生
张瑜, 车国卫
2008, 35(5): 293-296. doi:
摘要:
肿瘤休眠是指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而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存在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是恶性肿瘤难以彻底根治的根源之一。现在研究表明血管新生与肿瘤演进密切相关。本文从血管新生与肿瘤休眠的关系,肿瘤休眠模型的建立,肿瘤休眠的研究方法,休眠标志物的检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阐明血管生成与肿瘤休眠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抗血管生成疗法治疗肿瘤提供有益的线索。
副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研究进展
丛昌盛, 袁双虎, 高东伟, 于甬华
2008, 35(5): 297-299. doi:
摘要:
副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极为罕见,发病机理不明,神经内分泌颗粒的存在提示其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也有报道与副涎腺的存在有关,部分基础研究显示其可能来源于多能干细胞。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鼻腔和眼科症状为主,诊断主要取决于组织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结果,以及电镜下超微结构特征。病理学方面需与低分化鳞癌、黑色素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胶质瘤等相鉴别。治疗并无统一方案,目前综合治疗具有明显疗效。肿瘤易复发,预后较差,综合治疗方案的成熟有利于改善预后。
肝原发性腺鳞癌1例
高春涛, 李强
2008, 35(5): 300-300. doi:
摘要:
肝原发性腺鳞癌非常罕见,国内外报道例数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