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第35卷  第9期

显示方式: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与化疗疗效关系
黄承锁, 王哲海, 陈阵
2008, 35(9): 481-484. doi:
摘要:
目的: 评价NP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CIL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128例Ⅰ~Ⅳ期NSCLC患者采用NP化疗方案:顺铂35mg/m2,静脉滴注,第1,2天;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每21天为1周期。根据CIL程度进行分组:无CIL的患者为A组;轻度CIL(GⅠ~Ⅱ)为B组;重度CIL(GⅢ~Ⅳ)为C组。主要研究目的为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和疾病进展时间(TTP)。 结果: 共有128例患者入组。A、B、C三组RR率分别为30.8%,56.8%和71.4%,P=0.010,出现CIL的患者RR率明显增高。DCR率分别为61.5%,83.8%和92.9%,P=0.009,CIL患者DCR率也明显提高。中位TTP分别为150天(95%CI:91~209),189天(95%CI:181~197)和207天(95%CI:172~242),P=0.009,CIL患者TTP明显延长。CIL持续至少10天的患者TTP延长明显,P=0.0213。轻度CIL伴ECOG0的患者TTP也明显延长,P=0.0412。 结论: CIL与NP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RR和TTP有关,随CIL的出现患者RR率提高,TTP延长,尤其是轻度CIL伴ECOG0和CIL持续10天以上的患者。因此,CIL可以作为反映药物活性和预测化疗疗效的指标。
肺腺癌和鳞癌FDG摄取与临床分期关系研究
李明焕, 于金明, 刘宁波, 张品良, 付政, 杨国仁
2008, 35(9): 485-487. doi:
摘要:
目的: 对比肺腺癌和鳞癌FDG-PET/CT显像,研究肺腺、鳞癌的原发灶FDG摄取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4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拟诊肺癌患者中,并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腺癌患者94例和鳞癌患者65例,比较二者原发灶大小(最大径表示)和FDG摄取(SUVmax)的差异,再进一步按照不同分期分组,分析腺、鳞癌原发灶FDG摄取与肿瘤大小以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鳞癌原发灶的最大径大于腺癌(3.87±1.83cmVs3.08±1.56cm,P=0.004);鳞癌原发灶的SUVmax也大于腺癌(11.32±5.59Vs9.22±4.73,P=0.012),鳞癌和腺癌的大小都与SUVmax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587,0.652;P均=0.000),腺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有显著性差异(P=0.000),而鳞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无显著性差异(P=0.662),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腺癌的SUVmax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420,P=0.000),鳞癌SUVmax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r=0.083,P=0.509)。 结论: 肺癌FDG摄取受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的影响,肺腺癌的FDG摄取与临床分期正相关而肺鳞癌的FDG摄取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45例晚期胸腺癌的临床分析
樊锐太, 王敬敏, 张洪志, 郭艳娜, 顾浩
2008, 35(9): 488-490,493.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胸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3年8月45例晚期胸腺癌患者,其中男33例,女12例,中位年龄为49岁。按Masaoka标准进行分期:Ⅲ期29例,Ⅳ期16例(Ⅵa期13例,Ⅵb期3例)。并根据WHO(2004)分类标准对肿瘤进行分类,其中低度恶性25例,高度恶性20例。所有病人均接受手术或SCT引导下穿刺病理活检,其中完全手术切除5例,不完全切除21例,仅做活检19例。42例患者接受放射治疗,中位剂量为60Gy。37例为常规放射治疗,照射范围分为局部照射(14例)和扩大照射(23例)。局部照射指瘤床边缘外放1~2cm2(术前影像为准),扩大照射包括全纵隔全心包照射(加或不加锁骨上区预防照射)。5例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1例患者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化疗药物包括顺铂,VP-16,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紫杉醇等。 结果: 随访率为95.6%,中位随访时间为59个月。总体三年生存率为57.8%,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通过单因素分析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影响其预后。完全手术切除与非完全手术切除(包括活检)的三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5.0%。放疗患者中常规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三年生存率59.5%、80%,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患者中化疗组与非化疗组的三年生存率分别为64.5%、42.9%,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Ⅳ期患者,有统计学意义,化疗也影响其预后。 结论: Ⅲ、Ⅳ期胸腺癌患者应尽可能做局部完全手术切除,并行常规术后放射治疗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必要时结合化学药物治疗。对于Ⅳ期患者,应结合化学药物治疗。
计算机辅助检测在乳腺癌X线检测中的价值
张小梅, 叶兆祥, 赵玉梅, 肖建宇, 王盈, 康雁
2008, 35(9): 491-493. doi:
摘要: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软件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中对乳腺癌检出的价值。 方法: 收集226例2004年12月~2005年5月期间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乳腺癌的全数字化乳腺X摄影图像,采用CAD软件独立检测、初级放射科医生应用CAD软件前、后分别检测及1名有经验放射科医生独立检测四种方法分别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CAD软件和初级放射科医生独立对乳腺癌、肿块(masses,MA)及微钙化(microcalcifications,MC)的检出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61,P=0.5063,P=0.4215)。2)CAD独立检测与有经验放射科医生独立检测对乳腺癌、MA及MC的检出率差别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0,P=0.0000,P=0.0002)。3)联合应用CAD软件后,初级放射科医生对乳腺癌、MA及MC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1,P=0.0000,P=0.0001),且MC的检出率提高比MA检出率提高明显(MC,由80.23%提高到98.84%;MA,由85.65%提高到96.76%)。4)初级放射科医生应用CAD软件后与1名有经验放射科医生独立对乳腺癌、MA及MC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536,P=0.0921,P=0.3159)。 结论: CAD软件可以协助初级放射科医生提高乳腺癌检出率。
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附59例报告)
刘翔, 高明
2008, 35(9): 494-496. doi:
摘要:
目的: 观察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远期预后,并探讨其治疗。 方法: 1970-1987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9例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20岁),其中行腺叶切除术12例、患侧腺叶切除加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除术8例、腺叶切除加颈淋巴结清除术39例。术后均行内分泌治疗。 结果: 术后随访20年,20年生存率为91.53%。34例患者(57.63%)发生颈淋巴结转移,12例(20.34%)术后肿瘤复发。肿瘤侵犯被膜、双侧腺体受累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术后肿瘤复发,年龄≤15岁者易发生术后肿瘤复发。cN0患者中甲状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清除术相比、cN+患者中功能性与根治性颈淋巴结清除术相比,术后肿瘤复发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治疗应分层细化和注重保护功能。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任丽, 陈瑛, 李丁
2008, 35(9): 497-498,504.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寻找新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方法: 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术前外周血标本进行研究,以20例健康女性外周血标本作对照,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方法,定量检测IGF-1在血清中的含量。 结果: 对照组、乳腺良性病变组、乳腺癌组血清IGF-1值分别为136.50(63.07~190.23)ng/ml、60.02(20.46~151.20)ng/ml、165.50(76.89~584.18)ng/ml,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乳腺良性病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组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血清IGF-1值分别为156.62(76.89~248.20)ng/ml、250.18(135.78~584.18)ng/ml;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IGF-1值分别为224.87(103.28~584.18)ng/ml、139.78(76.89~243.68)ng/ml;IGF-1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在乳腺癌组中雌激素受体阳性、阴性患者中血清IGF-1值分别为239.78(135.78~533.21)ng/ml、154.37(76.89~584.18)ng/ml,IGF-1水平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IGF-1的定量检测可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IGF-1有望成为乳腺癌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高聚生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
张敏, 王杰, 刘慧慧, 宁莲
2008, 35(9): 499-500. doi:
摘要:
恶性胸腔积液系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或胸膜本身恶性肿瘤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是癌症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消除恶性胸腔积液可以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 高聚生(SEC)是新型的抗肿瘤生物反应调节剂, 上市10年来, 在临床上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8月,我科收治102 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其中单用高聚生胸腔内注射35 例,单用顺铂胸腔内注射34 例, 高聚生联用顺铂胸腔内注射33 例,现将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三阴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杨德宏, 刘红, 赵晶
2008, 35(9): 501-504.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 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2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可手术乳腺癌509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er-2、ER、PR蛋白表达并分为两组,一组为三阴型(Triple-Negative)即Her-2(-),ER(-),PR(-),另一组为非三阴型乳腺癌。比较三阴型和非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乳腺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 结果: 21.4%(109/509)的病例为三阴型乳腺癌,其髓样癌、组织学Ⅲ级的比例以及复发转移率高于非三阴型乳腺癌(P<0.05)。三阴型乳腺癌和非三阴型乳腺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9%和87.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 结论: 三阴型乳腺癌比非三阴型乳腺癌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临床预后差。
非小细胞肺癌术中外周血CEA mRNA的检测及意义
汪国文, 王祖义, 刘学刚, 唐震, 刘以尧, 李小军, 周晓, 贡会源
2008, 35(9): 505-507.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影响。 方法: 对70例NSCLC患者、18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于手术开始时、结扎肺静脉时和结扎肺静脉后1小时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chip)方法对外周血CEA mRNA进行检测。 结果: CEA mRNA检测阳性率在手术开始时、结扎肺静脉时和结扎肺静脉后1小时的CEA m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62.8%和57.1%;经χ2检验,手术开始时和结扎肺静脉时阳性率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7.114,Plt;0.05);结扎肺静脉后1小时阳性率高于手术开始时,结扎肺静脉时阳性率高于结扎肺静脉后1小时,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手术操作会促进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先结扎并尽早结扎肺静脉可能会减少术中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数。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目的影响及意义
卢晓婷, 刘俊田, 任秀宝, 李慧, 于津浦
2008, 35(9): 508-511.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外周血中Treg(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采集5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第10天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以及CD3+、CD4+、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ELL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4、IL-10、TGF-β1和IFN-γ的表达水平。 结果: 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百分比(4.75±1.60)%较化疗前(5.59±1.81)%减少(Plt;0.05),且与淋巴结有无转移、转移数量以及绝经状态无关(P>0.05)。化疗前后CD3+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64.690±7.469)%,(64.357±9.356)%(<0.05)。化疗前后CD4+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38.048±10.671)%,(36.536±9.664)%(Pgt;0.05)。化疗后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28.129±10.900)%较化疗前(24.876±6.631)%升高(Plt;0.05)。化疗后CD4+/CD8+(1.506±0.691)较化疗前(1.680±0.704)降低(Plt;0.05)。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IL-4、IL-10、TGF-β1浓度较化疗前降低,而IFN-γ浓度增高(P<0.05)。化疗前后Treg细胞比例变化与细胞因子IL-4、IL-10、TGF-β1和IFN-γ浓度变化无关(P>0.05)。 结论: 化疗可使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榄香烯乳持续高热低渗腹腔灌注兔实验研究
谭诗生, 谢娟, 李杭
2008, 35(9): 512-515.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联合持续高热低渗腹腔灌注化疗(CHHPP)的可行性。 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1组(榄香烯乳-CHHPP组),A2组(顺铂-CHHPP组),A3组(顺铂联合榄香烯乳-CHHPP组),A4组(单纯CHHPP组)。检测兔实验前后(第8天)血常规、肝肾功能,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细胞,并在实验后第8天处死所有实验兔以观察其腹壁吻合口愈合和腹腔粘连情况,并取兔肝脏、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 1)实验后A1组外周血WBC比实验前升高(P<0.05),并明显高于实验后A2组和A4组WBC(P<0.01)。而A2组WBC在实验后明显降低(P<0.01),并明显低于实验后A1、A3和A4组WBC(P<0.01)。2)实验后4组兔球蛋白GLB均增高(P<0.01),白蛋白ALB均降低(P<0.05)。实验后A2组谷丙转氨酶AST明显高于A1组和A4组(P均lt;0.01)。3)A2、A3组BUN均高于A4组(P<0.01,P<0.05)。4)实验后A2组CD4、CD8大幅度下降(P<0.01),并明显低于A1、A2、A3组值(P<0.01)。5)病理变化:各组兔病理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但2例A3组兔出现了较明显的肝细胞亚大块和大块坏死。 结论: 本组实验中榄香烯乳联合持续高热低渗腹腔灌注化疗对兔机体无明显毒副反应,榄香烯乳可减轻CHHPP对兔机体的损害。
肺淋巴瘤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瘤1例
司明远
2008, 35(9): 515-515. doi:
摘要:
患者, 女性, 75 岁, 咳嗽、咳痰3 个月, 伴乏力、低热, 外院CT 考虑两肺结核, 抗结核病治疗无效。于2007 年5 月以“肺炎? 间质性病变? 结核? 肿瘤待排”入院。经多次痰及支气管镜刷检液查结核菌均为阴性, 脱落细胞学检查阴性, 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改善, 痰培养及血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复查CT: 两肺见多发性结节状阴影, 左下肺示类圆形、高密度光影及支气管充气征。
EGF偶联白蛋白靶向纳米载体在荷瘤裸鼠体内分布的研究
王树斌, 袁飞, 彭志平, 李少林, 孙世良, 罗弋, 宋琳
2008, 35(9): 516-519. doi: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EGF-BSA靶向纳米载体在荷人乳腺癌SK-BR3裸鼠体内的分布。 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化学交联方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纳米载体,经过羧和反应将与白蛋白纳米载体表面的活性氨基与EGF进行偶联反应,制备EGF偶联白蛋白纳米载体。在裸鼠体内进行荷人乳腺癌实验,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125I-BSA非纳米载体组(直接在BSA上标记125I),125I-EGF-BSA靶向纳米载体组和125I-BSA纳米载体组,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织的放射分布。 结果: 125I-EGF-BSA靶向纳米载体的瘤/血比值和瘤/肌肉比值明显高于其它两个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I-EGF-BSA靶向纳米载体在荷瘤裸鼠体内的放射性瘤/血比值和瘤/肌肉比值随时间逐渐升高,在2h达峰值,后略有下降。做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125I-EGF-BSA靶向纳米载体的放射性瘤/血比值和瘤/肌肉比值均高于其他两个给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I-EGF-BSA靶向纳米载体在肝、脾、肺等器官分布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25I-EGF-BSA靶向纳米载体对裸鼠体内的人乳腺癌SK-BR3肿瘤具有明显的靶向性,而肝、脾、肺等器官的分布少。
GRP78在三种不同乳腺癌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刘荣华, 王世宣, 马湘一, 罗丹枫, 卢运萍, 马丁
2008, 35(9): 520-522.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在高低转移对的乳腺癌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GRP78在三种不同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435S和MCF-7)的mRNA蛋白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情况。 结果: GRP78 mRNA和蛋白在(MDA-MB-231细胞的表达最高,其次为(MDA-MB-435S,在MCF-7的表达最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GRP78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浆,在细胞膜以及细胞核内也有少量的表达。 结论: GRP78是乳腺癌的一个促癌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作为抗乳腺腺癌治疗的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脱落酸诱导Tca8113细胞株的动物实验研究
赵洪伟, 李龙江, 潘剑, 韩波, 夏辉, 温玉明
2008, 35(9): 523-526. doi:
摘要:
目的: 检测不同剂量的植物激素脱落酸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细胞凋亡的体内诱导。 方法: 通过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建立裸鼠移植瘤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0.5mmol/L和1mmol/L)局部肿瘤内直接注射脱落酸。检测其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HE组织学观察和Caspase-3 mRNA原位杂交检测。 结果: 实验组移植瘤组织中癌细胞密度减少,细胞皱缩,胞浆红染,癌组织分化渐成熟,出现角化细胞,有角化珠形成趋势;间质结缔组织增多,淋巴细胞浸润。对照组瘤周组织中,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0.5mmol/L和1mmol/L脱落酸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26.7%、36.1%,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脱落酸作用后的瘤重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0.5mmol/L和1mmol/L脱落酸实验组经原位杂交检测Caspase-3 mRNA阳性表达位于胞浆呈棕黄色,部分细胞胞核也呈棕黄色,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7±0.02、0.22±0.02,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移植瘤的胞浆基本上不着色。实验组间与对照组间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也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1)。裸鼠的全身重要脏器(如肺、肾等)无器质性改变。 结论: 脱落酸不仅能抑制人舌癌Tca8113移植瘤的生长,而且还对移植瘤有分化诱导作用,导致Caspase-3的活性增加,促进细胞发生凋亡,为以后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
减毒沙门氏菌靶向携带共表达质粒p53/siRNA-survivin抗前列腺癌的体内研究
邵月婷, 徐德启, 刘亚男, 李晓洁, 邵晨, 李扬, 赵雪俭
2008, 35(9): 527-529,533. doi:
摘要:
目的: 以人减毒沙门氏菌为基因运载体,探讨其携带p53、siRNA-survivin及其共表达质粒p53/siRNA-survivin对肿瘤的靶向性及抗人前列腺癌效应。 方法: 复制裸鼠前列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将已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siRNA-scramble,p53,siRNA-survivin及共表达质粒p53/siRNA-survivin转化到减毒人伤寒沙门菌Ty21a,制备成对应重组减毒沙门菌,通过灌胃及瘤内注射到前列腺癌荷瘤裸鼠体内,观察成瘤时间及瘤块大小;以携有绿色荧光蛋白siRNA-survivin的重组菌作为报告基因,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在肝、脾、肿瘤组织中靶向分布及基因呈递作用;应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治疗后肿瘤组织p53和Survivin基因及蛋白表达。 结果: 各治疗组均较对照组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小,共表达质粒组与单独基因治疗组比较,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抑瘤率高;荷瘤裸鼠肿瘤组织可测及Survivin mRNA表达下降,p53基因表达增强,p53相关基因GRIM-19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FCM检测结果发现,减毒人沙门氏菌可在肝、脾及肿瘤组织中存活及表达,但以肿瘤中绿色荧光聚集明显且维持时间较长,其他脏器仅见极少的绿色荧光。 结论: 人减毒沙门氏菌可作为外源基因载体携带重组质粒,对前列腺癌移植瘤有明显的靶向性,其靶向介导的p53,siRNA-survivin及共表达基因p53/siRNA-survivin,对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有治疗作用,共表达基因较单基因治疗效果好,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CYP17基因多态性与天津汉族女性散发乳腺癌风险关系的研究
张丽娜, 钱碧云, 陈可欣, 顾林
2008, 35(9): 530-533.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CYP17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危险性的关系。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对299例乳腺癌患者和242例正常人的CYP17基因MspA1I多态位点进行检测,确定出CYP17基因的3种基因型,即野生型A1/A1、杂合型A1/A2、突变型A2/A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种基因型的乳腺癌发病风险(OR及调整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 CYP17A1A1、A1A2和A2A2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乳腺癌患者组中分别为15.7%、56.3%和28.1%,对照组中分别为18.2%、51.7%和30.2%;乳腺癌患者组A1、A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8%,56.2%,对照组为44%,56%。CYP17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频率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A1/A2与A1/A1比较、A2/A2与A1/A1比较OR值分别为0.80(95%CI0.50-1.27)、0.93(95%CI0.55-1.56)。分层分析显示携带等位基因A2的绝经后妇女如果初孕年龄≥25岁,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2.41,95%CI1.04-5.62)。多因素分析显示:初潮年龄早(<13岁),初孕年龄晚(≥25岁),末孕年龄晚(≥30岁),良性乳腺疾病史均是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 结论: 整体上CYP17MspA1I多态位点3种基因型的分布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关,但发现初孕年龄≥25岁的携带CYP17A2等位基因型的绝经后妇女易患乳腺癌。
Endostatin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程鑫, 李凯
2008, 35(9): 534-536. doi:
摘要: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肿瘤转移的新策略。Endostatin是1997年O'Reilly等从小鼠血管内皮瘤细胞(EOMA)的培养血清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体内外实验证明,它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生长。但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Endostatin还可直接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Endostatin作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策略,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有关Endostatin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尚不十分明确,现综述近年来有关Endostatin抗肿瘤机制研究的进展。
晚期NSCLC患者的巩固及后续治疗现状
钟润波, 金波, 韩宝惠
2008, 35(9): 537-539. doi:
摘要: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或一线化疗后病灶稳定(SD)的患者继续的维持治疗称之为巩固及后续治疗。对于不可手术的干性ⅢB期(N3,对侧纵隔、肺门淋巴结或同/对侧斜角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放化疗有明显的疗效,而同步放化疗明显优于续贯放化疗,同步放化疗后继续巩固化疗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方法,予标准剂量的2~3个疗程的泰索帝巩固治疗较其它方案更加有优势,而后续是否应该改成生物靶点继续治疗目前还没有定论;对于湿性ⅢB期(恶性胸腔积液)和Ⅳ期患者,在一线治疗结束之后病灶SD立即进入二线治疗,较病灶进展后再接受二线治疗临床获益率明显增高,二线给予小剂量的泰索帝35mg/m2进行巩固治疗2~4个疗程与标准剂量化疗的生存情况类似,但毒副反应更加小;Iressa在获益人群中(东方人,女性,非吸烟,腺癌)一线治疗后作为二线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这是因为可能这些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更加高,然而对于临床工作中不加选择随机入选非靶点人群进行靶向治疗则值得商榷。对于晚期NSCLC患者只有个体化治疗,根据循证医学,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获得最理想的生存时间。
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
邓凤琳, 向清明, 宗阳如
2008, 35(9): 540-540. doi:
摘要:
病例一,患者,女性,17岁右下肢疼痛半年,股骨局部肿块一个月余。CT示:右股骨下段干骺端骨质破坏(图1),以右侧股骨下段骨肿瘤入院,行肿瘤刮除术。术后3个月出现头痛、头昏呕吐,CT示右脑室占位性肿块(图2),脑室肿块切除;病例二,患者,男性,41岁,右小腿疼痛伴局部肿块2个月。X示胫骨中段骨质破坏,边界尚清,行肿块切除后未治疗, 一年内死于肿瘤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