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9卷  第23期

基础研究
新多胺类似物TBP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杨建林, 韩钰, 王凯, 张贺吉, 王艳林
2012, 39(23): 1869-187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01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多胺类似物四丁基丙二胺(tetrabutyl propaneadiamine, TBP)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生长、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Western blot用于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水平, Transwell技术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   结果  TBP有效抑制T24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细胞周期分析显示TBP抑制细胞发生G_1/S期转换, 导致S期细胞比例显著性下降, G_0/G_1期细胞比例升高, 同时出现SubG_1亚凋亡峰。TBP处理后, 细胞呈现典型凋亡现象, 细胞浆中促凋亡蛋白Bax和细胞色素C含量明显升高。   结论  TBP能够抑制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增殖、降低T24细胞迁移能力, 诱导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 活化线粒体相关的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环氧合酶-2基因沉默对食管鳞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影响
庄则豪, 王凤霞, 魏晶晶, 孙静文, 邹方明, 杨立勇
2012, 39(23): 1873-1876.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02
摘要: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环氧合酶-2(COX-2)对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花生四烯酸(AA)代谢酶COX-2和5-脂氧合酶(5-LOX)、其下游产物PGE2和LTB4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寻找低浓度COX-2酶抑制剂引起AA代谢转向5-LOX途径并促进ESCC细胞增殖的解决方案。   方法   设空白对照、脂质体对照、随机序列siRNA和COX-2 siRNA组,筛选高效COX-2 siRNA序列作用于ESCC细胞株TE-1及Eca109,四唑单钠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及蛋白、ELISA法检测PGE2和LTB4,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X-2 siRNA转染后,TE-1及Eca109细胞出现增殖抑制(抑制率分别为45.86%和48.99%,均P < 0.05);COX-2 mRNA、蛋白表达及PGE2下降(P < 0.05),5-LOX表达及LTB4无明显变化(P>0.05);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63.16 %和68.15 %(空白对照组分别为58.93%和33.02%,P < 0.05);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而Caspase-9、Bax表达上调(P < 0.05)。   结论  高效COX-2抑制可以避免COX-2低水平抑制引起的AA向5-LOX途径代谢分流,从而有效实现ESCC细胞增殖抑制。
沙利度胺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及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薛学义, 李晓东, 许宁, 郑清水, 魏勇, 江涛, 黄金杯, 孙雄林
2012, 39(23): 1881-188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04
摘要: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对PC-3细胞中Cx43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前列腺癌PC-3细胞分别给予递增浓度的沙利度胺(0、12.5、25、50、100μg/mL)处理24 h和48 h。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影响, 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RT-PCR法检测Cx43mRNA的表达及Westernblot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   结果   沙利度胺浓度在25~100μg/mL能明显抑制PC-3细胞体外增殖, 随着时间、浓度增加, 抑制率相应升高。不同浓度组沙利度胺处理PC-3细胞24~48 h后, Cx43 mRNA和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5)。   结论  沙利度胺可通过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产生抗肿瘤作用。沙利度胺可上调前列腺癌PC-3细胞Cx43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并可能促进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恢复, 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siRNA干扰沉默Slug基因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生长和侵袭的研究
郭运生, 戚峰, 刘彤
2012, 39(23): 1886-188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05
摘要:
  目的  研究RNA干扰Slug表达对结肠癌细胞HCT 116生长和侵袭的影响, 并探讨Slug对E-钙黏素(E-cadherin)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表达Slug siRNA的3个载体pGenesi-l/Slug siRNA1-3和阴性对照pGenesi-INC分别转染HCT 116细胞, 反转录PCR(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lugmRNA和蛋白的表达。选取干扰效果最强的质粒转染细胞, 采用噻唑蓝(MTT)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 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抑制Slug表达后, E-cadherin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   3条Slug siRNA干扰序列均能有效抑制Slug表达, 其中Slug siRNA3干扰效果最强: 与阴性对照相比,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降了85%和80%。Slug siRNA3组HCT 116细胞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划痕愈合的速度以及侵袭至Matrigel胶上的平均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干扰Slug的表达能够显著上调E-cadherin的表达。   结论  RNA干扰Slug基因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及侵袭, 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herin有关。
肺癌患病风险关键基因筛选
黄东兰, 邹建军, 张积仁, 郑燕芳
2012, 39(23): 1890-189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06
摘要:
  目的  筛选肺癌患病风险相关的关键基因, 为进一步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文献挖掘的方法统计出肺癌患病风险相关基因,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上述基因进行分析。   结果  近10年内的文献共涉及312个基因, 其中不同分级的GO分类762种, KEGG通路81种, 而ln大于0且P值≤0.001的GO分类有70种, KEGG通路8种, 两者主要与细胞生理、代谢、增殖、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MAPK信号通路有关。在线String软件构建的蛋白网络图提示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大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同时发现上述基因中307个可翻译成蛋白并参与网络构建。进一步运用Cytoscape软件将"String"软件所构建的蛋白网络图可视化及量化同时筛选出24个关键基因。   结论  肺癌患病风险相关基因种类繁多, 针对关键基因的大样本跨种族高质量肺癌患病风险临床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临床研究
EMT介导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及其机制研究
王博, 张传平, 张舒, 岳恺, 王旭东
2012, 39(23): 1877-1880,188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03
摘要:
  目的  探讨EMT在口腔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XCR4及EMT相关因子在60例口腔鳞癌中的的表达,应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各指标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CXCR4与EMT相关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   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显示CXCR4、β-catenin、E-cadherin、N-cadherin、Twist、Snail在淋巴结转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CXCR4与分化程度有关,β-catenin与分化程度及T分期有关,E-cadherin与原发部位及分化程度有关,Twist与分化程度有关(P < 0.05)。Spearman分析显示β-catenin的表达与CXCR4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7;Snail、Twist、N-cadherin的表达与CXCR4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6、0.300、0.333(P < 0.05)。   结论   提示EMT在口腔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XCL12/CXCR4生物学轴可能作用于EMT的某个环节,并调控其发生
术前化疗对乳腺癌组织激素受体及耐药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龚建平, 姚宇锋, 唐金海, 秦建伟
2012, 39(23): 1896-189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07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化疗对乳腺癌组织激素受体及耐药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行术前化疗并手术治疗的9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化疗前B超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活检乳腺癌组织以及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PR、P-gp、GST-π、TOPO-Ⅱ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表达差异。   结果   经术前化疗后,ER、PR的阳性表达分别由65.2%、56.5%降为50.0%、52.2%,其中ER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gp、GST-π的表达分别由54.3%、32.6%增高到82.6%、45.7%,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两者共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由化疗前的22例增加为32例,TOPO-Ⅱ的阳性表达则由化疗前的48.9%降为41.3%,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化疗影响乳腺癌组织中激素受体及耐药基因蛋白的表达,监测其表达对于选择药物、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CD133 β-catenin和A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吴雪芳, 刘坤平, 罗枫, 伍世钢, 唐丽娟, 钟雪云
2012, 39(23): 1899-190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08
摘要:
  目的  探讨CD133、β-catenin和APC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三者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结直肠腺瘤、135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D133、β-catenin和APC蛋白的表达; 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  CD133在结直肠癌中阳性率为45.9%, 高于腺瘤(9.5%)及癌旁正常黏膜(0, P < 0.05), 其表达与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结直肠癌组织分级具有相关性(P < 0.05);β-catenin胞质/胞核阳性表达在结直肠癌(93.3%)和腺瘤(85.1%), 高于癌旁正常黏膜(14.8%, P < 0.05), 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在结直肠癌(45.2%)高于腺瘤(4.1%)及癌旁正常黏膜(5.2%, P < 0.05), 且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 < 0.05);APC阳性表达率在癌旁正常黏膜(100%)、腺瘤(90.5%)和结直肠癌(34.8%)呈逐级降低(P < 0.05), 在结直肠癌APC表达缺失组, β-catenin胞质/胞核表达与CD133表达呈正相关(P < 0.05)。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筛选出Dukes分期、β-catenin膜表达缺失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高风险因素及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CD133、β-catenin、APC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CD133表达与β-catenin及APC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三者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乳腺癌CYP1B1的表达对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
任杰, 李迺昶, 李晓蕾, 李会强, 傅正, 朱志峰
2012, 39(23): 1904-190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09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CYP1B1表达与紫杉醇耐药产生的相关性。   方法  以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研究对象, 经TCDD诱导MCF-7表达CYP1B1, 观察CYP1B1表达后对紫杉醇药物的细胞毒效应的影响。将紫杉醇联合CYP1B1的拮抗剂ANF使用, 观察ANF是否可逆转CYP1B1对紫杉醇的耐药作用。采用RT-PCR测定诱导后CYP1B1 mRNA水平, 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和蛋白印迹技术测定诱导后CYP1B1蛋白水平, MTS比色法测定紫杉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强度。   结果  TCDD可诱导MCF-7细胞表达CYP1B1, 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TCDD浓度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 < 0.05);而单独紫杉醇不能诱导MCF-7细胞表达CYP1B1。当MCF-7细胞经TCDD诱导表达CYP1B1后, 紫杉醇浓度在0.01~0.1μg/mL时, 紫杉醇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 <0.05)。使用CYP1B1的特异性拮抗剂ANF后, MCF-7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升高, 细胞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CYP1B1表达后可导致细胞产生对紫杉醇耐药。
直肠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预后意义
王慧妍, 刘艳艳, 祝蕾艳, 王影, 王东亮, 彭士云
2012, 39(23): 1909-191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10
摘要:
  目的  观察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预后意义,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依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 将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338例患者分为两组: A组, 血清白蛋白≤35 g/L; B组, 血清白蛋白 > 35 g/L, 并对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 以比较两组患者间的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肿瘤直径及浸润深度相关(P < 0.05);A组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 < 0.001);并且在多因素分析模型中,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01)。   结论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总生存期的重要指标。
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腺癌与透明细胞癌临床分析
王春延, 高燕, 胡元晶
2012, 39(23): 1912-191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11
摘要: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乳头状浆液性腺癌(UPSC)与透明细胞癌(UCC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04年4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1例UPSC与19例UCCC临床资料。   结果   UPSC完全手术分期24例, 早期(仅Ⅰ期)9例, 晚期(Ⅲ、Ⅳ期)15例。UCCC完全手术分期10例, 早期(仅Ⅰ期)6例, 晚期(Ⅲ、Ⅳ期)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 脉管浸润、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及淋巴结转移者总生存期(OS)较短; 脉管浸润、肌层浸润、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者无病生存期(DFS)较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淋巴结转移、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者的患者OS较短; 脉管浸润、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者的患者DFS较短。   结论  UPSC确诊时多为晚期, 预后差。治疗强调全面手术分期, 脉管浸润、肌层浸润、腹水/腹腔冲洗液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
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判断预后的价值
陈亮, 戴殿禄, 崔国忠, 杨猛, 丁明剑
2012, 39(23): 1916-192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12
摘要: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三阴性乳腺癌、35例癌旁乳腺组织、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Livin的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 建立Cox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   Livi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7.8%, 在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4.3%, 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率为0, 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脉管癌栓及腋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 > 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 Livin蛋白低表达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明显优于Livin蛋白高表达组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临床分期、脉管癌栓及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 仅临床分期及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Livin均被剔除。   结论  Livin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相关性, 提示Livin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浸润进展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钙镁合剂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周礼鲲, 胡珊珊, 乔磊, 王霞, 黄鼎智, 李鸿立, 巴一
2012, 39(23): 1921-192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13
摘要:
  目的  评价静脉钙镁合剂对奥沙利铂所致的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   方法   查找使用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并对比钙镁合剂和安慰剂预防神经毒性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或者固定效应模型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6个临床研究, 98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钙镁合剂较安慰剂在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包括神经毒性的发生(P < 0.000 01)和 > I度的神经毒性(P < 0.000 01)。亚组分析表明: 钙镁至少均 > 1 g的合剂对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有效。钙镁合剂与谷胱甘肽联合使用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钙镁合剂能有效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 与谷胱甘肽联合可能增加疗效。
影响复发上皮卵巢癌手术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党彩玲, 阳志军, 李力
2012, 39(23): 1926-1929.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14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复发卵巢上皮癌手术疗效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接受手术治疗60例复发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进行影响手术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分析。   结果   1) 60例复发卵巢上皮癌术后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95%CI: 1 8.302~33.698), 其中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者(残留灶≤2 cm)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95%CI: 25.043~30.957), 不满意者为16个月(95%CI: 13.184~18.816, P=0.002)。2)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数目、复发时伴有腹水、复发部位是影响手术满意效果的因素(P < 0.05);而年龄、初次手术情况、病理类型、细胞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初次化疗方案、复发距离末次化疗时间、复发CA125水平、最大复发病灶直径大小、术前先期化疗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P > 0.05)。3)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复发病灶个数、复发部位、复发后伴有腹水、年龄是影响手术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结论  多个临床病理因素影响复发卵巢上皮癌手术疗效, 其中复发病灶个数、复发部位、复发后伴有腹水、年龄是影响手术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临床应用
替莫唑胺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王勇, 岳晓, 朱玉方, 陶荣杰, 徐军
2012, 39(23): 1930-193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15
摘要:
  目的  评价以替莫唑胺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4例PCNSL患者采用全脑放疗同步替莫唑胺化疗之后, 给予替莫唑胺+奈达铂+长春新碱化疗方案行6~8个周期的辅助化疗。观察患者肿瘤缓解状态、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   结果  24例均完成治疗。随访3~63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 治疗后CR者41.7%(10/24), PR者29.2%(7/24), SD者12.5%(3/24), PD者16.7%(4/24), 客观肿瘤缓解率(ORR)为70.8%。Kaplan-Meier分析显示该治疗方案优于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联合放疗治疗PCNSL的效果, 亦优于单药替莫唑胺治疗PCNSL的效果, 且不良反应小。   结论   替莫唑胺为主的化疗联合放疗治疗PCNSL较安全、效果好。
异体淋巴细胞输注防治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武玉慧, 王磊, 涂三芳, 郭坤元, 宋朝阳, 吴秉毅, 邓兰, 李玉华
2012, 39(23): 1934-193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16
摘要:
  目的  探讨异体淋巴细胞输注防治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2月至2010年4月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HSCT后进行异体淋巴细胞输注的35例白血病患者, 包括20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患者和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   结果  35例患者3年总生存(OS)率为43.3%, 3年无病生存(DFS)率为38.9%。Auto-HSCT患者行异体淋巴细胞输注患者的3年OS为63.2%, 3年DFS为55.0%。而Allo-HSCT患者复发后行治疗性输注的患者完全缓解率(CR)仅为35.7%, 3年OS为10.0%。患者死亡原因主要是疾病复发(17例)、骨髓抑制(1例)及急性GVHD(1例)等。   结论  异体淋巴细胞输注是防治移植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高复发风险的患者行预防性输注有望提高生存期, 且异体淋巴细胞输注相关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快速康复外科在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池闽辉, 曾永毅, 刘景丰
2012, 39(23): 1939-1942.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17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理念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5例需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随机分为FTS治疗组(FTS组)及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总的住院费用等指标。   结果  FTS组患者术后肛门开始排气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 < 0.05), 肝功能恢复更快,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 < 0.05), 总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减少,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  运用FTS理念在肝癌肝切除的围手术期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患者恢复更快, 同时可减少总的住院费用, 值得临床推广。
I 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张素欣, 陈彦平, 刘哲敏, 段玉芹, 陈中, 郭兰涛, 郑晶, 李天客
2012, 39(23): 1943-194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18
摘要:
  目的  研究I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 探讨其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根据制定的相应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 对3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手术配合I125粒子植入治疗或单纯粒子植入治疗, 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副反应。   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28个月, 平均20个月, 其中23例手术配合粒子植入者局部未见明显新生肿物, 15例单纯粒子植入病例均见病灶不同程度缩小, 不适症状有所减轻。除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1例患者咽部不适1周后缓解, 余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粒子植入后副反应。   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显著, 为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血管内皮抑素联合GP方案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陆颖, 黄海欣, 李桂生
2012, 39(23): 1946-1948, 195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19
摘要:
  目的   对比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YH-16)联合GP方案与GP方案在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55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既往均经病理学诊断为三阴性浸润性导管癌, 均接受过紫杉类及蒽环类药物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27例, 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GP方案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15 mg静脉滴注d1~14, 吉西他滨1 000mg/m2静脉滴注d1, 8;顺铂40mg/m2静脉滴注d1, 2);对照组28例, 仅给予GP方案化疗, 每3周为1个周期, 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   结果   5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 观察组(27例): 完全缓解(CR)3例(11.1%), 部分缓解(PR)9例(33.3%), 客观有效率(CR+PR)44.4%;对照组(28例): CR 1例(3.5%), PR 9例(32.1%), 客观有效率(CR+PR)35.7%。两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7.0、5.2个月, 无疾病进展生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gt; 0.05)。   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GP方案治疗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具有协同作用, 未增加不良反应, 可延长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值得进一步研究。
奈达铂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柯红, 聂成刚, 王小松
2012, 39(23): 1949-195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20
摘要:
  目的  评价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初治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 并与同期应用的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初治小细胞肺癌的方案相比较。   方法   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11月间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42例初治小细胞肺癌患者, 采用单双数随机分组, 治疗组21例: 奈达铂80 mg/m2iv d1, 依托泊苷100 mg/m2d1~3;对照组21例: 顺铂80 mg/m2计算总量后平均分配为连续3天静滴, 联合水化利尿, 依托泊苷100 mg/m2iv d1~3。并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1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73.7%vs.72.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6个月和9.3个月, 1年生存率分别为64.5%和61.7%,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61.9%, 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血小板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发生率高, 有显著性差异(42.9%vs.23.8%, P < 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初治SCLC近期疗效确切, 毒副反应可耐受, 取得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方案类似的效果, 在某些毒副反应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26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长期心脏毒性观察
付强, 夏曙, 黎春蕾, 于世英
2012, 39(23): 1952-195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21
摘要:
  目的   研究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心脏远期毒性反应。   方法  收集31例可手术且HER2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 HER2阳性表达定义为免疫组织化学方法(3+)或荧光原位杂交方法确认HER2基因扩增, 其中26例接受每3周1次的曲妥珠单抗治疗, 首次以负荷剂量8 mg/kg给药, 后每3周6 mg/kg维持治疗; 采用心脏二维超声定期监测左心射血分数(LVEF), 评估心脏毒性反应。   结果  曲妥珠单抗首次用药后随访期79~104个月, 中位随访90个月, 26例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6个月和12个月为2例, 1年治疗为14例, 2年为10例。2例出现症状性左心射血分数下降, 降幅超过10%, 且1例伴有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衰症状, 经对症处理1年后LVEF值仍为41%。辅助化疗使用过蒽环类对比未使用过蒽环类药物LVEF均值治疗前为(64.38±5.25)%, 使用1年后为(61.58±4.97)%, 使用5年后为(60.04±5.73)%(P > 0.05)。   结论   曲妥珠单抗总体安全性良好, 心脏毒性虽为可逆性, 但对具有高血压及心脏疾患的老年乳腺癌患者, 仍须注意评估与监测。
尼妥珠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及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初步临床研究
唐武兵, 杨文, 潘兴喜, 伍楚蓉, 卢奕宇, 刘振桁, 曹洋, 张永胜, 陈永发
2012, 39(23): 1956-1960.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22
摘要:
  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期三维适形放疗(3D-CRT)及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经组织病理确诊的Ⅲ、ⅣA期(2008分期)鼻咽癌初诊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0例), 均采用3D-CRT及同期和序贯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 治疗组每周一放疗前行尼妥珠单抗100mg治疗, 共6~7次。   结果   放疗结束后2个月原发灶CR率、颈部淋巴结CR率治疗组分别为100.0%、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及75.8%(P均 < 0.05), 放疗后1年局部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在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达到100.0%vs.89.3%、95.5%vs.82.1%(P > 0.05), 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咽喉炎、放射性皮炎和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疲乏等, 耐受性较好。治疗组发生3度以上放射性咽喉炎(P < 0.05)、放射性皮炎(P > 0.05)较对照组偏高。   结论   尼妥珠单抗联合3D-CRT及紫杉醇及顺铂同期及序贯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 可提高近期完全缓解率及局部控制率, 耐受性较好, 远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黄丹丹, 李涛, 张军, 陈博, 郎锦义
2012, 39(23): 1961-1963.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23
摘要:
  目的  评价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将65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3组, 单纯放疗组14例; 同步放化疗组29例; 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联合治疗组)22例。观察近期疗效、治疗不良反应。  结果  6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 部分缓解46例, 稳定病情8例, 病情进展4例, 总有效率81.5%。其中单纯放疗组总有效率57.1%;同步放化疗组总有效率86.2%;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9%, 仅有2例患者出现Ⅰ度皮疹, 1例患者出现Ⅰ度恶心, 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血压下降, 均未影响治疗。  结论  联合治疗组、同步放化疗组的近期有效率高于单纯放疗组, 但联合治疗组是否优于同步放化疗还无定论; 尼妥珠单抗的近期不良反应小, 患者耐受性好。
NP方案联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李新, 韩峰, 张小涛, 张真, 韩淑红
2012, 39(23): 1964-196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24
摘要:
  目的  探讨NP方案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作用。  方法  7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6例给予NP方案化疗, 长春瑞滨25 mg/m2, d1, d8;DDP 75mg/m2, d1, 21d为1个周期, 至少2个周期。化疗同时给予调强常规分割放疗, 照射剂量为60~64Gy。对照组36例仅给予相同方法的放疗。治疗完成4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72.2%和41.7%(P < 0.05),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7.2个月和5.8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 Ⅲ~Ⅳ度骨髓抑制分别为20例和5例, Ⅲ~Ⅳ度胃肠道反应为6例和0例, Ⅲ~Ⅳ度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为4例和3例、5例和2例。  结论  NP方案化疗联合同步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应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行目标指导液体治疗对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容量治疗效应
檀俊涛, 徐红萌, 王勇, 贾丽, 邢玉英, 宋子贤
2012, 39(23): 1968-197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25
摘要:
  目的  应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行目标指导液体治疗对肝癌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容量治疗效应。  方法  行择期肝癌切除术患者80例, 每组40例, 随机分为2组: 常规补液组(N组), 目标管理补液组(G组)。患者入室监测ECG、HR、SPO2、MAP、CVP。G组桡动脉连接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监测SVV、CI等指标。N组行常规补液治疗, G组根据SVV、CVP、CI指导行目标指导液体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晶体液与胶体液总量、尿量。记录术中MAP、HR、CVP、CI、SVV的变化。检测诱导后即刻、术毕时氧供量、氧耗量与氧摄取率。  结果  与N组比较, G组晶体液输注量减少, 胶体液输注量和尿量增加(P < 0.05)。两组患者MAP、CVP、CI诱导即刻均较基础值下降, G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N组患者恢复时间早。N组患者至肝门阻断时, SVV为10.8%, 后逐渐低于10%;G组至术毕, SVV低于基础水平。术毕N组VO2、ERO2降低, G组DO2、VO2、ERO2升高(P < 0.05)且高于N组(P < 0.05)。  结论  应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行目标指导液体治疗, 可实时监测并有效地维持肝癌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保证充分的组织灌注与氧供、氧耗, 其容量治疗效应优于常规补液。
乳腺癌术后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分析
艾秀清, 宁召锋, 木妮热·木沙江, 司马义力·买买提尼亚孜
2012, 39(23): 1972-1974.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26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引起的肺损伤,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方法  回顾性总结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或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238例患者的资料,放射治疗计划采用常规+调强,照射计划总量为50 Gy。通过患者复查胸片或胸部CT观察放射性肺损伤程度及结合临床症状确定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对238例患者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统计分析。  结果  全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7.6%(18/238),其中未发生放射性肺损伤者220例(92.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为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手术方式、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影响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
术式交流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周围脏器切除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徐泉, 田艳涛, 刘昊, 刘媛, 单毅, 赵东兵, 王成锋, 赵平
2012, 39(23): 1975-1977.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27
摘要:
  目的  总结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联合周围组织器官切除在原发及复发胃癌治疗中的的经验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5例原发胃癌或胃癌术后复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联合周围脏器切除病例, 其中3例为原发胃癌, 2例为胃癌术后复发。  结果  1例患者因腹腔感染及腹腔出血于围手术期内死亡, 1例出现胰瘘, 经保守治疗好转后出院。4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生存, 平均生存期22.2个月。  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周围脏器切除治疗胃癌有一定风险, 但如合理应用, 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综述
晚期胃癌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高丹丹, 刘磊, 白玉贤
2012, 39(23): 1978-1981.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28
摘要:
目前化疗仍然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尚无标准方案。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 化疗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 提高其生存质量。近年来, 随着各种新型抗癌药物的出现, 化疗方案不断演进, 晚期胃癌的治疗有效率和生存期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 随着胃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热点。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胃癌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前景, 但仍需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本文将结合最新文献, 对晚期胃癌的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乳腺癌患者SBEM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刘良, 谢晓冬
2012, 39(23): 1982-1985.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29
摘要:
乳腺小黏蛋白(small hreast epithelialmucin, SBEM)是一种分泌性蛋白, 仅在乳腺及唾液中表达, 可作为乳腺癌患者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及其治疗的特异性靶标。SBEM在乳腺癌组织中蛋白水平检出率最高达51%, 在外周血中mRNA水平检出率最高达53.3%, 且与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直接相关。SBEM-mRNA与角蛋白19 mRNA(CK19-mRNA)、泌乳素诱导蛋白(PIP-mRNA)及癌胚抗原(CEA)的联合检测, 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微转移的检出率及敏感度和准确度, SBEM-mRNA表达水平变化的检测可应用于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 并对骨髓微转移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和准确性, 且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 在临床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SBEM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联合检测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等做一综述。
8q24染色体rs1447295A/C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
杨震宇, 盛畅
2012, 39(23): 1986-1988. doi: 10.3969/j.issn.1000-8179.2012.23.030
摘要:
最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染色体8q24区的遗传改变与前列腺发病风险有关, 其中rs1447295A/C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尤其被关注。目前已经在不同人群中进行了研究, 包括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以及其后裔。多数研究均证实8q24染色体rs1447295A/C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显著相关。本文围绕近年来有关8q24染色体中rs1447295A/C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研究进行综述。